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2001年,美國總統小布什組建內閣的時候,向趙小蘭發出邀請,希望她可以出任美國勞工部部長。出人意料的是,趙小蘭再三婉拒了布什的邀請,因為她認為時機還沒有成熟。直到老布什忍出面說話,懇請趙小蘭輔佐小布什,她才欣然受命。

趙小蘭何許人?為何能在美國擁有此等影響力?要知道,美國雖然號稱自由民主的社會,但是華人登上美國政壇並且擔當重要職位,並不是一件常見的事情。

19世紀四五十年代,華人開始大批移民美國西部淘金,當時正是美國的“西部大開發”的時候,到如今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這一百多年間,美國主流社會常以傳染病和流行疾病為藉口,對華人的生活進行種種阻礙,甚至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不讓中國勞工進入美國,並明令禁止華人通過歸化取得美國國籍。華人在美國的地位非常卑微,一直到1943年,宋美齡訪美之後,小羅斯福才宣佈廢除排華法案。沒有人想到,美國華人能從“苦力”、“豬仔”走到勞工部長的位置。

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趙小蘭在就職演說中說,父母親的諄諄教導,華人謙虛、勤勞的精神,是她走向成功的砝碼。趙小蘭的家庭是一個傳統的家庭——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華人,一家姐妹五個在西方接受教育長大。讓趙家父母感到無上光榮的是,他們的五個女兒中有四個畢業於哈佛大學,另外一個是哥倫比亞大學的法學博士。

很多人都將趙小蘭一家視為華人教育的成功典範,的確,要培養出這樣五個高才生,家庭教育是至關重要的。

趙家每次有客人來了,女兒們只要在家,一定會出來招呼客人。她們以非常恭敬的態度為客人奉茶,臉上總是帶著真誠的笑容。尤其令人難以相信的是,趙家宴客時,幾個女兒不但不上桌,而且守在客人身後,為大家上菜、斟酒。母親解釋說“這也是一種訓練”。

趙家的孩子要自己洗衣服、打掃房間。不僅料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安排學習,還要分擔家裡的瑣事。每天早晨,她們要出去檢查游泳池的設備;週末則要整理兩英畝的院子裡面的雜草。而且,趙小蘭家門前車道的柏油路面,也是幾個姐妹在父親指揮下自己鋪成的。“那時我們不見得喜歡,如今想來,大家一起工作,一起交談,很能領會父親的良苦用心了。”

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上大學的時候,趙小蘭是自己貸款讀的書,等到暑假,她就打工還款。但父母對她並不吝嗇,他們資助她學習很多東西,高爾夫球、騎馬、溜冰、彈鋼琴,他們都鼓勵她去嘗試。

不得不佩服趙家的教育智慧,一方面讓女兒們都擁有高學歷,另一方面又一定要訓練她們平常心生活,能上能下的心態。這種既充實的其知識,又強大其心態的雙重教育,正是對女兒內心的紮實培養。

我們在生活中常常看到這樣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能力上很強,但是不能接受別人把自己當成一個普通人對待,總是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唯一的主角。這樣的孩子子雖然有才,但是不容易被別人接納,也會吃很多虧;還有一種孩子子,性格什麼都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能力上太欠缺,就算別人照顧她給她機會,她也抓不住。

而孩子要發展的很好,一方面需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需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說到底就是要有強大的內心。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方面有足夠的才學,以應付各種各樣的能力要求,另一方面要在心性上足夠成熟,懂得接納、進取、自強、寬容。很多人積極地去學習新知識,不斷要求自己考上高學歷等等,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的內心更加有自信,更加從容面對生活。

孩子可以有嬌氣,讓人更加戀愛;但是不可以太脆弱,不可以面對一點小小的委屈就流眼淚,不可以面對別人的質問的時候啞口無言,不可以在機遇來臨的時候退縮。

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給父母的建議:培養孩子的待客之道

豐子愷先生也和趙小蘭的母親一樣,非常重視對孩子們的待客之道的培養。曾經到豐子愷家裡做客的人回憶說,每次去豐家,豐子愷一定要讓全家老小一起出來迎接,奉茶聊天等等,哪怕客人很晚才回家,豐子愷也要求孩子們一定等到客人離開後再就寢。

能夠周到待客的孩子,一定會給別人留下一個好印象,得到別人的誇獎。而這種誇獎,又會激勵孩子更加完善自己的行為,形成一個良性循環。但是,現在有很多孩子們性格比較自我,家裡來了客人完全就當做沒有看見似的,直接進入自己的房間,也不主動和長輩打招呼,這些需要家長們慢慢糾正。

一方面,家長要帶好頭,家裡有客人來的時候熱情主動地招呼。特備是長輩來家裡探親,一定不要擺出不歡迎的神色;

孩子要發展好,一方面要有真才實學,另一方面要有與人合作的精神

另一方面,家長可以請孩子幫自己待客。有時候母親可能需要準備點飯菜,或者為客人準備禮物等等的,這時候幫客人倒水、介紹自己的家人等等的小事情,就可以交給孩子來做。並且儘可能地及時鼓勵她做得好,這樣她才能慢慢變得大方起來。

另外還有一個小竅門,那就是帶著孩子去有修養的家庭裡做客,直接接受別人的影響。如果你的朋友們都是大大咧咧的“粗人”,自然不能創造一個很有禮貌的環境。這時候你可以帶著女兒去很久不見的朋友家中,最好是老師或者平時比較有文化的人家裡。帶上一些水果,這樣更能給主人留下好印象,主人一般也會熱情相待。

當孩子直觀地看到別人的熱情接待,並且感受到這種熱情帶給自己的愉快之後,她也會把這種禮數帶給自己的客人的。

父母注意,一定不要當著客人的面責怪孩子,或者是談論孩子的成績(除非她的成績特別好),也不要討論孩子們的隱私。這些不利於孩子大方地和客人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