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網約車行業如何“自救”?

2020年的農曆新年,被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2019新型冠狀病毒)“攪亂”了。

大街上雖然早早的就掛上了紅燈籠,但外出人數少到屈指可數,沒有“人氣兒”的空曠大街讓這個年變了滋味。

疫情下,網約車行業如何“自救”?

在經歷了過去幾年一窩蜂的簇擁式發展之後,很多缺乏競爭力的公司已經被陸續淘汰,崩盤的有友友用車、EZZY、途歌等。行業巨頭滴滴在資本的助力下,尤其在合併Uber中國之後,其市場佔有率超過90%,可謂一家獨大。不過,像高德出行、嘀嗒出行、哈囉出行、神州租車等,也在業內有著一定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

數據統計,全國有30餘個城市的網約車停運,網約車司機接單量驟減,面臨收入斷檔。這讓原本就尚處在盈利瓶頸的共享出行行業又一次遭遇危機挑戰。

疫情之後,這場“危機”能否解除的話題擺在了行業面前。

對於網約車行業而言,主要的挑戰其實有四個:

第一:對平臺而言,如何確保一線司機及乘客乘車安全成為了重中之重。

第二:對線下網約車運營企業而言,當務之急是如何應對大批司機退車及資金短缺困境。

第三:對網約車司機而言,疫情期間收入與自身安全難以兩全。

第四:對金融方而言,如何做到免租、減免租金、租金延期及提供貸款展期幫扶措施。

當下這場抗疫戰爭,是這個國家、全體民眾本能地在追求生命力。

疫情下,網約車行業如何“自救”?

疫情之下,一方面,網約車生意很冷清。而另一方面,疫區的網約車卻很“忙”。

非常之時必有非常之人,非常之事見證非常之情。關鍵時刻,大通、華昌、國興、滴滴、曹操、T3等出租車企業,組織調度6000餘名駕駛員,進駐武漢全市1159個社區,為居民提供買菜、送藥、送醫等應急服務,上演了一幕幕默默無聞、傾獻愛心的感人事蹟;廣大出租車駕駛員紛紛請。主動報名參加社區應急保障服務,運送腎透析病人就醫,充分展現了交通人的“召之即來,來之即戰”的頑強作風和使命擔當。

疫情面前沒有局外人,哈爾濱汽車租賃行業協會積極響應省政府號召,在交通運管處領導下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領導小組。全市近70家汽車租賃企業積極參與這次捐助活動,為一線戰鬥的醫護人員盡微薄之力。

2月6日下午,重慶市汽車租賃協會“抗擊疫情志願服務車隊”正式啟動,各車擋風玻璃和尾部擋風玻璃張貼“抗擊疫情眾志成城”標識。為保障愛心車隊和人員的安全,愛心車隊駕駛員們按要求佩戴好口罩,並在車發前對車輛“乘客”容易接觸到的座椅、扶手、後備箱等部位,進行消毒擦拭,做到消毒全覆蓋。

為更高效支持寧波疫情防控工作,在寧波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的支持和指導下,滴滴出行昨日在寧波組建“醫護保障車隊”。根據統一安排,保障車隊將為寧波8家救治定點醫院的醫務工作者,提供免費接送服務。

截至目前,滴滴已在武漢、上海、北京、廈門、寧波組建了“醫護保障車隊”,免費接送一線醫務工作者,覆蓋人群總數接近1.7萬,其他城市的醫護保障車隊也正在籌建中。同時,滴滴響應武漢政府號召,在武漢組建了1336名司機的社區保障車隊,由城市社區統一調度免費服務當地居民。

近日,各大城市迎來複工潮,為了做好防疫工作,網約車平臺紛紛制定了相應措施。

2月9日,滴滴出行宣佈,所有返程復工司機,均需配合有關部門開展體溫測量,如實填報健康狀況信息,主動向所在社區、單位或酒店等居住場所報備。滴滴出行還主動篩查疫情高發區域返回的司機,要求他們做好隔離工作(通常為14天),結束隔離且身體無異常後再接單。

近期,首汽約車也發了起“尖峰行動”,實施“三大三小”多重消毒保障策略。要求平臺運營車輛每3天到指定消毒站點進行一次“大消”、網約車司機自行使用消毒噴壺一天3“小消”。同時,還開通了面部識別監測系統,嚴格監測上崗司機是否佩戴口罩等。

2月10日00:00起,決定在常德市全面恢復營運的曹操出行,規定每天都要對車輛進行消毒。同時,還要求乘客必須佩戴口罩乘車,不攜帶動物(寵物、家禽等)乘車,未佩戴口罩的司機有權拒載。

以各種方式支援醫治一線,同時快速進行內部調整以減輕企業損失,也是企業在追求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