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抑鬱患者,如何迴避傷害?

哪怕笑得再大聲


重度抑鬱患者,如何迴避傷害。那我們首先得明白什麼是重度抑鬱患者,一般來說重度抑鬱患者臨床表是悲觀厭世,對任何事情都沒有興趣,並且長期有失眠的狀況,常有傷害自己或自殺的行為並且時間持續多年,患者是在長期的鬥爭中敗下陣來的結果。一般家人的勸說,鼓勵,出去旅遊或找一些感興趣的事情做做等對患者的狀況或會有些許改善,但基本不起什麼大作用。家人或親戚朋友要充分了解並意識到重度抑鬱是一種病。患者所有的奇怪情緒和一些傷害自己的行為都是抑鬱造成的,家人要時刻關注患者的情緒或行為變化並帶他去接受專門的藥物和正規的心理治療。如單靠患者本人的意志力或能力是很難做到好轉的。如果以上都做到的話,傷害就會降到最低。


自然之情記錄瞬間


重度抑鬱症患者需要的支持

抑鬱症畢竟是疾病,重度抑鬱症更是自殺幾率非常高的精神障礙疾病。我們醫生也好,家人也好,社會也好,應該做的是如何避免對他們的刺激與傷害,並給予患者必要的情感支持,家庭支持,社會支持。

比如說前不久我的一名在上高二的抑鬱症小患者,來得時候跟我聊的還行,但是因為看手機的時候,父親說了一句“有時間背幾個單詞不好嗎?”,她就表現的非常激動,痛哭了起來。


尤其是在重度抑鬱症患者中,精神激越狀態是非常常見的,患者往往精神緊張,粘火就著,大發脾氣。所以說教是沒有任何幫助的,能說明白的就不是抑鬱症了。真正能幫助抑鬱症患者回歸正常生活的只有規範的治療和家屬耐心的理解和支持。

減少偏見,避免傷害

我們的社會有數量不少的一批人,對於抑鬱症的看法存在明顯的偏見,先入為主的認為抑鬱症就是小心眼,是想不開,是矯情,可抑鬱症是全世界公認的有著明確生物學特徵的疾病,根本不是單純的心理問題。

我們的社會存在一種怪現象,抑鬱症患者會因為患病而感到恥辱,不敢告訴周圍人,甚至不敢到醫院正常就醫。這種病恥感在別的國家不是沒有,但沒有一個國家有我國這樣強烈的抑鬱症病恥感,我們應該反思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過解答你關於重度抑鬱症患者的疑問,重度抑鬱症只有經過藥物治療才能好轉,不要隨意嘗試非醫學手段治療,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治療。


我說精神


患了抑鬱不奇怪

都是壓力惹的害

正確面對別忌醫

堅持服藥好得快

閒來與人多交流

矛盾問題全說開

該獅吼時作獅吼

該發笑時笑開懷

小事別往心裡去

權當絆石腳下踩

看看如今好生活

不活百年划不來


一犁膏雨


學會接受孤單,學會和自己獨處。 因為我們活的過於認真,所以常常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和情感裡受傷害,避免這種傷害保護自己最好的方法是先學會一個人的世界,等待自己足夠適應再振作起來,做一些讓自己開心的事。 我深知如果不能接納自己,就難以正確對待他人,更無法承擔世界的反饋。


回家路上是否有你


如果你能規避傷害,就不會有重度抑鬱。所以重點就落在緩解逼空自己的抑鬱情節。

[祈禱]直接找心理醫生,說明現在的狀態最直接,最有效。

[祈禱]多和別人交流,分享自己的心事

[祈禱]喜馬拉雅上去聽一些哲學,佛學,心理上的書籍,時間長了你就能找到自己的抑鬱的根源在哪裡,認識瞭解並丟掉它。

[祈禱]閱讀一些關於心理方面的書籍



看著他,讓他沒機會做傻事~安靜地陪著他,不要試著打擾開導他,你不是醫生,你不懂他的心情~自己的痛,只能自己熬,不要勉強他,等可以的時候,去看醫生,去大醫院


順其自然杜科斌


首先要有家人陪伴和照顧,抑鬱症是精神和心裡的障礙表現。去有資質的大醫院檢查,找臨床心裡科或精神科醫生根據檢查結果制定治療方案。只有接受正規的治療才能改善或者康復。這才是重度抑鬱症患者如何迴避傷害的方法。


小澳觀影


別想太多,看淡一點就好


在此之前皆是從前


多和心底善良陽光開朗的人交往


用戶7055825165184


經常與家人、親人、熟人在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