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明教的历史那么长,金庸武侠中缘何只在《射雕》中提了一个名字就没再涉及,要到《倚天》中才正式出现,小说时间背景在前的《天龙八部》也没有呢?实际上这个问题描述的前部分是不准确的,明教第一次在金庸武侠中出现,还得是在《倚天》中,三联版的《射雕》开始有提及明教,那是修改的结果,至于《天龙八部》中为何也没有写明教,这是因为小说的主题不大适合这个门派的出现。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明教

一.《射雕》中就有提及明教,那是小说修订需要的结果,并不意味着这部小说能再深入去讲明教。

由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庸小说,基本上都是修订版(也是大众所说的三联版)和新修版,因此许多朋友都认为,明教这个教派第一次出现在金庸武侠里,是在《射雕英雄传》中,就是周伯通跟郭靖讲述《九阴真经》起源时,说到的黄裳与明教的故事。但其实这仅是修订之后的结果,明教在金庸小说里第一次出现,切确来说,就是在连载版的《倚天屠龙记》中。是金庸先生写这部小说时,才结合小说设定的历史背景和情节需要,以当时历史中真实存在的摩尼教为原型,创作了明教这个无论对武林还是民族都影响重大的教派。在写这部小说之前,金老很可能都没想过这个门教会在他的小说中出现。

金庸先生之所以在后来修订版的《射雕英雄传》小说中提到了明教,这里面大概有两个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为了修改《九阴真经》的起源。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九阴真经》这部武学宝典在金庸先生最初的创作中(连载版小说),跟《九阳真经》一样,均是达摩祖师所创。这两部秘笈代表着整个“射雕三部曲”的武学最高境界,可以说三部小说中的多位绝顶高手,都与这两部宝典有关。但也正因这样的设定,在射雕系列完结后,却引起了不少读者强烈的反对。这是因为许多读者认为,《九阴》《九阳》为天竺达摩所创,凸显出来的问题,是我泱泱中华大国的武功竟不及西来之学,这是在贬低中华武术。

周伯通道:“是啊!兄弟,你年纪虽小,武林中的掌故倒知道得不少。那九阴真经是武学中第一奇书,相传是达摩祖师东来,与中土武士较技,互有胜负,面壁九年,这才参透了武学的精奥,写下这部书来……”连载版《射雕英雄传•第五十四章》

鉴于读者这样的反映,金庸先生在后来的修订版小说中,修改了《九阴真经》的起源,将之改成为黄裳所创,由佛门武功改成了道门武学,因为黄裳与《道藏》的关系,为了产生冲突,因而写了他与异教徒摩尼教的故事,又在新修版的《倚天》中,将《九阳真经》改为与王重阳斗酒的一位奇僧所著。自此,《九阴》《九阳》完全为中土高手所创,与达摩再无关系,但这也让明教的名号先于《倚天》在《射雕》中率先出现。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而在《九阴真经》的起源故事中牵涉明教的第二个原因,在羽菱君个人看来是为了与《倚天屠龙记》产生新的关联。因为《九阴真经》的首个大成者是郭靖黄蓉,而他们夫妇在后来铸造了“屠龙刀”和“倚天剑”,刀剑之中所藏的武功秘籍也是以《九阴》为主,最终执屠龙刀号令天下,驱除蒙元之人,却是明教的第三十四代教主张无忌。因此将《九阴真经》的起源,设置成黄裳因围剿明教而来,显然就是完成了一个因果轮回,其中关联意义深远。

可能有朋友会说,既然修订版小说中可以修改《九阴真经》的起源故事而涉及到明教,那么金老又为何不再修改多一些,讲讲明教更多的故事,用作交代《倚天》中的前因交代呢?这是因为《射雕》的故事架构早已固定,金老不可能为了明教这个教派,再去大刀阔斧的删改故事线,假加入过多与主线无关的故事。毕竟像《九阴真经》的起源故事并没占据太多的情节,在载版中跟明教有无关系都一样,这个修改并不影响主线。更关键的是,明教以及这个教派相关的故事,并不适合过多的出现在《射雕》和《神雕》里,同样也不适合出现在《天龙八部》之中。因为这里面,关系到了这几部小说的主题和背景问题。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二.由于小说主题的需要,《天龙八部》和射雕系列中,就只有《倚天》适合切入明教这个教派。

“射雕三部曲”和《天龙八部》,有个共同的主题,都是在弘扬民族大义精神,推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因为这样的主题,我们可以看到,这几部小说的主人翁郭靖、杨过、张无忌和萧峰,都是“侠之大者”的人物,每个人都为民族大义、为国为民付出过很大的贡献,只不过是因各小说的历史背景不同,各自表现不同。

在郭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至始至终都在坚守民族大义的英雄形象。他大半生都在助守襄阳,抵御外族的入侵,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大义精神,也在一直影响着后来的杨过、张三丰和张无忌等人物,因此才有了杨过襄阳一战,立下不世奇功,张无忌继承张三丰志愿,驱除蒙元,恢复汉人江山的大业。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天龙八部》的历史背景虽在“射雕三部曲”之前,但创作时间却在三部曲之后,不过与三部曲的创作理念一样,《天龙》也是在延伸对民族大义精神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思想的探讨。金庸先生便是以萧峰这个义薄云天,悲天悯人,胸怀天下的人物形象,将坚守民族大义的这份情操,升华至和平主义的伟大思想。在乔峰的身上,不再是简单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而是侠之大者,更能为了不同种族之间的和平而奋斗,甚至是牺牲自我。

基于这样的主题,我们再来看看明教这个教派,与几部小说是否都存在合适的切入点。

源于波斯国的明教在唐时传至中土,起初被称为袄教。唐皇曾在各处敕建大云光明寺,为明教的寺院。明教教义是行善去恶,众生平等,若有金银财物,须当救济贫众,教众不茹荤酒,崇拜明尊。明尊即是火神,也即是善神。明教其实就是代表着封建社会最底层劳苦百姓的利益,因此历朝的贪官污吏多看明教不惯,多编罪名欺压明教,明教教众不忿,往往领导农民起事。就如五散人说不得的话,自北宋方腊方教主以后,已算不清有多少次了。

说不得道:“是啊。到了南宋建炎年间,有王宗石教主在信州起事,绍兴年间有余五婆教主在衢州起事,理宗绍定年间有张三枪教主在江西、广东一带起事。只因本教素来和朝廷官府作对,朝廷便说我们是‘魔教’,严加禁止…我们为了活命,行事不免隐秘诡怪,以避官府耳目……”新修版《倚天屠龙记•第十九回》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方腊

整个宋朝,数百年都面临北边游牧民族接二连三的入侵,最终更是为蒙古所灭,宋史实际上就是一部与抵御北方民族入侵的对抗史。在这样特定的历史背景之下,无论是北宋时期的《天龙八部》,还是南宋时期的《射雕》与《神雕》,都将主题放在了抵御外邦入侵,坚守民族的大义之上。由此就可看出,一直致力于对抗朝廷,领导农民起事的明教,跟民族大义、为国奉献这样的主题,是明显不对应的,这样的一个特殊的教派,注定难以切入到这样的主题故事之中。

不然,假如在《射雕》和《神雕》中写明教,按照当时的背景,恰好是理宗时期,当郭靖在守襄阳抗击蒙古之时,以张三枪教主为首的明教,却在领导农民起义,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向来以岳爷爷为榜样的郭靖,是不是要学岳飞去镇压杨幺的起义那般去镇压明教,像后来的名门正派那样去斩妖除魔呢?这样一来,岂非是在抹黑明教。而在《天龙八部》里写明教,则很可能会把明教变成第二个姑苏慕容家,为了对抗大宋朝廷,而图谋率众造反。虽明教领导起义的目的与慕容家的私欲并不相同,但在群雄坚守民族大义,一致对外的情况下,同样也会抹黑了明教。

相比于《天龙》、《射雕》和《神雕》,《倚天》的历史背景又不一样了,在民族大义这个主题的定义上,一切又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因为此时的朝廷,已是入主中原,霸占了汉人江山的蒙元政权,明教率众造反起义,已是变成了在驱除外敌,恢复汉人的江山。可以这么说,明教历来与朝廷的阶级矛盾,已变成了民族矛盾,明教已变成了新的民族主义者,民族大义的坚守者和践行者。这样一来,这时期关于民族大义的故事,自然适合切入明教这个教派。

综上所述,金庸先生不在《天龙八部》、《射雕英雄传》和《神雕侠侣》这三部小说中,不去深入写明教,是必然的。虽然几部小说的主题均是在弘扬民族大义,推崇“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思想,但是各自历史背景的不同,对于民族大义的定义也不一样,就如今天,我们所言的民族大义,就已是对整个中华民族而言。鉴于这样的主题思想,纵观《天龙》和“射雕系列”这几部小说,跨度数百年的历史中,也就只有“倚天时期”适合切入明教。

明教历史悠久,缘何射雕中只点到为止,天龙八部中也没有出现呢?

我是羽菱君,专注于“天龙时代”前、“射雕时代”前、“倚天时代”前,金庸武侠“三前”空位期前传的解读,欢迎关注,一起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