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原子彈能不能擊沉一艘航母?

軍武視界


航母在現代戰爭中並沒有被擊沉的案例,提問者也沒有說明原子彈的當量和航母的噸級,因此這個問題不好回答,不過航母現實中被擊沉的案例我還真的找到一例。

原子彈的當量

不同原子彈的當量相差很大,1945年廣島爆炸的小男孩大概是1.25萬噸TNT當量,美國現役洲際導彈“民兵”Ⅲ每個彈頭的當量約33.55萬噸,有3個分導式彈頭,總當量100多萬噸,前蘇聯在新地島試爆的大伊萬當量則達到了5000萬噸,產生了64公里高的蕈狀雲。

結論:不同當量的原子彈攻擊航母,結果一定是不一樣的。

此外,原子彈的引爆方式也是影響原子彈殺傷力的重要因素,原子彈的殺傷因素有衝擊波、光輻射、早期核輻射等,引爆方式有空爆,地爆等。

衝擊波對於航母的結構破壞性最大,以上是不同當量原子彈衝擊波的有效殺傷範圍,就爆炸方式來說,地爆比空爆對於地面固定物的破壞更大。

結論:地爆比空爆對航母的損傷更大。

航母本身的影響

航母自身的軟性防護以及外部防護力如反導系統、反潛系統、魚雷防護網和緊急情況下的隱身能力這些不算,重點說一下航母自身的硬件設備:水密艙和抗衝擊主架。

水密艙和堅固的主架用來提高船舶的抗沉性能是早就有的技術。

早期的水密艙僅僅是隔開而已,即使一個水密艙被攻擊破壞,其餘水密艙仍然是完好的,美軍尼米茲級航母水密艙多達2500個(局座原話),現在的水密艙內還填充有化學物質,當海水洩露進來後可以和海水反應生成泡沫物來防止更多的海水進來。

航母自身也是個大塊頭鐵疙瘩,重點部位如機庫甲板都有約50mm厚的裝甲鋼板防護,抗衝擊性能很強。

結論:小當量核彈的擊沉航母難度是很大的。

現實中美國退役航母8萬噸的“美國號”拉到太平洋上經過多天的轟炸最終沉沒了,美國由此獲得了很多實驗數據,但這些數據肯定是保密的。

今天的科普就到這裡了,更多科普歡迎關注本號!


核先生科普


航空母艦作為人類建造出來的最大的武器,已經成為海上絕對實力的象徵,如果能輕易被擊沉,美國也不會花那麼多錢建造十幾艘核動力航母了!

2005年美國對8.5萬噸的“美國號”航母進行抗擊打試驗,美國動用魚雷、反艦導彈、自殺式小艇、水下爆破等進行了25天的狂轟濫炸,但該航母也只是稍微傾斜,最後引爆內部多處佈置高爆炸藥“美國號”航母才緩緩沉入海底。從這次試驗也可以看出,普通導彈幾乎無法擊沉航母!

而用核武器對航母等戰艦的打擊試驗美國也曾做過,那就是1946年在比基尼環礁附近進行的“十字路口行動”試驗,而且一口氣進行了兩次(兩次代號分別為Able和Baker)!

這兩次試驗美國動用了95艘各型戰艦作為靶艦,其中包扣2艘航母以及若干艘巡洋艦、戰列艦、驅逐艦,規模之大歷史上鮮有發生!

▲未沉沒的獨立號航母

第一次試驗(Able)為空中引爆當量為2.3萬噸的原子彈,在爆炸中心半徑700米的範圍內有6艘戰艦直接沉沒,另外2100米範圍內還有14艘戰艦嚴重受損,其中包扣在510米處的“獨立號”輕型航母和2071米處5萬噸的“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

▲紅色箭頭指向為2.6萬噸的“阿肯色號”戰列艦

第二次實驗(Baker)則為水下27米當量同樣為2.3萬噸的原子彈,此次試驗較上一次空中核爆的造成的上海有不小的增加,沉沒戰艦增加到了10艘,其中包扣410米處的“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上一次沒沉沒的)和1600米處的1.8萬噸的“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

兩次試驗可以看出,2萬噸當量的水上水下核爆對大型戰艦嚴重損毀大致集中在2000米以內,同時也可以看出航空母艦並非那麼容易被擊沉!

▲拿放大鏡才能看到是1000噸的小型原子彈、最大的是“沙皇大炸彈”,

如今,航母的噸位和“抗擊打”能力都有所增加,但核彈的威力增加的更為明顯,目前一枚彈道導彈可以攜帶多枚30萬噸TNT當量以上的核彈頭,按照筆者推測來看,現在一枚30萬噸當量的核彈頭要想直接擊沉一艘8萬噸的大型航母,至少要在其附近2000米以內爆炸!

但是話又說回來,航母在海上的移動速度可達30節(約為55公里每小時),用帶核彈頭的彈道導彈攻擊航母,等核彈到了航母也跑了有20公里了!

總之,從美國三次對航母的“抗擊打”測試來看,想要擊沉航母絕非易事,即便是直接動用核武器,也要在足夠近的範圍才有把握擊沉航母!


天下布武


你確定是原子彈?如果真的是原子彈,那你連航母的邊都挨不到。

至於為啥這麼說我們先了解一下核武器的劃代,樓主說的原子彈就是第一代核武器,第二代核武器是氫彈,第三代才是小型化的核武器。第一代和第二代核武器都碩大無比動軌數噸,只能用轟炸機攜帶去目標上空進行凌空投彈。說道這樓主應該能意識到什麼了吧,如果用的是這玩意還沒跑到航母頭上你運原子彈的轟炸機就被人家的艦載機給捅下來了。

如果是現代核彈行不行呢,那當然行而且根本用不少兩顆,一發命中即可將航母送上天。而且因為小型化這種核彈的載具有很多可以選,以美國W80為例這種核彈頭重量只有132KG,直徑只有30CM長度只有80CM,比不少反艦導彈的戰鬥部都小,而且還能直接進行模塊化替換。雖然體積小但爆炸威力卻能達到100萬噸TNT以上,這玩意不管是裝在魚雷上還是導彈上,只要命中一枚就能直接把航母化成鋼水。

W80核彈頭(就是前面那個銀色的部分)

將巡航導彈的戰鬥部換成W80


開著皮卡打坦克


航母最大的特點就是防護性能超一流,在所有海軍戰艦裡最耐造的一個艦種,一艘8萬噸級以上的航空母艦,其內部的密封門至少有數千個。一旦被彈頭擊中艦體在密封門的作用下航母是不會沉沒的,除非一舉擊中航母的彈藥庫發生內部爆炸才可能會對航母內部結構造成重創。

目前,世界各國海軍的軍艦在設計之初就會考慮到戰時生存性的問題,好比中國的056型護衛艦,設計要求是可以抵擋2枚魚雷或同當量的導彈攻擊之後保證不沉,在被擊中之後仍保持至少60%以上的戰鬥力,一艘護衛艦尚且如此,何況航母呢!

航母是大國名片,屬於戰略級武器,其威懾意義遠遠大於其實戰能力,擊沉一個國家的航母意味著戰爭瞬間上升到了國家戰略級別,那就等同於大國之間的核武級別戰爭,擊沉航母的國家是必須要付出很沉重的代價的。

如果用兩顆原子彈攻擊航母,主要看彈頭所攜帶的核武當量大小,如果是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夠嗆能對航母造成毀滅性打擊,如果是十萬噸級當量的核彈頭,兩枚足以擊沉一艘10萬噸級的航空母艦。

P.S.:從實戰角度出發,擊沉航母的意義並不大,也不是非要擊沉航母之後才能徹底瓦解敵軍的作戰能力。打擊航母的策略與戰術與其說擊沉不如說削弱和壓制,付出最小的代價就能夠削弱和壓制敵軍航母的作戰能力,何必要去花大代價去擊沉呢?換言之,航母就是一個移動的軍火庫和機場,如果點穴式的摧毀敵軍航母的軍火庫和航母甲板使其失去戰時的意義遠比擊沉航母來的更實在。


墨墨觀察


這個問題還用問嗎?原子彈能夠把一座城炸得灰飛煙滅,一艘航母根本不在話下。當然這裡面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這艘航母一定要是立在那裡不動的活靶子,如果是移動的,並且能夠偵測到敵機方位的航母,原子彈能不能打得中還不一定呢。

現代航母普遍具有反導制空能力,一般航母上還配有預警機,一旦有敵機來犯,馬上就可以做出反應。就算你是攜帶了原子彈的飛機,如果不能飛抵航母上空指定空域,又怎麼可能擊得中航母呢?

人類到目前為止,唯一使用過原子彈的時期就是二戰後期美國投放到日本廣島和長崎的兩顆原子彈。但那是在特殊條件下投放的,兩座城市基本沒有防空能力,居民對原子彈一無所知,也沒有做過針對原子彈的應急演練。甚至美機投放當天,大量居民還跑到廣場上,抬頭看美軍的飛機。

因為以往美軍飛機飛過來的時候,伴隨的是一串串的炸彈,今天怎麼不見投彈呢?這樣,廣島和長崎就等於是靜止不動的活靶子,美國人投的原子彈可以說是給了這兩座城市最大的殺傷。

如果以廣島和長崎的標準來衡量的話,那麼靜立在海面上的航空母艦就太小了,不要說原子彈,哪怕是一顆常規導彈,只要打穿航母吃水線以下的部分,艙室立刻就會進水,航母很快就沉沒。

中途島海戰時,日本損失了四艘航母,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就是在美國飛機反覆多角度轟炸下,艙室進水,最後沉沒的。原子彈的威力可比導彈要強得多了,真要扔到航母甲板上,只怕蘑菇雲過後,連航母的殘骸都找不到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現在擁核的國家裡,沒有誰會傻到拿原子彈去打航母吧,那不是大炮打蚊子麼。原子彈是國之重器,更多時候是用來威懾敵方,而不是用來打擊敵方的。它的破壞力太大,投放國需要承受的國際壓力太大,搞不好弄得自己很被動。

二戰時期,美國投放原子彈的行為已經是千夫所指,有人說他們拿平民的生命開玩笑。但那時是戰時,全球殺紅了眼,死人變成了常事,所以縱有人指責,美國也還有理由。但是現在不同了,和平是世界的主流,強大如美國,也不敢輕易把原子彈再拿出來炫耀了。

一顆原子彈就足以把一艘航母打沉,二顆原子彈可以說是會把航母所在的海域給吸乾了,它的威力令人恐怖,所以沒有哪個國家會把它輕易拿出來使用。

我們在任何時候都要記住,和平是我們最大的願望,即便是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原子彈的受害者絕大部分是普通的民眾。那些東京的當政者,軍隊高官,皇室成員可以說是毫髮無損。普通民眾成為了原子彈的犧牲品,他們是最無辜的,我們絕不能允許這樣的事情再發生第二次。特別是那些擁核國家,在使用核武器的問題上更是要慎之又慎呀。


小小嬴政


我看到有人回答能,但是這是錯誤的。歷史上有原子彈轟炸航母試驗,很遺憾連續兩顆不同方向的原子彈都沒有將航母炸沉。一艘輕型一艘常規型快速航母,統統活了下來。

1946年,美軍邀請了大量媒體,在比基尼環礁公開進行原子彈爆炸實驗。實驗共計兩次,分別為一次水下核爆(代號BAKER)和一次天空核爆(代號ABLE),轟炸目標是預設好的模擬艦隊。

這場核試驗對美軍來說意義重大,因為這關係到美軍未來的軍種分劃。當時的美軍還沒有單獨的空軍,空中部隊由陸軍航空兵和海軍航空兵兩個部分組成。因此二戰結束後,陸航的將領們開始要求將空軍單獨劃為一個軍種,並大肆投放“海軍無用論”,聲稱空軍帶原子彈可以解決一切,連艦隊都沒有意義。

海軍部門為了保住自己的飛機和水上艦隊,因此也希望能通過原子彈轟炸試驗,來證明海上艦隊是一支能在核大戰背景下繼續作戰的隊伍。最後海軍與陸航的這種矛盾一直上升到國會,大家乾脆下定決心,真的找一些核彈和軍艦來測試。

這便是“十字路口行動”。

為了完美的展現這場原子彈對海軍的測試,美國海軍頂住了內部壓力,將大量功勳戰艦和繳獲敵船轉為試驗品。其中包含:內華達號戰列艦、紐約號戰列艦、賓夕凡尼亞號戰列艦、阿肯色號戰列艦、日本長門號戰列艦、歐根親王號重巡,彭薩科拉號重巡等大艦。

上圖.薩拉託加號 下圖.獨立號

當然,自然也少不了本題的主角航母,這次核爆特意安排了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USS Saratoga CV-3)和獨立號輕型航母(USS Independence,CV/CVL-22)。

核彈方面,選用了與長崎的“胖子”原子彈同類的鈈彈,均為2.3萬噸級當量(一說有一顆是2.1),比1.7萬噸和2萬噸的小男孩、胖子要更大一些。加上之前核爆用掉的,這是第4顆、第5顆原子彈。

1946年7月1日,最先進行的是原子彈空爆試驗,名為“吉爾達”(Gilda)的核彈被投擲到95艘船隻組成的艦隊頭頂,160米空高爆炸。

“薩拉託加”號航母距離爆心1800米,在爆炸中只是跟著浪顛簸了幾下。總體上沒有被核彈造成太大破壞,但因為高溫輻射,船體燃起的火焰致使武器彈藥和油料引發大火,造成了極大的損失。

上圖.薩拉託加號燃起熊熊烈焰

美國海軍最後還是決定幫這艘軍艦撲滅大火,讓它繼續充當第二次核爆的試驗品。

7月25日,第二場水下核爆試驗開始,一顆鈈彈被塞進LSM運輸船,然後沉到水下27米處引爆。因為是環礁海域,所以水深並不深,僅55米。

這次測試讓薩拉託加號航母受到很嚴重的結構重創,讓本就在大火中焦脆的船殼發生了大量的形變,據稱有1/4的結構產生了無法修復的損傷。但這艘航母仍然頑強的漂浮在海上,打死也不肯沉沒。薩拉託加是演習完畢後給人工鑿沉的。

上圖.獨立號的甲板被摧殘得全毀

上圖.右舷被原子彈近乎掏空的“獨立號”

“獨立號”輕型航母在空爆實驗時距離爆心2.4公里,這種克利夫蘭級巡洋艦改裝的航母表現得還挺行,空中爆炸將它推開了不少,主體結構受損較小,但飛行甲板和機庫被幹掉了。

第25日的二次水下核爆也沒給“獨立號”帶來更大的挑戰,來自水下的攻擊影響還沒有天空的大,海水也吸收了不少高溫。最後獨立號僅僅是歪斜了一陣,就帶著破破爛爛的飛行甲板恢復穩定了。

上圖.爆炸2天后的獨立號

美國人有點鬱悶,所以乾脆就拿它來運載核廢渣,直到1951年才連轟帶鑿的將之搞沉。

上圖.拖到舊金山船廠的“獨立號”,旁邊停著兩艘埃塞克斯級航母

上圖.1951年被轟炸的“獨立號”

上圖.左邊是直面核彈的長門號,右邊是內華達

順帶說說其它戰艦的情況,距爆心600米的日本戰列長門號,在第一次空爆試驗時沒有受到大的損傷,僅僅一些金屬和油漆被高溫融化了一點。第二次核爆時它依然承受住了900米距離的核爆,但由於沒有損管,幾天後它自己突然沉了。

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沒有沉,幾天後人們就爬上去清除了核輻射,1948年它被當做靶艦擊沉在馬紹爾群島。

上圖.正在清洗的紐約號

紐約號戰列艦沒有沉,試驗後被當做靶子轟沉。

阿肯色號戰列艦在第二次核爆炸中直接沉沒。

上圖.被炸過的內華達號

內華達號戰列艦沒有遭受很嚴重的傷害,它被拖回珍珠港,清洗後留存了一段時間,後來被衣阿華號當做靶子轟了。

彭薩科拉號重巡沒沉,也是1948年當了靶子,與它一起的還有同樣倖存的鹽湖城號重巡。上圖是核爆後專家與水兵在彭薩科拉上查看核爆效果。

歐根親王號重巡洋艦沒沉,但美軍有點嫌棄這船,再加上核輻射很難清理,所以把它拖到誇賈林環礁扔了,爛到自沉。德國人後來將它的螺旋槳送進了博物館。

所以這個結局是相當有意思的,遭受到原子彈兩次轟炸的艦隊,那些主力大艦幾乎全都存活了下來,沒有被原子彈擊沉。

但我們需要換一種方式看問題,美軍在這些軍艦中放置了許多動物試驗品,它們最終在可怕的核輻射中幾乎全部死絕,包括蟲子。所以,如果原子彈真的在一支人類操縱的艦隊附近爆炸,即便軍艦撐得下來,人死光了這支艦隊一樣宣告毀滅。


王司徒軍武百科


可以,只要打好了,用不著兩顆,一顆原子彈就能幹掉一艘航母,注意,題目說的是一艘航母,而不是一支航母打擊群,如果是一支航母打擊群的話,那這一兩顆原子彈的威力還真的不怎麼夠看,為什麼這麼說?因為當一支航母打擊群處於戰鬥形態時,其作戰半徑可以覆蓋方圓數百海里,而不是像下圖中展示的那樣,航母和編隊艦艇之間緊緊地湊在一起,這種艦艇之間間隔密集的隊形,純粹就是日常為海軍做宣傳時的“擺拍”。

▲航母打擊群的日常“擺拍”

那麼,一支航母的打擊群在戰時的形態是怎樣的呢?如下圖所示,艦艇之間相隔數十海里,艦載機的作戰半徑更是達到了數百海里,注意,圖中的單位“nm”表示的是海里,而1海里=1.852公里,圖中最小的那個圈半徑是150海里,即277.8海里,艦載機的最大作戰半徑為400海里,即740.8公里,艦艇之間的距離通常也是在數十公里以上,而對於一顆原子彈來說(當量一般在幾萬噸TNT~十幾萬的TNT不等),純物理破壞半徑也不過才幾公里,如果打擊目標換成是軍艦這種抗損性更強的硬目標,原子彈的有效物理破壞半徑還會更小,想要把軍艦送進海底只能儘可能的靠近爆心。

▲航母打擊群戰時形態

回到正題,兩顆原子彈能不能擊沉航母?能,要是可以保證原子彈直接命中航母,別說擊沉了,航母不被還原成基本粒子就不錯了,哪怕原子彈只是在航母的附近爆炸,釋放出來的能量把航母送進海底也是綽綽有餘的,其實關於核武器對海軍艦艇的打擊效果實驗,美國早在70多年前就做過了,那就是1946年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十字路口行動(Operation Crossroads)”,“十字路口行動”總共進行了兩次核試驗來驗證核武器對海軍艦艇的毀傷能力,第一次測試代表為“Able”,預計在空中158米處的引爆一顆2.3萬噸的核武器,第二次測試代號“Baker”,則是在水下27米處的引爆一顆2.1萬噸當量的核武器。

▲“Able”空爆艦艇位置簡圖

那麼這兩次核試驗的結果是怎樣的呢?空爆“Able”的結果差強人意,因為實際起爆點偏離了預計爆點600多米,所以只造成了五艘軍艦沉沒,其中2艘是立即沉沒的,另外兩艘在2小時內沉沒,還有一艘則是在第二天沉沒,其他軍艦則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害。上圖是“Able”空爆的艦艇位置簡圖,圖中5個被塗黑的標記(1、4、5、6、9)就是沉沒的軍艦,而標號為32的紅色標記則是表示預計的起爆點,是一艘“內華達號”戰列艦,在它旁邊的標號為28的就是一艘“獨立級”航空母艦,按照美國軍方的說法,如果此次空爆在預計點爆炸的話(即在內華達號戰列艦上空158米),那麼至少會有九艘軍艦,包括2艘戰列艦和1艘航母在內,都有極大概率會沉沒。

▲“Baker”水下核爆艦艇位置簡圖

再來看第二次的水下核試驗“Baker”,看上圖,我們可以發現核武器的水下打擊效果要比空爆好上不少,此次核打擊總共造成了9艘軍艦沉沒,分別是圖中的標號2、3、7、8、10、11、12、41、50,其中也被標黑了的36號是一艘重型巡洋艦,沒有沉沒,但是放射性汙染太嚴重,無法再次被修復,而沉沒的艦艇中標號10的就是一艘“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標號為3和7的則是兩艘戰列艦,處於爆心的標號為50的一艘兩棲登陸艦更是直接被核彈給汽化掉了。

▲“Baker”水下核爆

因此,原子彈想要幹掉一艘航母簡直不要太容易了,但是前提是得擊中航母或者是在航母附近爆炸,不然,如果距離太遠的話,頂多造成航母嚴重損壞,想要直接擊沉應該做不到!

<strong>


哨兵ZH


兩顆原子彈能不能擊沉一艘航空母艦?答案是那必須的!其實擊沉一艘航空母艦也並非容易之事。尤其是現代的航空母艦。我個人認為兩顆原子彈足以讓一個航空母艦戰鬥群癱瘓。

我們排除原子彈當量的大小,就以美國轟炸日本的原子彈為例。落在長琦和廣島的原子彈的當量,相當於15000到20000噸TNT的炸藥威力。如果在整個航空母艦編隊上空爆炸。絕對會給整個艦隊帶來致命性的傷害。如果在水中爆炸,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會成倍的增加。



炸藥在水中爆炸時,爆炸高壓氣體還會在水下產生氣泡,500Kg TNT當量的炸藥在水下爆炸時甚至會產生直徑十幾米的氣泡。氣泡膨脹收縮產生的脈動壓力以及氣泡坍塌時產生的射流都會對艦船產生極大的損傷。氣泡脈動的週期一般和艦船的低階振動週期差不多,可以引起艦船的折斷,而氣泡射流的峰值壓力極大,可以使衝擊波產生的局部破口進一步擴大。


其實用原子彈轟擊,軍艦和航空母艦的實驗,美國曾經在1946年就做過。1946年美國在比基尼環礁。舉行代號十字路口的行動。美軍召集了幾十艘軍艦和航空母艦。其中包括德國的歐根親王號,和日本的長門號戰列艦。還有薩拉託加號航空母艦。實驗分為A計劃和B計劃。A計劃有B29轟炸機空投下一顆2.5萬噸當量的原子彈。炸沉五艘軍艦嚴重損毀14艘。而B計劃投放的原子彈當量一樣。只是在水下25米處爆炸。原子彈呈現出更恐怖的威力。十艘軍艦直接被炸沉。

所以兩顆原子彈,絕對能炸成一艘航空母艦。甚至一隻航空母艦編隊都有可能喪失戰鬥力。其實原子彈最恐怖的就是它的核輻射和電子脈衝輻射,對軍艦上的電子設備和人員傷害極其大。如果兩顆百萬噸級的原子彈,在現在的航空母艦上空爆炸。航空母艦絕對會灰飛煙滅。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廣元飛龍


1945年美國率先製造出原子彈,在對日本勸告無果的情況下,美國將小男孩、胖子投入到日本的本土,小男孩、胖子相當於一噸的TNT炸藥,在被原子彈襲擊的情況下日本無力支撐直接投降。其實當時日本已經是強弩之末,為何美國還要嚮明知道敗局已定色日本投放原子彈呢?當然這都得益於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表現。

1941年,日本海軍為開闢新戰場緩解德國的壓力,在北上無果的情況下,決定對在海上稱霸的美國進行攻擊,日本經過處心積慮的計劃下,一次珍珠港事件讓美國損失九成的海上實力,如果不是美國的航母剛好有出行任務躲過一劫,否則日本將會在太平洋上任意馳騁,如入無人之境。

經過珍珠港事件後,美國人經過多年的抗爭終於在中途島海戰中扳回一局。中途島海戰後日本人根本沒有能力和日本人正面抗爭,只能躲在陣地上勉強和美國人打游擊。

可即便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人仍然將陣亡比例拉到1:1,更為可怕的是,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日本人在日本本土再次洗腦,意圖組建百萬大軍,這才讓美國不顧協定直接對日本本土投放原子彈。二戰結束後,原子彈、航母成為大國的標誌性武器,美國因為在二戰中大發戰爭財,因此二戰結束後,他立刻成為繼老派資本家英、法之後的又一超級大國。特別是1991年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後,美國的經濟實力因為沒有蘇聯的制衡而快速發展。

在美國這樣一個超級大國的威脅下,1964年中國爆發第一顆原子彈,2012年中國第一艘航母下水成功,如今中國有了航母、原子彈兩大跨時代的武器,國力大增。

隨著原子彈和航母的不斷問世,越來越多的人會好奇,究竟是海上霸主航母厲害,還是原子彈更勝一籌呢?兩顆原子彈能不能擊沉一艘航母?

其實光聽名字就可以知道,原子彈應該比航母更厲害一些。

拿日本廣島、長崎兩地來說,兩顆原子彈製造出的威力決定不是一艘航母可以創造出去來的,雖然原子彈在威力上更勝一籌,不過還是有不少人說出航母能夠扛得住原子彈的致命一擊。

這樣說是因為美國人在此之前進行過很多實驗,航母都安然無恙,雖然實驗結果是航母沒有被擊沉,但是要知道航母被擊中時遠離爆心,這才讓航母沒有被原子彈擊沉,其實只要是擊中航母的水平線,別說是原子彈就是普通的導彈也可以將航母擊沉,這也是為何如今的航母有攔截、檢測功能。

正是因為這兩點航母在海上可以任意馳騁,雖然話是這樣說,可是因為聯合國聲明各國不得對他國使用原子彈,因此在現代化戰爭中原子彈碰上航母的情況為零,兩者誰強誰弱還是未可知,加上如今的航母經過不斷的技術革新,早已經不是美國實驗時那種性能的航母,一旦原子彈真的向航母發射而來,憑藉著航母的攔截以及勘測技術絕對可以避開院子彈,畢竟沒有誰原因傻等著原子彈來進攻。如果傻等著原子彈來襲擊自己,那麼等待他的將會是廣島、長崎一樣的悲劇。

相比於擊沉,原子彈爆發後的危害才更大,拿日本爆發原子彈的地方做個例子,死在原子彈爆炸下的人遠沒有死在原子彈後遺症的人多,如果原子彈在距離航母不遠處爆炸,憑藉著如今的防護手段,很難對原子彈爆發後的各種病毒進行預防,可以說原子彈如果爆炸不僅僅是航母上的人會死,附近海域的人,海域中的魚等水下動物都會死亡,因此還是不要有這樣的猜測。


貓眼觀史


這種情況就要具體分析了,要看兩方面:

一、原子彈

首先看原子彈採用的是什麼結構,再者就是裝藥。就像美國向日本廣島投的“小男孩”,核裝藥為鈾235,採用的是槍式結構,這種結構對於裝藥有量的限制,所以爆炸威力大約1.4萬當量;而像向長崎投的“胖子”,核裝藥為鈈239,採用的結構是內爆式結構,這種結構爆炸威力相對較大,有2萬當量。

ps:不是專業人士,懂得有限

二、航母

航母種類較多,分類方法也很多。下面咱們從排水量來看一下,按排水量可分為超級航母(8萬噸以上),像美國尼米茲號;大型航母(6至8萬噸),像我國的遼寧艦、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中型航母(3至6萬噸),向法國的戴高樂號;小型航母(3萬噸以下),像泰國的阿斯圖里亞斯號。

除了原子彈和航母客觀問題,含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說航母被擊中的位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