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為什麼取名叫焦作?

麥子Villa7


焦作當年挖煤煉焦很興旺。焦作由煤業作坊而得名。焦作古稱山陽、懷州,是華夏民族早期活動的中心區域之一,現存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遺址。是司馬懿、韓愈、李商隱、朱載堉、許衡及竹林七賢山濤、向秀等歷史文化名人故里。焦作是中國太極拳發源地。擁有云台山、神農山、青天河等3個5A級景區,CCTV焦作影視城、圓融無礙禪寺等3個4A景區,韓愈陵園、群英湖、穆家寨生態農業觀光園、蒙牛乳業工業旅遊區4個3A景區,朱載堉紀念館1個2A景區。

擴展資料焦作地貌:焦作市是一個天然的地下水彙集盆地,北部山區及晉東南山地約1400平方公里的廣大地區,均為焦作地下水的補給區,這些地區的淺層地下水和部分降水,在複雜的地質構造控制下,彙集到該市,形成較為豐富的岩溶水資源,已探明地下水儲量35.4億立方米。在焦作北部太行山南麓分佈著約500平方公里的山前崗地和礫石傾斜平地,地質堅硬穩固,地層耐力巨大,且近鄰礦點、水源、交通幹線和城鎮,是極為理想的工業用地,同時也非常適宜建造高層建築。參考資料來源: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檸檬愛游泳


焦作市城區周邊有許多地名前面帶姓名的姓,後面都帶“作”字,如:馬作、靳作、上白作、下白作、蘇家作、李貴作、韓郭作、趙郭作等等,由此可見,極有可能是由某姓人家的作坊而取的地名,“焦作”也一樣,是由“焦家作坊”而來。至於是什麼作坊就暫時還沒有依據考證了。以後隨著考古的不斷髮現極有可能會解開這一謎團的。


用戶52041980528


焦家作坊,姓焦的開的作坊,焦作。


九天牧馬


焦作名字,1,來自焦作建市前焦作市內有個村的村名叫焦作村。2,"作"是指"作仿",在焦作各縣區地名中很多以"作"為名。據說在焦作以前的焦作村以打造銅器為業,其村民又以姓"焦″為主,故名焦作村。3,在建市後,焦作村位於市區又有知名度,故命名此地為"焦作″。


周明建16


焦作”據字意分析,“作”即於“作坊”之意,古代各種手工業都稱“作坊”,因智力的煤窯業頗多,圍繞窯業的發展,相繼出現手工作坊。1913年英商公司開鑿二十四號井時,曾挖出唐代“開元”(742年前)銅錢,說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人們就在這裡挖煤了。1976年市博物館在廟河、寺河兩村發祥兩個古碑,也記有宋代在這裡開煤窯、修窯神廟——老君廟。除煤窯以外,宋代燒製瓷器的窯業也很興旺。據文獻記載,宋代當陽峪(焦作偏東北四公里)就有當時已姓氏取名的。而古代已姓氏取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據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多有姓氏的記號。東焦作人世代相傳,該村古時原有姓焦姓,還在村裡開辦打鐵作坊,因焦作作坊,後簡稱焦作。  此外,群眾多年還有這樣的傳說:在古時候,這裡是漫無邊際的荒野,棗林叢生。明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了一批移民,見到這裡棗果累累,尚可充飢,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以棗為食物,開荒種地,並把棗果收摘曬乾儲藏起來,這種棗果經過曬乾膠酥可口,解決了人們的越冬口糧困難,為了紀念這種“焦棗”對人們的功績,就以“焦棗”作地名,表示人們對“焦棗”的懷念。歷代人們在這裡開荒種地,使荒野變為大片良田,在生活中逐漸把“棗”字串讀成“作”字,把“焦棗”稱為“焦作”。


半句真言


焦作歷史悠久,早在8000年前的氏族公社時期就有人類居住。

大家可能只聽說過焦作,我給大家說一小點,自己去腦補吧!

焦作市區邊還有很多XX作為名的地方,比如蘇家作、靳作、上白作、下白作、六家作、車家作、李貴作、大家作、馬作、耿作


不戴頭盔是猩猩


原名焦家作村。以前屬於武陟縣一個小村 是焦家作坊的意思,清末發現煤礦。英國福公司來採煤。修建道清鐵路。慢慢發展了.。四五十年代建城市。就這麼簡單。來源 河南歷史 教科書


對牛彈琴真累


關於“焦作”名稱的由來,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煤業作坊”說 由“煤業作坊”而得名。據字意分析,“作”當取於“作坊”之意。古代各種手工業都稱“作坊”。因這裡挖石取煤的窯業頗多,圍繞窯業的發展,相繼出現很多輔助工人生活的作坊以及挖煤取炭的作坊。據《焦作市志》記載,早年英商福公司在十四號井下,曾挖出過唐代“開元”銅錢。唐代開元年號是公元741年以前,那就是說早在一千二百多年以前人們就在這裡挖煤了。1976年焦作市博物館在廟河、寺河兩村發現兩幢古碑,也記有宋代在這裡開煤窯、修窯神廟——老君廟。《修武縣志》上說,光緒年間這裡有小煤窯一百多家,這說明當年挖煤業很興旺。再從“焦”字來看,《說文解字》:“焦,火所傷也,從火雥聲”。由二字字意,說“焦作”為煤業作坊也不無道理。 “焦家作坊”說 由“焦家作坊”而得名。傳說:焦作名源,出自因開窯挖煤,燒製瓷器、石灰而設作坊,由此認為“焦”是姓氏,作坊簡稱為“作”,合為“焦作”名稱。另據東焦作人世代相傳,該村古時曾住有焦姓,還在村裡開辦了打鐵作坊,所以焦家作坊後簡稱為“焦作”。同時,從焦作附近的村名來看,諸如上白作、下白作、南靳作、北靳作、馬作、李貴作、耿作等,都是當時以姓氏取名的。而古代以姓氏命名的作坊也是很普遍的。據考古出土的瓷器、漆器、陶器的背面,也多有姓氏的記號,直到今天仍有以姓氏命名的手工業作坊。如北京的王麻子剪刀、天津泥人張等等。所以說,可能是姓焦的在這裡開了個作坊而出了名,因而以姓命名為“焦家作坊”,人們為了圖省事,便簡稱為“焦作”。現在,人們公認焦作原取意焦氏作坊,較有歷史真實性。 “焦棗”諧音說 由“焦棗”諧音而來。多年來,在群眾中流傳著這樣的傳說:在古時候,這裡是漫無邊際的荒野,棗林叢生。明朝洪武年間,從山西洪洞縣大槐樹下遷來一批移民,見到這裡棗果累累,尚可充飢,人們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以棗為食,開荒種地,並把棗果收摘曬乾貯藏起來,以備過冬。這種棗果經過曬乾焦酥可口,解決了人們越冬口糧問題。為了紀念這種“焦棗”對人們的功績,就以“焦棗”作地名,表示人們對焦棗的懷念。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了,人們在這裡開荒種地,荒野變成了大片良田,人們思想上“棗”的概念也就淡薄了,把“棗”字也就寫成“作”字,以後也就稱為“焦作”了。至今在當地農民土語中也還有稱“焦棗”的。


捲毛小叔去理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