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市場的“海洋規則”

一、創業與投資迴歸本源時代:萬物重返海洋


2014年,“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號角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土地上吹響,創業與投資市場一瞬間被點燃。股權投資行業伴隨著千千萬萬踏上追夢之旅的創業者,開始加速發展,“萬眾創投”的年代也隨之到來。2015年投資總額5255億人民幣,到2017年,全年投資額便突破了萬億規模,達到了12111億人民幣。但進入2018年,隨著《資管新規》、A股IPO審核趨嚴、上市公司暴雷、海外上市破發等政策及市場環境的變化,過去三年股權市場由狂熱瞬間降到了冰點,募資端開始了大幅的下滑。轉眼,2019年已過大半,股權市場徹底進入了冰河期時代,2019年上半年股權市場投資總額僅實現2611億人民幣,同比大幅下滑59%,回到了2015年的水平。但與2015年不同的是募資端還在持續下滑,2019年上半年募資額同比下降了19.4%。

資本市場的“海洋規則”

回顧過往的五年,創業者與投資人大夢一場又回到了原點。資本的狂熱與非理性加速了泡沫快速膨脹的同時,也加速了獨角獸走向神壇的步伐。但當狂熱不再,來臨的便是泡沫的快速破裂與已被封神的獨角獸瞬間跌落神壇。若無資本的狂熱催化,ofo難在3年時間內完成12輪融資後,出現經營危機,幾十億美金付之東流;若無資本的狂熱催化,樂視無法七年融資729億、投資1500億,造出如夢幻一般的生態世界幻境後,便讓參與其中的投資人共同為之“窒息”。若無資本的狂熱催化,2018年進入資本寒冬期,中國新經濟獨角獸們,在一級市場無法再維持高估值持續融資後,便掀起一波轟轟烈烈的流血海外上市潮,33家赴美、赴港上市,90%以上出現破發,甚至一半以上是在上市當天便破發。


創業與投資本不應該是非理性的抉擇,而正是因為近幾年資本的狂熱及眾多一夜暴富的神話吸引了更多人與資金湧入這個市場。一方更多為快速實現融資,抬升估值,編寫著“為夢想窒息”的企業成長故事,而另一方更多是用盡千方百計只為拿到處於風口上獨角獸的份額,喪失了獨立理性的判斷能力,以為深處局中,但不知局中有局。


現今,其實並非資本寒冬,而是迴歸本源,“萬物重返海洋”。作為萬物的起源之地,海洋之中,尤其深海之中,沒有陽光,溫度接近冰點,岩石海床上沒有植物,與2019年股權市場環境極度相似。但在如此惡劣的環境之中,確仍有眾多長久存在、古老並罕見的生物。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便是這些生物早已適應瞭如此惡劣的外部環境及激烈的內部競爭環境,它們在這樣的環境之中不斷的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堅守著自己的生存之道,雖無法短時間內實現快速的進化,但每一步的成長都更為紮實。重返海洋之中,只有認清海洋中的生存之道—“海洋規則”、不再浮躁、保持理性才可以長期生存並發展於其中。


二、資本市場的“海洋規則”


資本市場“海洋規則”:在創業與投資迴歸本源後(重返海洋),所面臨的環境及制度下的生存發展規則為“海洋規則”。


“海洋規則”一:外部環境惡劣,激烈競爭,真實價值為王


資本市場大環境的變化,只能左右處於偽浪潮中的企業,而無法左右具有真實價值的企業。2019年,創業與投資迴歸本源後,大浪潮不再出現,小浪潮確一波一波的捲起,但這一波波捲起,又快速褪去的小浪潮中,更多的則是不具備為市場帶來真實價值的偽浪潮。創業與投資都要重新審視真實價值來源於何方。


(1)你為市場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是否是剛需;

(2)你的客戶是否認可你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如果ToB,是否有人使用,是否有大型機構與你合作,如果ToC,你的客戶如何反饋,基於反饋你是否可以做出快速的改進;

(3)你是否能夠組建起自身的長期競爭壁壘,在殘酷的競爭中打贏這場戰役;

(4)你是否能夠提前做好規劃,認清企業發展的“終局”,找到屬於自身長期的“正向飛輪”,並不受市場偽浪潮的誘惑影響等。

只有迴歸本源,持續的創造真實價值,才可以認清企業自身的發展之道,處於變幻莫測的環境之中而淡然自若。


對於投資機構而言,偽浪潮不可追,捷徑中只有虛幻,沒有價值。市場迴歸本源後,並不僅僅是企業少了很多“試錯”的資金,投資機構同樣失去了更多的“試錯”資金,“砸錢”也已經未必能夠擊穿某一個細分領域。只有深度的行業研究,認真的判斷企業價值,堅定的進行價值投資,才可處於不敗之地。


"海洋規則"二:註冊制時代,公平競爭,長期價值創造為王


宏觀制度環境上,科創板開啟了註冊制時代,可謂中國資本市場發展近三十年的大變局。同時,A股其他板塊也快速推進著註冊制改革,兩到三年內中國資本市場或將迎來全面的註冊制時代。然而,註冊制並非僅是簡單的上市制度的改變,它更是一二級市場企業長期真實價值的“試金石”。


首先,註冊制通過市場化的手段將企業上市選擇權交還給市場,未來,只有投資者認可其價值,具有實現市場化市值能力的企業才能夠實現IPO。其次,註冊制勢必會打消掉一二級市場企業上市初期的估值價差,甚至會產生倒掛,Pre-IPO投資時代徹底褪去,長期價值投資時代來臨。最後,註冊制放開了“入口”的同時,也完善了“出口”,任何成熟資本市場體系中,註冊制都會與嚴格的退市制度相匹配,納斯達克市場每年有上百家企業退市,75%的企業會在上市後3年退市。目前科創板試點註冊制的同時,也正在實行A股史上最嚴格的退市制度。在註冊制時代,一切都將回歸真實價值。


對於企業而言,未來需要具備長期價值持續創造能力。如果是科技類企業,你是否是真正的“硬科技”,你的科研產品是否能夠實現商業化落地、被市場所接受,你是否具有持續的科技研發能力等;如果是消費類企業,你是否能在衣、食、住、行上提升人們使用產品或服務的長期真實滿意度,是否能夠提升產品生產及使用的效率等。未來,僅有具備長期價值創造能力的企業,才可以在資本市場中可持續的良性發展。


對於股權投資機構而言,需要站在更長遠的週期上看企業的真實價值所在,一二級市場的估值邊界將不復存在,企業上市不再會是投資的終點,上市也並不意味著可以實現退出。只有用更長遠的眼光去看待企業價值,做到long-term investment,才可以賺取“時間的複利”。


在創業與投資“重返海洋”後,面臨資本市場的“海洋規則”,核心應對之策便是迴歸價值本身。

重返海洋之中並不可怕,而是我們能否認清“海洋規則”,學會適應,才可以擁有更長遠的發展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