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2020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人們的生活。關於疫情的新聞很多,其中一條新聞讓人感動又心疼。

河南焦作,10歲的小男孩曲恩澤,爸爸是警察,媽媽是護士,疫情出現後,爸爸媽媽就一直奮戰在一線,留下10歲的他獨自在家生活。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每天,曲恩澤一個人在家認真聽網課,寫作業,自己帶好口罩和護目鏡去超市採購,回家自己做飯做家務,到中午的時候,和爸爸媽媽視頻報平安。

我們為曲恩澤的父母奮戰一線而感動,祝願他們平平安安,同時也很佩服這個能獨自生活的10歲小男孩。

小小年紀能獨立生活,真的很厲害。曲恩澤之所以能有這麼強的生活能力,說明在平時,父母就很注意教孩子學做飯,學購物。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正因為曲恩澤的父母在平時就捨得用孩子,捨得鍛鍊孩子,所以在這種特殊情況來臨的時候,曲恩澤積累的生活能力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不但將自己照顧的很好,還讓奮戰一線的父母無後顧之憂。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新聞,一位媽媽因為宮頸癌要住院做手術,22歲的女兒,不但不心疼母親,承擔起照顧媽媽的責任,反而不耐煩地說:“媽,你們都去醫院了,誰來給我做飯呀?”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已經成年,即不會照顧自己,也不懂得照顧他人,只知道索取,是什麼樣的教育會如此失敗?

河南23歲小夥楊鎖,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不僅不捨得讓他幹活,甚至連走路都是父母用擔子挑著。

父母相繼離世後,楊鎖懶得工作、懶得幹活、甚至懶得吃飯,最終被活活餓死在家中。

如果楊鎖的父母泉下有知,是否會後悔當初對孩子的不捨得?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杭州某中學,開學進行的新生訓練讓人大跌眼鏡, 近5成初一新生不會疊衣服、不會繫鞋帶。他們都已經是13、14歲的孩子了,卻連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會。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為什麼孩子連基本的生存技能都不會?為什麼孩子寧可餓死也不會動手?為什麼孩子如此自私,一心只想著自己?

中國的父母在教育中,很容易出現一個誤區——捨不得用孩子。

孩子要幫忙端碗,你說“別動,媽媽來,你別燙著。”

孩子要幫忙掃地,你說“去學習吧,不要在這些小事上浪費時間。”

孩子要幫忙收拾房間,你說“寶寶,不用你,媽媽做。”

......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捨不得孩子累著,捨不得孩子吃苦,父母在各種“捨不得”中大包大攬,不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對於孩子的真實感受視而不見,剝奪了孩子學會獨立生活、培養良好品格的機會,用這種“無私”的愛為孩子做了一個溫柔的陷阱。

孩子在父母的包辦中,“捨不得"長大,他們慢慢地喪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成為了嗷嗷待哺的巨嬰,一旦脫離了舒適區,就照顧不好自己、不懂得與人相處、受不得一點委屈和辛苦,長大後成為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甚至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心理學說:一個人只有在被需要和付出時,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進而感悟愛併產生責任感。孩子在被捨得用的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生活的能力,更是很多在課本上學習不到的品質和能力。

被捨得用的孩子更有責任感

西安7歲小男孩趙澤華家有一個包子鋪,趙澤華總是在店鋪裡面幫忙,他每天早起先擀1個小時包子皮,再去上學,暑假每天至少要幫忙做4個小時,現在的小澤華,每天能熟練地擀600張包子皮。

他說,爸爸為了養家,每天半夜就開始忙活,媽媽身體不好,所以要幫忙。

趙澤華在幫父母擀皮的過程中,體會到了父母賺錢的不易和辛苦,因此趙澤華比同齡孩子懂事很多,他認真上課學習,體貼父母,懂得照顧家人。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一個被捨得用的孩子,在勞動的過程中,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時間和精力,懂得了父母辛苦操持這個家是多麼的不容易。

一個被捨得用的孩子,在被使用和需要時,才能感受生命是多麼偉大,才能感悟到父母的愛是多麼珍貴,從而產生強烈的責任感。

被捨得用的孩子更自信,情商更高

《媽媽是超人》中,霍思燕的兒子嗯哼,非常細心,對媽媽呵護備至,他的懂事和高情商收穫了無數粉絲的心。

嗯哼之所以這麼優秀,就是因為霍思燕非常捨得用兒子,捨得使喚孩子。霍思燕說:“我常常說‘哎呀這個我不行’、‘哎呀那個我拿不動’,他就幫你幹了。”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當孩子幫忙做完力所能及的事情後,會有極大的滿足感和自豪感,如果這個時候家長給予積極地肯定和讚賞,會幫助孩子提升自我價值的認同,讓孩子非常自信。而自信的孩子,是無懼任何的困難和挑戰的。

同時,孩子在被捨得用的過程中,會慢慢學會觀察人和事物,體察他人的情緒和需求,自然而然地提升了孩子的情商。

被捨得用的孩子,各項能力都會得到提升

舉個例子

外出遊玩,父母讓孩子去問路,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鍛鍊了語言表達能力,和陌生人的交往能力。

讓孩子做家務,整理房間,孩子就要思考先打掃哪裡,如何收納物品,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鍛鍊了動手能力,思考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多項能力。

教孩子做飯,孩子要思考如何搭配菜品,先煮飯還是先炒菜,這樣,孩子就學會了合理分配和科學利用時間。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社會中,依靠的是綜合能力。

一旦父母捨得用孩子,孩子就不得不自己面對和處理各種問題,孩子就不得不學會獨立思考、獨立操作、獨立協調、獨立溝通。

孩子從不會到會,從生澀到嫻熟,孩子的各項能力都得到了鍛鍊,慢慢提升,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作為父母,我們只能陪伴孩子走一段路程,孩子必須獨立面對剩餘的人生。只有現在捨得用孩子,幫助孩子培養起各種能力和素養,孩子在獨自行走的時候,才能不畏風雨,勇往直前。

1、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學會向後退一步

北大才女趙婕說:

“我欽佩一種父母,她們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強烈的親密,又在孩子長大後學會得體的退出,照顧和分離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須完成的任務。親子關係不是一種恆久的佔有,而是生命中一場深厚的緣分,我們既不能使孩子感到童年貧瘠,又不能讓孩子覺得成年窒息。做父母,是一場心胸和智慧的遠行。不僅僅是做父母,人生的許多時刻都應該懂得進退。”

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在孩子的生命中,後退一步,

後退一步,不等於不關心,不等於不愛孩子,而是在孩子面前要懂得示弱,而是在孩子的成長中懂得適當地放手。

讓孩子學會做家務,讓孩子學會和他人相處,讓孩子學會陌生環境下如何生存......

從孩子的成長中“抽離”出來,在孩子成長的這列快車上,讓出駕駛員的位置,在他跌倒的時候給予鼓勵,在孩子成功的時候給予讚美,在孩子迷茫的時候給予引導,在孩子需要的時候給予關心,你只要做好引航員的工作就夠了!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2、在孩子的成長中,父母要學會向外推孩子一把

俗話說,不經歷風雨怎會有彩虹

一直被保護在翅膀下的孩子,永遠不會獨立覓食。越愛孩子,越要捨得用孩子。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讓孩子學會分擔家務,讓孩子學會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

有些事情,有些道理,孩子們必須要親身經歷,才會真正明白,才會真正領悟。

父母不要捨不得,而是要狠下心將孩子從溫室中推出去,去經歷狂風,去經歷雨雪冰雹,讓孩子去嘗試,去闖,去親身感受。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螺絲釘,不捨得用,就只是一堆廢鐵,只有捨得用,它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成就自己。

想把孩子培養成能適應社會的人,就要“放養”,就要捨得用孩子。

沒有什麼能力是水到渠成的,沒有什麼技能是天生就有的,只有捨得用孩子,讓孩子才能快速成長,捨得用孩子,孩子才能擁有一雙搏擊長空的翅膀,自由翱翔!

而這,才是我們給孩子最好的愛!

父母奮戰疫情一線,10歲男孩獨自生活:越捨得用孩子,孩子越優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