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在奥斯卡颁奖的前一天,终于看到了一部黑人演员饰演主角的电影。《哈丽特》是这届奥斯卡提名名单中唯一一部黑人题材电影。假如没有《哈丽特》,这届奥斯卡奖恐怕又成“全白奥斯卡”了!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自从2015年闹出“全白奥斯卡”风波以后,种族问题就成为好莱坞的一条“高压线”。从主办方到主持人到媒体到所有参与者,无不谨小慎微,深怕触犯众怒。种族平等成为好莱坞“政治正确”的重要原则。直到去年,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8部作品中,居然有3部是黑人题材的。最终,《绿皮书》获得最佳影片奖,雷吉娜·金和马赫沙拉·阿里获得最佳女配角和男配角奖,达到了黑人题材影片和黑人演员获奖的顶峰。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但是,今年的奥斯卡评选却又出现了几乎“全白”的情况。9部最佳影片提名作品无一黑人题材,最佳男女主角和男女配角4个表演奖项的20位被提名者中,只有在《哈丽特》中饰演哈丽特·塔布曼的辛西娅·艾莉佛一位黑人演员上榜。此前我也并未发现这个情况,直到今天看完《哈丽特》才猛然醒悟。不过根据名单分析,这个最佳女主角奖是否会给辛西娅·艾莉佛还很难说。假如没有,那么这届奥斯卡的获奖名单就将是“全白”的。届时媒体和公众会怎么评价,我们还得等着瞧。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哈丽特》是根据真实人物和事件拍摄的,讲述美国杰出的黑人废奴主义运动家哈丽特·塔布曼的传奇故事。敏蒂·塔布曼是马里兰州的一个黑人奴隶,虽然与自由人黑人约翰结了婚,但还是逃脱不了被卖的命运。于是,她在黑人牧师格林的帮助下,逃到了费城,找到了住处和工作,改名为哈丽特·塔布曼。一年以后,她义无反顾回到南方,救出了兄弟姐妹,并加入了反奴隶制协会拯救奴隶的“地下铁道”行动。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哈丽特·塔布曼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真实人物。逃到北方后,她化名摩西,冒着生命危险,138次潜回马里兰州,救出3000多名奴隶,包括她的4个兄弟。南北战争期间,她还为北方军队担任护士和厨师,同时潜入南方侦察敌情,带领几百名南方奴隶加入北方军队。影片最后的场景就是1863年的真实事件,她策划了一场对南卡罗来纳州南方军的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个女人策划和发动的战役。战役打响前,她潜入敌方庄园,通知奴隶在战役打响后向河中逃跑,北方战舰会接应他们。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2016年4月,美国财政部宣布,新版20元美钞正面将印上哈丽特·塔布曼的头像。这是“亮相”美元的第一名非洲裔美国人和第一名女性。去年5月,因为启用新的防伪技术原因,美国财政部确认,新版20美元钞票将推迟启用。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把这样一位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伟大黑人女性的人物搬上银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奴隶制虽然早已经消失,但种族问题依然是美国社会的痼疾。对黑人以及有色族裔的歧视,在美国依然具有普遍性。不然,就没有“全白奥斯卡”风波,就没有那么多呼吁种族平等的黑人题材电影。影片最后,哈丽特·塔布曼对追捕她的白人庄园主吉迪恩说的那句话“上帝不是让你拥有其他人的”,正是影片的主题,也是美国宪法的主要原则之一,那就是:人不能成为财产,一个人不能拥有另一个人。这个原则虽然已被全世界公认,但人与人的不平等依旧广泛存在,移民问题造成的社会分裂在欧洲和美国甚至更加严重。这是《哈丽特》这样的电影之所以存在的现实原因。

奥斯卡点评之《哈丽特》:一个将要印上美元的伟大女性

在美国的文学史和电影史上,对南北战争的描述一直是不一致的。更多的作家和电影家乐意把美国南方的奴隶制庄园描绘成温情脉脉的伊甸园,而把林肯率领的北方军形容成粗暴的侵略者。《飘》和《冷山》就是这些作家和电影家的代表作。所幸的是,我们终于看到一部正确阐述南北战争意义的电影了。《哈丽特》告诉我们,为了拯救南方的奴隶,林肯不惜发动一场内战,实在是必要的。100多年后,我们在银幕上重温这段历史和这个故事,同样也是必要的。因为,不平等依旧存在,人奴役人的现象依旧存在。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