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本奇書《小》《菜》《圍》


三本奇書《小》《菜》《圍》

社會迅速變化,人們所處的環境也複雜多樣,我們不禁感嘆,如今做事難,做人更難。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是一項大學問,做得好的人順風順水,做得不好的人處處碰壁。
遍覽古籍,《小窗幽記》《菜根譚》《圍爐夜話》這三本書,洞察世事,勘破人情,實在是學習為人處世不可多得的佳作。


三本奇書《小》《菜》《圍》

一、《小窗幽記》
《小窗幽記》分為十二集,內容主要闡明涵養心性及處世之首,表現了隱逸文人淡泊名利,樂處山林的陶然超脫之情,文字清雅,格調超拔,論事析理,獨中肯綮,為明代清言的代表作之一。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人無背後之毀;
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人無久處之厭 。
譯文:當面炫耀,讓別人讚譽自己,倒不如要他人不要在背後毀謗自己。初次相逢讓對方感覺十分高興,倒不如相交久了不會令對方產生厭惡感。
感悟:人前礙於面子,彼此奉承是很平常的事情,這不值得誇耀;人後,別人不詆譭你,這才說明你為人處世沒有疏漏。
十分不耐煩,乃為人大病;
一味學吃虧,是處事良方。
譯文:對人對事不能忍受麻煩,是一個人最大的缺點。對任何事情都能抱著寧可吃虧的態度,便是處理事情最好的方法。
感悟:耐得住煩,從小處做起,才能做得了大事。吃虧是福,肯吃虧,才是為人處世的秘訣。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


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譯文:只責備自己,不責備他人,是遠離怨恨的最好方法。只相信自己,不相信他人,是做事情失敗的主要原因。
感悟:凡事不要推卸責任,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這樣不會招來怨恨。過度自信,小看對手的實力,不相信隊友的判斷,這是失敗的主要原因。
和氣迎人,平情應物;
抗心希古,藏器待時。
翻譯:以祥和的態度去和人交往,以平等的心情去應對事物。以古人的高尚心志自相期許,守住自己的才能以等待可用的時機。
感悟:待人和氣,不卑不亢,以高潔的志向自許,然後安心學習,磨鍊自己的心性,提高自己的能力,等待機會的到來。
攻人之惡勿太嚴,要思其堪受;
教人之善勿過高,當使其可從。
譯文:批評別人的壞處不要過於嚴厲,過於嚴厲就會使對方反感以至抗拒;教育人從善不要要求太高,要考慮到他的能力是否可以做到。
感悟:萬事萬物都有一個度,過了這個度,好事也會變成壞事。
輕財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

量寬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
譯文:不吝嗇錢財可以集聚眾人,對自己嚴格約束可以使人信服,寬宏大量容易獲得人心,凡事身先士卒才能領導別人。
感悟:人品是領導的重中之重。
先淡後濃,先疏後親;
先達後近,交友道也。
譯文:交朋友,要先淡薄而後濃郁,先疏遠而後親近,先接觸而後相知,這才是交朋友的正確方法。
感悟:交朋友都是循序漸進的,日久才見人心。


三本奇書《小》《菜》《圍》

二、《菜根譚》
《菜根譚》的內容是儒家通俗讀物,採儒、道、佛三家之精髓,以心學、禪學為核心,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等大道,同時由於它融處世哲學,生活藝術,審美情趣這些特色,它也是一部使人奮發向上的中國文學作品。作者以“菜根”為本書命名,意謂“人的才智和修養只有經過艱苦磨鍊才能獲得”。正所謂“咬得菜根,百事可做”。
一念過差,足喪生平之善;
終身檢飭,難蓋一事之愆。
譯文:瞬間的過失,足以使一輩子的善行喪失;一生謹慎的保持美好的節操,也很難掩蓋一件小事的過錯。
感悟:一失足成千古恨,人生在世,一定要謹慎剋制,一次踏空,萬劫不復。
當是非正邪之交,不可稍遷就,
稍遷就則失從違之準;
值利害得失之會,不可太分明,
太分明則起趨避之私。
譯文:當大是大非較量的時候,千萬旗幟鮮明,站定立場,不要含糊,稍微有些動搖就會使正氣受損。而在處理個人得失的時候,就不要太細緻認真了,太認真的話,就會讓別人覺得你小氣。


感悟:大事不糊塗,小事不精明。
遇大事矜持者,小事必縱弛;
處明庭檢飾者,暗室必放逸。
君子只是一個念頭持到底,
自然臨小事如臨大敵,處密室若坐通衢。
譯文:在大事上謹慎的人,小事上難免放縱。在大場合莊重嚴肅的人,獨處時往往會放鬆自己。而一個真正有修養的人,一定是始終如一的。小事上也絕不馬虎,獨處時也小心謹慎。
感悟:真正修養高的人,一定是始終如一的。
好察非明,能察能不察之謂明;
必勝非勇,能勝能不勝之謂勇。
譯文:喜歡事事清楚明白的不是真正的明白人,該清楚的清楚,該糊塗的糊塗才是明白人。每次都能贏不是真正的勇士,能勝能不勝才是真的勇士。
感悟:審時度勢,拿捏分寸,才是真的明白人。
榮與辱共蒂,厭辱何須求榮。
生與死同根,貪生不必畏死。
譯文:榮耀和屈辱相互關聯,有榮耀就一定會有屈辱,太擔心受到屈辱就不能取得榮耀。有生就有死,喜歡生活就不要畏懼死亡。

感悟:老子說,正反相成。相反的兩樣東西是彼此成就的。屈辱成就榮耀,死亡成就生存。
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
滋味濃時,減三分讓人嘗。
譯文:在經過狹窄的道路時,要留一步讓別人走得過去;在享受甘美的滋味時,要分一些給別人品嚐。這是為人處事一種最安樂的方法。
感悟:減三分、留一步。水滿溢,月圓虧。
不昧己心,不盡人情,不竭物力,
三者可以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為子孫造福。
譯文:不矇蔽自己的良心,不作絕情絕義的事,不過分浪費物力,假如能做到這三件事,可以為天地樹立良善的心性,為萬民奠定生生不息的命脈,為萬世子孫創造永恆的幸福。
感悟:不違背良心,待人不冷漠,不浪費物力。其實要獲得幸福就這麼簡單。


三本奇書《小》《菜》《圍》

三、《圍爐夜話》
《圍爐夜話》分為二百二十一則,以“安身立業”為總話題,分別從道德,修身,讀書,安貧樂道,教子,忠孝和勤儉等十個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業”為本的深刻含義。文筆典雅,意蘊悠長。在平淡而優美的敘述中,娓娓道出了瑣碎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人皆欲會說話,蘇秦乃因會說而殺身;
人皆欲多積財,石崇乃因多積財而喪命。
譯文:人都想能說會道,但是蘇秦就因為能說會道而招致殺身之禍。人都想多積累些財富,但是石崇卻因為積累的財富太多而喪命。
感悟:敏言不如訥行,功利不如淡泊。
心能辨是非,處世方能決斷;
人不忘廉恥,立身自不卑汙。
譯文:心中能夠辨明是非,處理事情的時候才能果斷地做出決斷,人時刻不忘記禮義廉恥,立身處世自然不會卑賤齷齪。
感悟:明辨是非,不忘廉恥,無咎也。
氣性乖張,多是夭亡之子;
語言深刻,終為薄福之人。
譯文:性情暴燥乖戾的人,一般都短命之人;語言刻薄的人,終歸是沒有多少福氣。


感悟:一個人的脾氣和修養,就是一個的命運。
為善之端無盡,只講一讓字,便人人可行;
立身之道何窮,只得一敬字,便事事皆整。
譯文:為善的方法無窮無盡,但只要講一個“讓”字,便人人都可以為善了。安身立命的方法也數之不清,但只要講一個“敬”字,就任何事情都可以解決了。
感悟:禮讓就是善良,敬人便可立身。
求備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
知足知心,可用之以處境,不可用之以讀書。
譯文:求全責備之心,可以用於自己修身,嚴格要求自己,但不可以用於待人接物;知足的心理,可用之以對外部物質環境的滿足,但不可用於對讀書和知識的滿足。
感悟:待人宜寬,待己從嚴。讀書學習,永不知足。
志不可不高,志不高,
則同流合汙,無足有為矣;
心不可太大,心太大,
則舍近圖遠,難期有成矣。
譯文:一個人的志氣不能不高,如果志氣不高,就容易為不良的環境所影響,不可能有什麼大作為。一個人的野心不可太大,如果野心太大,那麼便會捨棄切近可行的事,而去追逐遙遠不可達的目標,於是很難有什麼成就。

感悟:志氣要高,野心要小。
和平處事,勿矯俗為高
正直居心,勿設機以為智
譯文:為人處世要心平氣和,不要故意違背習俗,自命清高;平日存心要公正剛直,不設計機巧,自認為聰明。
感悟:心平氣和,不裝不作,存心公正,不玩心眼。這就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