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女童胃痛进急诊,医生提醒:别这样给娃喂饭,易感染幽门螺杆菌,医生是指哪样?

用户3135431918759310


就是大人用嘴咀嚼的东西给孩子吃,导致细菌进入孩子体内引起的。现在特别是老人带孩子,一般都习惯喂孩子自己咀嚼过的东西,或者先尝一口饭菜,然后用同一个餐具给孩子吃。这个习惯都会把细菌传染给孩子,不单是幽门螺杆菌,有的有肝炎病史的也传染的。

另外,还有喜欢小孩就和孩子亲嘴的,也同样会传染疾病给孩子。

所以提倡餐具尽量和孩子分开用,孩子不要吃大人咀嚼的食物,大人也别和孩子亲嘴。平时多注意口腔卫生。和孩子在一起的大人,一年检查一次身体。这样就能避免把疾病传染给孩子。



容嬷嬷


6岁女童胃痛进急诊,医生检查后发现,孩子是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罪魁祸首竟然是家长的喂饭方式!

这样的案例希妈也曾碰到过,是隔壁单元的邻居,孩子2岁多,平常由奶奶照管,奶奶怕饭太烫就总是帮孩子吹凉,有的时候还嚼碎了喂孩子,结果孩子出现了食欲不振的现象还总是呕吐,去医院检查才知道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而奶奶就是携带者!

什么是幽门螺旋杆菌?

这是一种螺旋形带2-7条鞭毛的细菌,而且不怕胃酸能在胃内存活,会慢慢侵蚀胃粘膜,导致胃溃疡、慢性胃炎,严重的话还有可能致癌。儿童因为身体免疫力低,极易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所以家长们如果发现自己携带这种细菌,一定要尽早治疗,以免传染给孩子。

幽门螺旋杆菌主要通过什么方式传染给孩子?

有两种传播方式:“口—口传播”和“粪—口传播”

”口—口传播”:主要通过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接触,特别是唾液接触,包括如下几种方式;

*大人与孩子嘴对嘴的亲吻;

*大人吃过的筷子给孩子夹菜;

*把食物嚼碎再喂给孩子;

*吹凉食物的时候唾沫溅到食物上……

“粪—口传播”:主要指吃了被含病原体粪便污染的食物、水源而感染,尤其是我们买回来的蔬菜、水果要注意清洗干净,饭前便后要洗手,家里的马桶、洗手池要经常清洁,以保持卫生。

怎么预防孩子感染幽门螺旋杆菌?

1.如果家里大人有胃炎、胃溃疡症状的,最好做一个幽门螺旋杆菌检查,若有感染需及时治疗,以免传染给孩子。

2.不要嘴对嘴亲吻孩子,可以亲脸颊、额头等部位,但也要减少亲吻频率,可以以拥抱等方式代替。

3.不要嚼食喂饭,食物放凉一些再喂孩子,不要用嘴吹,以免唾液污染;

4.分餐制饮食,如果做不到分餐,也尽量做到吃饭时使用公筷,大人不用孩子的餐具;

5.注意手口卫生,无论大人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

总而言之,防止儿童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家庭卫生是关键,尤其是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我是希妈,高级育婴师,家有7岁女宝,欢迎关注我,用我真实的育儿经验,助你在育儿路上少走弯路。

希妈育儿


多数的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者都是在童年时期被感染的。

也就是说儿童是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的重要人群,特别是一些不好的喂食方式,都会将幽门螺杆菌传播给儿童群体。在我们成人口腔也有很多的幽门螺杆菌,在通过成人的唾液或呕吐物传播,比如说牙菌斑里也能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身影。

对于儿童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不建议使用药物,不良反应特别多。应该需要及时的补充对抗幽门螺杆菌的益生菌,用于抑制幽门螺杆菌的就是舒克幽益生菌。



幽门螺杆菌主要传播的方式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就是口口传播和粪便传播,是比较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如果我们被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就会有主要通常的表现为:

(1)泛酸:主要是胃酸分泌增多导致的;

(2)腹痛:是胃与十二指肠粘膜受损的信号,严重时还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3)口臭:因为幽门螺杆菌寄生在牙菌斑当中,就会造成口腔感染出现的口腔异味;

(4)还有嗳气和腹胀等表现,最严重就会导致十二指肠炎、胃炎,甚至胃癌等。


儿童感染幽门螺杆菌,主要有以下6种途径,作为成人和家长就应该尽量避免。

一、大人(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亲吻儿童(口腔唾液传播)。

二、儿童和大人共用坐便器(粪便传播幽门螺杆菌);

三、大人与儿童共用一套餐具,比如家庭成员(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用自己的筷子给宝宝夹菜或喂饭。或者餐具清洗不干净,不彻底;

四、有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习惯咀嚼食物然后给宝宝喂(唾液传播),这种现象如今应该很少见了。医生指的就是这样的喂食行为。

五、宝宝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被这些动物携带的病菌感染。


生活营养师敏姐


幽门螺旋杆菌具有传染性是毋庸置疑的,传播途径就是“病从口入”,特别是大人有感染,如果父母喂饭不合理,非常容易传染。

1.用自己的筷子,给孩子夹饭吃;2.混合吃饭;3.给孩子嚼饭吃,好多家长为了省事,直接嚼完给孩子吃,这样很容易感染;4.一定要饭前便后洗手。

总之,传染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来源于喂养不合理,如果发现宝宝有异常,一定到正规医疗机构治疗。


唐医生


胃与肠道的连接部位是幽门,所以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人的胃里面。另外我们的口腔也有少量的幽门螺旋杆菌,并通过唾液或呕吐物传播,比如说牙菌斑里也能找到幽门螺旋杆菌的身影。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左右,幽门螺杆菌的传播方式主要为口口传播和粪便传播,是比较常见的细菌病原体。如果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那么人体通常主要表现为:



①泛酸:主要是胃酸分泌增多;

②腹痛:是胃与十二指肠粘膜受损的信号,严重时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③口臭:因为幽门螺旋杆菌寄生在牙菌斑当中,造成口腔感染出现的口腔异味;

④另外还有嗳气和腹胀等表现,严重时会导致十二指肠炎、胃炎,甚至胃癌等。

宝宝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主要有以下6种途径,家长应该尽量避免。

一、大人亲吻宝宝(口腔唾液传播)。

二、宝宝与大人共用坐便器(粪便传播);

三、大人与宝宝共用餐具,比如家庭成员用自己的筷子给宝宝夹菜或喂饭。或者餐具清洗不干净,不彻底;

四、有些上了年龄的老人习惯咀嚼食物然后给宝宝喂(唾液传播),这种现象如今应该很少见了。

五、宝宝口欲期,在运动或练习爬行之后没有及时洗手。

六、宝宝与猫、狗等动物亲密接触,被这些动物携带的病菌感染。

我是头条号爸爸不讲理,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为你每天分享孕产和育儿小知识。如有疑问,请及时留言。


爸爸不讲理


相信每一位父母亲,以及长辈都是非常爱惜小宝宝的,喂饭之前都会自己先“尝个温”,烫的话再吹一吹,等凉得差不多了,再喂给宝宝吃,就这样一个“疼爱的动作”让宝宝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



幽门螺旋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的革兰阴性菌,长约3.5μm、宽约0.5μm,该菌有2-7条单极带鞘鞭毛,可增强其在黏性溶液中的运动能力,其有尿素酶活性、运动性及黏附于胃上皮的能力,故可在胃中生存并繁殖!!


幽门螺旋杆菌导致胃病?

我们都知道胃内有胃酸,PH约为0.9—1.8,大多数的病院微生物都会被杀死,但是胃表面有一层粘液,以及胃表面本身特殊的结构,使得胃酸不会腐蚀自身。

那为什么幽门螺旋杆菌能够在胃内存活,这么强的酸性,它不会死吗?确实不会,有以下几点原因:

  1. 尿素酶,幽门螺旋杆细菌的尿素酶能水解胃中的尿素,产生碱性的氨,氨又可以中和胃酸,并在它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层,从而使该菌能穿透胃黏液层;
  2. 自身形态优势,幽门螺旋杆菌的螺旋状态,以及尾部的鞭毛,使得它可以很容易的穿过胃表面的粘液层;
  3. 粘附作用,幽门螺旋杆菌可以通过非常特异性抗体介导的粘附作用,定植在胃上皮,并在上面生存和繁殖。

其实幽门螺旋杆菌本身不会导致胃部疾病,它不会侵袭胃上皮,但它会产生大量的抗原物质、各种酶,引起定植部位的炎症,破坏胃上皮细胞之间的连接状态,导致该部位抵抗胃酸的能力下降,进而在综合因素的影响下,发生胃部疾病,包括胃炎、胃溃疡!


更有研究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腺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有关!

它是怎样传播的呢?

1.口口传播,即两个人之间亲吻、舌吻,共用餐具,一起吃饭等,都有可能传播;

2.粪口传播,已经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的患者,其细菌会随大便排出,在一些不发达的地方,饮用了被该菌污染的水会导致感染;

3.医源性感染,使用各种消毒不充分的胃部器械、内镜及其配件可能会导致感染,但是一般医院对这一块的消毒都做的非常的充分。

所以说幽门螺旋杆菌是可以通过平时宝妈、宝爸亲昵的喂饭动作感染的,但前提是要喂饭的家属本身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一旦出现胃痛的症状一定要去正规医院就医,切勿拖延,延误病情!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点个赞或者关注都是极大的鼓励!


普外三角针


幽门螺杆菌在几万年前就在人类体内定居下来,而让我们大众所熟知,也是在近三十年,幽门螺杆菌才作为胃病的第一致病因素被发现。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本质上是一种细菌,但是生命力顽强,能在胃中强酸环境下生存,也是目前唯一发现能在胃中生存的细菌,而我国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率最高,约有50%的人群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是什么?

正如题主所问,6岁女童进急诊,医生建议别这样给孩子喂饭,这样指的就是嚼碎或者唾液传播都存在感染的可能。幽门螺杆菌的感染途径主要是口口和粪口途径(这种途径几率很小,暂且不谈)传播。

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口腔中存在的细菌,可能通过一起吃饭,接吻,唾液传播,特别是大人嚼碎饭喂孩子最容易传播。

感染幽门螺杆菌有什么症状?

多数感染者并没有其他不适症状和并发症,不去医院检查自身无法察觉,但是多数均存在慢性胃炎,如果感觉自身口腔异味,腹胀腹痛并且消瘦就要考虑是不是感染幽门螺杆菌。少数会有胃溃疡或者消化不良。极少数会发生胃癌。

如果怀疑被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可以碳13或者碳14呼气检测,但是碳14存在放射性的危害,推荐碳13检测,准确率和检出率更好,如果是孕妇和儿童建议碳13呼气检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