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最大的公敵——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區塊鏈

文 | 互鏈脈搏·黑珍珠號

【互鏈脈搏按】“戰疫”是當下中國乃至全球的重大事件,人與病毒沒有硝煙的戰爭可能從人類誕生就已經開始,但人類的武器庫多了很多工具,包括區塊鏈。互鏈脈搏從多維度發掘區塊鏈戰“疫”的能力。特製作【區塊鏈戰“疫”】專題,此為第三篇。

此次抗擊疫情中,最大的公敵是信任。

近日,有不少網友在網上曬出所見所歷的一些事情,如馳援物資遲遲無法到達抗疫“前線”醫院、武漢車牌車輛被砸、網上購買口罩後不久發現店鋪因售假問題被查封等等,這些事件都造成了高昂的公眾信任成本。

究其根本,信息的透明度、準確度、對稱性是導致人們互相不信任或是刻意欺騙的原因。與日俱增的感染人數,和突然出現的部分醫療資源缺口都會導致信任問題的出現。倘若信任問題可以被解決,很多衝突或許不會發生。而作為“信任機器”的區塊鏈,或可從技術層面出發解決問題。

此次“戰疫”行動中,因一些個案的出現,出現對人、對物、對組織機構的信任問題。而通過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信任,或可有效消除高昂的信任成本。

战“疫”最大的公敌——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区块链

機構的信任問題:公益也需有效監管

日前,《中國經濟週刊》的一篇報道直指湖北省紅十字會和武漢紅十字會正在經歷一場重大的信任危機。

疫情抗擊戰開始後,武漢抗疫一線醫院醫療物資,包括口罩、酒精、防護服等緊缺的消息時有爆出。但另一邊,社會各單位、機構,以及成千上萬的網友正源源不斷往武漢捐贈物資。而據多家媒體曝光,這些救援物資很多都堆積在武漢紅十字會倉庫,沒有及時有效送往各個醫院。

《三聯生活週刊》發文表示,1月30日探訪武漢紅十字會位於漢陽的武漢國際博覽中心A館倉庫時,發現倉庫堆滿了一個足球場大小的物資,少量的工作人員拿著A4紙和介紹函在辦流程,完全沒有使用中國已經發展了多年的現代物流信息系統的痕跡。

物資分發效率受到質疑之外,武漢紅十字會物資分配也被詬病。1月30日,湖北省紅十字會首次公佈本次疫情以來該會接收捐贈物資使用情況。數據顯示,處在戰疫一線的武漢協和醫院只收到3000個普通口罩,捐款1.2萬元。

此事件被曝光之後引發民憤,武漢也採取緊急行動。受武漢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指派,九州通公司負責武漢紅會捐贈物資的物流運營管理,1月31日中午12點正式開始物資配送。數字化的物資配送系統開始發揮作用。2月1日,中國紅十字總會工作組趕赴湖北武漢,指導湖北省紅十字會、武漢市紅十字會做好捐贈款物的接收使用管理工作,確保捐贈款物使用規範高效、公開透明,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這次事件中,暴露出慈善物資分配不符合實際需求、分發派送效率低下的問題。除卻一些主觀人為因素,數字化程度較低也加重了問題的嚴重性。物資從捐贈的那一刻起,便沒有一個公開全面的系統可以實時追溯物資所在位置,導致必須記者實地走訪,才能發現物資已經積壓良久。其次,物資的派發、與醫院資源的稀缺也沒有有效對接,更缺乏公眾監管,公眾捐贈出的物資無法準確送達醫院。

而抗疫期間,時間即生命,物資分配不當引發信任危機在次,前線醫生缺乏基本的口罩、防護服更令人擔憂。若從技術角度出發,一個公開有效的公益區塊鏈平臺,可以實現物資的實時追溯,所有需求、供應信息上鍊不可篡改,便可大大提升物資分發質效,為更多生命爭取時間和機會。

物的信任問題:三無口罩如何買單?

現在,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酒精已經成為供求緊缺的物品。雖然各個口罩生產商已經在加急生產,但依舊難以達到供求平衡狀態。這種情況下,市場出現一些“三無”產品。

互鏈脈搏在“聚投訴”平臺檢索“口罩”,現已有426例投訴。前端顯示的均為近幾日關於電商平臺售賣口罩引發的糾紛。其中有用“一次性口罩”頂替“一次性醫用口罩”的案例;也有買家購買之後,商家無法按購發貨並不能足額退款的事件;也有一些店家無營業資質,卻非法出售醫療口罩被舉報的。

战“疫”最大的公敌——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区块链

2月7日,新京報報道,河南長垣市公安局已連續破獲兩起生產銷售假口罩的案件,查扣口罩機8臺,追繳凍結資金60餘萬,刑拘8人。國家也已經出臺相關文件打擊此類違法行為。2月6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發佈《關於依法從重從快嚴厲打擊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違法行為的意見》,意見指出,對野生動物及其製品非法交易、口罩等防護用品製假售假等違法行為,在依法可以選擇的處罰種類和處罰幅度內頂格處罰。

战“疫”最大的公敌——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区块链

事實上,假冒偽劣的三無產品和無資質營業現象一直存在。在抗擊疫情期間,這種行為會導致更大的危險,因此引起人們的強烈警示和打擊。此時,如果每一件在售商品均能溯源查驗,各平臺商家所取得的經營許可證都可被記錄在鏈並隨時查證,此類事件或可被有效禁止,也讓消費者更加放心地消費。

人的信任問題:身份及行蹤亟需被校驗

2月5日,深圳南山警方對一楊某華(女,61 歲)涉嫌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立案偵查。楊某華2月3日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此前其刻意隱瞞身份及行程信息,造成感染他人的風險。楊某華1月23日從湖北武漢駕車、後轉乘高鐵到達深圳,但其入住酒店時隱瞞了這一信息,並且不按規定在榻酒店做好隔離,與其親屬多次出入公共場合。目前已經被送往醫院進行隔離治療,其親屬均已送往指定場所隔離。战“疫”最大的公敌——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区块链

楊某華刻意瞞報信息,且不主動隔離的情況是個例。但是這樣的個例會加劇社會恐慌,如各地居民對於外來車輛、人員甚至返鄉人員的高度警覺,也是出於害怕此類事件發生,造成更多社會資源浪費。

據上觀新聞網報道,一位1月中旬從湖北黃石自駕回到山東新泰市的老家的謝先生,回家之後自覺就診並隔離,在未出現身體不適的情況下,卻因其車輛是武漢車牌而被舉報發燒,駕車逃竄。更有甚者,直接將所見到的武漢車牌車輛砸毀。

想要解決這類問題,就需要保證車輛和一定時期內流動人員的行程。又或者,如果車輛的進兩週的行車記錄可以通過一個二維碼查詢,車主便可以在稱車輛近期未到過武漢時候附上證據,也便於執法人員查驗。旅客在登記入住時,定位信息和乘車、駕車信息如可被記錄查詢,便不會出現類似楊某華瞞報信息隨意外出事件。

战“疫”最大的公敌——信任,克服它最有效的武器——区块链

在此次疫情中,近兩週無武漢暴露史,無感染人員接觸史,身體無不適狀況的湖北車牌車主,或者是從武漢返鄉的人員許多都受到影響,甚至有直接的經濟損失,而這些原本是可以避免發生,甚至是不該發生的。

區塊鏈如何通過技術構建信任機制?

刻意的欺瞞和信息不公開帶來的問題,可能在非常時期給社會帶來巨大的危險,同時造成信任缺失。人們或許也會因為此類事件,降低對他人和社會的信任。在抗擊疫情期間,信任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包括貽誤救援戰機、佔用醫療資源、行動效率低下、過渡消耗資源。而這些成本或可通過區塊鏈技術做有效規避。

《經濟學人》雜誌把區塊鏈比喻為“信任機器”。首先,區塊鏈可以讓政府、企業、公民作為平等的節點呈現在分佈式網絡上,共享一部不可修改的交易總賬。

區塊鏈能夠確保數據不可篡改、全程可追溯,這樣,上鍊的物品便是“透明”的,可信任的。物品層面信任成本可快速降低。

其次,區塊鏈可構建個人身份可信證明,解決社會交往中的信任構建難題。同屬一個區塊鏈平臺的利益各方目標一致,可通過鏈上進行公平的利益分配,規範成員行為規範。同時,區塊鏈平臺可在監管層面完成對第三方平臺的替代,進行信用監管,使得監管更加高效安全。

人和物的身份證明及平臺監管問題解決,便可降低信任成本。此次疫情中的資源分配不當、行動效率低下等問題便可妥善解決。

目前,區塊鏈構建信任體系已經有了實踐的證明。對於類似商品生產信息、物品配送流程、信息對接存證服務等,區塊鏈可以非常有效地解決信任問題。目前,溯源、物流、供應鏈、存證等場景中,我國皆有大量項目落地。

一直以來,區塊鏈都被稱作是“信任機器”,鏈上信息的不可篡改特徵更像是給使用者的一劑強心劑。未來,在區塊鏈技術更加普及的前提下,希望區塊鏈系統可以讓人們更加信任這個社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