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泛舟五湖,共賞秋月。”是多麼的詩情畫意,而又不切實際?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歷史上,以勾踐的為人會允許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嗎?雖然:“狡兔死走狗烹,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是大部分卸磨殺驢過河拆橋統治者的真實寫照。但是在真實的歷史上,越王勾踐雖然殺了文仲,但卻放過了范蠡,因此成就了歷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陶朱公。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於是,大名鼎鼎的陶朱公范蠡便成為了中國歷史上功成身退的典型,但是范蠡之所以為人們津津樂道,除了其從政從商非常成功的傳奇人生,還有就是他與當時天下第一美人,西施的傳奇愛情故事。根據相關記載:西施,亡吳後復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如此看,范蠡的一生是多麼完美啊,這一點是最契合中國人的審美——大團圓結尾。於是無論是唐代的傳奇,還是宋元時期的話本雜劇,以及明清時期的小說演繹,都採取了這一幸福美滿的說法。說滅吳之後,范蠡在姑蘇臺下花蔭深處找到了萎頓不堪的舊日情人西施,倉皇逃到太湖,雙雙駕一葉扁舟,消失在煙波浩渺之中。蘇東坡曾經寫道:“五湖問道,扁舟歸去,仍攜西子。”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可是仔細想想,這美好的結局似乎有些不切實際。西施的容顏雖然傾國傾城,但並不是所有英雄都為之折腰。在范蠡眼中,西施只不過是一個工具,一個他順利實施美人計並達成最佳效果的工具。拋去傳奇話本小說戲劇。在嚴肅的歷史典籍如《國語》《史記》都沒有記載范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即或他們兩個之間真的有愛,那也只是從前。吳國滅亡之後,范蠡已是名垂天下的英雄,而西施卻已成為了萬人唾棄的紅顏禍水,一株名花早就凋殘不堪,像唐代的崔藛鶯對張生如此專情而用節至一,還被張生“始亂之,終棄之”何況早已失身於亡國之君,柳殘花敗的西施?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當勾踐滅了吳國,夫差被逼自殺之後,西施這位中國古代第一美女,也就失去了利用價值,而她的下場,比文種還要悲慘。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墨子·親士》稱:“西施之沈(沉),其美也;”《吳越春秋·佚文》稱:“吳亡後,越浮西施於江,令隨鴟夷以終。


西施:芳魂一縷沉江底,碧波無瀾驚游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