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與分級診療共振 打造“抗疫”第二戰場

時代週報記者 楊佳欣 發自北京

在火神山、雷神山、方艙醫院陸續投入使用的當下,武漢確診或疑似患者對“一床難求”的焦慮仍未紓解。

戰“疫”當前,如何更加有效配置有限的醫療資源,成為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

為減緩線下醫療的就診壓力,互聯網醫療已成為傳統醫療資源的重要補充。據悉,武漢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指揮部已經開通“在線問診”官方平臺,截至2月7日19時,已經有來自全國各地的727名醫生志願者為患者提供在線問診7200餘人次。

叮噹快藥某負責人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互聯網醫療技術的及時性、互動性等特徵對疫情防控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較好地實現線下線上合力抗擊疫情。另外,通過互聯網醫院可以減少普通患者到醫院就診的次數,降低普通患者在醫院就診中交叉感染的風險。”

補充醫療資源之餘,還需要實現對現有醫療資源高效利用,分級診療制度在其中正發揮重要作用。“當通過競爭機制形成的分類診療格局形成後,可以避免大量患者集中在少數醫療機構,對控制疫情傳播必然會起到積極作用。”中國社科院經濟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賀濱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雲”上問診數量激增

近日,一通來自湖北孝感的諮詢者來電讓“線上醫生”桂紅珍至今印象深刻。

“這位諮詢者說喉嚨痛,同時伴有發燒的症狀。他身處疫區,擔心自己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非常焦躁。他的家人也非常焦慮。”桂紅珍表示。

儘管這位諮詢者反覆強調自己可能已經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桂紅珍對此也相當重視,但通過諮詢者遞交的檢查照片等材料,詳細問診後桂紅珍發現,他並未出現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典型症狀,而是扁桃體發炎。

最終,這位諮詢者在桂紅珍的指導用藥下已徹底康復。

桂紅珍的身份是平安好醫生線上問診平臺中的一名醫生。在這次疫情中,她是通過“雲”問診參與抗擊疫情眾多醫生中的一員。

雖已不在一線急診崗位,但早上7點起床,晚上12點結束工作回家,已是桂紅珍這個春節裡的工作常態。

截至目前,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平安好醫生、叮噹快醫、蘇寧易購等多家企業都通過開展線上義診、名醫直播等方式,面向普通大眾提供線上問診服務。

除了線上醫療平臺和互聯網公司,公立醫院以及政府相關部門也積極通過手機軟件、官方微信公眾號等渠道,開展在線問診服務。

例如,甘肅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在線免費諮詢問診平臺上線次日,在線訪問量高達1.4萬人次,接受諮詢問診達906例,排查出可疑病人2例。

嚴把線上問診“質量關”

線上醫療在傳染性疫情防控中的優勢凸顯,但根據此前發佈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中規定,病人的“首診”是不能在網上進行的 ,這也意味著線上醫療平臺不能確診以及開處方,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線上醫療的發展。

“目前,線上醫療還是線下醫療的補充。”賀濱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相關法規對線上初診存在限制,行業發展中的政策影響不能忽略。對需要觸診、叩診等面對面的診療需求來說,目前線上醫療滿足能力有限。

上述叮噹快藥負責人告訴記者,在線問診業務屬於互聯網診療服務範疇,是醫療機構利用在本機構註冊的醫師,通過互聯網等信息技術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和“互聯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

2018年,國家衛健委和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範(試行)》等文件,在互聯網診療行業的從業准入、行業發展方向等方面做了詳細規定。

目前,國家對互聯網診療活動實行准入管理,互聯網診療活動應當由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提供。

不過,嚴格的政策約束背後,是專家學者對線上問診質量的擔憂。

中國醫學科學院醫學信息研究所博士朱鳳梅撰文指出,國內現有醫療APP數量較多,有的是公司自建、有的是醫院自建、有的則是醫院與公司聯合開發等。

“不同醫生的水平差距較大,而線上可用的臨床輔助決策系統也還不普及,需要相關措施保障線上問診質量。”賀濱建議說。

分級診療制度有望加速推行

疫情蔓延之下,病人的集中收治迅速超出醫院的可承受範圍,武漢市內一時間“一床難求”。

目前,疫情拐點仍未明朗,為有效迅速排查病例以及進一步釋放醫療資源,被業內稱作醫改“牛鼻子”的分級診療制度,正在其中發揮作用。

武漢市1月24日發佈了《武漢市新型肺炎防控指揮部通告(第7號)》,明確要求對發熱病人進行分級診療,減少定點醫院的醫療壓力。

排查效果立顯。如武漢市武昌區水果湖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實行分級診療後,迅速地在一天內,排查出2例疑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例並及時轉診。

實際上,早在2015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要建立健全分級診療保障機制。

但推廣發展過程相對較緩,《中國醫院競爭力報告(2018?2019)》顯示,2017年,地/縣300強醫院的床位數均值已遠超國家三甲醫院的床位要求。

另據國盛證券研報的數據顯示,2013?2018年的6年間,國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的數量不斷上升,但基層機構診療人次的佔比卻從2009年的61.9%下降到2018年的53.1%——民眾對基層醫療能力的信任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賀濱指出,分級診療需要醫療水平均等化。“患者沒有理由主動選擇醫療水平更低的機構,患者直接去更高級醫療機構就診,才是理性選擇,分級診療因此長期受阻。”

2 月 2 日,鍾南山在接受央視專訪時曾表示,由於武漢病房不夠,很多疑似甚至確診的輕症患者只能回家,這是非常危險的。要緩解現有定點醫院的壓力,大醫院重點還是考慮搶救重症病人。

此前,鍾南山也曾公開強調“分級診療勢在必行”,只不過,當時他的依據是:要滿足群眾的看病需求,阻斷大醫院對基層醫院人才的“虹吸效應”。

如今疫情全國蔓延,急需對配置醫療資源進行高效配置,分級診療落地步伐有望加快。

國家衛健委日前發佈“應對2020年春節假期後就診高峰”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含中醫藥主管部門)應統籌調配轄區內醫療資源,依託醫聯體和縣域醫共體,加強分級診療,及時疏導就醫患者,防止疫情擴散蔓延。

國盛證券研報指出,經此一役,分級診療制度推行有望加速,醫院與區域醫療信息化建設加速,解決信息完備和病人分級分類痛點。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