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13座污水处理厂粪大肠菌群数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

粪便也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的一个途径。为阻断这一传播途径,市市政公用事业服务中心严格城区 14 座污水处理厂的严格督导检查。据了解,目前具备辅助投加消毒剂的 13 座污水处理厂,在保证紫外线消毒装置达标运行的同时,加大消毒剂投加量,实际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小于每升 100 个,远低于每升 1000 个的一级 A 排放标准要求。

根据目前疫情防控工作形势和疫情传播特点,市市中心按照省生态厅、卫健委、住建厅 2 月 2 日印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医疗污水和城镇污水监管工作的通知》要求,姜斌主任立即带队现场办公,对辖区内 14 个污水处理厂进行督导调研,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做好新型冠状病毒防控期间 BOT 污水(泥)处理厂稳定运行的通知》、《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污水、污泥处理厂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污水处理厂加强消毒运行管理,确保出水粪大肠菌群达标。保证紫外线消毒系统连续稳定运行及紫外灯管的完好率,不得自行关闭紫外消毒设备。紫外消毒设备备品备件准备充足,设备故障时及时更换。具备辅助投加消毒剂的水厂,应加大消毒剂投加量,保证出水粪大肠菌群连续稳定达标。加强除臭系统运行管理。确保除臭风机及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及时检查臭气收集系统的完好性,保证产生臭气的建、构筑物形成有效负压。确保臭气排放达到国家标准要求。要求排水监测站在按照特许经营协议对进出水水质进行每周两次检测的基础上,将进行抽检,对水质超标的水厂将按照特许经营协议进行扣减污水处理运营服务费。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马栏河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通过在出水口设置的紫外线消毒装置进行杀菌消毒,同时配有一套辅助加药系统,通过投加次氯酸钠消毒,实现双保险达标。目前,中心要求具备辅助投加消毒剂的 13 座污水处理厂,在保证紫外线消毒装置达标运行的同时,加大消毒剂投加量,实际出水粪大肠菌群数小于每升 100 个,远低于每升 1000 个的一级 A 排放标准要求。

半岛晨报、39 度视频记者李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