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如何处理?

游来游去279


我个人认为农村赡养老人的问题很好解决,一行政村单位为例,现在农村大部分闲置房特别多,我们村就有这样的闲置房,一排共有闲房二十多间,前排还有十多间,全部都空闲着,把闲置房屋通过改建,装修建设成一行政村为单位的养老院,内设理发室,洗浴室,医疗室,棋牌室,等老年活动室,养老院内部,实行一院养院的方式,减少开支,抱团养老响应国家的号召,一村为单位,每个自然村都有丢单类老人,儿女在外打工挣钱,男,女老人在家孤单,无人照顾,当然这其间少不了,镇政府,村委会的大力支持,养老院建好后,周边空闲地可以建设成散步式花园,观赏鱼池,鸟园.菜园,养羊可以给养老院增加,建成一个自建,自食,自用,大家共赏花地养老模式。









悟空看宇宙


我是一位80后的农民,这些年一直在外务工,现在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年幼的孩子,父母的赡养问题也一度困绕着我,在我们甘肃农村有很多像我父母一样的留守老人,每次看到都会心酸,农村自然条件差,好多人背井离乡去打工维持生活,年迈的父母为了减轻儿女的压力,好多人去挖草药,捡树籽,挖野菜拿到市里去买赚点零钱,还有的老人拾荒每每看到心里不是滋味。我觉得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解决农村老人赡养问题:

第一,自己养老型

通常而言农村老人即便是年满60岁也还不至于丧失劳动力,当然了城市老人也是同样的,因此来说科学兴农在农村所见到的最多的一种也就是老人自己养老,直至自己完全丧失活动劳动能力。以老家那边的情况来说,每人2亩地,而有些家庭女儿出嫁之前所占有一部分土地,但是无论如何老两口四亩地还是有的,种植一些小麦、玉米,偶尔复杂一点种植一些大蒜,效益好的时候年收入可以过万元,即便是比较一般的情况下,年收入4000-5000块钱还是可以的。没病没灾的情况下,日常生活还是足够的。

第二,孩子养老

对于这些老人,一般来说都是孩子比较有出息一些,大多能够在外地有一个稳定的工作,因此他们在赡养老人方面往往能够提供更加充沛的财力,每月为家庭老人负担一笔费用,而对于家中老人所拥有的土地,基本上选择承包租赁出去,四亩耕地一年租赁费用也就是2000块钱样子,加上孩子每月负担给老人一部分费用养老也是妥妥的。当然也有不少孩子在外面工作,顺带把老人接走到城里“享清福”,当然说是享清福,大多都是为孩子照看子女。

第三,社会养老

这一种类型属于比较少的,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老之后去养老院,或许对于城市来说比较流行,但是在农村却几乎没有什么人在年老之后去敬老院,都喜欢在老家。比如说邻居打了一辈子的光棍,而且家中也没有什么积蓄,也没有什么亲人,说起来是完全可以去养老院的,但是依旧守着农村的老家。还有一部分老人属于五保户,军人、烈士家属,在年老之后选择去养老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养老问题也日益突出。养老问题是社会国家问题,也是大家自身的个人问题,如果自己有足够的积蓄的话,自然不必担心年老之后的养家糊口问题。因此对于如今的年轻人来说,趁着年轻,多奋斗几年,手中多攒一些积蓄,将来老年时候,可能会让你轻松不少。





果农虎哥


这事农村确实有,不过只是个别人。为什么说人口素质要提高,从小教育是关键。要得人口质量好,优生优育更重要。这类人大多都是60一70年代的中年人,有的将要步入老年人。这类人读书稀少劳动多。基本是有儿有女有孙子,就是不养老年人。

因为他们的年代,虽说普及七年制,但也有不少不读几天就回家。从小就在生产队里挣工份,一直想得多挣些。思想基本没扩展,一心想的就是小圈圈。

特别是女方成家之后过日子,常与公婆把㗎吵。不是你看的不公,就是你没有给我看孩子,没有大事全是家务事,不用说你就是不停嘴,一天你也说不完。最后婆媳都伤心,谁见谁也都恶心。农村家务诸事多的是,全是没钱作的怪。

这种情况只要村里干部做工作,先谈家务再调解,政策法律都讲到,人心都是肉长的,工作到位肯定行。

年轻人也有不养老的,他们对自己的父母照顾的很周到,就是对他人父母不照顾。这样的人,人随年轻心眼小,讨些小利真高兴,吃点亏计心理。这类人必定人年轻,说服教育准能行。

其于就是五保和残疾人,国家每年都照顾。各乡各镇都有养老院,自愿到养老院度晚年。

最好村里也有养老院,老人就村养老好处多。无儿无女不要说,自有养老院里照顾他。有儿有女也可去,顶多出些生活费。谁家逢事都可送,方便群众解众难。这样不论谁家遇了事,都能脱身去办事。时时、事事多和协,和协社会才能大发展。


李书红1957


现在的孩子真的是l赖`想望她他们养老人是不可能的…我是个继母…我们结婚有17`18年了我的丈夫有二个孩子一女一男"孩子的妈因病世…一直都怪父亲没有关心好她们的妈…后来我们结婚两个孩子都不同意我结婚哪时候我丈夫久人家钱_我们努力奋斗…同心合力、有社保也买了小产房我丈夫的女儿以为他爸的才产今年回来赶我、她的良心我认为给狗吃了她做月子、…她不是没钱几个国家都去游真的没有人性…我只有泪水我就是放不下老伴…你们一定发布出去~我没有读很多书…我只知道良心做人


用户9080879369186


往后的养老的确是个问题,现在就拿七零后说吧。一个娃的比较多,娃在家呆的也没几个,而且七零后的上还有老。再过十几年二十年,七零后基本都六七十岁了,生活能自理还好,真正有个啥病,就的确难了。娃要上班,要挣钱养家,还要照看小的,哪有时间和精力来照看你啊。我也是七零后,一个儿子,往后真的有个啥病,不能自理了。唉!真的不敢想啊!我有几个比较好的同学在一起也经常谈论这个问题,我觉得报团养老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模式。所以我几个都商量好了,真正到那时候我几个就住到一块,几个人本来关系一直也好,就互相照应。我觉得这以后是个比较好的养老模式。


田野园


我长期在基层工作,对农村老人瞻养问题如何处理,愿意谈谈自已的看法。但这个话题很大,也很沉重,涉及面广,解决起来也很难,我最近正在考虑专门写一篇这方面的文章,如有兴趣,敬请期待,今天只简单回答一下。

一,在现阶段农村老人养老主要是居家养老为主。由于农村老人多,除五保户和个别确实困难家庭的老人能够入住公办敬老院,极少数子女经济条件好的老人进入社会办托老院养老,大部分还是居家养老为主。

二、农村老人居家养老,根据农村和老人的实际情况,可以分为两个时段。第一个时段是独自居住的居家养老。这段时间,老人的身体还好,生活能够自理,这个时段老人不愿和孩子住在一起,单独居住比较清静自由,生活来源为养老金,还可以打点零工收入,逢年过节孩子看望一下,多少带些米面油生活必需品,多少给点线,父母和孩子各自安好,赡养的问题很好解决,这也是农村老人最向往的日子,也是农村老人最幸福的时候。第二个时段依靠孩子居家养老。随着年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日常生活起居需要孩子的照顾,这个时候就开始进入依靠孩子照顾的居家养老时段。

三,依靠孩子的居家养老时段,根据各自家庭的实际情况,也可以有几种模式:

1,几个子女中其中一个,可以是儿子也可能是女儿,家庭居住条件和经济条件相对好些,夫妇二人思想开明,比较孝顺,主动把老人接到家里,长期居住,精心照顾,其他子女无须出钱出力,只需逢年过节前往探望就行,大家相安无事,其乐融融,老人生活幸福。

2,几个子女中有忙有闲的,有穷有富的,但让谁独立承担赡养老人都有一定难处,通过协商拿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意见,大家共同出钱让其中一个照顾老人的日常生活起居,大项开支共同承担,这样老人可以长期在一个孩子家居住,生活相对稳它。

3,几个子女谁都不想长期伺候,老人只能在几个孩子家轮流吃住,生活的好不好另当别论,不管怎么样,最起码可以有饭吃有房住。而最不可思议的是,有的老人一个孩子或几个孩子,既不出钱也不出力,有的长期外出,没有人赡养老人,老人实在艰难,被逼无奈找乡村反咉,有时间问题没解决反而招来责骂。有的老人索性不再依靠子女,自己艰难度日,孤独终老,慢慢的老人对生活感到绝望,自寻短见的大有人在。

四,随着农村老龄化的到来,农村赡养老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需要多方努力共同解决。

1,国家要逐步提高农村老人的养老金标准,鼓励居家养老,同时鼓励农村大力发展社会化托老院,引导老人入住养老,以减轻子女们的负担。

2,相关部门要大力弘扬爱老孝老的光荣传统,加强正面引导和教育,同时对不赡养老人的行为加大处罚力度,进一步在农村营造尊老爱老孝老的社会氛围。

3,做子女的要尽义务。百善孝为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为子女一定要主动履行自己赡养老人的义务,既是法律的的规定,也是做人的本份,老人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

在最后愿意与大家分享一下农村人总结出的几句话,虽说不上是至理名言,也颇有几分道理。

1,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子女穷富,但富了比穷了强。

2,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子女多少,多了不一定比少了好。

3,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儿子和女儿,大部分女儿比儿子强。

4,孝顺老人与否不在乎儿子和女儿,关键是看儿媳和女婿,儿子好不如儿媳好,女儿好不如女婿好。

5,百日床前无孝子,但在病房或病床前照顾老人的时间女儿要比儿子儿媳多。

6,幸福的老人总是相似的,子女们孝顺,不幸福的老人各有各的不幸,但子女们不孝是其中的重点。





正常道理


你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不知楼主这个问题是指得哪方面,指的是儿女不孝,还是随着我国社会的老龄化,以及八零九零的独儿独女,一对小夫妻双方可能面对着四个老人、甚至可能是八个老人去赡养的问题!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真的赡养的起吗!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一起仔细梳理探讨下,好好聊一聊!

先说说第一个问题,虽然文明社会,但城市农村,也不乏有不孝儿女的存在,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你能干、能动的时候,他拼命的啃你老,你不能动了,没用了,一脚把你踹出门,这样的也不少,这里不多说了,遇到这样的不孝儿女,我们躲他远远的就好了,因为这种人不值得结交,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交不下他,谁敢和你成为朋友,而且最为一个外人,也无力改变,只是看着心里不舒服,很无奈!

下面重点说下,我国当下八零九零独儿独女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再过十年以后必会显现出来,国家也不断地为此,做出相应的应对政策,比如鼓励人们去养老保险,鼓励乡下中小养老企业,去大力发展,这都是国家要扶持的目标,个人判断未来十年的,老人养老方向,可能大概要有近《五成》以上的老人,需在老年公寓,或福利养老院,来安度晚年!并且定会逐年增加!直到现在国家鼓励的生育政策,人口数量补充上来,可能才会出现别的转机!

以上是个人对、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观点,如有不足,欢迎下方评论补充,望采纳,谢谢!






东北小相超


一、关于农村老人赡养纠纷处理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快,我国老年人口的急剧增多。现实生活中,子女不尽赡养义务的现象时有发生。而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老人的赡养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在农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较差,生活方式单调、生活来源单一,完全依赖子女的供养。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

我国《婚姻法》规定,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赡养老人的义务应当包括经济上的供养、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慰藉,《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八条有明确规定:赡养人不得以放弃继承权或者其它理由,拒绝履行赡养义务。赡养人不履行赡养义务,老年人有要求赡养人付给赡养费的权利。农村赡养纠纷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影响了社会安宁,给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为什么会出现诸多的农村赡养纠纷案件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外嫁女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

《婚姻法》规定的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子女包括已婚、未婚的成年儿子和女儿,也包括养子女和继子女。

2、父母再婚后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

在农村,很多子女不愿意老人再婚,甚至想方设法阻止老人再婚。其实老人生活要求低,渴望精神上的抚慰,若在老年时能有夕阳之恋,有人陪伴更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作为子女更应当支持,而不是阻碍。《婚姻法》三十条明确规定:子女应当尊重父母的婚姻权利,不得干涉父母再婚以及婚后的生活。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不因父母的婚姻关系变化而终止。因此,父母是否再婚,不影响子女尽赡养义务。

3、分家不均不赡养老人的错误认识。

往往存在,子女认为父母偏心,家产分配不均,而不赡养老人。赡养,是子女对父母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分家产是分配家庭共同财产,是纯粹的财产关系。若认为分家不公,可通过法律来解决,但不论分家与否,均不能免除子女的赡养义务。

4、子女间不正常攀比。

在农村子女多的老人,往往子女轮流赡养老人,这很容易出现女儿认为儿子多得了老人的财产,谁又认为自己多承担了义务,儿子认为女儿又多得到老人的帮助等互相刁难,攀比的现象。往往导致子女忙于攀比,而不再赡养老人。

5、农村社会养老方式单一落后。

在农村有养儿防老的习俗,现在绝大部分老人仍靠子女扶养。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为供养子女,往往花费了积蓄,而到了老年体弱多病时,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基本靠子女的抚养。

三、纠纷处理

老人生活要求低,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因此在处理农村赡养纠纷案件时,应更加注重调解,应充分发挥基层职能部门的作用,村委会、调解委员会、司法、民政、妇联等组织联合处理农村赡养案件,从社会道德上多宣扬敬老的优良传统。即使是判决结案也要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方的功效。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调解能缓和本已激化的矛盾,有利于老人以后与子女生活的和谐。

当然,解决农村赡养纠纷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协作。首先,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其次,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再次,从制度上依法保障老年人的权益,依法养老。目前,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老年人特别是农村老人更应学法懂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关于赡养协议的理解。签订赡养协议是值得肯定的,这有利于子女对老年人的赡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明确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就履行赡养义务签订协议,并征得老年人同意,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赡养人之间可以签订协议,但需要征得老人的同意,同时亦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赡养协议是出于双方真实意思的表达,同时签订协议也并不违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立法精神。赡养协议应当就赡养人间物质性的可以达成协议,如约定生活费等,但对精神上的慰藉义务,则不可约定的。

综合以上内容看来,赡养老人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应妥善加以照顾,使他们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愉快地安度晚年。











闲夏拂叶生


农村老人赡养问题如何处理,我知道的就有这些情况

国家层面的政策支撑,以新疆建设兵团为代表的农垦系统的农村老人基本上都有养老金,自己交钱,来养老,2006年结束了中国二千多年的“交皇粮”的历史,不交土地税之后农民的负担相对来说减轻了不少,这批基本上都老去了,基础养老金每月只有几十元,农业哺乳工业几十年,工业反哺农业并不明显,农村与城市的养老差距非常大。

养儿防老

农村就依旧延续的是养儿防老,现在大部分老年人的孩子都去城市里面打工了,面对压力自己的一摊子都很难解决,城市养活自己都不容易,还有家,目前来说老人的吃喝没有问题,关键就是怕老人生病。农村老人只能靠自力更生解决。相比与城市老人,农村老人目前养好的问题非常突出。

政府解决

农民对一些老人,例如低保、无保户、贫困户在资金上有一点支撑,保证日常的开销,这些农村老人能解决一点,这只是一小部分,同时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不存在平困人口之后,政策可能还会调整。

对于农村老人的赡养,随着人口老年龄的来临,未富先老的农村人自己养自己老的概率会大一点,自己去交社保养老,可能会不现实,毕竟要拿出那么多钱来。每个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请大家善待每一位老人。


<strong>


龙虾说


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经济条件的逐步提升,农村生活水平也慢慢好起来了,但是在农村一直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众多家庭,那就是家里老人(父母)的养老问题,父母生育我们,养育我们,教导我们,为子女一生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就是希望在他们年迈的时候有人给他们养老送终,可是当他们真的年迈的时候又有多少子女会陪伴在父母身边?

就我身边我所见说闻来说,有的家庭兄弟姐妹多,一般在农村嫁出去的女儿一般是不用给父母养老的(只在我们这是这么说的)那么养老自然就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了,可是有的儿子多的怎么办呢,到底谁来养自己的父母?

就拿我身边的来说吧,3兄弟的家庭,他们兄弟还算和睦,他们说好是按月抚养,每兄弟养4个月,这样也还算过得去吧,可是4个月也不短啊!如果是单纯的跟自己的儿子相处还好,但是跟儿媳妇就不一定相处的融洽,经常怄气,这样搞的大家都不愉快,最后大家商议送至养老院,费用平摊,这样一来这有儿子跟没儿子差不多啊!还有就是兄弟多的你也不愿意养,他也不愿意养,父母会干活的时候都争着养,等不会做事的时候都嫌弃,我们这里一个都上县里的电视台了,重点播报这类关于赡养老人的事情,年纪一大,年轻人都不愿意和老人相处,不是儿媳妇就是孙子孙女跟老人相处不了,都不愿意和老人一起住,不愿意照顾老人,有的就自己住在县城,把年迈的父母留在农村,衣食住行也要靠自己,当然也有的父母不愿意住在县城,这种现像在农村尤为明显,有时政府出面协调也得不到好的解决办法。有谁知道更好的办法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