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击译制《卖花姑娘》

突击译制《卖花姑娘》

直到几十年后,人们才知道,当年曾在中国引起轰动的朝鲜电影《卖花姑娘》,其原著作者就是朝鲜人民的领袖金日成元帅!在那动乱年月里,这部优秀的影片是怎样被突击译制出来的?

时年已74岁的著名女作家何鸣雁,详述了当年有关情况—

1972年8月的一天,被诬为“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尖子”的何鸣雁,被叫到军代表办公室,在那里,她一眼看到长春电影制片厂的负责同志坐在那里。军代表严肃地说:“何鸣雁,长影通过省革委会来借你,去翻译一部朝鲜电影《卖花姑娘》,这是政治任务,你要完成好!”

突击译制《卖花姑娘》

何鸣雁到长影后,就和其他配音演员一起,在放映室突击译制《卖花姑娘》。开始,她只是机械地翻译。译着,译着,只听得满屋子的抽泣声。她也是一边流泪一边译,最后终于泣不成声了。令人着急的是:影片翻译两天后,女主人公的名字还没有被理想地翻译出来,而北京及长影的层层领导在紧催这部电影的译制进程。按朝鲜语直译,女主人公的名字是“花粉”,何鸣雁觉得没有准确体现原意。第三天早晨,她脑海中忽然跳出一个“妮”字,顿时眼睛一亮:这不是我们中国人对姑娘的爱称为“妮”吗?于是,何鸣雁飞也似地从宿舍小白楼跑向录音间,大声喊:“有了,有了,花妮!花妮!”译制组导演、演员一听,也高兴地蹦了起来:“花妮!太棒了,神译!”

电影《卖花姑娘》从翻译到混录,最后洗出拷贝,总共只花了7天时间。在全国公映的时候,是全天24小时巡回放映,歇人不歇片;跑片员车轮飞转,拷贝一本又一本传递,哭声在神州大地此起彼伏,以至于朝鲜要向我国索取翻译版,要和原文对照,探索为什么《卖花姑娘》在中国会反响如此强烈!何鸣雁后来作为中国电影代表团的成员访问朝鲜时,朝鲜电影界的朋友还当面追问她这是为什么。

突击译制《卖花姑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