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不惧危险,只是为护大家安全"——记者探访隔离病房的"流调"工作见闻


在这场战争中,南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担负着寻找病原体和流行病学调查的艰巨任务,两项工作都要与病毒和病人打交道。流行病学调查,简称"流调"。如果说,"流调"是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关口",那么,"流调"人员就是前沿阵地上的"侦察兵"。

  2月8上午11点,记者跟随"流调"组队员骆红娟、周丽敏,走进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象湖分院负责防疫救治的隔离病区,记录她们工作的点滴,体验着隔离防护服无法隔离的那份敬畏。

  深入隔离病区:穿上防护服连呼吸都变得困难

  一条安静的走廊通往隔离病区,有人将它称作生命走廊。因为大多数都是疑似病例,只有检查结果为阴性者,才有机会走出来,享受到外界的暖阳与空气。

   今年30岁的骆红娟,两个孩子的妈妈,这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南昌县第一例爆发以后每天都要因"流调"踏进的隔离病房。"进入隔离病房必然存在风险,但该上的时候还得上,前提是做好个人防护。"她说得很笃定。

  怎么防护才安全?随后,她与周丽敏开始穿戴装备。

  在未污染区,她们首先戴上N95口罩、工作帽、护目镜,再穿上一层薄薄的一次性连体防护服,套上鞋套,戴上防护面罩。最后,戴上两层橡皮手套,一双塞到防护服的里面,另一双则要套在防护服的袖子外面。此时的她们,已很难被辨认。

  口罩上的鼻夹,夹得鼻子生疼,连呼吸也变得困难,她们下意识地张开嘴大喘气。因为用嘴呼吸,所以雾气很快蒙住了护目镜,遮住了视线,继而变成了水珠,在封闭的护目镜中游走。这般"全副武装"之后,骆红娟、周丽敏再相互检查,确定包裹严实后,进入到半污染区,经过封闭的门,再往里走,来到真正的隔离区。骆红娟解释道:"隔离区所有暴露在外的,都会被污染,我们必须包裹严严实实,不能让任何一寸皮肤外露。"

  其间,记者从她们口中得知,原来她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她们都选择了进行"自我隔离":从除夕开始就吃住在单位没有回过家。

  "这样工作,家里人会担心吗?"

  "说不担心肯定骗人的。所以我每次出来工作也特别小心防护。"骆红娟回答。

  "肯定担心,家人都提心吊胆的,每天视频第一句就是问我还好吗。"随后,周丽敏坚定地说,"苦点累点都不怕,这是一份保障大家安全的使命!"

病例询问:没有畏惧,只有细致耐心专业

灯光不算太亮的隔离病区走廊,格外安静。病房玻璃中,射出的紫外线光线映着白墙,更是为隔离病区蒙上了神秘的色彩。骆红娟、周丽敏拿着调查表、笔,专用手机推门走进了那个充满着"病毒"的房间,动作利索,毫不犹豫。

  "你好,我们是南昌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你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疑似病例,为了你家人和大家的生命财产健康,现在我们来对你做流行病学调查,希望你配合。"骆红娟说道。

  她高瘦的个子看起来冷静沉稳,没有丝毫畏惧。

  整个调查时间花了一个多小时,骆红娟从疑似病例怎样回南昌县、每天的行程安排、走过的地方、接触的人群,什么时间坐过几路公交车、如何就医、既往病史等等信息,一一在调查表上记下。记者发现,调查表的内容具体细致,包括疑似病例基本情况、发病与诊疗经过、临床表现、密切接触者信息等等。为了避免风险,他们不能把纸笔等物品带出,需要在隔离病区销毁。那要如何将调查表内容传出?疾控中心专门准备了一部手机放在病房护士保管,用专用手机将调查问卷一页页拍摄下来,再发回给办公室的值班同事,确定成功传送后,才离开隔离病区。

  骆红娟还告诉记者,其实面对面流调并不是都一帆风顺。"偶尔有流调对象当时还没意识到事情的要害,不配合、欺骗、隐瞒事实等情况,回去展开调查和排查时候还有需要再补充的疑点,所以我们疾控中心配了一部手机放在这,有需要的时候这里的医生护士就会把手机给调查对象,通过视频或者电话的方法再完善流掉信息。"

走出隔离病区,已2点30分。卸下防护用具,骆红娟、周丽敏的额头、鼻梁都被护具勒出了红红的印记,手指闷得起皱。来不及歇息,她们马不停蹄赶回单位,完成调查报告……



笔者手记

致敬"流调"人

因为这次采访,我第一次如此深刻地了解到,"流调"工作不仅艰辛且危险重重,心中不免充满敬佩。在跟随采访的过程中,我穿着与"流调"组队员一样的装备进入隔离病区。只是短短一个多小时,捂在隔离服里面的我已觉得呼吸困难、汗流浃背。但与我同时进入隔离区的"流调"人员没有抱怨,没有喊累,耐心、细致地做着调查,深怕漏过每个细节。

走出隔离病区,来到缓冲区;在骆红娟的指导下,我小心地脱掉防护工具。每脱一件,就要进行一次手部消毒,再进入下一个步骤。走出缓冲区,骆红娟还用装满酒精的喷壶喷遍了我的鞋底,也包括套了密封保护袋的手机。

摘去口罩后,我第一个动作就是贪婪地深呼吸。此时,脚步变得轻松,而心头却沉重起来。脑海中闪现的是护目镜后平静而坚定的眼神,深感她们肩上背负的沉重使命。

走出医院时,看着她们急匆匆赶回的背影,我的心中多了一份敬意。她们都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为人妻、为人母、为人女,但一旦投入工作,穿上厚重的装备,她们就变成了勇敢的战士,完成自己的每一份"侦察"工作。

向你们致敬!抗战在一线的"流调"人!(胡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