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可以開發輔助手段幫助人們感知病毒,有效避免接觸和感染?

生活33490959


我們知道,病毒傳播有三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與易感人群。要想有效避免接觸和感染病毒,只要解決了病毒傳播的三要素中的傳染源與傳播途徑,問題就忍而解了。而是否可以開發輔助手段幫助人們感知病毒,不太可能,也沒有必要。

避免接觸與感染病毒,非常重要!!!

目前,病毒傳播感染不外乎傳染源、傳播途徑與易感人群這三種因素。

比如:上次的非典,這次的新冠病毒,只要大家不去吃野生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沒有了傳染源,自然人也不會感染這二種病毒了。針對病毒病人或病毒攜帶者進行隔離,就是針對傳染源的一種非常有效的防止病毒傳染的阻斷方式。

二是隻要了解清楚了病毒的傳播途徑,只要有效阻斷它,自然也不至於感染到人了。比如:此次的新冠病毒是如何從動物到人尚且有所爭議。但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已經比較明確有四大途徑:呼吸道飛沫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目前絕大多數病人是通過這種途徑感染的。第二是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一個物品表面,接觸汙染手後,再接觸口腔、鼻腔和眼睛等黏膜,導致感染。它需要一定的傳播鏈條。第三、四分別是糞口傳播與氣溶膠傳播(空氣傳播)。第三與第四目前基本上不用太擔心,因為機會實在太小與太少。而第一與第二,只要做好隔離防護、勤洗手與消毒。基本上也解決了病毒進入易感人群的途徑。

三是對易感人群進行有效隔離保護,就是防止他們接觸病毒的途徑,而疫苗注射就是讓易感人群變得不容易感染。

開發輔助手段避免病毒沒有必要,也不太可能。

一是難於開發出來,因為病毒時刻在變異中,你就是開發出針對前一種病毒的輔助手段可以感知病毒,但因為病毒變異了,你開發出的輔助手段又沒用了,所以白忙了。

二是溫室培養出來的人,沒有比長期與自然環境長大的人,有更強的對病毒等病原微生物抵抗的能力。病毒等病原微生物雖然對人體有害,但另一方面,也增強人體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所謂有所得必有所失。

三是天生萬物,相輔相成,有好的一面,自然也有壞的一面,用的好是有益,用的不好才有害。人只是自然界的一份子,如果只有人,其他只要對人體有危害的都消失了,世界也就缺少了它的精彩,人生也變得不完整了,有陰必有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