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抗疫不能停,生活要繼續!

既然必須長時間呆在家裡,與其浪費光陰,不如多讀幾本好書,多寫幾本好書。

今天想寫一個系列,仔細分析一本“後悔沒早看,看完必想跪”的經典作之——《非暴力溝通》

在我看來,說它是經典,絕對名符其實。學習、思考並堅持使用“非暴力溝通”,真的可以解決問題,並改變自己的人生。

其效果取決於理解深度以及堅持實踐的時間長度。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這個系列的創作,素材來源於我這些年的講課、個案諮詢以及學員的實踐和提問。

在實踐非暴力溝通,以及獲取學員反饋的過程裡,我體悟到了很多極富國情特色的“坑”。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的的文化,賦予了我們一定的思維方式。這畢竟作者(美籍猶太人)的文化背景有大不相同。

所以,儘快突破我們固有的思維方式,再學會去融合書中的思維,是實現突破和成長的必由之路。

希望我的整理,能幫助到更多願意自我探索、不斷成長的朋友們。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非暴力溝通》講的是溝通技巧嗎?

《非暴力溝通》的確提出了一種新的溝通模式。故而很多人以為它是一本講溝通技巧的書。

很多人看著看著,會誤以為“非暴力溝通”只是一種說話的套路:只要按照這樣的結構說話,就能解決問題了。

然而事實上,只要實踐過,你就會發現。抱著走套路心態去說話,即使你說的格式完全正確,對別人、對自己也不會有什麼用。

隱藏的關鍵是:《非暴力溝通》提出了一種強調自我觀察、自我剖析的思維方式。

什麼意思呢?稍微回憶一下,大家就會發現:發生矛盾時,人們慣常的思維方式是對外的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常見的,要麼是千方百計說明對方的錯誤

例如,有人會說:“你這樣做太荒唐了!會出門後檢查一下門是否鎖好是常識!你這麼做,是歡迎小偷嗎?”

要麼就是竭盡全力地要分析說明事情的原委

例如,我們會強調:“事情根本不是這樣的。是你太多心了。我根本這個意思。”

如果對方拒不接受,我們恐怕只會更加用力!

還有一種常見的,就是直接拋出自己的判斷

例如,有人會說:“你總是懷疑我,對我沒有一點尊重和信任!這樣相處還有什麼意思?”

是的,把矛頭對準別人很容易,竭力辯解或者就事論事也很容易,不斷抒發情緒更容易(有時候還很快樂)。我們一旦遇到問題,總是下意識地如此解決,以至於花費了全部的力氣,甚至不惜耗費積攢起來的親情和愛意。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在情緒的驚濤駭浪之下,還能聚焦自己,體會自己到底感受到什麼,進而還能想清楚自己要說什麼,卻是千難萬難!

我的總結,大多數人的困境是:

一是從沒想到,也不習慣這樣做;二是試了,發現自己暫時真的沒有能力這樣做。

好在,所有的能力都是可以一步步練習得來的。關鍵是堅持的方向要正確。

因此,想要弄懂“非暴力溝通”,請在說話之前牢記:

別花力氣去說別人、分析別人!想注意自己!多想想自己!想自己!自己!

聚焦於自己,我們才會明白自己究竟為了什麼而溝通!

聚焦於自己,才能養成習慣,學會觀察自己、發現自己。

聚焦於自己,才有可能真正開始愛自己。

毫不誇張地說,看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之一!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有些朋友會說,在發火之前先說說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嘛。這有何難?

我們不妨通過以下這個例子思考一下。

案例1

學員Lisa陪孩子寫作業:其中一項是按要求背誦課文。

但是孩子很牴觸!磨磨蹭蹭、各種不專心,一會兒喊累、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兒要上廁所。結果折騰一個小時,還是沒背出來。

Lisa開始哄了幾輪,無效;

接著提出獎勵+好言相勸,還是無效;

到快一個小時候的時候,Lisa忍不住開始發火,孩子沉默抵抗;

Lisa暴怒,嚴厲地提出警告和麵壁懲罰,孩子爆哭,頓時雞飛狗跳;

然後孩子爸爸進來勸說;(在Lisa看來不是幫忙,是“詐屍式育兒”)。結果戰火蔓延,夫妻相互指責。

最後全家都很不高興。

我與Lisa的溝通

我問:後面雞飛狗跳的事情暫時不表。你想想當時第一輪發火的時候,你是什麼感受?

Lisa:我感覺很生氣!

我:再想想,任何事情都可以被稱之為“生氣”,再確切一點。

Lisa:我覺得憤怒,孩子怎麼連這麼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

我:不要對外,先不要評價孩子。你再想想當時的感覺,你的狀態時嫌棄他、鄙視他、覺得他笨的意思?

Lisa:那倒不是鄙視,沒有看不起兒子的意思。

我:那再體會體會自己。想想是什麼感覺?

Lisa:(想了一想)恩,應該是煩躁、厭煩。我真想讓他快點弄完!

我:OK。我收到你的感覺了。那再想想,這種感受背後,你需要什麼。

Lisa:我需要他把作業做完啊!快點做完!做完了好乾別的事情。

我:需要他把作業做完,只是一個目標。要順著這個再想想,你需要他快點完成,是因為什麼呢?你需要什麼?

Lisa:我不明白。我就是需要他快點啊。

我:所以,聽起來你陪做作業陪得非常痛苦?

Lisa:是的。我想他快點結束。結束了我們都能做別的事情。也別總是吊著我。

我:所以,你之所以煩躁,希望作業快點做完,是因為你當時感覺到很辛苦。你需要放鬆,需要有自己的時間休息。是這個意思嗎?

Lisa:(想了一想)是的。我的確是這樣想的。我想快點搞完,我覺得很累啊!

我:所以,整理一下,你當時感覺煩躁,感覺很累,因為你需要休息,最好需要獨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是這樣嗎?

Lisa:是的。

這才算是整理出了你的感受和你的需要。

Lisa接著問:但是,整理出來了又怎麼樣呢?我說給孩子聽,會有用嗎?

我說:我不知道會不會有用。因為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去交流溝通,也許會成功,也許會失敗;但是,即使你把握不住孩子的所思所想,並不意味這就沒有辦法。

只要你能牢牢記住:聚焦你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在這個事件裡,你完全換一種模式,來滿足自己,解除痛苦。

感覺累,需要休息。那就去休息一會兒吧。

為什麼非要緊逼孩子,非得通過”讓孩子趕快做完,我就完事了,我就好休息了”這個思路想問題呢。

當下就休息,時間自己定。可以是5分鐘,也可以是15分鐘。

一旦你弄懂了自己的需要,憑藉成年人應有的思維能力,你總能找到滿足自己的方式。

休息好了,讓情緒不在崩潰,再回來陪伴孩子完成要做的事情,質量更高。

高效溝通和高情商的法寶:是非曲直不重要,自我探索才重要

更重要的是,採用這樣的方法,對你自己對孩子是不是都算好一點?

其實換個角度想,如果當時你的狀態好,可能就不會發火。因此,後面就不會發生孩子沉默抵抗、孩子爆哭、以及老公衝進來干預等一系列事件。可能只要一半的時間,作業已經做完了。

這裡的思維盲區是:在那一瞬間,其實你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有什麼樣感受,究竟有什麼需要。

因為沒有目標,只好順著習慣;媽媽處理陪讀問題,只有一個方法:聚焦孩子、催促孩子。不斷提醒:兒子,你為什麼這麼慢,為什麼不快一點?為什麼不認真。認真不就很快完事了嗎……

忽視審視自己的感受和需要,貿然把眼光聚焦於他人身上,最大的概率只能把事情越搞越複雜。

總結:想要真正發揮“非暴力溝通”的作用,請務必從聚焦自己、認識自己開始!對自己挖掘地越透徹,你的溝通才會清晰而有力。才有可能談得上說出充滿愛的語言!

無論是在閱讀《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之前,還是在閱讀之後,請務必牢記這一點。


PS:因為篇幅原因,本文是講解《非暴力溝通》的第一篇。後續整理會持續更新,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