辛棄疾:寫詞浪漫做事窩囊 鎮壓誘殺茶農起義軍 錯把油郎當匪首

南宋豪放派詞人、將領、有“詞中之龍”之稱的辛棄疾著名的《太常引》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把酒問姮娥:被白髮、欺人奈何?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這首詞富於浪漫主義色彩。後句則奇峰突起,大膽想象問月中嫦娥:白髮日漸增多,好像是故意欺我!大有英雄遲暮之感,表達出了辛棄疾內心懷才不遇的激憤。下闋則展現出更為大膽的想象:乘風山田、俯視山河,甚至直入月宮,將月中桂樹砍去,這樣月亮少了陰影,就能照的人間更多清光!如此想象,實則是辛棄疾對世間黑暗的痛恨,一句“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是何等的理想與意志!英雄雖遲暮,而壯志猶在哉!

辛棄疾:寫詞浪漫做事窩囊 鎮壓誘殺茶農起義軍 錯把油郎當匪首

宋代大詞人辛棄疾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備受排擠、壯志難酬。然並卵,辛棄疾在詞中的心路歷程,也曾經在現實中展現過。不過不是很浪漫很完美,畢竟藝術作品與殘酷現實是有差距的。下面這則故事說的是辛棄疾誘殺茶農起義軍首領賴文政的過程。可惜在誘殺時搞錯了,陰差陽錯,煎油餅的劉四成了替死鬼。

宋代醉著種茶、製茶經濟的發展,飲茶文化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然而,官府通過茶葉專賣制度對茶農與茶商的剝削也日益加強,同時州縣的“額外科擾”,巡捕的“邀求無厭”,胥吏的敲詐勒索,茶農茶販們被壓榨得幾乎喘不過氣來,因而時有群起反抗之舉。南宋孝宗時期,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茶販,經常聚集起幾百上千人的隊伍,其中一人擔茶,兩人“橫刀揭斧”為保衛,進行武裝販茶,以對抗政府對茶葉的壟斷。官府誣陷其為“茶寇”、“茶盜”,常派軍隊進行鎮壓,鬥爭異常激烈。

這差事就落到寫詞的辛棄疾身上了。因為他此時被朝廷任命為江西提點刑獄,主要負責司法治安管理。

辛棄疾:寫詞浪漫做事窩囊 鎮壓誘殺茶農起義軍 錯把油郎當匪首

賴文政領導的茶農起義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四月,湖北路茶農、茶販在60多歲的賴文政的領導下,正式舉起義旗,公開與官府進行殊死地戰鬥。這支約幾百人的隊伍由湖北突入湖南,多次打敗官軍,六月專攻江西,在吉州永新縣山區與官軍進行遊擊戰,依靠山谷叢林和民眾地1支持與官軍周旋。不久又進入廣東,嶺南地區為之大震,朝廷接連派官兵堵截追殺,都遭失敗。起義軍又回兵江西永新山區,因這裡已有民眾基礎,起義軍如魚得水,活動“詭秘莫測”。

七月,朝廷任用辛棄疾為江西提點刑獄,節制諸軍進行鎮壓。辛棄疾組建了敢死隊,派出敢死勁旅,深入山區搜捕,起義軍在軍事上陷入被動,傷亡較大,軍心動搖。辛棄疾乘機派人到起義軍中進行勸降,很快把賴文政誘騙到江州,加以殺害,平定了這次起義。辛棄疾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被擢升為兵部侍郎,不過辛棄疾堅辭沒有到崗。

辛棄疾:寫詞浪漫做事窩囊 鎮壓誘殺茶農起義軍 錯把油郎當匪首

辛棄疾故里

不過,看似越簡單的事情,越是不簡單。賴文政起兵時已經年過六旬,足智多謀,他早就估計成事的可能性不大,所以暗中尋仿相貌類似於自己的人為替身,後來得到一個靠賣煎油餅為生的劉四,長相酷似自己,便一直待在身邊當雜役。辛棄疾率領精銳官軍與義軍角鬥,義軍力量不支而退敗,賴文政率幾個首領被迫到官軍營帳請降,約定不日率軍投誠。回來後,賴文政對部下說:“看辛棄疾的眼色,他必將殺我。”於是想趁夜逃遁,部下不同意。賴文政則說:“難道想割我首級?去投降也是死,不過先後數日罷了。”部下也不忍心下手,於是賴文政斬了劉四的首級,冒充是自己的頭,派人獻給軍官,自己卻乘亂逃走了。最後約700餘人向官府投降,而被官軍改編。辛棄疾始終不知其首級是賴文政替身的,以全勝大捷向朝廷報喜。而辛棄疾誘殺的竟然是煎油餅的劉四

辛棄疾:寫詞浪漫做事窩囊 鎮壓誘殺茶農起義軍 錯把油郎當匪首

辛棄疾的中秋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