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國財政收入超19萬億 同比增3.8%

個稅收入同比降25.1%,非稅收入快速增長;落實減稅降費要充分考慮疫情影響

新京報訊 (記者姜慧梓)全年財政收入超19萬億,增速放緩;稅收收入增長1%;非稅收入快速增長;東北地區財政收入下降;支出保持較快增長;政府繼續過“緊日子”;落實減稅降費要充分考慮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昨日,財政部公佈了2019年全國“賬本”。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382億元,同比增長3.8%,其中稅收收入157992億元,同比增長1%,增幅比上年回落7.3個百分點。財政部表示,增幅較低主要是去年實施了更大規模減稅降費政策。

國家稅務總局數據顯示,去年全年,我國減稅降費超過2.3萬億元,佔GDP比重超過2%,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製造業和民營小微企業受益最多。

個稅方面,提高起徵點和6項專項附加扣除影響2019年個人所得稅下降25.1%。企業所得稅則微增5.6%,增幅比上年回落4.4個百分點,主要受提高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和工業企業利潤下降影響。

分地區看,東北地區收入下降,增速為-2.1%;東部、中部、西部地區財政收入增幅分別為3.5%、4.6%和2.8%,地區間收入增幅出現分化。

非稅收入較快增長。2019年,全國非稅收入32390億元,比上年增加5433億元,增長20.2%。

財政部表示,非稅收入較快增長主要受到國有企業上繳利潤及國有資源資產收入的帶動,這也彌補了收入缺口,促進預算收支平衡。

按照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求,支出仍然保持較快增長,且結構進一步優化,各地財政支出普遍增長。

2019年,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238874億元,同比增長8.1%。主要支出科目中,教育支出最多,為34913億元,同比增長8.5%。

焦點1

疫情對今年財政收支有多大影響?

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長短

受疫情影響,旅遊、餐飲、酒店等受衝擊較大,收入縮水導致稅收減少。同時,財政支出進一步加大,財政部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18時,各級財政共安排疫情防控資金718.5億元,實際支出315.5億元。這會否導致財政赤字擴大?

財政部副部長餘蔚平表示,今年的財政赤字已考慮一些不確定因素,從目前情況來判斷,疫情防控支出是有保障的,有信心完成今年的各項財政指標。

新冠肺炎疫情會對財政收支產生什麼影響?對此,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認為,這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主要取決於疫情持續的時間長短。

“比如現在病人的費用政府是兜底的,包括醫護人員的補助,以及對企業貸款的貼息,綜合這些措施,現在到底要花多少錢還是未知數,時間越長花的錢一定越多。”劉尚希表示。

焦點2

財政政策應如何發力應對疫情?

要落實到位,與金融等其他政策匹配好、協調好

劉尚希認為,首先要保證疫情防控需要,包括對防疫人員的補助,對困難群體生活的兜底,對醫療物資生產的支持,對企業貸款貼息等的支持都需要考慮。

“現在企業面臨的情況比較困難,成本增高,營收減少,企業就非常難了”,劉尚希認為,財政政策應該重點考慮如何保證企業資金鍊不斷裂,通過一些措施分擔企業成本,減輕企業壓力。

據瞭解,目前各部門已圍繞上述方面出臺一系列措施。劉尚希強調,政策出臺後,下一步是如何落實好,落實到位,財政政策要注意與金融等其他政策匹配好、協調好。

焦點3

公共衛生投入是否應加大?

除加大投入外,更重要的是進行改革

記者注意到,2019年,衛生健康支出中的公立醫院、公共衛生支出,分別增長11%、9%。劉尚希認為,公共衛生領域投入可以進一步加大,但更重要的是,要進行公共衛生體系改革。他強調,改革是前提,通過改革提高公共衛生體系的預防功能。

此前,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稅務學會副會長張連起也表達了相同觀點。他認為,長遠來看,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提質增效、補短板強弱項非常重要。

疫情過後,要在制度、治理體系方面上一個臺階,增加大型危機應對醫療設施建設,加大投入解決三甲傳染病醫院偏少問題。補上這些短板,有利於我國經濟穩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