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給返青小麥噴複合肥?

段紅軍


您好,我是青楓亭記,很榮幸能夠回答您的問題。關於:怎樣給返青小麥噴複合肥?

一、返青期的小麥不建議噴複合肥。

因為小麥在不同的期間需要的肥量也不一樣,返青期小麥需肥量較少。一般情況下,拔節期的小麥主施加氮肥就可以滿足其需求。但是不要最肥時間太早,應控制在春分前後。追肥時需要按地力、小麥的長勢,來確定具體的施肥配方。

二、小麥需肥特點

小麥一生中需氮肥、鉀肥多,而需磷肥較少。磷肥和鉀肥施用方便,一般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而氮肥除了在為基肥以後,後續還需要分幾次進行最肥。

一般基肥中含有氮肥,返青期追肥時,按每畝25斤左右進行施肥,人工撒或者澆地時融到水裡也行。在小麥吸收的總氮量中,其他土壤中含77%,肥料中含23%左右。

三、其他注意事項

返青期追肥時為了保櫱增穗。為了充分發揮氮肥的作用之後,如果您的土地需要磷肥和鉀肥的話,也得相互配合的時候,因地制宜,建議您現去諮詢您村的農技師,按地施肥。科學有效的管理,麥收時肯定多產,麥粒飽滿。

四、雜草的處理

返青期至起身期是防治雜草的最佳時期。常規雜草用雙氟+二甲四氯就可以防治;同時在噴施藥劑時候建議加上葉佳美30ml+佳園多彩10g每畝,促進穗分化,增強小麥長勢。

以上是我的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您。祝您今年豐收,如有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

謝謝!


青楓亭記


很多種植戶會用高氮複合肥追肥。使用三元高氮複合肥進行追肥,也有不少種植戶在使用,比如種植小麥時,底肥施用過少,導致小麥出現了缺素症狀(麥苗發紅、發紫),這時候如果單一補充氮素,不能很好的緩解,需要補充一部分的磷肥、鉀肥,但是還是以氮素為主,這種情況下,追施高氮複合肥是比較合適的。

葉面肥

對小麥噴施葉面肥,可補充小麥生長所需營養,但部分農戶不會把葉面肥劃分到追肥裡,只有少部分種植戶追肥時會選葉面肥,相比於尿素和高氮複合肥,葉面肥會繁瑣些,需多噴幾遍。

追肥時間早晚的問題

如果小麥返青期時,長勢良好,分櫱多,植株旺盛,可以適當延遲追肥的時間,相反,如果小麥長勢弱,分櫱少,苗黃苗弱,可以適當早追肥。

追肥量的問題

如果小麥長勢良好,並且該地塊保肥保水能力強,可以適當少施,避免出現旺長現象;相反,如果小麥長勢弱,並且該地塊較貧瘠,可以適當多施,以此來保證小麥對於養分的需求。

追肥方法的問題

追肥時不建議撒施,溝施最好,尤其是追施尿素時(尿素轉化為氨,易揮發),溝施覆土,利用率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專業破壞花草樹木


隨著氣溫慢慢回升,很多冬小麥種植區,已經進入返青期,經過一個冬季的生長,小麥消耗了大量的養分,大部分農戶都會對小麥進行追肥管理,而在追肥過程中,關於用什麼肥料,會出現一些分歧,或者有些農戶不知道用什麼肥料比較好,感到有些迷茫。

從實際情況來看,小麥返青期追肥時,直接使用尿素的種植戶佔據了大多數,主要補充氮素,促進小麥的返青,同時為小麥正常生長提供營養。

小麥在播種前,施用底肥時,都會選擇氮磷鉀三元複合肥,而小麥一生中,需要氮素比較多,所以,年後再追施一些尿素,等到中後期,噴施一遍葉面肥,補充中微量元素,基本上本季的小麥,就不需肥料了,有些農戶,葉面肥也不噴施,整季就一次底肥,加上年後的尿素,相信使用該辦法的種植戶有不少。

但是隻追施尿素的做法,其實並不是特別準確,原因在於不同地塊,所缺的營養成分是有差別的,一些肥沃的地塊,保水保肥能力強,可能缺素不是那麼嚴重,小麥長勢旺盛,適當晚追肥,甚至是不追肥,而一些貧瘠的地塊,保水保肥能力差,氮磷鉀可能都缺,甚至一些中微量元素也缺乏,這種情況下,如果只追施尿素,小麥在後續的生長過程中,會受一定的影響,最終的產量和品質,都會降低。

按照最合理的措施,不知道自己農田中追施什麼肥料的情況下,找專業的測土設備,進行詳細測量,根據測量出來的結果,缺什麼元素,主要補充什麼元素,有朋友會問了,我們農民朋友沒有這樣的儀器,也找不到這樣的儀器,而且即使有的話,測量一畝地也不少錢,普通的種植戶沒這個條件。

這也是一個現實問題,既然不能用專業工具測量,那就要觀察小麥的生長情況,根據小麥自身具體的生長情況,來判斷是否缺素,比如小麥出現發黃、發紫、發紅等症狀,如果只補充氮素,可能會起一定的作用,但是發紫、發紅,不補充磷肥、鉀肥,不太好恢復,對於後續的生長有一定的影響。

所以,一些種植戶會追施高氮含量的三元複合肥,相比單一尿素來說,從小麥生長上來看,具有一定的優勢,但是成本上會略有增加。

綜上所述,小麥在返青期追肥時,如果對於種植要求不嚴格,直接追施尿素即可,每畝20-30斤,根據田間小麥具體長勢,可適當增加或減少,如果對於種植要求比較嚴格,那就追施高氮的三元複合肥,每畝50斤左右,根據實際情況增加或減少,同時要考慮到成本,如果覺得成本過高,那就不用複合肥。





豪哥在農村


春節前後,小麥要追施返青肥了,小麥追肥只能用尿素嗎?每畝用量多少?可能很多人並不一定清楚。那麼,小麥返青肥如何施?用什麼肥料好呢?一起來隨靜姐來看看吧!

施肥建議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首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凍害的小麥應根據凍害發生情況追肥和灌水,對於凍害嚴重的要立即每畝施尿素5~10公斤和澆水,促進小麥早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6.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磷酸二銨。未施或少施鉀肥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複合肥;要結合紋枯病防治、一噴三防等手段進行根外追肥補償磷鉀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乾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複合肥等,應在首次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9.許多農戶旋耕後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櫱少,苗勢弱的田塊建議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鄉下靜姐


很多種植戶會用高氮複合肥追肥。小麥種植時,底肥施用過少容易出現缺素症,症狀為麥苗發紅、發紫,如單一補氮素,不好緩解,還需補磷肥、鉀肥等,但以氮素為主,這些情況下最好施高氮複合肥。

3、葉面肥

對小麥噴施葉面肥,可補充小麥生長所需營養,但部分農戶不會把葉面肥劃分到追肥裡,只有少部分種植戶追肥時會選葉面肥,相比於尿素和高氮複合肥,葉面肥會繁瑣些,需多噴幾遍。

二、小麥追肥注意事項

1、追肥時間

若小麥返青期長勢良好,分櫱很多,植株旺盛,那麼可以延遲追肥時間,若是長勢弱,分櫱少,苗黃苗弱,可以適當早追肥。

2、追肥量

小麥長勢良好,並且該地塊保肥保水能力強,可以適當少施,避免出現旺長現象;相反,如果小麥長勢弱,並且該地塊較貧瘠,可以適當多施,以此來保證小麥對於養分的需求。

3、追肥方法

追肥時不建議撒施,溝施最好,尤其是追施尿素時(尿素轉化為氨,易揮發),溝施覆土,利用率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宋小喵


 春節已過,隨著溫度慢慢回升,小麥也即將進入返青期,田間管理也要忙碌起來,其中,給小麥追施返青肥,是很多種植戶要做的事情。

小麥經歷了一個冬天,為了安全越冬,消耗了大量的營養,人工追肥後,為小麥後面的生長提供了養分,不過,在追肥時,不少人有這樣一個問題:該用什麼肥好呢?小幫手個人意見如下:

1、尿素

一般情況下,大部分的種植戶,給小麥追肥都會選用尿素,一畝地大概20-30斤左右即可(根據具體情況,可適當增加和減少),尿素為一種高濃度的氮肥,有效促進小麥生長,另外,從成本上來看,相對沒有那麼貴,適用於小麥正常生長的地塊。

2、高氮複合肥

使用三元高氮複合肥進行追肥,也有不少種植戶在使用,比如種植小麥時,底肥施用過少,導致小麥出現了缺素症狀(麥苗發紅、發紫),這時候如果單一補充氮素,不能很好的緩解,需要補充一部分的磷肥、鉀肥,但是還是以氮素為主,這種情況下,追施高氮複合肥是比較合適的。

3、葉面肥

通過噴施葉面肥,來補充小麥生長所需的營養,按照一部分農戶的認知,噴施葉面肥不會劃分到追肥裡面,但在實際種植過程中,有種植戶這樣做,所選用的葉面肥,大量元素和中微量元素都有,相比以上2點來說,會有些繁瑣,因為不止噴一遍。

下面和大家再說下,小麥追肥的一些注意事項:

1、追肥時間早晚的問題

如果小麥返青期時,長勢良好,分櫱多,植株旺盛,可以適當延遲追肥的時間,相反,如果小麥長勢弱,分櫱少,苗黃苗弱,可以適當早追肥。

2、追肥量的問題

如果小麥長勢良好,並且該地塊保肥保水能力強,可以適當少施,避免出現旺長現象;相反,如果小麥長勢弱,並且該地塊較貧瘠,可以適當多施,以此來保證小麥對於養分的需求。

3、追肥方法的問題

追肥時不建議撒施,溝施最好,尤其是追施尿素時(尿素轉化為氨,易揮發),溝施覆土,利用率能得到大大的提高。


野釣嚴哥


小麥將進入快速生長髮育階段,小麥返青追肥關鍵時期也將到來。多數農民在追肥時隨意加大追施返青肥量,造成小麥倒伏、減產。在追肥過程中要根據不同的苗情分類追施。一般來說,晚播苗、弱苗應重施肥,提高分櫱成穗率;壯苗則少施或不施返青肥。一般每畝追施三元素硫基複合肥20公斤配合新高脂膜粉劑800倍液提高超強肥效。對於越冬期個體發育良好,群體適中的壯苗則少施或不施,主要控制拔節肥以減少春季無效分櫱的滋生,防止行壟鬱閉,有利於通風透光。對群體過大的旺長苗,除在返青期控制肥水外,還要採取深耕、物理調控等措施,控制小麥根、莖、葉的生長噴施促花王3號迫使頂梢旺盛營養大量回流,衝梢慣性優勢迅速弱化到封頂態勢。其主幹主力營養轉向幼果發育系統,提升果實膨大活力,避免葉片肥大現象,提高田間通透性。

土施肥,沙土地由於“發小苗不發老苗”。保肥保水力差,應適當多施肥,如果施肥不足,對穗數和粒數的多少以及後期的生長都會有一定的影響。黏土地由於前期肥效發揮較差,返青期應少施,孕穗期可採取根外施肥適時噴施壯穗靈,可提高農作物受粉、受精、灌漿質量,增加千粒重。應注意施肥不要過多,以防貪青和倒伏。天旱時施肥後要及時灌水,以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迷戀h


春節前後,小麥要追施返青肥了,小麥追肥只能用尿素嗎?每畝用量多少?可能很多人並不一定清楚。那麼,小麥返青肥如何施?用什麼肥料好呢?一起來隨靜姐來看看吧!

施肥建議

1.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小於45萬,葉色較淡、長勢較差的三類麥田,應及時進行肥水管理,春季追肥可分兩次進行。首次在返青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第二次在拔節期隨澆水每畝追施尿素5~10公斤。

2.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45~60萬之間,群體偏小的二類麥田,在小麥起身期結合澆水每畝追施尿素10~15公斤。

3.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在60~80萬之間,群體適宜的一類麥田,可在拔節期結合澆水每畝追尿素12~15公斤。

4.返青前每畝總莖數大於80萬、葉色濃綠、有旺長趨勢的麥田,應在返青期採取中耕鎮壓,推遲氮肥施用時間和減少氮肥用量,控制群體旺長,預防倒伏和貪青晚熟。一般可在拔節後期每畝追施尿素8~10公斤。

5.受到越冬期或返青期凍害的小麥應根據凍害發生情況追肥和灌水,對於凍害嚴重的要立即每畝施尿素5~10公斤和澆水,促進小麥早分櫱、提高分櫱成穗率、減輕凍害的損失。

6.對底肥未施磷肥或缺磷田塊要追施磷酸二銨。未施或少施鉀肥的建議在返青或拔節期追施氮鉀複合肥;要結合紋枯病防治、一噴三防等手段進行根外追肥補償磷鉀肥;沒有灌溉條件或無有效降水,可在春季葉面噴施尿素和磷酸二氫鉀,起到以肥濟水的作用。

7.可以在小麥灌漿期葉面噴施磷酸二氫鉀、硼肥和鋅肥,預防乾熱風和倒伏,提高灌漿強度,增加粒重。

8.缺硫地區麥田,如底肥沒有施用過磷酸鈣、硫酸鉀、硫基複合肥等,應在首次追肥時選擇施用硫酸銨,每畝施硫用量2公斤左右。

9.許多農戶旋耕後不耙地,造成播種過深出現深播弱苗,分櫱少,苗勢弱的田塊建議返青期追施尿素10~15公斤。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天太熱不想說話


小麥在春季氣溫回升時,麥苗葉片由青紫色轉為鮮綠色,部分心葉露頭時為返青期,這時施用的肥料稱為返青肥。小麥一般到了春季生長到一定時期後縮莖段以上節間拔長,進入拔節期。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中早熟品種進入穗分化發育的生殖生長階段。小麥拔節前後施的肥稱拔節肥,由於它主要用於小麥穗分化發育期的葉片生長和幼穗生長髮育,而且在正常情況下拔節肥施用偏遲,因此可以統稱為拔節孕穗肥。

看苗情施用返青肥

因苗巧施返青肥,主要表現為麥苗分櫱增加,田間麥苗群體增加,對弱苗施肥則有促進苗情轉化的作用。生產上主要對弱苗和群體不足的田塊施返青肥,田間小麥群體較大時,應嚴格控制返青肥的施用,防止群體過大;在小麥返青初期,畝莖櫱苗超過30萬的田塊,如果葉色正常,一般不施用返青肥;而晚播的弱苗在2月中下旬進入返青期時,若群體偏小、不足預期數的麥田,以及返青期麥苗脫力落黃和發生凍害、藥害的麥田,應適時適量追施返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5公斤。對於溼耕溼種出現黃僵苗的麥田,每畝施磷酸二銨8-10公斤就可以了。返青肥施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發生倒伏;群體適宜、葉色正常的麥田一般不施返青肥。

視具體情況施用拔節肥

小麥拔節初期,基部分櫱葉片數不足3張的分櫱一般不能成穗,以後會逐漸死亡,這些分櫱稱為無效分櫱。在拔節前15-20天內促生的小麥分櫱,一般不能成穗。拔節肥施用過遲,不能起到增加最終畝成穗的作用。過遲大量施肥反而會使田間增加無效分櫱,成穗率下降,不利於高產。拔節初期田間主莖和3葉以上大分櫱每畝數量超過35萬的麥田,應嚴格控制拔節肥的施用。這時雖然麥苗已進入穗分化階段,但穗分化所需要的養分較少,允許麥葉適度落黃,有利於促使基部無效小分櫱死亡,降低群體數量,使麥苗基部3個節間不過分拔長。

因此,施好拔節孕穗肥是鞏固分櫱成穗、培育壯稈大穗的關鍵措施。一般在群體高峰苗過後,無效分櫱開始死亡,植株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群體葉色褪淡,葉齡餘數為2.5葉時追施拔節孕穗肥。未施返青肥、群體偏小的晚茬麥田一般每畝施尿素6-8公斤;施磷量不足的缺磷麥田,每畝加施磷酸二銨5-6公斤,或每畝補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如果拔節初期麥苗葉色正常不落黃,肥料最好分兩次施用,拔節初期少量施肥,促進分櫱成穗,到第二節間基本定長、第三節間拔長時再施肥,促時大穗形成;如果拔節初期麥苗葉色較黃,苗弱,可以一次性施用拔節孕穗肥。

拔節孕穗肥適當增施鉀肥,有利於莖稈充實,提高抗倒伏能力,也有助於幼穗的分化發育。肥料最好打穴或開溝施下,也可以趁墒撒施。

高產單位的經驗表明,進入春季以後,適期對症施好返青肥和拔節肥,對爭取小麥穩產高產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小麥在春季氣溫回升時,麥苗葉片由青紫色轉為鮮綠色,部分心葉露頭時為返青期,這時施用的肥料稱為返青肥。小麥一般到了春季生長到一定時期後縮莖段以上節間拔長,進入拔節期。與此同時,絕大多數中早熟品種進入穗分化發育的生殖生長階段。小麥拔節前後施的肥稱拔節肥,由於它主要用於小麥穗分化發育期的葉片生長和幼穗生長髮育,而且在正常情況下拔節肥施用偏遲,因此可以統稱為拔節孕穗肥。

看苗情施用返青肥

因苗巧施返青肥,主要表現為麥苗分櫱增加,田間麥苗群體增加,對弱苗施肥則有促進苗情轉化的作用。生產上主要對弱苗和群體不足的田塊施返青肥,田間小麥群體較大時,應嚴格控制返青肥的施用,防止群體過大;在小麥返青初期,畝莖櫱苗超過30萬的田塊,如果葉色正常,一般不施用返青肥;而晚播的弱苗在2月中下旬進入返青期時,若群體偏小、不足預期數的麥田,以及返青期麥苗脫力落黃和發生凍害、藥害的麥田,應適時適量追施返青肥,一般每畝施尿素5公斤。對於溼耕溼種出現黃僵苗的麥田,每畝施磷酸二銨8-10公斤就可以了。返青肥施用量不宜過大,以免發生倒伏;群體適宜、葉色正常的麥田一般不施返青肥。

視具體情況施用拔節肥

小麥拔節初期,基部分櫱葉片數不足3張的分櫱一般不能成穗,以後會逐漸死亡,這些分櫱稱為無效分櫱。在拔節前15-20天內促生的小麥分櫱,一般不能成穗。拔節肥施用過遲,不能起到增加最終畝成穗的作用。過遲大量施肥反而會使田間增加無效分櫱,成穗率下降,不利於高產。拔節初期田間主莖和3葉以上大分櫱每畝數量超過35萬的麥田,應嚴格控制拔節肥的施用。這時雖然麥苗已進入穗分化階段,但穗分化所需要的養分較少,允許麥葉適度落黃,有利於促使基部無效小分櫱死亡,降低群體數量,使麥苗基部3個節間不過分拔長。

因此,施好拔節孕穗肥是鞏固分櫱成穗、培育壯稈大穗的關鍵措施。一般在群體高峰苗過後,無效分櫱開始死亡,植株基部第一節間接近定長,群體葉色褪淡,葉齡餘數為2.5葉時追施拔節孕穗肥。未施返青肥、群體偏小的晚茬麥田一般每畝施尿素6-8公斤;施磷量不足的缺磷麥田,每畝加施磷酸二銨5-6公斤,或每畝補施過磷酸鈣10-15公斤。如果拔節初期麥苗葉色正常不落黃,肥料最好分兩次施用,拔節初期少量施肥,促進分櫱成穗,到第二節間基本定長、第三節間拔長時再施肥,促時大穗形成;如果拔節初期麥苗葉色較黃,苗弱,可以一次性施用拔節孕穗肥。

拔節孕穗肥適當增施鉀肥,有利於莖稈充實,提高抗倒伏能力,也有助於幼穗的分化發育。肥料最好打穴或開溝施下,也可以趁墒撒施。











鄉村故事陝西東哥


小麥春生葉的大小與肥水管理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小苗在麥苗時期儘量少施有機肥料。由於初春的溫度低,農家肥營養吸收較為緩慢,不能夠滿足小麥對養分的補充。

小麥返青期應施用速效化學肥料,肥效快,能夠及時供應小麥生長期間的營養供給,每畝施用尿素10-15公斤,在返青期間及時澆水,補充小麥所需的水分,可以有效的促進棉花發新根、抗寒、抗病的能力,有利於小麥健壯生長;對於長勢較弱的小麥,應施用肥料補充,有利於小麥的增產。

小麥在返青期間,因施足底肥,不僅對幼苗早發,培育冬前壯苗,增加有效分櫱是非常重要的,為後期培育壯杆、大穗及增加粒種打下堅定的基礎。在深耕翻土後,將肥料撒於土壤,有利於形成小麥轉秒,可以有效的防止後期小麥脫肥,出現早衰的現象。施用種肥是最經濟有效的施肥方法,據瞭解,一般每畝施用尿素2-3公斤,或者施用過磷酸鈣8-10公斤,也可用複合肥10公斤左右。小麥返青期追施林飛和鉀肥,在冬前撒施150公斤左右的草木灰。對供肥營養充足的麥田,不可過量施用氮肥,且追肥時期不可偏晚,否則,會影響後期的小麥貪青晚熟,引起小麥減產的現象。在小麥抽穗期時,進行噴施2%-3%的尿素溶液,可以有效的提高籽粒蛋白質含量的作用。應及時噴施0.3%-0.4%的磷酸二氫鉀溶液,能夠促進小麥的光合作用。充分提高小麥的粒重和高產穩產的效果,每畝追肥進行追施尿素為10-15公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