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說起面值最小的錢幣,大家想到的肯定都是一分錢,但是半分錢,你聽說過嗎?


宋錢

政和通寶,北宋徽宗政和年間(公元1111年~公元1117年)鑄造。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大觀通寶,是北宋徽宗趙佶在大觀年間(公元1107年至1110年)所鑄造的年號錢。錢文為宋徽宗獨創的瘦金體,鐵畫銀鉤,雋秀非常。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北宋 大觀通寶背半分錢


元錢

“交鈔半分”史籍無載,泉界普遍認為,是蒙古汗國時期所鑄,大約在1206—1271年期間。大概是受到南宋的“交子”和金的“交鈔”影響而鑄行。


也有錢幣學者認為,這是元朝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在至正年間(公元1341~1368年)鑄。此錢是元初鑄還是元末鑄,目前在錢幣界尚有爭論。


新世紀之前“交鈔半分”有少量出土,亦屬珍稀品之一。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交鈔半分


支鈔半分,可能與交鈔同時發行並流通,用以代銀支付,或為支付憑證。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 元代 支鈔半分


“打小風流”花錢,古人真是好有情趣~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 元“打小風流”花錢,背半分


元代的至元通寶四體文錢,是元順帝至元年間(公元1335年至1340年)鑄造的。

元世祖忽必烈於公元1285年至1294年也曾鑄造過至元通寶錢,但只有漢、蒙兩體小平至折三共六品。而元順帝所鑄造的至元通寶版式繁雜,變化無常,除光背外,有背“玉”、背星月、背異文及供養錢等。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元朝 至元半分 背“文”


民國

民國的一種輔幣,該幣鑄造時間達四年之久,即民國二十五至二十八年。目前所見有銅、鋁、鉛等各種材質。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民國半分銅幣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民國28年半分銅元 (鋁樣)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民國28年半分銅元 (鉛樣)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民國28年半分銅元 (白銅樣)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民國28年半分銅元 (黃銅樣)


1940年3月30日,汪精衛的偽“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後,北平偽“臨時政府”改稱“華北政務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南京汪偽政權,實際上仍保持相對的獨立性。


此票在1940年汪偽成立前,為華北地區的中央銀行性質,1940年以後,則下降為地域性銀行。直至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停止發行,印刷數量巨大,後期通貨膨脹,物價上漲,大量印刷紙幣,紙幣氾濫,影響惡劣。


直至日本投降,中聯紙幣依然在發行。由於“聯銀券”的濫發,造成當時物價飛漲,人民苦不堪言,中國勞動人民創造的大量財富被日本侵略者掠奪,華北人民將此券稱為“漢奸票”或“走狗票”。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偽聯合儲備銀行發行的半分紙幣


1949年6月9日,當時正值蔣家王朝瀕臨全面崩潰之時,國民黨貴州省政府為擴充軍費,搜刮民脂,通過貴州省銀行招商鑄造銅幣。


貴州青山炸藥廠(又稱青山礦業藥品公司)中標,與貴州省銀行總經理賴永初簽訂合同,約定70天內鑄造100萬枚銅幣。7月7日前後鑄完交貴州省銀行發行流通。


此幣發行後,因數量少,不能應付全省軍政開支,又決定加鑄500萬至1000萬枚。後因銅價暴漲,加上當時貴州銀元輔幣券已大量投放市場,再鑄銅幣已無利可圖,故而作罷。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貴州“黔”字當銀元半分銅元


外幣

除了中國本土的“半分錢”,外國也曾鑄造過印有中文的“半分”。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1880年時,英國侵佔了馬來西亞,並造了有中文字的“洋元半分"

歷史上出現的“半分”錢幣,面值小但很值錢

▲1891年北婆羅洲(馬來西亞13洲之一)洋元一分、洋元半分銅元各一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