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有哪些令人感动的瞬间?

刘衣紫


宅在家已经好几天,家里能吃的,都吃完了。我该出去买点菜了。一进菜市场,卖菜的人寥寥无几,来买菜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菜都很新鲜,我便在一菜农滩挑了17元蔬菜,用微信付了款就离开了。我边走边查看微信付款信息,这是我的习惯,因为怕把17元当成170元点了,曾经有过一次,我把8块5毛点成了85元。这次查看微信信息,没有显示17元付款。我连忙返回去,去找这位卖菜的人补付,发现她人已不在,只有几个空箱子和一堆大蒜香菜在。我便站在原地等待她回来,久等不见人影。我就问旁边菜摊的老板娘,得知她已被城管赶到另一头去了,我又去找了几圈,还是没找着,当时我只管挑菜,没有注意那么多,关健是大家都戴着个大口罩,辩不出脸来。心想即然找不着,那就只能一走了之得了。可腿怎么也迈不出菜市场,想到现在疫情严重,天气寒冷,一大清早冒着生命危险就来守摊卖菜,实属不易。我再次回来找到旁边菜摊的老板娘,请她带我去找她。我们找到了她,老板娘对她说:客人找了你好几回……她一听,以为是少称来找麻烦的,忙说:“怎么啦?16元7毛的菜,还给你补了2根大蒜,共计17元呀”,因为买菜的人实在太少,她记得清楚着哩。我忙解释说手机出了点状况,付款不成功,并请她拿出微信码补付给她。旁边的菜农因无生意都竖着耳朵等听热闹,却听到的是另外一回事,都拥过来,异口同声地说“还有这样的好人啦,真是好人”!尤其是她:你们一家人吃了我的菜会一百岁,一百岁……回来的一路上,心里着实美滋滋的,为自己起码的良心准则而欣慰!同时又有一种引引的不安向我射來,是为那些异口同声无价的祝福而不安~~因为我只是做了一件我应该做的小事一17元,一个该付,一个该收的正常公平交易,怎么就成了让人感恩戴德的仁施者?现在的某些人和事把我们的人性,把我们的社会风气搅得怎么了?!我想,经过这次史无前例的宅年,人人自危的特殊时期,我们都该宅醒了:珍惜相遇,珍惜缘分,珍惜生命,珍惜一切生灵,回归一点点“人之初……”也许大自然会早一点还我们自由,还我们健康,还我们美好的未来!新年,祝亲们:健健康康!一百岁,一百岁!


冯一慧


2020年初

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

打破了许多城市的安宁

我们的城市病了

但这是暂时的

此刻的宁静就是凝聚

平静就是平安

但这些闪闪发光的普通人,

却让我们温暖、安定,

心中有力量,眼前有希望。

感谢有你,每一个默默付出的人!

有你们在,中国一定能赢!

冲在疫情第一线的他和她

疫情爆发初始,不少医护人员,纷纷奔赴前线,一封封按满红色手印的请战书

在医院里,为了方便穿防护服、避免交叉感染,女孩儿们纷纷剪去落肩长发

他们有人一天只睡三四个小时,有人12小时没有喝过一滴水,有人甚至用上了尿不湿

临行前,她挽袖打针提高免疫力,6天后她满脸口罩压痕,眼神却无比坚毅

哪有什么天生的英雄,只是因为有人需要,才有人愿意牺牲自己成为英雄。

浙江湖州83岁的林大爷,为抗击疫情捐了1万块钱,这是他回收废品养活自己和瘫痪在床老伴的血汗钱

有些人专门为护士、警察送去了些许必需物资,不留姓名,扔下就跑

有些人专门为护士、警察送去了些许必需物资,不留姓名,扔下就跑

举国上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没有人能责无旁贷。

守好自己的岗,履行不平凡的职责,宝姐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武汉必胜!中国必胜!

有人扛枪上战场,有人负责后方内勤工作。

但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春节期间少出门、不聚会,老老实实呆在家,出门戴口罩,回家勤洗手,不给前线添麻烦,也是在做贡献!

灾难面前,我们才发现原来幸福的定义如此简单——父母康健,儿女平安,平安即是年。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初丿燕食记


所谓患难见真情或许就是这样吧,前日有两支援鄂医疗队在机场相遇,其中一队问你们是哪个院的,对方说湖南湘雅医院的,我们是山东齐鲁医疗的,然后互相打气,加油。虽不相识,却有着同样的使命,援助湖北战胜疫情。他们也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父母孩子,为了治疗病人帮助湖北度过难关,把生死抛之脑后,她们永远站在最前面保我们平安,。金银潭张院长自身患有渐冻症,腿已经有点萎缩了,可他依然在疫情最危险的地方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他说虽然我是一个好医生,可我不是一个好丈夫,不是一个好父亲,因为他的妻子也被确诊了新型肺炎居家隔离,而他说我不抓紧时间救人我怕我来不及,相信很多人都被他感动着,期望他能够健康平安


CC柠檬碎碎哒


2月2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九州工业基地蔬菜储存仓库的工人在加紧装运小南瓜,驰援武汉等地疫情防控前线的蔬菜市场。朱海鹏摄/光明图片

暖心: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间

光明日报 2020-02-03 06:52

暖心:疫情下那些感人的瞬间

2月2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九州工业基地蔬菜储存仓库的工人在加紧装运小南瓜,驰援武汉等地疫情防控前线的蔬菜市场。朱海鹏摄/光明图片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汹汹,让这个冬天显得格外寒冷。灾难面前,有人惊慌失措、有人挺身而出,有人独善其身、有人急公好义。因为有那些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勇士们,我们对最终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充满了信心;因为有那些在疫情阴影下多行善举的义士们,我们在与疫情作斗争时始终感受到爱心。病毒无情人有情,这些暖心的一幕幕,连缀而成众志成城的长卷,融化了冬寒,成为我们心中“走过冬天便是春”的那份笃定。

千里驰援送温情 

“武汉加油,你的老兵送菜来了!”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一辆满载冬瓜、香菜、芹菜的货车驶入武汉火神山医院工地。来自河南沈丘白集镇田营行政村的王国辉不顾驾车疲劳,帮着工地后勤部门的负责人把车上的5吨蔬菜卸下。

王国辉曾在武汉服役17年,听说疫情后,赶紧装上自家的蔬菜,驾车连夜“逆行”送往武汉。

“在哪儿我都没忘记自己是一名军人!在武汉当兵17年,我对这座城市有份特别的感情!”

抗击疫情的路途虽有千难万险,但眼前的困难阻不断五湖四海中华儿女的同胞情谊,难不倒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决心。

这些天,“中国好人”汤崇雁和她的伙伴已为武汉和苏州筹集到61万多只医用口罩,这背后也同样是一个“暖心”的故事。看到武汉医院口罩紧缺的消息,汤崇雁立即发动远在英国的亲朋寻找物资。在女儿等人的支持下,200多位华人华侨迅速成立“英国华人爱心救援队”,终于找到了储备充足的医用外科口罩。如今,这些承载着同胞之爱的物资,正陆续送到武汉和苏州医护人员的手中。

1月29日0点55分,一封名为《求扩散!湖北籍女童琼海急需某品牌3段奶粉》的求助信经琼海发布App紧急发布后,消息飞快地在朋友圈和聊天群中传播,当天,琼海居民王振奋就将奶粉送到女童手中。女童所在的酒店还接到50多个爱心人士的电话,表示愿意提供帮助。

原来,这名1岁女童随父母从湖北武汉到海南旅游,因来势汹汹的疫情,他们一家三口目前正在琼海市进行14天的医学观察。随身携带的奶粉马上就吃完了,孩子又对其他品牌的奶粉过敏,这才发出了求助信,没想到当天就解了燃眉之急。

“武汉与琼海的距离虽然有1600多公里,但在琼海,我感受到了家的温暖,特别温馨。”孩子的父亲周喻说。



笨可爱碧


说实话这段时间一直都在关注着疫情的发展趋势,每天都是刷头条看抖音,还有公众号。每天心情都绷的很紧,泪没少流!特别是看到前线医务人员,还有八十多岁的钟老,日夜奋战在生死第一线的镜头,每次都是心头一热,热泪盈眶。还有我们的巴铁捐赠的物资视频也很感人!但是也有令人气愤的事情,一些拒不配合防疫人员管控的画面,有些人的行为举止令人发指!希望大家顾全大局,为了我们的健康,为了祖国的繁荣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遙遠的記憶188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等于命令,防控就是责任。”84岁的钟南山院士一边嘱咐公众“尽量不要去武汉”,一边却挂帅出征。面对疫情,一批批无名英雄们选择负重前行,把“小家”放在心里、把“大家”扛在肩上。慷慨请战,逆行而上,报名去抗疫一线。“我们在医疗上可能帮不了忙,但是防控知识宣传、入村摸底排查我们最适合!”面对严峻的疫情,大量基层党员立即返岗就位,入村入户开展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他们将“初心”写在行动上,将“使命”落在岗位上,众志成城,为战胜“新冠”病魔奠定坚实的基石。就象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埋头苦干的人,不缺拼命硬干的人,不缺有为民请命的人,不缺有舍求法的人,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大黄的岁月


我所了解和通过媒体看到的,市民给交警送口罩送奶茶,奔往疫情多发区的志愿者们,最感人的是那些摘下口罩面具勒在脸上印痕的护士们那一刻我再也控制不住眼睛了


V一念天堂V


一批批青年人奔向疫区。为他们祈祷,为他们点赞,为他们担心。希望每一个人都平安归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