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外資密集加倉保險股 淨買入中國平安已達18億元

春节后外资密集加仓保险股 净买入中国平安已达18亿元

本報記者 蘇向杲

鼠年春節後,外資大幅加倉A股引發市場關注,其中,外資對銀行保險股的調倉佈局也是市場關注的熱點。《證券日報》記者對“滬深港通中央持股結算記錄”梳理發現,2月3日至2月10日,外資普遍加倉保險股,減倉銀行股。其中,中國人保被加倉幅度最大,中國平安被淨買入額達18億元。

外資密集加倉頭部保險股,與疫情對保險股的影響相對較小、龍頭保險股較中小險企更有發展優勢等因素有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保險研究室副主任朱儁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疫情會對人身險的新業務產生較大影響,但目前已確診感染的肺炎患者的醫療費用主要由財政負擔,商業健康險賠付增長對險企的影響有限。”

《證券日報》記者獲悉,目前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大型險企近期強化線上作業,以有效緩解線下代理人不能展業的行業痛點。

眾險企積極強化線上展業

從外資對保險股的佈局來看,從2月3日至2月10日,外資對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中國人壽這四大險企均進行了加倉,中國平安則5次上榜“滬深港通上榜十大活躍成交股”,期間合計被外資淨買入18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2月3日至2月10日外資對中國人保增持450萬股,持股變動幅度為40.3%(持股變動幅度=(區間最終持股比例-區間初始持股比例)/區間初始持股比例),為外資對A股銀保個股持增幅最大的個股。

從基本面來看,截至2月10日19時,A股五大險企中,除中國平安暫未披露業績預告外,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新華保險均披露了2019年業績預告。《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後發現,4家險企2019年合計實現淨利潤預計超過1198億元,至少同比增加689.7億元,同比增幅超過1.3倍。

從近期疫情對保險業的影響來看,此次疫情既是挑戰也是機遇。長城證券分析師劉文強認為,監管部門密集出臺政策,金融措施支持疫情防控。長期有利於險種創新,樹立行業正面形象。此次突發性的疫情事件及前期的相關政策出臺,有望激發全民保險意識,將利好健康險的長期發展。

《證券日報》記者獲得數據顯示,目前新冠肺炎並未引發險企賠付壓力。例如,記者從中國平安獲得數據顯示,截至2月8日18時,中國平安旗下保險公司累計完成23例確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出險客戶保險理賠,累計賠付金額超過177萬元。

此外,記者從中國人壽獲得理賠數據顯示, 1月25日至2月8日,中國人壽超過2000名理賠工作人員處理理賠案件5.5萬件,賠付1.4億元。其中,截至2月8日,中國人壽已完成22例確診及疑似患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客戶(含一線抗疫人員)的理賠,給付317.8萬元。

記者獲悉,除賠付影響較小之外,目前不少險企已經開始強化網上展業,以弱化疫情對線下展業的影響。疫情發生後,中國太保積極調用線上服務,依託科技賦能,創新推出視頻醫生、雲櫃面、“互信賠”等線上新服務,在滿足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時,也較好地解決了客戶服務的現實問題。

平安集團行政負責人透露,為應對疫情,平安加強線上獲客及業務開拓,通過公司 APP、微信等媒介進行展業,正常維繫客戶關係及保單管理。平安有2億金融客戶、5億多互聯網用戶,目前平安集團每天的保險賠付金額近4億元,每天的醫療健康諮詢約80萬件,每天接聽的服務電話近140萬通。

春節後外資減倉9只銀行股

與保險股普遍被外資加倉不同的是,銀行股被外資減倉的個股多於加倉的個股。

記者根據“滬深港通中央持股結算記錄”梳理發現,2月3日至2月10日,外資對建設銀行、平安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這4只銀行股進行了加倉,對中信銀行、交通銀行、興業銀行、光大銀行、民生銀行、浦發銀行、中國銀行、工商銀行、農業銀行這9只銀行股進行了減倉。

值得關注的是,雖然外資對不少銀行股進行了減倉,但記者發現已披露2019年業績預告的銀行股基本面普遍向好。截至2月7日,36家A股上市銀行中已有21家公佈了業績快報,其中有18家銀行去年淨利潤同比增速超過10%。

而疫情或是影響外資減倉部分銀行股原因之一。

國融證券分析師賈俊超認為,疫情對銀行基本面會造成暫時性的衝擊,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首先,銀行的主動援助;其次,實體經濟與個體消費均受疫情影響,信貸需求下滑,信貸量面臨縮緊,從而拖累銀行擴表節奏和營收增長;第三,疫情致經濟承壓,利率下行,銀行息差收窄或加速;最後,受衝擊較大的行業和地區會出現不良增多的情況,實體經濟承壓也給行業資產質量帶來潛在壓力,尤其是中小行,但未來財政和貨幣政策對於受影響行業的支持仍然可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