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格式中,“古风”是怎样的?

用户3708573253


诗词格式中,古风是怎样的?

一,什么是古风诗词?

所谓“古风”,是指古体诗。《诗经》中有十五国风,后人引申把诗歌也称为“风”。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者在题目上标明“古风”。例如李白作有《古风》五十九首。

一般来说,古风分为五古,七古,这是大致的分法。古代诗歌按声律要求的标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唐代以前,写诗不讲究平仄、对仗,用韵自由,句式、句数不拘。每句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诸体。后世使用古体诗和五言、七言者较多,故唐人将这类诗称为古体诗,也称古诗、古风。

除五言、七言之外,还有所谓的“杂言”。“杂言”是长短句杂在一起,主要有三字句、五字句、七字句,偶尔也有四字句、六字句,以及七字以上的句子。“杂言诗”一般不另立一类,而只归八、七古。

而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也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二,古代诗句的书写标准、规范和格式。

就古诗的写作方式而言,一般采用“对写法”,也称“主客移位”,这是我国古典诗歌中一个特殊的表现手法。所谓“主”,是指抒情的主人公;所谓“客”,是指抒情的对象,即抒情主人公情之所处的人或物。诗人在表达主人公情感的时候,往往不从自身写起,而是把抒情的主体“我”放在客体的位置,把客体放在主体的位置,去假设客体对“我”的思念、牵挂、留恋、期待等复杂的情感。分明是自己想念对方,却说是对方想念自己;明明是自己孤独难耐,却说成是对方期盼团圆;把自己不忍离去,说成是对方难以割舍。这种写法,可以收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得“一击两鸣”之功,能极大的增强抒情力度,别具韵味,耐人咀嚼。

三,古诗赏析举例

1、原文。

唐、杜甫《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2、赏析。

杜甫这首诗,借看月而抒离情,但抒发的不是一般情况下的夫妻离别之情。

首联“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字里行间,表现出时代的特征,离别之痛和内心之忧伤溶为一体,对月惆怅,忧叹愁思,而希望寄托于“何时”的未来。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第二联是说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思念的心酸。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忆长安”,还不知道什么为世间事故的小儿女,还懂得什么“忆长安”啊!用小儿女的“不解忆”来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首联那个“独”字。在这一联中,“怜”和“忆”,都没有轻易滑过,而是和“今夜”、“独看”联系起来的。明月当空,本来月月都能看到,可今日的“独看”却自然与以往不同。这儿的“同看”和“未来”的同看,“未来”的“同看”留待结尾去点明,不能不说是诗人的特意安排。往日的“同看”,暗含于一、二联之中,分明透露出他和妻子有过同看鄜州月而忆长安的往事。

安史之乱前,作者曾困长安达十年之久,其中有段时间是和妻子一起度过的,一起忍受饥饿与寒冷的煎熬,也一起观赏过西安的明月。但长安的沦陷,一家人逃难到羌村的时候,与妻子同看鄜州之月,忆长安的往事,已经不胜辛酸了。如今自己又深陷乱世中,当妻子独看鄜州月而忆长安的时候,不仅仅是充满辛酸,而且交织着忧虑和惊恐。这个“忆”字的含意是让人寻思的。“遥怜”小儿女那天真幼稚的面孔,只能增加他的负担。这个”怜”字,也是饱含感情,憾人肺腑的。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第三联通过妻子独自看月的形象描写,进一步表现了“忆长安”。雾湿云鬟,月寒玉臂,这完全是作者想像中的情景,当想到妻子忧心忡忡,深夜不寐的时候,自己也不免伤心落泪。两地看月,各有泪痕,激起了作者结束这个痛苦的希望,于是便以表现希望的诗句作结。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双照”而泪痕始干,到“独看”而泪痕不干,也就意在言之外了。

题为“月夜”,字字句句都从月色中照出。而以“独看”,“双照”为一诗之眼睛,独看是现实的,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的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而自己独看长安之月而不看鄜州,只包含了其中的“双照”兼回忆与希望,感伤之夜的“独看”,回忆往昔的同看,而把并倚“虚幌”和对月的忧愁,寄托于不知道的“何时”的未来。

诗人采用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妙就妙在从对方那里抒发出自己的感情。全词词意婉切,章法紧密,日月如话,感情真挚,没有丝毫被律诗束缚的痕迹。因而流传至今,成为古诗精典被世代国人所广泛传颂。


中华文化传播人


一.巧用衬托,虚实相生

古诗中有不少诗句是将设想之境与当前之境进行对比或衬托,以虚衬实,来抒发心中的情怀。而这种设想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比直接写自己来得委婉、曲折,但感情却达到了双向交流的结果。具体的意象,典型的细节,虚实的意境与衬托的手法结合在一起,使诗歌感情显得更加深沉,更加动人,艺术感染力更强。

如唐代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首两句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了将士忠勇敢战的献身精神,尾二句笔锋一转,不再写将士,也不写自己感慨,而匠心独运的写闺中妻子仍然梦着已成白骨的丈夫。人已成骨,作者却想象家中的妻子那热切美好的希望。一实一虚,国情家情互为衬托,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诗意更深挚,情景更凄惨,因而也更能使人一洒同情之泪。

二,意境深远,主体隐晦

“对写法”诗歌中经常出现月色如霜、夕阳西下、清猿哀鸣、闺房深深、寒风幽幽、愁梦长长的意象,组合形成悲凉哀怨、感人至深的意境。这意境更多的是诗人想象当中客体所处的情境,这就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想象余地,使诗歌韵味无穷,深婉动人。 如杜甫《月夜》:“今夜鄢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此诗是诗人在安史之乱时身陷长安时思念妻子儿女之作。有评论家说, “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诗中写的是妻子思念丈夫,其实恰恰是诗人自己感情的折身,这种写法比说自己如何想念妻子儿女来得委婉含蓄。由于诗歌既写到妻子望月之痴情,又写到小儿女尚未懂事,不解母亲望月情由,从而使得抒情主体飘游不定。其实,抓住“郎州”、“遥”、“长安”、“双照”等词即可明断,妻子只是抒情主体的诗人抒情的凭借。

三.语言质朴,主题鲜明

“对写法”诗歌言词口语化,往往以生活画面入诗,生活气息浓郁。诗歌语言表面看来似一杯淡水,却于平淡之处蕴含浓郁的诗情,表现诗人对故乡和亲人的强烈眷恋。质朴自然的诗句,饱含诗人的一片深情,具有感人的艺术力量。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等诗句也无不体现

出上述特点。

这些诗句无矫饰之情,无故作之态,不以史事用典取胜,亦不以锻炼词句生色,纯以平常语出之,却形象而精练地写出了羁旅远方的心灵飞归故乡之急,思念亲人之切,诗人自作多情之态、思情成痴之状跃然纸上,引起无数读者的心灵共鸣,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翰墨坊书法


一般来讲古代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歌”“歌行”“引”“曲”“呤”等古诗体裁的诗歌。

古体诗的发展轨迹:《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古体诗是与“近体”相对而言

古体诗格律比较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宽,除七言的柏梁体句句押韵外,一般都是隔句押韵,韵脚可平可仄,亦可换韵。篇幅长短不限。句子可以整齐划一为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也可杂用长短句,随意变化,为杂言体。

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作较多,简称“五古”、“七古”。杂言有一字至十字以上,一般为三、四、五、七言相杂,而以七言为主,故习惯上归入七古一类。

近体诗:与古体诗相对的,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体诗,分为两种,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格律诗:即近体诗.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绝句仅为四句两联,又称绝诗、截句、断句,平仄、押韵、对偶都有一定要求.     

 “律诗”,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称为排律(或长律). 律诗格律极严,篇有定句(除排律外),句有定字,韵有定位(押韵位置固定),字有定声(诗中各字的平仄声调固定),联有定对(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

例如,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的律诗,每首四联八句,每句字数必须相同,可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如果在律诗定格基础上加以铺排延续到十句以上,则称排律,除首末两联外,上下句都需对仗,也有隔句相对的,称为“扇对”.

其实,“古体诗”和“近体诗”对我们现代人来说都是古诗,所谓的“古体诗”与“近体诗”是唐人的一种说法

古风是:唐代以后诗人们作古体诗,与格律诗相对,往往称之为“古风”或在题目上标明“古风”.


洎水蓝


古风也叫古体,诗分为现代诗和古典诗,古典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近体诗又名格律诗,古体诗即为古风。

格律诗都是要求格律的,同理,古风都是不遵循格律的

一般押仄声韵的都是古风,还有出现孤平,失粘,失对,三平韵的我都把它归为古风。相对格律来说,古风的门槛较低,只要你会写现代诗2一般也就能写古风,不过要注意用语,最好能接近古人的习惯,不过也有一些流派喜欢张宗昌那种风格的。

如果你懂了格律诗,能剩下的就可以划为古风。推荐看看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几乎所有学写诗的人的启蒙书籍



早上烟火


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史来看,诗歌的体例经过了多次重大的演变。最初“诗”和“歌”也是有区别的。《汉书.艺文志》上说“诵其言者谓之诗,咏其声者谓之歌”。也就是说,能够按照一定曲调咏唱的是“歌”,而只能吟诵的才是“诗”。后来,由于曲谱佚失,无法咏唱,这才统称为“诗歌”。

古典诗歌以“言”来划分。所谓“言”,就是每一句诗的字数。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以《诗经》为代表的周代诗歌,基本上都是四言诗。战国时期,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楚辞,突破了四言句式,形成了以六言为主而兼以杂言的“骚体”,也称“楚辞体”。汉魏以来,在四、六言古体诗的基础上,又发展出了五言和七言古体诗,一般以“乐府诗”为代表。到了唐代,逐渐形成了格律音韵有严格要求的律诗。

在形成了格律诗以后,为了区别以前没有严格格律要求的古诗,唐人把律诗称之为“近体诗”,而把以前没有格律要求的诗歌称之为“古体诗”,又称为“古诗”或“古风”。有“歌”、“行”、“吟”三种体裁形式。无论是《诗经》、《楚辞》还是“乐府诗”都被统称为“古风”。

“古风”最大的特点就是:

首先,不再强调一句一韵和一韵到底。而是允许采取不同的押韵方式。押韵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根据需要而自由灵活的变化。如白居易的《长恨歌》,长达一百二十句,转换韵部三十六次。

其次,每首作品,可以根据所要表现的内容,灵活地选择诗歌篇幅的长短。如李白既写过长达四十五句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写过只有六句的《金陵酒肆留别》。

第三,不讲究对仗,诗句间多有杂言。不再拘泥于全诗每句字数一致。如杜甫的《兵车行》,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等,信手拈来,不胜枚举。

所以,无论是“古风”、“格律诗”还是以后发展起来的“词”、“曲”,都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是中华传统文化中一颗颗璀璨的明珠。


老猫一九七一


古体诗就是古风,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束缚。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

唐代以后,四言体很少见了,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杂言体也是古体诗中独有的诗体,无格律要求。句式长短、句式数量参差不一,少有人使用,属于非常用体。


简学话题


古风是格律诗成型前的古体诗,在平仄押韵,每句诗的字数,对仗等等方面都比较自由!

缘屈原,曹操,曹植,等人的诗就是古风!

我们最熟悉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就是古风中的经典!


马到船头直


《古风》,是诗体的一种,亦称《古诗》。有两种:一种叫古代的诗。如《文选》中收录的古诗十九首,因为不能确定作者和写作年代,所以叫“古诗";一种是诗体名。和绝句、律诗等近体诗相对称。句式一般有三言、五言、七言、四言、六言等。不讲求对仗、平仄等格律,用韵也比较自由。


了然翁523


古风是我国古代《诗经》一书中对于春秋战国以前所收集到诗歌的分类之一。当时对已知的诗歌分成风雅颂三大类,风指流传于民间、经文人适当润色的百姓作品,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宨窕淑女,君子好俅。"后来古风借指那些不太严格要求平仄格律的旧体诗作。雅,指严格意义上的文人诗作,泛指唐诗宋词丶两汉骈赋。颂指与皇家事务相关祭祀及其它官阶诗作及骈文。

欢迎批评指正。

咸阳人


郑秦云


应邀简答:唐诗以前的诗,统称“古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