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是一個真理,還是一個悖論?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世界上充滿了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

變與不變是一對矛盾,類似好和壞、黑與白、上與下等。

矛盾雙方的辯證關係是對立統一的,首先是對立的,另外是統一的。

上和下首先是對立的,但是沒有上就沒有下,沒有下就沒有上,這就是對立統一。同理,沒有“變”就沒有“不變”,沒有“不變”就沒有“變”,它們是一對對立統一的矛盾。

因此說,“唯一不變的就是變”這句話是符合矛盾對立統一規律的,變中有不變,不變中有變,而不是悖論。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的另外一層含義是,世界上沒有不變的事和物,沒有變化和運動就沒有世界。

另外,矛盾雙方對立是絕對的,統一是相對的。例如,我們駕駛汽車,方向盤隨時調整是絕對的,短暫不動是相對的、暫時的。

矛盾雙方的統一性還表現在,它們在一定條件下會相互轉化,在一定條件下好會變成壞,壞會變成好。通過努力(創造條件)可以把壞變成好。同理,我們可以不變中求變,也可以變中求不變,但是變是絕對的,我們只能是因勢利導,努力爭取事物向有利的方向發展。


雲門磐石


變是絕對的,不變只是相對。應該肯定這是一個真理。並非悖論。客觀世界的量變和質變是有內部的矛盾引起的一種運動狀態。任何事物的發展過程,就是由量變到質變,有質變到量變的循環往復,而又由低級到高級的無限過程。以物理現象來說,水的汽化和結冰,溶液的沸騰或凝固,金屬的溶解或結晶,電磁波的變化,紅外線紫外線等等,都是量變引起質變的過程。以化學現象來說,上學時學的化學週期表,表明量變引起質變的規律。整個週期表都是嚴格按照核電荷數的多少排列的。以生物現象來說,當前我們面對著冠狀肺炎的疫情,就是野生動物的細菌感染到人類的過程,這種變化反映了生物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問題。以人們思維現象來說,人們對於任何事物的認識,開始總是處於感性認識階段,逐漸的達到理性認識,回到了社會實踐當中去檢驗。提高了我們辯證思維的能力,邏輯思維的能力,形式思維的能力。這個過程貫穿一個變的飛躍達到質的轉變。變,總是由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符合唯物辯證法的科學發展原理。符合社會發展你客觀規律。符合進化論的觀點。


慈音1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靜止是相對的,運動是絕對的。如果承認這個原理,就能很好地理解“世間萬物都是在不斷變化著的,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句話了。這句話揭示了運動(變化)的絕對性,即不變性,並不是悖論。

“唯一不變是變化本身”這句話不管是對個人,還是對組織,乃至國家都有警示意義。

對個人來說,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不能沾沾自喜,滿足現狀,而要不斷提高人生目標,不斷自我超越,才能實現那個理想中的自我。

對組織來說,通過奮鬥,已經達到了行業領先的地位了,是不是就可以暫停一下,歇一歇了?這是很危險的,因為你的挑戰者存在,他們時刻覬覦你的位置,一旦被超越就會潰敗千里,幾無翻身之日。

從國家層面來說,改革開放以來的成就,印證了“唯一不變的是變化本身”這句話的正確性。

這句話對我們的指導意義就是不斷創新,不斷超越,才是必由之路。


半支蓮6


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一切事物是動態的、發展的、變化,這是絕對的,而絕對靜止、停滯、固化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既便事物的外在形態處在相對穩定的狀態,但是其內部是不斷變化的。所謂事物的不變,只是在某一時空階段的相對穩定的狀態,而不是事物的全部本質。


文海墨韻


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我信奉這是一個真理。

佛法常說無常乃有常,意思是無常才是生活的常態。

世間凡是存在的都是無常的,不是永恆存在、永遠不變的。所謂「凡是存在」的,那就無所不包,因為宇宙之間所謂的存在,有屬於有形的物質存在,我們眼睛看得到,耳朵聽得到的都是;再來就是無形的、精神方面的,也是屬於存在的一種,譬如我們的思想、觀念、學問、學識、念頭,都不是永遠如此,永不改變;我們的心念時時刻刻、剎那剎那不停的轉變,我們即使擁有固定的思想觀念,可是遇到某種機緣,思想觀念也會改變,這是屬於無形、抽象方面的無常。

那麼,心外之物,譬如我們的身體,屬於物質界,也是無常的,是由細胞組成,而細胞卻是不停的在新陳代謝,因此我們的身體當然也會跟著無常。我們的身體從初生的嬰兒體,到童年、少年,經過了青壯年,然後就會趨於衰老,甚至病變,到時候一定會死亡 ── 所謂肉體的生、老、病、死。其它譬如桌子、椅子、田地、房子等種種器具物品,時時刻刻也都在衰變當中,不可能永遠保持固定的形狀,這就是所謂器物的「生、住、異、滅」。

至於山河大地、地球、太陽系、銀河系,甚至整個大宇宙,也都是時刻在轉變衰敗,最後也會趨於毀滅,這就是「成、住、壞、空」。不管是精神界還是物質界,都是無常的,人最後會死,物最後會滅,這就是無常的道理。



抱朴利他


變,是一個規律,就目前而言,我們做不到讓什麼東西不變,也就是說“變”是唯一不變的,當然,這個變是相對的。這句話不是一個悖論。


南臺老家院


孔子適周問禮,臨行時老子對孔子講過一段話:“天地無人推而自行,日月無人燃而自明,星辰無人列而自序,禽獸無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為之也,何勞人為乎?老子講的這些就是自然規律。運行變化,生滅輪迴,體現的是自然界永不歇止的基本運動特徵。所以您的問題答案是——真理。


簡學話題


大家最好不用“真理”一詞了,一旦用就很麻煩,要麼加“相對”的定語,要麼就要囉嗦一大堆廢話解釋。只需要改成“正確”,麻煩立刻迎刃而解。

之所以不用“真理”,改為“正確”,當然需要很複雜的論述。我已經多次重複過,就不再囉嗦了。“相對真理”和“正確”完全一個意思,但如果叫做“相對真理”,就必須同時說明與“絕對真理”的區別所在。不分清“相對絕對”的差異之處,就等於沒說一樣。

改成“正確”則不然,正確是有條件的,條件不滿足時,正確就變成錯誤了。這最大的好處就是,隨時可以認定“正確”變“錯誤”,只是因為條件變了而已。這種方式,不會搞亂大家的思維,讓人們糊塗“相對真理”不再是“真理”又為了什麼?

本題就是如此。“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很顯然,這是歸納統計的結果,因為人類找到的所有研究素材,都是變化的,於是得出“變化是不變”的正確認定。

它的條件是什麼?就是沒有反例出現。我們研究時,必須提取素材,而提取素材的樣本量一定是有限的,也就是特例,然而我們總結的規則必須是普遍性的,針對所有同類都適用的,顯然這是不可能的。比如直到今天人類才剛剛走出太陽系,銀河系裡還有千億個恆星系,更不要說整個宇宙了。再加上,事物是流變的,加上時間維度,就絕不可能窮盡任何研究的對象。

說“變化是不變的”,這是現階段的正確,因為人類還沒有發現反例,一旦出現反例了,也就是這個判斷錯誤之時了。


何處是家鄉


這是一個真理!因為凡夫一直處在一個不停變化中,從出生、成長到衰落至死亡,生死輪迴,不斷變化,這就是凡夫的宿命 。



瑪雅Maya281


這是當今社會的真理,互聯網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移動支付改變了我們的支付方式和理財方式;5G時代將會顛覆我們的想象,物聯網將再次引領人類生活,真正成為人類的第三世界;這都是因為人類的思維模式和生活習慣在改變,所以“唯一不變的就是變”,是人類的生存之道,是人類進步的思想之源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