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孩子六歲了,吃飯特別慢,對吃飯特別抵觸怎麼辦?

老爺們兒


六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已經覺醒,我想,你孩子不僅是存在吃飯慢的問題,應該還有其他磨蹭的行為。而你應該也存在催促孩子的行為吧?

吃飯慢可以細嚼慢嚥,本來是一件對身體好的事情。可孩子牴觸吃飯就得找找原因了畢竟這是生存的基本條件之一。請確認:1.飯菜是否合孩子口味?軟硬是否適合孩子?大小塊是否適合孩子?顏色是否鮮豔多彩?吃飯時家長有沒有在一旁嘮叨不停?

如果在生活中,孩子還存在其他磨蹭行為,家長需要檢討自己的溝通方式,是否存在問題。

在此推薦《如何說》系列的兩本書,可以全面的瞭解溝通的問題。



田雨青卿


1.和孩子一起孩子制定規則

比起你的說教,孩子更願意遵守自己制定的規則。

我兒子今年4歲,其他都挺好。就是每次吃飯要麼到處跑,要麼就玩桌上的東西,磨磨蹭蹭,不專心吃飯。每次老婆都會被兒子氣的大吼,各種威脅。但是吃不了兩口又會被其他的事情吸引,絲毫沒有作用。為了孩子吃飯的問題老婆費了老大的勁。

我問兒子:“你覺得你多長時間可以吃完飯?”,兒子對時間並沒有觀念,但是對數字大小是知道的。

看他發愣,我補充到“爸爸20分鐘可以吃完”。

兒子說:“我15分鐘就能吃完”。

我對兒子點頭:“爸爸相信你!”。

然後吃飯的時候,兒子剛要打算離開座位。

我拿出手機,“噢,兒子,爸爸忘記給你計時間了”,我打開計時器,然後兒子12分鐘吃完,“你只用了12分鐘就吃完了,根本沒用15分鐘”。

然後孩子向媽媽炫耀。

後來每次吃飯我都會打開計時器,兒子吃飯不專心磨蹭的問題就解決了。現在已經不用再通過計時器的了,兒子可以自己好好吃飯了。


一個6歲的孩子正是處在好動、到處探索、好奇的年紀,我們本就不應該期望他能坐在餐桌前專心吃完一頓飯,畢竟孩子並沒有那麼餓。

所以我們應該做到給孩子理解和尊重。理解孩子孩子才會願意和你交流,聽取你的意見。

2.讓孩子去體驗自然後果

決定自己怎麼做而不是去要求孩子怎麼做。

孩子的磨蹭是因為孩子知道你會做出怎樣的回應。所以你的習慣性的回應對孩子沒有任何效果,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我們讓孩子去體驗到磨蹭帶來的自然後果——父母不加干預!

像晚飯時間(和孩子一起約定時間)如果孩子磨蹭不願意過來吃飯,讓孩子體驗的自然後果就是,晚飯時間結束了,我不會為你去熱飯,也不應該再刷一次碗,再清理桌子。你可以自己去做飯吃或者選擇餓肚子。

當孩子發現我們沒有以習慣性的行為來回應孩子時,孩子會以劇烈的方式進行試探,比如發脾氣,大哭。我們要做的就是和善而堅定的拒絕。

當孩子知道他們會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孩子便會找到負責任的辦法。

3.孩子對食物沒有慾望

  • 孩子身體原因不容忽視,孩子可能消化不好,對食物沒有慾望,父母可以諮詢一下醫生,幫助孩子提升對食物的慾望。多讓孩子鍛鍊,幫助消耗能量。
  • 父母本身做的食物對孩子沒有吸引力,建議父母提升廚藝,飯菜可口孩子自然胃口會提上來。
  • 做飯前,可以問問孩子想要吃什麼食物,比如給出選擇,是想吃米飯還是想吃麵條。

4.讓孩子參與做飯

6歲的孩子是可以跟著父母一起準備食物的,讓孩子做一些能做的事情,比如打雞蛋,擇菜,洗米,,,孩子對自己參與做的飯相信會更加認可!


若辰老爹


說下我侄子,5歲前爺爺奶奶帶,體弱多病,吃飯特別費勁,一口飯含在嘴裡半天不嚥下去。後面回到他爸媽身邊,他媽媽是這樣做的,這頓飯沒吃完,不好好吃,中間不給任何零食,一直等到下一頓開飯。粗茶淡飯,但是孩子養得又黑又壯。

你可以試一下,不過要狠得下心,我就做不到[捂臉]




違規詞太多


在他五六歲的時候也是不太愛吃飯,我媳婦就手裡拿個棒子一邊餵飯一邊威脅,看著孩子哭著吃飯的樣子實在是讓我心疼,為了這事兒孩子他奶奶和我們沒少生氣,沒辦法孩子的生活教育都是由強硬派的媳婦一把抓的,現在的問題來了,孩子14歲了體重80多公斤胃口也特別的大,幸虧是個兒子如果是個丫頭的話都出不了門了。媳婦現在也後悔了,也落下一個話柄在我嘴裡。讓兒子減肥現在是我生活中揮之不去的一個大問題。現在以我的經驗來說,孩子能吃多少是多少儘量讓他吃些有營養的,少吃零食多吃飯。在我們70年代的時候,孩子多父母親忙,飯一上桌孩子們就跟土匪一樣那時候幾乎就沒有剩飯,零食幾乎沒有。最幸福的時候就是冬天大家圍坐在火爐邊,媽媽烙著餅子我們等著出來一個幹掉一個,那個香呀就別提了。那時候的我們一樣茁壯成長,所以說現在的娃娃就隨他去吧,瘦一點不一定是壞處。


金絲玉GF


制定餐桌規則

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餐桌規則,比如:餐桌上每個人應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只有吃完後才能離開座位,一旦離開後就不能再回來繼續吃飯。所有人都應該在正常的進餐時間內吃完飯,一旦過了吃飯的時間就應該收掉飯菜,如果正餐沒吃完就不能吃零食等等。

除了孩子,家長自己也要遵守規則,不能因為一時心軟而給孩子破例。

避免環境干擾

想要孩子專心吃飯,就要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擾,比如電視、手機、玩具等與進餐無關的事物都不要出現在進餐時間裡。否則孩子習慣了一心二用,那麼在做其他事情時也很難做到集中注意力,影響做事情的效率,對日後的學習生活也會產生不良影響。

少吃零食多運動

想要孩子好好吃飯,就要提升孩子的食慾。比如:兩餐之間可以適當增加孩子的運動量,促進胃腸道的消化功能,同時消耗大量的體力引發孩子的飢餓感。如果孩子正餐吃的量偏少,或是距離吃飯時間還比較久(飯前兩小時),家長可以適當為孩子準備一些健康的零食,比如水果、牛奶、堅果等,但不應過量。

培養孩子對食物的興趣

家長可以通過多種途徑讓孩子感受到食物的魅力,比如在繪本中瞭解食物的營養以及食物在身體裡的代謝過程;在家中參與一頓飯的製作,通過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等方式認識更多的食物;在田地裡觀察食物的蹤影,尋找食物的起源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你。


小小思維家


孩子吃飯慢,對吃飯特別牴觸,我認為有以下四種原因,附帶給你四種解決方法作為參考。

第一,孩子不餓。

孩子到了正常飯點不吃飯,那可能是因為他在上午或者下午的時候吃過一些零食、水果或者其它的食物。

在吃飯時間不吃飽,也許到下午三、四點的時候就餓了,孩子便會吃一些零食,到了吃晚飯的時間,他肯定不會覺得多麼餓。

建議:如果在飯點兒,孩子不吃飯,你不用管他,家長吃完就把東西全部收走。等孩子上午或者下午餓了想吃零食的時候,除了水果外,其它東西不要給他吃,多餓他幾次就改掉這個毛病了。

好習慣不是一天養成的,需要堅持,別心軟。

第二,誘惑當前。

當孩子想看動畫片、玩手機、玩遊戲、玩玩具了,他的心思就不會放在吃飯上。

為了能儘快的去玩,孩子要麼不吃,要麼就應付一下,少吃幾口。

或者就算孩子在吃,他的思維也會沉浸於遊戲動畫裡,沒有完全集中到吃飯上,邊吃可能還邊想:下一局我該怎麼打才能過關呢?

建議:父母可以在吃飯時跟孩子聊他關注的遊戲或者動畫,把孩子的思緒從遊戲裡面帶出來。雖然聊的還是遊戲,但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到了家長身上,同時在聊天的過程中,家長可以時不時的給他下達指令:吃飯、吃豆腐、喝點湯等等,思維可以控制人的行為喜習慣,我家就是這麼解決的。

還可以採用一些遊戲化的方式,比如:把這把這個煮玉米吃了補充點能量,下次你就能打敗怪獸過關了。

第三,心情不好。

孩子曾經因為某些事情犯了錯,父母在飯桌上訓斥孩子,會讓他沒有了吃飯的心情,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氣得吃不下飯去”

你家孩子應該不是這一種,如果一到飯桌上就心情不好的話,他要麼直接說不餓,要麼會很快的吃完,然後儘快離開餐桌,以避開你們的說教,而不會吃飯磨蹭。

建議:在吃飯的時候,多跟孩子聊一些高興的、能讓他快樂的事。

比如:給他講故事。不過,吃飯的時候一直說話不是一個好習慣,也會影響家長進食。父母可以嘗試用手機給孩子放故事聽,像喜馬拉雅等平臺上有很多兒童的有聲故事,找一些他感興趣的,只聽,不要給他放視頻。

這個方法對我家孩子也有效。

第四,不合胃口。

一種可能是做的飯菜孩子不喜歡,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不可能每頓飯都不合胃口。

另一種可能是孩子吃慣了零食,導致他不喜歡吃五穀雜糧和果蔬。

建議:給孩子變換花樣;或者把一些水果、蔬菜、乾糧做的奇形怪狀一點,或者做成卡通形象。

另外,也建議你們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看看是不是因為缺鋅或者其它原因導致的孩子厭食。

以上建議供你參考,最後順祝你們平安、健康。



蘭煦敏


建議先排除生理原因,看看孩子是不是身體不舒服,脾胃是否健康,吸收是否有異等,如果身體健康,沒有問題。就可以考慮一下是不是飲食習慣不良造成的。是否存在習慣性勸食習慣性挑食習慣習慣性條件進食等不良的飲食習慣,如果有,可能就需要從孩子進食習慣開始調整。第一,先控制孩子除正餐以外的其他食物的獲取。第二,三餐定時定點,約定飯後不再提供食物。第三,跟家人統一口徑和執行方案,並堅決執行,統一教育理念對最終成效至關重要。第四,做好迎接孩子因餓肚子斷零食引發的一系列“報復性”行為,控制怒火和情緒,用平和的語氣堅決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次是認真的了,吃飯是自己的事餓肚子也是自己的事,選擇行為承擔結果。第五,孩子開始定時定點吃飯後,請全家一起堅守同盟捍衛成果。一個好習慣的養成需要很漫長的過程,但是一個稍微的僥倖或者放縱卻很容易毀掉。最難最難的一部分,個人認為是全家人教育理念的統一,難於上青天。除此之外,孩子會不會餓壞啊,會不會生病啊,這些問題,我覺得都不是問題,孩子多聰明啊,知道沒戲立馬就會調整“作戰方針”。進食是生存本能,孩子來到世界那一刻就已經擁有這個天生的本領。不過是用進食作為“砝碼”以求滿足條件而已,往往屢試不爽。被深愛的有恃無恐。[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大笑]



狗小四兒


重視三餐吃飯

吃正餐的時候一定不可以隨便,如果連爸媽都隨意端著碗到客廳看電視吃,有一口沒一口的,孩子怎麼會重視呢?從小階段就要讓幼兒重視吃飯時間,到餐桌上認真吃,不是鬧著玩的。

2 耐心培養習慣

好的習慣總是比壞習慣難養成,所以父母要花更多的時間堅持、溝通,一步一步把孩子導向正確的觀念,讓孩子知道正餐的重要性。養成好的飲食習慣後,對於日後的人生都有幫助,看看有些大人的飲食習慣一樣很差,就會導致腸胃等身體機能出了毛病,得不償失。

3 不能輕易妥協

對於一些該正視的飲食、健康問題,爸媽可不能輕易妥協,每次都讓孩子吃一大堆零食,不是為了孩子好,而是傷害了他們的成長、健康。

4 戒掉零食

如果他已經嘗過家中糖果零食的美味,藏起來也只會一哭二鬧三上吊而已,照樣不吃正餐一直吵著要餅乾糖果。但是爸媽可以在土豆片、糖果中偷偷撒些鹽巴、胡椒粉等,讓孩子覺得不好吃,久而久之就會連接成一個不好的印象,便不會想再討那些餅乾來吃了。

媽咪或爸爸在做菜時,可以試著把孩子叫進來一起幫忙,並教導他們認識食材、調味料等,讓小孩看見一起製作出來的成品,除了有成就感之外接受度也會比較高!


123大冒險


小魏來回答你的問題,我家孩子六歲了,吃飯特別慢,對吃飯特別牴觸怎麼辦?只要做到這3點,你家孩子也能乖乖自己吃飯!

全中國的媽媽都在問:寶寶不肯吃飯怎麼辦?

無數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吃飯游擊戰。小孩跑,大人追,哄一下吃一口,一頓飯兩小時。

我們來看看關於孩子吃飯,家長們都有哪些誤操作:

三歲,每天自己坐在小板凳上吃飯。每次吃飯,一開始是他自己吃,會掉一些飯菜出來,爺爺奶奶看到之後,既心疼糧食又怕小Z把衣服搞髒,馬上搶過小Z的飯碗開始喂他了。

一歲多,每頓飯都是家長特別做的流食,飯菜全部做成糊狀。遇到肉類,爺爺奶奶會自己咀嚼好了再餵給吃。

吃飯的時候喜歡看動畫片,經常看著看著就忘記吃飯了,往往一集放完了飯還沒吃幾口。爸爸媽媽就會說,乖乖吃飯,如果半小時吃完的話,就獎勵你一個棒棒糖。這個辦法一次兩次還可以見效,後來就不靈了。

吃飯的時候愛玩鬧,家長就會威脅說,好好吃飯,不快點吃完罰你不能去遊樂場。但是不緊不慢地吃了一點,還是哭著跟家長去了遊樂場。

為什麼孩子吃飯會產生這麼多問題,成為一個全國性的難題呢?

一句話,中國家長的控制慾太強。家長總是希望自己小孩吃飯的時候能夠安安靜靜,不吵不鬧,令行禁止,不掉不灑,一旦達不成這種狀態,家長就會干涉。

在孩子吃飯的問題上,西方的父母似乎很輕鬆。

從孩子可以自己動手開始,西方的父母就停止了餵飯行為。從一歲左右開始,美國父母就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孩子吃多吃少,用勺子還是用手,灑到桌上或者搞髒衣服,父母統統不在意。

他們從孩子吃飯開始培養獨立意識。孩子從小就認為,吃飯是自己的事情。

嬌媽曾經去一個美國朋友家做客,那是一個從國內移民過去的朋友。當我看到對方一歲半的女兒全程自己乖乖吃飯,不需要大人操一丁點心的時候,禁不住感嘆文化差異之大。

為什麼在吃飯這件事情上,也存在“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現象呢?

對待孩子,中國的家長們永遠在追求成功,即使是吃飯這件小事。之所以家長要喂,要哄,要逼,歸根結底,家長們希望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完成這件事,不允許他們認為“失敗”的事情發生。

但是,他們從來沒有想過:

用手吃飯不可以嗎?

吃得慢一點不可以嗎?

一頓吃少一點不可以嗎?

飯灑到衣服上不可以嗎?

正是因為家長在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孩子,所以孩子吃飯才會變成難題。

著名心理學家武志紅在他的著作《巨嬰國》裡講述過,對於幼兒來說,用手抓東西吃是滿足他的全能感的一種方式,在幼兒時期全能感得到較好滿足的孩子,成人以後越容易發展完善的人格。同時,用手吃東西能夠鍛鍊小孩的手部肌肉,好處是顯而易見的。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喂得飽飽的,即使孩子已經多次搖頭表示不想吃了,家長也還是強制性地把飯喂完。家長沒有考慮過孩子可能已經吃過零食或者別的東西,肚子並不餓,這種強制餵食的行為就讓孩子對吃飯產生了牴觸情緒。

從此,吃飯就變成了一項任務,而不是樂趣。更重要的是,這種強制性餵食讓孩子體驗不到飢餓感,從而也就學不會珍惜。

至於很多家長喜歡把食物嚼碎了再餵給孩子,這就是大大的陋習了。一方面,成年人口腔中含有很多細菌,通過這種方式全部傳到小孩的嘴裡了;另一方面,硬質食物正是鍛鍊幼兒咀嚼能力的最佳機會,小孩自己嚼得越多,牙齒和口腔肌肉發育得越快。

所以,各位家長們,如果你們覺得自家小孩很難搞,自己付出了很多心血卻收效甚微,那一定是自己“管太多”。

我小的時候吃飯很慢,爸媽從來沒有為此批評過我,我自己也享受細嚼慢嚥的方式。

但是我的一個姑姑,每次看到我吃飯都要疾言厲色地批評我:還不快點吃!吃個飯都這麼慢,長大有什麼出息!

那神情,跟容嬤嬤一模一樣。以至於每次看到她,我就覺得吃飯是個苦差事,多美味的飯菜都食之無味了。

吃飯,原本是一件純粹的享受,卻因為家長的種種行為,失去了其中的快樂。

如何科學地讓小孩吃飯,是中國家長需要學習的,家長們不妨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首先要接受一件事,吃飯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在吃飯這件事上,請家長忘掉讓孩子“聽話”這個概念,其本質,是家長需要放下自己的權力慾和掌控欲。

從孩子可以自己動手開始,請停止餵食這個動作。即使TA吃飯慢,用手抓,灑到桌子和衣服,但此時的TA是自己那個混沌矇昧世界的帝王,吃飯是TA唯一能掌控的事情,是純粹的快樂。

孩子怎麼吃,吃多吃少,都由TA自己決定,請家長們交出決定權。別怕浪費,別怕麻煩,無非是多洗幾件衣服,多擦一下桌子,浪費幾粒米,但是對孩子的未來的好處卻是巨大的。

第二,對於已經養成“不好好吃飯”習慣的孩子,家長需要弄清楚“不好好吃飯”的原因。

那種游擊戰式的吃飯方式,家長的解決之道就是停止餵飯,讓小孩自己吃。

如果是愛看動畫片等注意力不能集中到吃飯這件事情上,家長需要制訂明確的規則,並且言出必行,執行到底。比如,飯前一個小時,不能開電視。如果孩子不能遵守規則,那就制訂懲罰制度。

孩子不吃飯,歐美的家長們的解決方式就是“餓一頓”。如果這一頓要看電視,那就別吃飯了,下一頓再吃。孩子餓的時候再怎麼哀求,家長視若無睹,因為這是規則。

這種方式非常值得國內的家長借鑑。可惜,國內的家長們總是不能把懲罰制度落實,無論是罰孩子餓一頓還是不能去遊玩之類的,總是禁不住孩子的哭鬧就破功了。

而懲罰不執行的結果,就是孩子認為耍賴是有效的,自己不遵守規則是無所謂的,從此,家長對孩子的威脅都會失效。

第三,堅決停止家長的一些陋習,比如咀嚼餵食,只喂流食等。

一位幼師曾經反饋過,她的幼兒園裡有個兩歲多的孩子,因為家裡的老人堅持只喂糊糊,結果孩子根本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樣吃飯,去醫院檢查,診斷結果是吞嚥能力只相當於九個月的嬰兒。

改變孩子的吃飯習慣,歸根結底要改變的,是家長的心態和方法。要相信,孩子的習慣只是“果”,大人的行為才是“因”。

在孩子吃飯這件事上,家長“無為”才是有為,“不管”才是真正有效的管。

為什麼在孩子吃飯、寫作業這些小事上,家長們總是容易失控和焦慮?因為家長們意識不到,這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一旦孩子失去他的自主權,只能聽家長指令,他就會產生牴觸情緒。從而這些事對孩子而言,就變成了任務,主動變成被動。從家長的角度,呈現的結果就是完成事情的難度變大了。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有些父母認為,他們對孩子的權力其主要表現形式是禁止,這種認識是錯誤的。

假若對孩子只是一味禁止的話,就等於給他加上了鐐銬,會使他變得畏縮、消極、無進取心。

吃飯這件小事,請家長們高抬貴手,少管

希望我回答的問題能夠幫助你,謝謝!



vlog小魏


首先飯前不要給孩子飯前2小時吃任何零食,保證一定的運動量,如果孩子沒有飢餓感難以產生主動進食的慾望,其次生活要有規律形成生理條件反射,另外全家一起吃飯,營造用餐的氛圍,孩子會被帶動從而產生主動進食的行為,這些喜歡不是一天能培養出來的,家長應有規律的養育孩子,有目的的引導孩子,身教勝過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