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感觉,就是很多经典的书根本看不下去,例如《巴黎圣母院》之类的名著?

量力而活


其实不仅仅是《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他名著,现在也很少有人能够静下心来去读一读!这跟我们这个社会的氛围有很大关系!整个全民进入了一种浅阅读的时代,大部分人都是利用电子产品来消费文字,寻找刺激眼球的作品,以求最快化的提升自己的快感!很少有人能够在一个安静的午后,在一个静静地雨天,在一个夜深人静的时候静下心来品读一下那些经典!


托梦的草鞋


从小学字还没认全就开始看书,说岳,隋唐都那时候看的,欧也妮葛朗台当年也爱看,一路看来,不管武侠,琼瑶,各种世界名著,都爱看,唯一迄今为止看不进去的就是巴尔扎克的幻灭,硬着头皮,努力了好几次,就是看不进去,最后只好放弃了。

要知道,我是巴黎圣母院,红与黑,悲惨世界都能看进去的人啊,那本书我实在看不进去我感觉不是我的问题,是那本书的问题。


三两梦话


我现在专刷抖音,啥书也看不进去,小时候捧着平凡的世界能在被窝打手电看,我怀念小时侯纯真,可社会大染缸己将我变成了一个自我自私,无趣不思进取,我憎恶这样的自己,我很久不看书了,特别是世界名著之类的,我已经被手机毁了


素素美美的


上学的时候为了提高所谓个人素养,读了几十本世界名著,真的是硬看。有的很精彩,让你拿起来就欲罢不能,比如《人猿泰山》《基督山伯爵》《飘》等我们班风靡一时,大家排队抢着看。《悲惨世界》这本我是在被子里一边看一边哭。有的真的味同嚼蜡,文章前面铺垫太长,人物之间对话伏笔太多,有的你都看了一半了还不知所云,《百年孤独》这本书我就读的特累,现在都忘了内容了。

现在的我依然爱看书,不过转到了网络小说,十几年看了两千多本了吧,里面也不乏精品,很多搬上了银幕。

我觉得那些所谓名著,文笔好坏事是一个方面,他里面的内涵很重要,有一定的思想性。还有就是这些小说的年代比较久远了,有一些内涵的东西和我们现在有了代沟,很难产生共鸣。

还有翻译过程中,语境词汇上会有一些偏差,降低了书的精彩程度。就像咱们文言文翻译成英文,怎么都不是那个味了。

过去的专职作家比较少,所以文学作品也少,所以留下的符合大众审美的作品类型也少,不像现在选择面那么广。现在的一些精彩的网络小说也会成为未来的名著的。

不过大浪淘沙,能够留下来的都是比较不错的了,都有可取之处,只看是不是符合你的喜好,给你产生共鸣。我的经验是看不进去,就硬看一下,往往后面有惊喜。但是实在不喜欢就放下吧,省得浪费时间,有这个空别的书都看两本了。


1111cz


中学时代一次偶然机会看了天龙八部,感觉写的太好了!人物有特点,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啊!然后把金庸的小说都看完了,又看古龙的,风格完全不同,却不一样的精彩!一股脑连好的带不好的都看了!再后来看了红楼梦,硬着头皮看的,刚开始有点意思,看多了半白话文也能看懂了,确实着迷了!再回过头来看武侠小说,味同嚼蜡!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的。


无心山东


《巴黎圣母院》还是很有可读性的,故事情节也比较曲折,文学性还是挺强的。之所以读不下去是因为这本书掺杂了许多与故事情节无关的内容,比如大约用了三章的篇幅讲述中世纪的艺术、哥特式建筑之类的东西,让很多读者不适应,也不感兴趣。雨果老先生在这本著作里似乎有炫耀学识的意思。

《巴黎圣母院》至少还是能读下去的。最让我读不下去的当属马尔克斯的那部享誉全球的魔幻主义大作《百年孤独》,那是真真正正的读不下去,但是如果不去读总觉得自己不像个文化人,不像个写作者。其实硬着头皮读完了也不明白究竟说了个啥事?他们这一大家子的人老子儿子孙子好几代人貌似都是用的一个名字,光名字问题也能把读者绕晕。当然不仅仅世界名著,就是中国的名著也有很多读不下去的,比如《红楼梦》,读《红楼梦》远不如度《聊斋志异》那么有意思。

我想这些经典的世界文学名著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需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方得其中真意,就如同喝一壶老酒,越品越有味,需要渐次逐渐的进入阅读的佳境,那些急性子急脾气的人估计不大适合看世界名著。

大部分世界名著都是动辄数十万言的大部头,规模宏大,这种大体量的特性决定了不可能一开始就进入精彩的章节,需要慢慢过度,需要考验读者的耐心。等真正读进去了就会发现精彩其实是在后面。

因此,名著之所以是名著显然是经过了时间的考验和一代代读者的考验,否则早就被历史遗忘了。

总之,读世界名著需要有一个安宁的空间去静心阅读,读着读着就会蓦然发现书中有颜如玉书中有黄金屋。


郑非梦妙文


的确有同感,一是年龄的关系,二是知识储备和个人趣味的原因。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我都是硬着头皮“翻”完的。

记得我在很早的时候,听从师范图书馆有位老师建议,就购买了二十四卷版本的《聊斋志异》,因为是古奧的文言文,根本读不下去。初中水平的古文修养,要应付传统文化很吃力。对聊斋故事都是通过小人书、白话读本了解的。

对于《史记》因为有白话文版本,基本完整的读过。再读原文就不是很吃力,能够轻松的理解其古文大义。

就是“四大名著”除了《三国演义》,其他三部我都是没能一次读完过,因为半文半白的语言对没有古文底子的人,是大障碍,何况是一个中学生呢。

西方文学名著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读,可以说“观景不如听景”,甚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托尔斯泰作品,不如不读,保持美好的想象。

所以说趁年轻时,有气力尽量读些喜欢的好书,到一定年龄就力不从心啦。

另外,对于传统文化要加大普及,在学生时期就把必要的阅读技能训练好,让我们能通过自学,读到真正有价值的国学文化,受用身心!


乐活光阴


如果你看下去了,理解文字的能力强,那么,就松不开它了。

象《双城记》,不知道那么一拨闹革命的底层人民下一步会往何方,所以,故事的跌宕起伏的情节和骨肉丰满的个性,牵住你往下翻书。

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情节平平,描述的是一个人从幼年丧父到成长的人生经历,语言哀婉,却又幽默生趣,刻画了英国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命远变迁和诸多的悲欢离合,尤如眼前实物,历历在目。

《红楼梦》,就是封建时代的一个王侯家庭里边一群富二代高枕无忧的生活场景,然而,却写得个个栩栩如生,性格迥异,变现了这个社会由盛而衰的内中必然趋势,写手的构思以及运笔的水平无人可及。

再者《思巴达克恩》,一曲粗犷豪放的山歌,一手是酒,一手是勇敢和泪。

《西游记》,在一个人心情不顺的时候,拿它当一杯茶喝,很感滋润。

不是看不下去,电视,手机,事业,打拼,应酬,责任,压力……等等,挤占了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空间。

但,一旦看进去,无法释怀。


一颗飘草


可能是年少时心无旁骛比较单纯、也没有手机电脑的干扰,比较能静下心吧,我当年看《巴黎圣母院》是非常认真也非常投入的。而且将其中一些觉得写得好的段落都摘抄了下来。虽然书中有些人物的外貌及内心描写特别冗长,而且不时会有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看得人不免烦躁发急。但只要你能细读静思,慢慢品味,小说本身确是非常深刻有意趣的。譬如,对于女主人公“爱斯美拉达”出场的这段精彩描写:


……可是跳舞姑娘站在门口一动也不动,她的出现对这群姑娘产生了奇特的效果。固然姑娘们内心中都激荡着取悦于英俊军官的朦朦胧胧的愿望,他那漂亮的军服是她们卖弄风情的焦点,只要他在场,她们之间就会展开一场悄然无声的竞争。虽然她们自己心里也不肯承认,但随时还是从她们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爆发出来。

她们彼此上美貌相埒,便以不相上下的实力展开角逐,每一位都期望能获得胜利。吉普赛姑娘的来临却猝然粉碎了这一均势,她艳丽惊人,不同凡响,刚一出现在房门口,就仿佛散发出只有她才固有的光辉。在这间壅塞的客厅里,在这幽暗的帷幔和护壁环绕之中,她比在广场上更为美丽动人,更为光艳万分。仿佛是一只火炬,从大天光中突然拿进了黑暗所在。



那几位贵族小姐不由得心摇目眩,一个个都感到自己的美貌受到了损伤,她们的战线顿时改变了,虽然她们之间一个招呼也没打,其实她们声息相通,灵敏之至。大凡妇女,她们的本能互相感应,互相理解,比男人快得多!这几位小姐顿时觉得进来了一个敌人,她们全都感觉到了就团结起来了。只需一滴葡萄酒就可以把整杯水染红;要使一群美貌女子染上某种不快情绪,只需来一个更为美貌的女子——尤其在只有一位男士的时候……
能静心认真读完一本有口皆碑的世界名著,实则也是一个调整自我、净化心灵的修行过程。所以希望大家都适当少看手机,多读读书吧!


乐河闲娱


很喜欢三国演义,看得神魂颠倒。里面的人物、典故、良策谋略让人回味一生!水浒前部份还行,后面乏味,感觉前后判若两人。红楼梦写得天花乱坠,读不到头放弃!西游记毫无意义浪费时间。一次偶然机会读了“漂”居然吸引了我读完了全集!谁料到我现在踏入了书中描绘的那个佐治亚州,亚特兰大、夏洛特。在书中的那些南北战争发源地,又来到南北方分界线-北卡罗来纳州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