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天皇究竟過著怎樣的生活?

cainiaopro


被拉下神壇的日本天皇

日本天皇是世界上最為獨特的一支皇室,因為他們雖然是皇室,但是在歷史上大多數的時期卻沒有實權,反而有寄人籬下的感覺。其他任何國家,基本上都躲不過改朝換代的命運,像中國有劉漢,有李唐,還有朱明王朝,而日本天皇卻是萬世一系。從神武天皇到現在的德仁天皇共126代,其他國家說君權神授,日本卻是直接把皇室神化,說日本天皇是天照大神的後裔,同時日本天皇還是日本本土宗教,神道教的宗教領袖。那麼既然日本天皇的地位這麼高,平時日本天皇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呢?

日本天皇的家徽,原型是16瓣菊花

如果這個問題我們放到二戰之前來回答,還真的不知道從何說起,因為前面我們說過,日本天皇被神化,那麼“神”普通百姓是很難接觸到的,凡人能見上一面是你運氣好,在這樣的背景下,二戰之前的日本天皇,刻意的減少在公眾場合露面的次數,保持神秘感。在二戰結束後,日本被麥克阿瑟率美軍接管了,在美國操縱下,日本天皇發表人間宣言,否定了日本天皇作為"現代人世間的神"的地位,宣告日本天皇是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日本天皇從此被拉下了神壇。日本昭和天皇發表《人間宣言》

日本天皇,生活奢華的高級長工

咱們中國古代的皇帝居住的地方叫做皇宮,日本天皇的居所叫做皇居,現在是在日本首都東京,千代田區,日本明治維新之後才遷到這裡的,這之前日本天皇的皇居在京都,現在更名為京都皇居,雖然不如我們的皇宮那麼氣派,比較秀氣,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宮殿,日式庭院應有盡有,是種精緻的美感。日本天皇沒有實權的,但畢竟他是日本的國家象徵,享受著政府的專項撥款,一般是2-3億日元每年,(是給整個皇室的生活費),並且在皇居中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日本皇室的起居生活。東京皇居

既然日本天皇要靠日本政府撥款養活,日本皇室也不是大熊貓,有天然吸金的能力,所以日本天皇是需要上班的,從這裡來說他和普通白領區別還真不大,只是工作輕鬆一點。日本天皇的工作一般有三個,每天九點,日本天皇就要到“菊之間”上班,工作人員會把需要日本天皇籤閱的文件,放到日本天皇的辦公桌上,讓他閱覽處理,一般包括了各類政府文件,需要頒佈法律,法規和重要會議的記錄,這個是日本天皇最主要的一件工作。

日本德仁天皇在“菊之間”上班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走形式的工作,就比如日本天皇需要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等,另外他是神道教領袖,所以還要在一些特殊的時候,參加舉行繁瑣的宗教祭祀活動。做為日本的國家象徵,在外國領導人到日本訪問的時候,日本天皇有時也需要去接見外賓。另外作為世界上殘存不多的皇室之一,日本天皇,或是日本的皇室成員,也會代表日本和其他國家的皇室進行外交訪問,這也是日本天皇的工作之一。

日本天皇任命日本首相

我是玄坤,一個熱愛並不斷學習歷史文化的求學者,每天一點分享,期待著朋友們的關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學習,感謝各位閱讀!


玄坤文史


日本天皇在日本雖然備受尊崇,卻經常身不由己,連一日三餐都不能自己做主;雖然是虛君,卻仍舊非常忙碌,一年到頭難得休息。戰後《人間宣言》發表以後,日本天皇從神壇跌落,然而作為日本的象徵與神道教的精神支柱,天皇在日本的地位至高無上。天皇平日雖然不得實際參與政事,可禮儀性活動還是多如牛毛,最主要的責任就是各種禮儀活動與綿延皇家香火。

在日本的傳統文化中,天皇是神的後裔並非凡人,所以沒有姓氏,過去天皇生病甚至不能請醫生。直到戰後,在麥克阿瑟的指導下,讓日本人看清了天皇也只是凡人。

天皇也要上班,每天上午九點就有御車接天皇到“菊之間”也就是天皇的辦公地辦公,主要就是閱覽各種文件。在傳統印象中,帝王宮苑不可近,然而日本天皇居住的東京皇居卻是對外開放的。雖然只是外圍,但現在平常人也是能夠近距離接觸皇宮的,至於中原所謂的“紫禁”,已經感覺不到了。


作為日本的象徵,天皇最主要的職責就是各種禮儀工作,比如接待外來貴賓等。天皇終究是日本的元首,他國總統啥的來了雖然最後談正事還要找日本首相,但禮儀接待的話還是要天皇出面的。平均每年天皇要接見200多次外賓,這還不包括出訪,工作量其實還是相當大,日常還是很繁忙的。

此外,天皇還要根據大法律進行國是委任、根據國會提名任命內閣首輔大臣也就是首相。在內閣的建議與承認之下,天皇可以公佈修正案、條約與法規等,舉行各種儀式,接受外使的國書等等。各種禮節性的工作明目數不勝數,就算是過場也足讓天皇忙活了。


日本每年供養皇室,會下撥3億多日元給天皇,折算一下大約2000多萬,稱作“內廷費”。然而,這筆錢並不算多,因為皇宮之內花費巨大,天皇的僕人數百,還有4個24小時隨時待命的醫生,14個御廚。在日本有句話,那就是“皇宮裡掃地的人,絕對不做擦桌子的事情。”所以,每年內廷費根本就不夠,還要天皇自己倒貼。

作為天皇,其生活卻並沒有那麼隨便,一切都要嚴格遵守《皇家典範》,可以說是相當身不由己了。包括天皇在內,所有皇族的日常生活都被嚴格約束,甚至天皇本人的一日三餐的食譜,都由宮內廳決定,天皇不得主動要求吃什麼或者拒絕用膳。


澹奕


日本天皇從誕生到現如今,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吉祥物,沒有任何實權。不過,沒有實權不等於沒有地位。現在的日本天皇也沒有實權,但他在法律意義上,是日本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任何人都不能侵犯天皇,包括肉體和名譽權都不能受傷害。否則就會被日本右翼分子打黑槍。



一、古代的日本天皇

古代的日本天皇的待遇,大致可以分為兩個時期:鎌倉幕府建立之前,日本天皇,或者說以天皇為代表的朝廷,有一定實權;鎌倉幕府建立之後,天皇和朝廷就變成了武士的傀儡。

關於天皇這個名詞出現的時間,按照信史的記載,應該是飛鳥時代(大約相當於中國的唐朝初期)。日本宣稱第一任天皇是神武天皇,把天皇的歷史擴展到了公元前六百年前後,這屬於偽造歷史。

在飛鳥時代和奈良時代(相當於中國的唐朝中前期),日本天皇有實權。但是進入平安時代後(唐朝中後期至北宋後期),自第一個武家政權平氏政權開始掌權,天皇與朝廷的權力就被“武家”一步一步地奪走了。

平氏政權時,朝廷還有點影響力,天皇能與平清盛作對。但在鎌倉幕府成立後,天皇就被幕府將軍綁架了。

不過這個時期,天皇還沒有死透,時時都在找機會奪回權力。比如後鳥羽上皇就趁幕府內訌的機會(爭奪繼承人),起兵逃幕,可惜最後失敗了。

在鎌倉時代的末期,幕府勢微,後醍醐天皇開始親政,他開始了極力恢復天皇掌權局面的一生。但是後醍醐天皇之後,天皇又變成了武家的傀儡,天皇和朝廷也就再也沒有能力和幕府對抗的勢力了。



足立幕府時代,三代將軍足利義滿(就是動畫片《聰明的一休》中的將軍)上臺後,他給了天皇一重重的打擊。足利義滿他一生都在致力於提高幕府將軍權力與權威,甚至自稱是日本國王,他將許多原本屬於天皇和朝廷的權力都奪走了。足利義滿在公家居上皇之上,在武家居將軍之上,在寺院則儼然形同法皇。

另一方面,隨著守護大名、地頭、惣村等的發展。天皇的莊園被一步步奪走,生活也就日益貧困。這一時期,天皇被將軍玩得團團轉,連登基大典都沒錢辦,需要地方大名的接濟才能度日。許多原本隸屬於天皇的公卿因為生活所迫,不得不乞食在他們曾瞧不起的鄉下大名門下。


進入戰國後,天皇再也沒有能撼動武家統治的力量了,為了基本的生存,天皇只好是哪個武士群體贏了,他就認同哪個。例如明智光秀在本能寺之變殺掉織田信長後,進獻了大筆金錢給天皇,天皇就毫無底線的認可了光秀的合法性。

這個時期的天皇就像中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一樣,誰強大就承認誰,完全活的跟乞丐一樣,沒有任何尊嚴。

到了江戶時代,幕府頒佈了《禁中並公家諸法度》,天皇徹底淪為了政治吉祥物。

當時,天皇的禁裡御料每年大約三萬石,由幕府派人管理。天皇不用像藩主們一樣向幕府參勤交代,不用親自管理領地,不用對付經濟危機,每天只要研究學問即可,比將軍和大名們清閒多了。因此江戶時期大多數天皇有很多側室、子女,而幕府將軍的側室和子女數量普遍較少,幕府將軍好幾次都因為絕嗣,只好從分家找繼承人。

不過,雖然天皇在武士時代開始後,就不再掌權了。但天皇始終都是正統的代表,始終都是幕府統治合法性的來源。因此,幕府將軍和地方大名在參見天皇時,還是要畢恭畢敬的。

畢竟,幕府執政需要朝廷的認同,這樣才能獲得合法性,否則名不正言不順,民眾和地方領主也不會服。如果誰要取代天皇,如織田信長之流,就必然會被下面的人弄死。



二、近代的日本天皇

進入近代後,由於大名反對幕府將軍,大名們需要找一個能給自己造反增添合法性的政治象徵。於是,天皇就因此而又重新恢復了部分實權。

這段時期的天皇權力趨於加強,從明治天皇到昭和天皇,權力越來越大。比如說侵華戰爭的爆發,就是昭和天皇的最終決定。

這裡插一句,天皇這個稱呼是從明治維新之後才開始使用的。明治維新之前,日本國內稱呼天皇,正式稱呼是皇帝。當然了,中國是歷來不承認日本皇帝的。中國曆朝的史書上都是用“倭王”來稱呼日本天皇。

這一時期,自明治天皇開始,天皇積攢了大量的家產。 根據日本的資料顯示,日本政府在戰後對皇室財產的評價額為37億日元,包括了皇室林野局的有收益財產、土地、建築物、有價證券、美術品、現金等。

不要小看了這個數字,當時日元的購買力可不是現在的水平。37億日本在當時是一筆鉅款,大概可以建造16艘大和號戰列艦。

三、現代的日本天皇

日本戰敗後,在美國的主持下,日本建立議會民主制。但為了順應日本民意,以及不引起日本人的騷動,美國同意天皇作為象徵性的國家元首保留下來。但是作為懲罰,美國剝奪了天皇的“神權”和他的“經濟特權”。

首先是剝奪神權。1946年,天皇裕仁在美國的脅迫下,發表了著名的“人間宣言”,承認天皇也與平民無異,天皇只是受國民擁戴的國家象徵的講話。

接著是清算天皇的家產。37億日元家產,最後有33億天皇私產都以財產稅的名義上交給了國家。

從這之後,現代日本天皇就又窮了,他的主要職責僅包括任命內閣首相,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令,以及出席一些禮儀性的外事活動和國家典禮等工作。

也就是說,從這個時候開始,天皇變成了一個職業。是日本排名第一的“公務員”。


既然天皇是一份職業,那麼天皇也就應該有工資才對。然而,天皇作為一種職業,他在日本卻沒有直接收入。

因為,根據日本通過的《皇室經濟法》的相關規定,天皇和皇室成員的開支必須要在國家預算的範圍之內。按照國家的預算,天皇沒有單獨的收入,他的收入是算在整個皇室預算之內的。

那麼,這個皇室預算有多少呢?

根據日本公佈的數據,日本政府每年撥給皇室相關機構的預算,大概有250億日元,也就是約合15億元人民幣。相當於每個日本人為皇室貢獻了約12元人民幣。

不過,這個預算數字是不固定的。因為皇族開支有時候會特別多,有時候又會相對少很多開支。比如1989年裕仁天皇病死。他的喪葬費開支就是從國庫撥款。他死後,日本政府還為他修建了皇陵,花費約1億人民幣。這筆錢也算在了皇族預算內。

還比如,由於現任明仁天皇退位,他的身份要變成了“上皇”。為了侍奉他,宮內廳今年還要增加36個公務員名額。而這筆錢,一樣要算在皇族預算內。


因此,日本的皇族預算,每年都不固定。每年250億日元的皇族開支,只是一個相對平均的數字。



在這大約250億開支中,屬於天皇的開支經費叫作“內廷費”,即日本政府撥給天皇和內廷皇族日常各項花銷費用,由法律定額,每年約為三億日元,約合人民幣兩千萬。

需要說明的是,這筆三億日元的內廷費是不受會計監察院檢查的。因為這筆錢,每年都是在年底直接從國庫支付,由天皇代理者和內廷經濟主管人共同收款。收款後,這筆錢就直接變成了天皇的私款。天皇當年如果用不完,可以自己存著,不用交還給國庫,也不會佔用第二年的經費。

也就是說,這筆錢其實就是政府撥給天皇直系親屬的“零花錢”。

內廷費撥給對象有五個人,這五個人是:天皇本人、皇后、皇太子、皇太子、以及愛子內親王。(皇位繼承人)

根據日本方面公佈的內廷費使用明細,每年三億日元的使用細節如下。具體來說就是七大類開支:

人事開銷,約佔33%;

衣物等貼身物品開銷,約佔18%;

伙食費開銷,約佔13%;

交際費、災害慰問金等開銷,約佔10%;

旅行和研究費用等開銷,約佔7%;

皇族祭祀等活動開銷,約佔7%;

醫療費用開銷,約佔12%;

從數據可以看出,天皇僅在私人僱傭人事費用一項的花費就超過了一億日本元,加上祭祀和災害慰問金等活動,這些必要的花銷就佔用了內廷費的一半多。而且天皇手中的一部分經費還需要分給內廷的其他成員,這樣一來,天皇自己能自由支配使用的收入,也就是微乎其微了。

有人甚至大膽推算,天皇實際收入可能連一億日元(約合六百萬人民幣)都沒有。



日本天皇目前的生活待遇大概就是這麼一個情況。可能有人會覺得,堂堂日本天皇,收入居然這麼寒磣?如果單純只看收入,天皇確實寒磣了。但是天皇作為二戰的三大戰犯之一,在希特勒被挫骨揚灰,墨索里尼被意大利人吊死的情況下,天皇卻能繼續好好的活著,並且每年還能從國庫領“零花錢”。他還有什麼不知足的?

另外,額外需要說明一點。現在的天皇雖然不掌權了,只是一個吉祥物。但是,其潛在的政治能量非常大,日本當今的明仁天皇在日本無論左右派,皆有很強的影響力。

比如當年長崎市長抨擊天皇,說了一句天皇應該負戰爭責任的言論,結果裝有子彈的恐嚇信立馬就送到了市長的辦公桌上,連長崎市政廳的玻璃也被右翼用子彈打碎。

這還沒完,1990年1月18日,長崎市長在市政廳門前準備坐車時,一名槍手突然出現在他背後,舉槍就射。子彈從他的等後背左肩處穿透前胸,長崎市長當場重傷倒地,而槍手則乘車逃走。

後來警視廳的調查結果認為,這是黑道分子的報復。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黑道分子只不過是在替右翼分子背鍋罷了。


前些年,有個日本作家說天皇制度不好,結果就有一群保皇黨把他家給燒了。

2015年,新華社要求日本天皇道歉, 結果在日本的雅虎網上,一群日本網民的評論都是:中國人如此無禮;讓陛下道歉,應該中國先給陛下道歉。

面對這樣的日本民眾,誰還敢說現如今的天皇沒有影響力?


Mer86


最尊貴的囚徒,最富足的普通人。

日本天皇是日本的精神象徵,是受很多人羨慕的對象,可是不在其位不知其苦啊。

工作

日本天皇是日本對外最高領袖,是對內的精神象徵。

作為天皇也要工作,雖然他的工作看起來很高大上,但是也是要按安排做的。

天皇如今主要職責為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條約,召集國會,批准國務大臣的任免,出席禮儀性外交事務活動和國家儀典等。

看似這些工作很少,可是涉及到國家大事,豈能少了,據傳每年天皇固定要參與的場次就有兩百多場,而臨時安排,或是國事訪問的對外活動,則更多。

可以說這個工作並不輕鬆,還很忙碌。

最尊貴的囚徒

日本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其地位以主權所在的全體日本國民的意志為依據。

1、天皇只能行使本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行為,並無關於國政的權能;
2、天皇可根據法律規定,對其國事行為進行委任;
3、日本天皇攝政:根據皇室典範的規定設置攝政時,攝政以天皇的名義行使有關國事的行為,在此場合準用前條第一項之規定。

天皇只是名義上存在,實際上的權利很少,而且要受到內閣等權利機構的監管,不能隨意行動。

所以只能是受到尊敬,但是卻受限制,跟囚徒一樣。

最富足的普通人

日本天皇作為一國皇室,按理來說應該是很富有的。

每年皇室都能獲得國會撥付的一百多億元的財富。

看似很多,但是這些財富卻不是天皇一人的,而是用於皇室各種活動,人員等花費。

在分配到各個皇室手中,當然天皇是最大頭的。

可是憲法有限制皇室不得擁有產業,只能從事金融的買賣,所以財富雖然多,卻來源稀少,經不住花銷。

所以雖然名義上很富有,但是其實跟上班的白領沒什麼區別。


所以一國之主做到這份兒上,跟囚徒一般,除非想當鹹魚,還是個好工作,否則真跟坐牢的囚徒沒區別。


小鼠報道


提到日本天皇,我們自然就會想到中國封建社會的皇帝。他們不但擁有著至高無上,生殺予奪的權力;還錦衣玉食,嬪妃成群。出則前呼後擁,旌旗招展,鳴鑼開道;入則百官跪迎,其天子儀駕,逶迤數里。

(天皇與王妃)

那麼,日本的天皇是否和中國古代帝王一樣,也擁有著這些待遇呢?他們的日常生活,又是怎樣的呢?

一、日本天皇的由來。

天皇來源於日本古代神話傳說,他們自稱是創世之神天照大神的後裔,是日本神道教的教主。天皇也是日本國的象徵,是國家君主的一種稱號,相當於日本的精神領袖。

日本的天皇制度實行“萬世一系”。他們都來自同一個家族,採取的是皇位世襲制。因此,日本自稱是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沒有朝代更替的民族,至今已傳承了125代。

日本天皇是沒有姓氏的,他們採用的是宮號加名字的方式來稱呼。如現在的天皇,叫做“繼宮明仁”。“繼宮”是他的宮號,而“明仁”則是他的名字。

二、日本天皇的權力。

天皇只是日本的精神領袖,在日本國內是神一樣的存在,他們普遍得到日本民眾的頂禮膜拜。我們經常會在影視劇中看到,日本人非常尊敬天皇,誓死效忠天皇。甚至在日本武士剖腹自殺時,都要跪在天皇畫像的面前,向天皇贖罪。

天皇儘管有很高的地位,但他並不擁有實質性的權力。天皇的權力,僅限於代表國家君主。根據國會的提名,任命內閣總理大臣,提名最高法院法官,公佈法令,召集國會,解散眾議院,接受國書和照會等。

(天皇祭祀,圖取其意)

三、日本天皇的日常工作。

每天早上9點,天皇都會在專車的護送下,準時前往“菊之間”辦公室,開始一天的工作。

日本天皇雖然權力不大,但工作卻不少。總體來說,天皇的主要工作,就是蓋章和籤閱文件。凡是需要他籤閱的文件,天皇一般都會簽上自己的名字。如果是一般性的文件,只需查閱,天皇會簽署“覽”字。如果要蓋章,天皇又會吩咐手下前往密室蓋印。因為“玉璽”和“國璽”都很重,有好幾公斤,不必天皇親自動手。

據統計,天皇平均每天閱覽的文件,有上千份。如果碰上內閣舉行會議,需要簽字和閱讀的文件會更多,有時還需要加夜班才能完成。

除了各種閱不完的文件,蓋不完的章外,天皇的另一個重要工作,就是接見客人。這些客人,既包括接見各省的內閣大臣,還包括各國的使節和政要。據說,日本天皇每年接見的客人達到了200人,最短會見時間也都在幾分鐘以上,最長的有數小時。

當然,天皇還會出訪外國。不過這種時候相對較少,但也是他的工作職責之一。

另外,由於天皇是日本國教神道教的領袖,因此,凡是相關的祭祀活動,天皇夫婦是必須要參加的。有時,還要求皇太子一道參與。祭祀活動程序繁雜,儀式嚴謹,需要穿上古代的和服,在焚香沐浴後才能舉行。有時一場祭祀活動,要持續數小時。

這樣看起來,天皇的工作也並不輕鬆。多半時間,都是處於工作狀態中。

(裕仁天皇舊照)

四、日本天皇的日常生活。

天皇的住所稱為皇居,位於東京的繁華中心地段。整個建築,佔地只有17公頃,還不及紫禁城的四分之一。裡面住著整個皇室成員。

皇居被護城河環繞,護城河將整座皇宮和紛繁喧囂的東京城隔離。宮內綠樹成蔭,古木森森。從遠處看,宛如一座“綠島”,猶如世外桃源,顯得神秘莫測,特立獨行。

整座皇宮的工作人員,有上千人。每天負責皇宮的維護,和皇室成員的衣食住行。光是皇宮的開銷,每年就高達2億美元。

日本皇宮最早是由德川幕府的第一代將軍德川家康出資修建的。在二戰時期,皇宮同樣未能倖免,毀於美國的轟炸。後來在廢墟上重建而成,一般不對外開放。

日本天皇的年薪大約在9000萬日元,相當於人民幣500多萬。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用於天皇的日常開銷,諸如服裝等。

天皇擁有一個數十人的廚師團隊,專門負責每天為天皇烹飪日常飯菜和西餐。據說,現在的明仁天皇特別喜歡吃中餐,但沒有專門的中餐御廚,只好從外面訂購。

為了給皇室供應高質量的食材,日本專門開闢了一片250公頃的超大農場,為皇室提供新鮮的奶、肉類以及蔬菜。日本政府為了維持這個農場的正常運轉,每年還得花費數百萬美元。

二戰後,裕仁天皇發表了“人間宣言”,承認自己是人。從此,日本天皇從神龕上走了下來,被剝去了 “神”的外衣,迴歸人的本質。

儘管天皇的生活也算錦衣玉食,但天皇的工作並不輕鬆。所以在2017年,現任日本天皇明仁宣佈,他將於2019年4月30日正式退位,由皇太子德仁繼位。


張生全精彩歷史


10月22日日本將舉行新天皇繼位典禮,屆時將會有190多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政要和外交人士參加。此時,人們對日本天皇的生活想當然的產生了興趣。他住在哪?他每天都幹什麼?

明仁天皇夫婦↓

生活居其所:皇居

從1868年開始,日本歷屆天皇居住在東京千代田區的皇宮裡-皇居(顧名思義,天皇居住的地方)民眾儘管能夠進去參觀,也僅僅是皇居的外圍建築,類似於中國的故宮一樣。
<strong>

皇居↑

皇居地圖↑

工作:上班

在新聞裡,日本首相似乎代表著日本政府,首相來負責很多事宜。但是天皇如同是一個上班族一樣,他每天9點會被送到天皇辦公室“菊之間”,審閱蓋章各種文件,接見各個政府部門政要,有的時候還需要加班。就像剛退位的明仁天皇,他現在已經經歷了多次手術,但是手術結束後依然要每日工作。

明仁會見特朗普夫婦↑

同時,會見外國政要和大使、祭祀和出訪也都是天皇的工作,據說天皇一年大概要會見200多次客人,工作量著實不小。

明仁↓

既然說天皇上班,那他能拿多少工資?

<strong>為了維持日本皇室基本的日常生活,政府會對其撥款,這部分錢款從國家財政中撥出,並將其分為“宮內廳費”和“皇室費”。日本宮內廳是協助皇室的機關,宮內廳費都是用在這裡的。皇室費屬於日本天皇自己可以支配的費用,2016年公佈的皇室費為3.24億日元,近2000萬元人民幣。不過皇室費也不都是天皇自己的收入,其中還包括一些內庭花銷和皇室成員的維護。

而且皇室的服務人員也有1000多人,想要養活他們也需要很大的一筆很大的費用。皇室的規模不小,配備的僕人廚師醫生也很多,所以開銷還是特別大的。畢竟天皇也是日本的臉面,不能過得太寒酸呀。

由於皇室作為日本的顏面,因此有著嚴格的規章制度《皇室典範》雖然皇室聽起來是那麼高貴的身份,我們都要用盡全力去仰望,但其實他們也有必須遵守的《皇室典範》,活的也並不自由。

因為代表著國家的象徵,所以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備受矚目,要有嚴格的自我管理,甚至都無法選擇去哪裡或做什麼。他們沒有姓,沒有個人財產與土地,只有被規劃好的人生。

而且皇室的媳婦還會被催生育男性繼承者,像太子妃雅子,就曾因此而患上抑鬱症,說起來也是蠻心酸的..

<strong>


你看國際



其實日本皇族的生活與其身份地位有很大的關係。第一個方面就是他的性別。眾所周知,日本,尤其是保守的日本皇室和宮內廳(管理,服務以及監督日本皇室的政府機關),重男輕女十分嚴重,因此男性皇族與女性皇族的差別是很大的。兩者的差別主要體現在: 受媒體和民眾的關注程度,待遇(包括父母對其的待遇以及宮內廳對其的待遇),成年後承擔的公務,以及對國民和皇室的義務。


如果是親王的話(其實日本還有"王"的頭銜,但是由於現在日本皇族中並沒有人持有這一頭銜,我接下來就不提到了),一出生就會受到較多的關注,如果父母比較傳統,也會受到偏愛,宮內廳也會更重視他的成長,撥出更多職員照顧。但親王所承擔的義務也更多。比如說若沒有特殊情況,親王是不可以脫離皇籍,成為平民的。這也就意味著他終身都要在做公務,在對著鏡頭點頭,微笑下的生活渡過。內親王則在結婚之後成為平民。另外,他們會承擔更多的公務,比如很多祭祀活動都是隻有男性才可以做的,所以在這方面親王也要付出。由於親王是日本皇位的繼承人之一,所以他們的形象也更加重要。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身份。在日本皇室中,地位較高的是內廷皇族,即天皇一家(包括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以及天皇皇后的未婚子女)和皇太子一家(包括皇太子,皇太子妃和他們的未婚子女以及已結婚的長子一家)。地位較低的就是除了天皇和內廷皇族以外的其他皇族——宮家皇族。所以內廷皇族會有更多的生活費,也會受到更多的關注,承擔更多的公務和責任。


在日本皇室中,皇族的成長也會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按傳統,所有日本皇族都會在日本政府專為皇族設立的學校——學習院。據說,在那裡,都是原皇族原華族以及世家大族的子女。但在2005年承子女王從學習院女子大學退學轉至英國愛丁堡大學後,陸續有皇族在別的學校上學。學習院對皇族的影響力也在逐步減少,目前,只有皇太子家的敬宮愛子還在學習院上學。還有就是日本皇族會住在宮邸中(如果是內廷皇族,就會住在東宮御所),宮邸的面積相當大,而且至少會被有2-3個宮內廳職員照顧,所以生活會相當優越。像前面提到的敬宮愛子就住在東宮御所,以前宮內廳專門為她在負責皇太子一家的宮內廳下屬機關——東宮職下設了一個“敬宮殿下養育科”。就是現在,這位十三歲的小姑娘也是由很多人照顧(負責他們一家三口的東宮職就有將近70個職員。。),單獨出行的話既要宮內廳同意,也還要有七八個私人保鏢陪同。


但是,他們需要從小面對鏡頭,習慣於不斷招手、微笑,尤其是地位高的內廷皇族,否則的話,媒體就會提出批評;受到更多關注的皇族(比如現在皇太子的獨女——敬宮)還需要習慣於狗仔隊的追蹤,以及各種流言蜚語,和對他們隱私的侵犯。


除此之外,他們從小會被教授各種各樣的規矩。日本皇室有一個東西叫做班位,就是規定在日本皇族出席活動時的順序。因此皇族會被告知在出席活動時,要走在比自己班位高的皇族的後面;見到班位比自己高的皇族以及天皇要深深鞠躬,以示尊敬。其實規定是這樣規定,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不僅是班位比自己高,如若是自己的長輩,或者是不太親近的皇族,也是要鞠躬的。這裡也就體現了日本人的重視禮節。


日本皇室相比輩分,更重視長幼。舉個例子,上面提到過的敬宮愛子在出席活動時會走在叔叔和嬸嬸秋筱宮夫婦(天皇的次子夫婦)的前面,是因為她的班位在他們之前,僅次於她的母親,皇太子妃。而秋筱宮夫婦在記者會中提到她時,也要用敬稱。秋筱宮會稱敬宮為“愛子內親王"(意為愛子公主)或者“愛子さま” (意為愛子殿下),秋筱宮妃一般更加尊敬一些,稱為“敬宮さま”(意為敬宮殿下)。




一天早晨,在東京學習院女子中學附近的路上,一位少女揹著大書包在拼命地奔跑,口中似乎在喊“要遲到了!要遲到了!”

這位少女,名叫“敬宮愛子”,是當今日本天皇的孫女,也是皇太子德仁親王和皇太子妃雅子唯一的孩子,稱號“內親王”,是位日本公主。

日本一家寫真雜誌的記者拍下了愛子跑步上學的鏡頭。我們注意到,伴隨愛子一起跑步的,還有4名男女保鏢,他們都是宮內廳的武林高手。

既然貴為公主,為何要跑步上學?

其實,愛子和爸媽居住的東宮御所距離學校(學習院女子初中)有約15分鐘的車程,宮內廳為了保證愛子的安全,堅持要開車送愛子到校門口,但是遭到了皇太子的反對。

[14歲生日時進宮問候爺爺奶奶(2015年12月1日)]

皇太子認為,如果直接送愛子上學,容易顯示愛子的特殊化,更不利於愛子與同學的平等相處。

因此只同意送愛子到學校附近一個常人不太注意的轉彎處,然後讓愛子自己步行上學。

為此,皇太子還特意親自去現場偵察,估算出那一個轉彎處下車,不太會被同學和老師注意。

(為避免愛子的特殊化,保鏢藏在各處。)

從那一個轉彎處到學校門口,有200多米的距離,而且要穿過兩個紅燈。宮內廳拗不過皇太子的主意,最終同意讓愛子中途下車步行上學。

結果就出現了愛子怕遲到,趕緊200米衝刺的情景。

(愛子的學校——學習院,也是歷代日本皇族上學的地方)

後來聽宮內廳記者俱樂部的一位老記者介紹,皇宮警察本部派出的4名保鏢,是不得進入學校校內的,他們伴隨愛子到校門口後,就讓愛子和一般同學一起走進學校。而且為了避免引起別的同學的注意,4名保鏢平時是分散四周警戒,而不會緊隨愛子。放學時,保鏢也是在校門口遠處等候,儘量避免鬧出愛子的特殊化。

愛子是在去年春天開始成為初中學生。根據日本政府的規定,小學生的中午餐是由學校提供,中學生的中午餐,必須自己帶便當。學習院女子中學也不例外。

那麼,愛子的中午便當是不是有專人做好後專程掐好時間送到學校?

這是不可能的。愛子的便當,是自己一早從家裡帶上,中午和同學們一起在課堂裡相聚共餐,吃的自然是冷飯冷菜。

據悉,愛子的便當中,幾乎每天都有一塊雞蛋餅,她愛吃這一塊鬆軟的雞蛋餅。每天的一塊魚也是必不可少。

這裡還有一個疑問,是誰給愛子做的盒飯?宮內廳說,是愛子的媽媽雅子妃。

(身著和服,與父母一起進宮賀新年的敬宮愛子)

皇太子一家居住的東宮御所自然有御用廚師,但是,每一天中午的女兒盒飯,雅子妃必定是親自動手。

她早上6時起床,開始給女兒張羅盒飯。每天花色都不一樣,但是雞蛋餅和魚塊是一定有的。7時10分,愛子帶上媽媽做的盒飯離家上學。

雅子妃自己在中學生時代,也是帶著媽媽做的盒飯去上學的。

雅子妃自己做了母親,她也不忘這一傳承,也許她覺得,一個盒飯雖小,但是它是維繫家庭溫暖,讓孩子感知母親愛意的最好紐帶。

(14歲生日的敬宮愛子)

貴為天皇孫女和地位最高的皇室成員之一,這一位少女在父母的期待下,正在努力地過著平民的生活, 而不讓自己變得特殊。


文染墨冢


日本皇室是目前世界上延續時間最長的皇室,從神話傳說的神武天皇到今年繼位的令和天皇共126代,歷經2000多年,號稱萬世一系。

日本皇室之所以能延續千年不斷,主要還是得益於日本優越的地緣環境。雖然日本列島自然災害頻發,火山、地震、海嘯如家常便飯。但作為一個島國,在大海的保護下外族很難入侵日本,這給了日本一個安全的國際環境。對比一下中國在歷史就有很多王朝被外族所滅,而日本就不存在這個問題。

除此以外,日本皇室在誕生之初也具有政教合一的身份,因此被日本人視為本民族的開創者,日本人認為天皇之位乃是天授,外人不可覬覦,因此日本也沒有異性革命的傳統。即便是在幕府時代天皇大權沉淪,但歷代幕府在名義上還是非常尊崇天皇。

近代天皇地位的拔升開始於江戶幕府末年,當時的倒幕志士為了推翻幕府統治,於是將天皇推了出來,打出“尊王攘夷,王政復古”的旗號籠絡人心。而在推翻幕府之後,天皇的地位不斷加強,尤其是武士階層的垮臺,使得天皇的地位更加無人可以挑戰。(註明一下,武士階層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效忠於天皇)

掌權之後的天皇統攬國家大權,地位等同於中國的皇帝。雖然近代日本也曾出現過“大正民主”,但是在“五一五事件”之後,日本最後一任文官首相犬養毅被殺,日本政壇被愚忠於天皇的軍方接管,日本政壇對天皇的制約完全喪失。

作為國家的最高元首,日本的對外戰爭必須經過天皇的首肯。可是在二戰後,美國出於種種目的沒有起訴日本天皇裕仁,而是將所有的戰爭罪名都壓到了東條英機頭上。

戰後美國保留了日本皇室,只是不在允許日本天皇干政,日本天皇重新迴歸到幕府時代的虛位元首生活。如今根據日本國法律規定,日本天皇變成了日本國家的象徵,是日本國民整體的象徵,不再具有任何實權。(位於東京的皇居正門,這裡是日本天皇的住處)

二戰後日本先後經歷了昭和和平成兩位天皇,而就在今年4月30日,日本皇太子德仁即將繼位為新一任天皇,年號“令和”,成為日本戰後的第三代天皇。

如今日本天皇的日常僅僅是處理一些禮節性的國事,而且必須在內閣的指導下完成,例如:

一、公佈憲法修正案、法律、政令及條約

二、召集國會或解散國會

三、公告舉行國會議員的選舉

四、任命首相或接受首相辭呈

五、委任駐外各國大使,接受各國駐日大使國書

六、宣佈大赦、特赦、減刑、免除執行刑罰以及恢復權利

七、授勳以及頒發各種榮譽稱號

八、批准國際條約

九、出席各種官方儀式

以上這些行為雖然都僅僅是形式上的過場,天皇所做的事情也都是經過內閣擬定的,但是天皇每日的行程還是非常繁忙的。天皇不僅要處理由內閣提交的文件,還要會見大量的客人。此外遇到突發事件時,天皇也有亮相安撫國民。

(平成天皇會見美國總統特朗普)(東日本大地震時,天皇前往災區慰問災民)

雖然現在天皇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天皇在國民心中的地位卻仍舊是崇高的,比起戰前也差不到哪去。不過對於年輕人而言,他們更加關心皇室的花邊八卦新聞。尤其是德仁皇太子的獨女愛子內親王一直是皇室的主要新聞流量之一。

德仁皇太子只有愛子內親王這一個女兒,在德仁皇太子繼位之後,立誰為新的儲君將成為日本政府頭大的難題。(德仁皇太子一家)

德仁太子是希望立自己的女兒為儲君的,因此極力要求日本修憲允許女性繼承皇位,但是這遭到了德仁皇太子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反對。

秋筱宮文仁親王是平成天皇的次子,按理說他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但是在2016年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幼子悠仁親王出生,這使得日本皇位繼承問題開始撲朔迷離。

按照現在的皇位繼承法規定,既然德仁皇太子沒有皇子,那麼他的弟弟秋筱宮文仁親王將成為第二皇位繼承人,而秋筱宮文仁親王的兒子悠仁親王將成為第三皇位繼承人,至於德仁的女兒愛子內親王則沒有繼位資格。

對此德仁皇太子是非常不滿的,不過在4月30日德仁皇太子就將正式登基成為令和天皇,以後日本會不會修改法律允許愛子內親王繼位,這個就不得而知了。


千佛山車神


日本的天皇與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的皇帝差不多,但不一樣的是日本天皇是一個花瓶般的存在,並沒有什麼權力,只是在地位上至高無上,說白了就是一個衣食不愁的普通人,說難聽點就是一個尊貴的囚犯。


日本天皇是日本的精神象徵

很多人都覺得天皇高高在上,尊貴無比,但其實只有在這個位置上的人才知道其中的苦楚。在鎌倉幕府建立之前,日本天皇還有一些實權,但是在這之後,天皇和朝廷幾乎就成為了武士的傀儡,只是個高高在上的木偶,由幕府隨意操控。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上臺之後,狠狠的打擊天皇,不斷地提升幕府將軍的權力和地位,將原本屬於天皇和朝廷的權力都盡數奪走,特別是足利義滿的地位更是一步登天,甚至比天皇還要高,在幕府裡也屬於領袖人物。

日本天皇是日本國的象徵,也是整體國民的精神領袖。但天皇也只是名義上的存在,只能行使憲法所規定的有關國事的行為,並沒有行使有關政治上的權力。

古代日本天皇寄人籬下生活艱苦



繼天皇的權力被奪走之後,連其賴以吃喝的莊園也被奪走了,所以生活變得越發拮据。幕府的將軍們虎視眈眈,將天皇和朝廷壓榨的連登基大典都辦不起,天皇只好靠有錢人士的接濟去生活,那些朝廷的公卿也因生活困難而不得不去討好那些他們曾經無比看不起的鄉下名門。所以古代日本天皇的生活實在是非常艱難的,被操控和監視不說,連富足的生活都沒辦法保證,更加沒有快樂可言,還不如一個普通民眾。

當代日本天皇的生活




如今的天皇自然不像古時那樣艱難,但是其花瓶的本質並沒有變。如今的日本天皇日常只是處理一些禮節性的國事,單單處理這些事天皇也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還要在內閣的指導下去完成。但是大家不要誤會日本天皇做起來是很輕鬆的,恰恰相反,日本天皇平時是很忙碌的,作為國家的臉面,天皇要會見許多客人,要出席許多場合進行外交事宜,如果國內有什麼大事件和突發情況,天皇還要出面去安撫民眾。

顯然,當代天皇雖然依舊沒有什麼實權,但是在國民心裡還是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的,國民對於天皇的狀況和新聞也是非常關注的。

眾所周知,天皇需要天天上班,但他是沒有工資的,但是如今的內閣不會像古時那樣虧待天皇,不然說出去也太丟人了。日本每年都會撥款幾億日元去供養皇室,這筆錢摺合為人民幣有大概幾千萬。顯然這筆錢並不多,畢竟皇宮那麼大,皇室人員也有不少,光日常花銷都有些難以為繼,再加上一些額外開銷,天皇幾乎都在倒貼,儘管這麼憋屈,天皇也是有苦不能說,再怎麼不滿還是得作為日本的象徵去勤勤懇懇的工作。

從有日本天皇開始,他就是個吉祥物的存在,看似光鮮亮麗,實則其中有很多苦楚,借網友的話來說:如同一個尊貴的囚徒。


小姐姐講史


日本天皇的生活,應該可以用一個詞語形容:低調奢華有內涵。【低調】是因為現在天皇已經沒有實權,不會參與政治。【奢華】是因為花費的錢都是由日本政府承擔,而且每年都是鉅款。【有內涵】是因為在外人看來,日本天皇具有象徵著日本的意思,一言一行都有深刻的含義,很多人也通過解讀日本天皇的行為,來分析日本民眾的思想。

政治不過問

關於日本天皇和政治的關係,在之前有過很多的回答,基本上是圍繞日本憲法第4條而來:

天皇は、この憲法の定める國事に関する行為のみを行ひ、國政に関する権能を有しない。

天皇,只進行此憲法規定的國事行為,沒有參與國政的權責。

這種制度也被稱為“象徵制天皇”,瞭解這點,是後面瞭解日本天皇生活的一個基礎,所以請先將此作為大前提。

鉅額開銷支撐的奢華

作為生活的必須項,那就是錢!日本法律規定了,天皇是沒有工資的,但是為了保持皇室有體面的生活,每年日本都會花費很多錢來支撐。

日本皇家成員費用分為:

  • 宮內廳費用:一年大約有110億日元(約6.6億RMB左右)

  • 皇室費用

皇室費用又分為三個部分:

  • 內廷費:皇族日常費用,大約有3億日元(越1800萬RMB)

  • 宮廷費:儀式、國賓招待、外國訪問等;

  • 皇族費:給到各個皇家的費用,親王大約每年3050萬日元;王妃是1500萬日元左右;內親王910萬日元(成年);內親王305萬日元(未成年)等。

天皇都做哪些工作?

上圖是在日本的宮內廳官網上的截圖,上面有日本天皇的每日行程。從上面可以看到,參與祭祀、接待外國公使、任命長官(日本主權在天皇,所以日本大臣需要經過天皇任命手續才算是合格,不過人事權在於內閣總理,天皇只是走走形式而已)。參加一些祝賀儀式、茶會、民間的交流活動等。

部分文章介紹:

《天貓雙11兩分鐘100億“嚇壞”日本網友:一天超過日本一年!》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貧窮是一種“遺傳病”,島國人民真的沒有你想象中的有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