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清楚为什么巴菲特会成功,而在中国一学就死?

风扬居士


以前有一个传闻是这样说的,巴菲特的传记只会记载他8岁就参观了纽约证交所,但是不会记载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当时带他参观的是高盛董事。巴菲特为什么会成功?因为他小时候就开始接触金融,而且起点那么高,有绝对的人脉,他会成功一点都不会意外,意外的是他太成功。

巴菲特其实一直推崇的就是“价值投资”,这一观点其实最早由格雷厄姆提出,也就是《证券分析》、《聪明的投资者》这两本书的作者,更是对证券进行分析的鼻祖。巴菲特其实算是格雷厄姆的学生,并且巴菲特把价值投资真正的发扬光大,成为价值投资最典型的成功案例。

为什么价值投资到了中国就有些水土不服,其实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巴菲特讲过的一句话“人生就像滚雪球,重要的是发现很湿的雪和很长的坡!”老实说,这句话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很湿的雪可以理解为“绩优股,业绩好,未来有良好的发展空间”;很长的坡意为“找对一个时机,长期坚定持有”。

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在中国很多时候行不通也是有原因的。

  1. 美国牛市非常长,慢牛为价值投资提供坚实的基础,而国内股市牛短熊长,很难体现出价值。

  2. 中国也有不少好股票,但是股价不会短期内上涨,需要长期持有才有可观盈利;反观一些连年亏损的股票,在炒作之下疯狂上涨,短期利益诱惑投资者。

  3. 价值投资在中国不是没有用,而是能够坚持的人太少,大家都在追求短期利益,形同赌博。

  4. 一只股票能够持有5年以上的投资者真的没有多少?何来谈价值投资呢?

我们听过太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巴菲特的投资模式不难,但是能够做到的却寥寥无几。但是我相信在国内股市中一定有利用价值投资获利丰厚的投资者,他们其实不低调,但是在形同赌博的投资者中,他们的数量真的一点不起眼。

商界書生


这个观点不知道是怎么来的。个人说一下对巴菲特的理解吧。

在很早的时候格雷厄姆就写了一本书叫做《价值投资》,后来巴菲特作为他的学生,把价值投资发扬光大。

我对巴菲特影响比较深的是2001年东南亚经济危机时一一块多港币买进了中石油,然后持有数年之后,在2007年底,中石油在A股上市之前成功的抛出,当时国内很多投资人都在讽刺巴菲特,认为巴菲特买的股票价值实在是太低了,当时中石油在A股上市的发行价是48 ,港股的价格远远低于这个,巴菲特出手的价格也也比这个低得多。所以很多投资人,包括一些专业的投资者都认为巴菲特是低卖了中石油,过了一年之后大家才明白股神就是股神。

巴菲特在中石油上收获颇丰,不但有巨大的价格差,而且还收获了大量的分红,这笔投资对他来说是极为成功的。

对于国内企业的投资来说,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同样是可以使用的,但是巴菲特投资一般追求的是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他持有股票长时间达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可中国股市到目前目前为止也才20来年时间,所以你觉得巴菲特在中国股市没有可行性,那是因为中国股市还没有那么长的历史,人家华尔街200多年历史,中国股市20多年历史,还不如巴菲特的个人投资某一个股票时间长,所以没有办法比较,更不能说巴菲特的理念在国内就不能实行。

现在国内的投资也开始追求价值投资,长时间投资,证监会也鼓励长时间投资,特别是包括养老保险,这些大机构们追求的都是长期投资,我相信任何一种好的价值理念都是可以在股市上可以使用的,这一点不分国籍!


闲话柴米财经


谁说巴菲特价值投资,在中国就会一定死,很多人学巴菲特价值投资,说自己是搞价值投资,有几个人能坚持下来?持有贵州茅台,五粮液,中国平安,万科A,伊利股份,云南白药,格力电器等等,一大批大牛股!价值投资一直都在,好公司股票在不断创新高,只是需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坚持,做到知行合一!

价值投资选股其实不难,难在一直持有好公司的股票,最终靠内在价值回归,和企业内在价值增长,靠复利,滚雪球!



永辉程序化交易


为何一些中国股民盲目沉迷巴菲特投资理念,终究未能够在股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需要注意的是,多少中国股民把巴菲特投资理念用来炒股?试图获取中短期的暴利,而巴菲特本身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炒股,而是一种股权投资乃至一种资本运作。

美股市场牛长熊短,多年来优质上市公司为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投资回报率,市场环境的持续健康成为巴菲特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与此同时,就是巴菲特的投资眼光,独特的判断分析能力,并在不断的并购灵活的资本运作过程中,获得了持续性的发展与壮大。

或许对于成功而言,很难完全复制,但巴菲特的成功确实具有一定的参考性,而对于资本运作的大资金,大机构而言,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或许会显得更为有效。

对于普通公民来说,不少人沉迷与巴菲特投资理念,但其更注重中短期的获利,试图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资产增值的目标,至于部分热衷于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普通股民虽然时刻抱有中长期价值投资的思想,但更多的时候受至于监管政策等因素的变化,而不得不灵活调节投资策略,而在中国股市里,有的政策市场的称号,而政策的变化也足以影响到市场乃至股票价格的运行趋势,这与国外成熟的市场有着明显的区别。另外国情也不一样!


苑庆磊


巴菲特的投资理念是价值投资,长线投资。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相对比较规范,上市公司财务透明,管理严格,数据真实,所以巴菲特选择麦当劳、通用电器等公司的股票,长期持有就能够赚到丰厚的利润回报。

国内改革开放才40年,很多上市公司相对管理不规范,财务作假,中小散户学巴菲特的这些理念没有用武之地,反而往往会带到坑里。


炮哥有约


巴菲特能取得巨大成功,而在中国一学就死,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土壤”不一样。

要知道美国的资本市场发展了200多年了,是一个非常成熟的资本市场,而中国的股市发展了不过30年而已。美国的很多公司都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世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获得了巨大成功,从而给到了投资者以巨大回报,这就是巴菲特价值投资的根基所在。

反观中国市场,中国改革开放不过40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又是在加入WTO之后,很多企业年龄不超过20岁,就像一个小孩子能给你什么回报呢?小孩子还处于培养期,是要花钱的!

第二,“环境”不一样。

由于美国资本市场非常成熟,所以在保护投资者方面做得非常到位,注重企业的分红。而中国资本市场在这一方面还具备一定的提升空间。就拿近期美股与A股的表现来说,美股上市公司大量回购自家股票,在一定程度上推升了美股;而A股上市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大股东疯狂套现。

第三,“庄稼”不一样。

在A股市场上,优秀的公司数量相对有限,而美国股市和港股市场里优质的公司数量多。近些年中国牛逼的互联网公司基本都是在境外上市的。中国股市里的大牛股还是相对较少的,掰着指头就能数过来。

第四,投资者不一样。

A股市场上还有大量的“散户”,追涨杀跌,每次牛市就像是一场闹剧,缺乏理性。而美国资本市场上,早已经完成了去散户化,机构投资者占据主导地位。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见解,欢迎有不同观点的朋友评论区留言!

如果你觉得我分析的有道理,欢迎点赞、加关注,谢谢!


山东振杰


因为很多好股票给到你手上,你也没办法拿住。

一,对手中持有的股票,没有进行过深度的研究 论证 对估值没有概念,没有对行业进行分析对比,对管理层没有信心。

买股票就跟选老婆一样,从接触到了解,再到深度交流,生活习惯 性格秉性,这些都是需要时间去了佐证的,最终才能确定它符不符合你的择偶标准。而选择一个公司,我们首先是需要去深根历年的财务报表,了解他的过去和现在,对行业的宽度 深度和竞争格局进行一个分析判断。对公司在行业当中的地位 优势做一个评估。对公司管理层的能力和诚信度要有自己的心里判断。对产品和生意模式有一定的了解。

二,抵不住外面的诱惑,特别是蝇头小利的诱惑。抓到的,才是自己的。

“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绝大多数的投资者或者投机者当看到自己的股票不动,而其他股票上涨时,就会蠢蠢欲动,或换股或发牢骚,从而形成追涨杀跌的习惯,丢掉手中的筹码

三,总想着利益最大化,哪怕非常看好的一个公司

很多投资者明明非常看好某个公司,并且也持有了。但公司的上涨,往往也是螺旋式的,投资者除了想赚取公司正常上涨的钱以外,还喜欢在股票上做高抛低吸赚取股票波动的价格。做得好倒没有关系,但大多数的人做着做着就将筹码丢失了。投资还是应该守住自己的能力圈。克制贪婪,不是什么钱都是你能赚到的。

四,忍受不了持股的寂寞

对于多数股票而言,不管一年当中的涨幅有多大,一年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震荡或者调整的。真正在上涨的时间其实是非常短的。震荡和调整对于投资者来说是最难熬的。

五,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投资是自己的事,除了自己谁也帮不了你,但很多人对于投资来说不够自信,宁愿去相信所谓的大V 专家,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研究成果。试想一下,有时候我们为了买了一只股票来做大量的研究。但真正到持股的阶段,却又总是会受到外界的干扰,特别是外界对这支股票的质疑,从而摇摆不定。投资要做的就是相信自己,当然这个相信是在客观理性的情况下。

六,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人的劣根性之一,跟着大多数人总不会错,大家一起错也不至于被责怪。但股市的博弈是少数人获胜的游戏。仅仅只有20%人获利的游戏。说实话目前整个市场,大多数人都是来投机的。真正用来做投资的人很少。我们身边的股民朋友,绝大多数也是短线客,有时跟他们聊天,价投在他面前其实就是一个另类。

七,用于投资的钱不是自己的闲置资金,甚至有些是借来的,或者通过配资进来的。

用非闲置资金来做投资是目前大多数投资者的通病,甚至很多人借钱炒股,这些钱都是有可能随时要还或者随时要用的。那么在股市的规划上面就没有过长期投资的规划,就是有长期持股的打算,当你需要用钱的时候,又不得不变现手中的筹码。

八,过于谨慎,机械化的设置止损

投资是有风险的,我们买入一只股票很难碰到一买就快速脱离成本区。作为长线持股者,看到的应该是公司的估值是低估 合理还是高估?要做的是判断未来成长性的成长高度和确定性,短期的波动代表不了什么。只要公司向好,我们对短期的亏损是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

九,落袋为安的心理

很多人买入一个公司之前,都是经过大量的研究论证的。但公司刚一开始涨,就会马上兑现利润,把之前对公司的研究,对公司未来的预期都抛之脑后了。这种人的操作方法,经常都是赚小钱赔大钱。投资股票,除了忘记成本,还要做到忘记利润,卖出一个公司的理由,不是我们赚了一点小钱。而是公司经营状况是否恶化?股票是不是涨得已经高估了?成长性是不是已经不好了?或者是我们发现了一个更好的机会。

十,在这里抛出一个问题,拿不住股票的原因,第十条希望大家来补充,在评论区里一起探讨。


K线博士


低价买好股,然后耐心等待。

“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看上去很简单,然而践行起来却很难。

为什么?

我提供两个答案:

“买便宜的好货”的生活常识在股市里失效了

巴菲特倡导的价值投资的原理极其简单:买便宜的好货。

我们生活中的常识也是这么干的,但为什么在生活中看起来运行良好的常识一到股市就失效了呢?

是我们忽视了常识还是常识失效了?我们为什么会在买一袋洗衣粉的时候我们很容易知道要货比三家、找出物美价廉的最佳结合点,做出理性的消费,而在做出大笔的股票投资操作时却显得如此的随意,似乎丢了最简单的常识——买便宜的好货?

问题的症结可能远不像大家所说的那样:缺乏常识。其实后面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在买洗衣粉的过程中我们遵循了一种我们长期以来过度简化了的思维定势:

价格-质量以及对比思维倾向;我们从来没有对生活中品类繁多的商品做过成本分析与估值,所以压根儿不知道他们便不便宜,我们认为价格越高质量就越好,我们只是通过简单的价格对比来确定他的质量,以及简单的价格质量比知道谁更便宜;这种简单的对比代替了复杂的“某一洗衣粉便宜与否”这一艰辛而复杂的研究过程,其实我们压根儿就不知道洗衣粉的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与品质、期间费用、各种税费、商家合理的利润等)。

在通常的情况下,在完全竞争、浩如烟海的商品市场里我们依赖于“价格—质量”这一过度简化模型的绝大多数的决定都是有效的,依靠这种简化的思维我们大大提高了生活效率,但是我们也会有很多愚蠢的决定:比如我们很容易为那些所谓高品质的(实际上只是虚标的高价格)东西付出过高的价格。

股票的背后是一家家复杂的企业, 而巴菲特的常识“买便宜货”要求我们对企业进行绝对估值。我们在做股票投资时这个过度简化的思维定势就失去作用了,我们无法只凭价格上的简单对比得出企业的优劣,巴菲特倡导的投资理念是:买股票就是买公司,要用合理地价格购买卓越的公司。

在这里要求我们懂得如何去为公司估值,只有正确的为企业估值我们才能知道公司到底便不便宜,而公司的绝对估值是一个综合各种信息的辩证思考过程,读懂一个企业是一个艰辛的过程,远非价格上比较一下或根据价格-质量这一简化思维工具就能得到。

因此也就不难理解当我们赖以生存的过度简化的思维模式失效时,我们的大脑不是去进行艰苦的客观的企业价值研究,而是避重就轻的选择另一条捷径:看看K线表画画曲线找找趋势、听听专家的说法、打听下小道消息、简单的看一下PE或类似企业的价格对比,并假装骗自己他们的说法就是有效的,并以此做出了莽撞的投资决定,然后祈求上帝让自己所买的股票快点儿涨。

当然这种建立在失效的思维定势之上莽撞的投资决定肯定不会给你带来确定感和美感,面对市场上爆炸的信息患得患失,飘忽不定,内心充满了疑惑。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仍有自知之明的人只是拿出“丢了也毫不心疼的钱”来碰碰运气,正所谓小赌怡情,玩一下而已;这种情况仍敢于大笔投资的就成为了纯粹的赌徒,其结局不言自明。

我们大多数人不够努力以致缺乏成功的基本素养

投资与其他任何工作一样,成功的人只是少数。

但是谈论别的领域从来没有像谈论投资那样热烈,一方面是因为股市的参与和退出成本极低且途径极其简单,另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人误以为从股市中赚钱只需要坐在空调房里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以,谁都能干。

其实投资也是要遵守基本的商业准则的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投资的本质就是投资企业,试图把投资隔离于商业本质之外的投机者注定是在参与一场零和游戏的赌博。

巴菲特说,做好投资本质上来讲只要学好两门课:

① 一门是如何评估企业价值

② 一门是如何看待市场波动第一门课涉及到如何评估企业价值,这门课要做好与任何其他工作一样,考察的是你是否具备在一个领域成功的基本素养,包括激情,努力和乐观。

没有激情,梦想和超越常人的近10倍的努力,无法获得巴菲特这种高屋建瓴式的快速洞察商业本质的能力。这门课需要的是绝对的汗水和勤奋,外加浓烈的兴趣,而兴趣这个东西是可以后天培养的。第二门课如何看待市场波动,这门课可能与基因有一些关系,也跟从小到大的思维模式有关,更跟后天的对世界客观真理的追求态度息息相关,更重要的还是在后天。

巴菲特等人很快就相信市场波动是随机的,不能预测的,而有的人却打死认定能从市场波动中能长久获利。所以巴菲特的成功本质上就是两句话:①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② 以低于公司内在价格的折扣价购买。

巴菲特的成功浓缩成一句话:投资就是怎样对一桩生意(一个企业)估值,打折后购买。投资失败的人有几个人知道自己所买的企业值多少钱?

这句话的背后,就是超越寻常的努力,话又说回来,哪一个领域的成功是轻轻松松的?

综上所述:我们干投资不能成功的原因在于我们缺乏成功的基本素养(如激情,努力,乐观),我们干投资没有成功,很有可能我们干别的工作也不会成功,投资仅仅是360行里的一个行业,他不会脱离成功所需的基本准则。


歌缘是你


这就像去河里捕鱼和在大海里捕鱼一样,环境场地不一样所用得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美国市场已经运行了1-2百年了,中国市场才走了30年,还有很多的路要走,还有很多的游戏规则需要去改革。

巴菲特在国外是成熟市场,找到贝市场低估的优质股票买入,然后长期持有,等待分红和股票价格的上涨,在中国太多的投机者,都不愿等待股票慢慢的上涨,因为在中国如果按巴菲特的炒股方式去投资去持股的话,肯定有很多的人还没有等到股票上涨股票退市了都不知道[呲牙]所以在国内炒股必须要学会做T,而且中国的股票市场都是涨跌都10%,而美国则不一样,所以采用的方法肯定是不一样的,所以巴菲特的方法只能说作用不大,也不是完全没有作用,而需要操作者灵活的去运用,当时我也没有玩过太多股票,也在股市中交过学费,所以想要在中国的股票市场长期的存活,肯定是需要技术的。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门窗哥小马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命题,说有意思其实是无关对错。因为并不会一学就死。中国也有类似的投资者。只是比例比较少或者说类似的投资者在中国并不太受追捧。因为我们喜闻乐见都是点石成金,都是一夜暴富。虽然很多人不承认自己是这样的,但是实际行动却是非常贴切的。巴菲特很厉害吗?或者说学巴菲特很难吗?其实我们去通透的整理一下他的投资轨迹就会发现一点也不难。因为他的选股思路和技巧都是非常原始的,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很多人一看就会。但是为什么其他人不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大部分的人都在学习他的选股思路投资偏好,确很少人去学他的持股方式和行为。其实做做投资是一个非常系统的项目,选股和买卖只是零和一而持股过程才是2到99的变量。我们很多投资者之所以不能成为巴菲特大概就是2和99这一个变量过程没有学好,或者很多人干脆不学。因为这个过程是反人性的。很多人觉得投资就是选股加买卖,所以很多人都是韭菜。所以赔钱也是很正常的。经常听到一些消息说某人买了股票后忘记了再过几年去看都是十几倍的收益。但是有多少人会在意这样的事情。在意了又有多少人去实践呢?投资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职业,但也是最难的职业。简单是因为这个几乎没有门槛,难是因为我们必须要战胜我们人性中最可怕的贪婪和欲望。老子说“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投资这个职业是真的不太适合自己。战胜了自己的恐惧和贪婪你真的会发现资本市场就是一个遍地黄金的天堂,相反就是地狱了。我相信我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巴菲特,不是学不会只是需要更大的时间和学习,投资失败不可怕,没文化才可怕,做好资产管理,风险评估,资产配置不慌不忙,你就是下一个巴菲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