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刀的刀背上為何有一串鐵環?是為了美觀嗎?

秉燭讀春秋


古代的大刀,普遍是沒有鐵環的。有鐵環的叫大環刀,又稱“君子刀”。這種刀實際上是用於訓練的,而不是用於實戰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刀背上,每多一個鐵環,刀的重心就更難控制一些,無論是抬刀還是下劈,由於鐵環是不固定的,它會隨著刀刃運動的方向,發生配重加力,這就對用刀之人的臂力和腕力就提出來一個更高的要求。

所以往往是練刀法的人,隨著對刀的掌控能力的漸進,不斷地加環。給刀背加環,就和練輕功的腿上綁沙袋,基本上是同一性質。

根據史料記載,頂級的大環刀是九環的。能夠掌控九環的大環刀之人,無論臂力還是腕力都是相當驚人的。所以這類人一旦玩起普通的刀,那簡直就是不要太溜。


所以在很多武俠小說中,用九環刀的人,都是排在武俠榜前幾位的。譬如《白眉大俠》用金絲大環刀的徐良;《明英烈》裡於金彪用的九耳八環刀;《三國演義》裡張遼用的是九孔大環刀,等等。

但是總的來說,還是徐良最牛逼,因為他的金絲大環刀刀柄最短,單手執刀重心最難控制。所以網友們才可以戲謔說他能把金絲大環刀架在燕雙鷹的脖子上。


大環刀之所以在武俠小說裡出現得多,而幾乎不能成為實戰武器,是兩者要求不一樣。

因為刀的重心不好控制;而且有聲響不便偷襲;不便收刀,等等因素,導致大環刀用於實戰,劣勢太多。

但是出現在武俠小說裡就不一樣了。因為能用這種大環刀,本質上就代表了這個人的實力。環數越多,這人功夫就越厲害。這是不爭的事實。而且大環刀提起來就有聲響,自然無法偷襲別人,更說明了用刀之人的光明磊落。


所以行俠江湖的時候,看到用九環刀的大俠,最好躲他遠遠的,因為即便他不用刀,光憑腕力都可能把你撕吧了。




炒米視角


古代屬於冷兵器時代,所以基本上拿在手裡的都是刀劍槍矛,這裡我們要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有沒有在影視劇中發現,有些大刀的刀背上會加一排鐵環,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難道和耳環一樣,僅僅是為了美觀的一個裝飾嗎?千萬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連紅纓槍上面的毛穗都有用,這一排環的作用也不簡單。

首先第一個原因,這一排鐵環可以有效的增加劈砍時的力度,自然對殺傷力是一個提升。這種有鐵環的刀在往下劈砍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會跟著一起產生一個擺動,而這個擺動就可以用於增加力度,加上鐵環在揮舞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慣性,也會給這一下增添力道,同時減輕握刀者手裡的勁兒,達到一個省勁又有效果的作用。當然在不揮舞的狀態下,鐵環自然往下墜,使得整個刀的重心向下,也方便使用者掌刀。

第二點,這排鐵環在砍到人的時候,可以起到一個阻擋作用。這種阻擋可不是為了傷人輕一點,而是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大刀全力揮舞之後產生的力量是很強的,所以在砍到目標之後,傷口也必然很深,在這種情況下,拔刀可能就會有點難度,在對陣當中,雖說你給敵人造成了一個不小的傷害,但是如果不能及時將武器回收,那也是非常危險的。而有了這排鐵環,就可以有效防止大刀砍得太深,而且在拔的時候還能有個著力點不是?另外在鐵環接觸到傷者的時候,突然地停下自然會造成一個反彈,這個力度用於拔刀最合適不過了。

最後一點,雖然說這排鐵環的用意不在美觀,但是在開戰之前,卻可以用來震懾人心,在大刀揮舞起來的時候,這排鐵環會不斷髮出響聲,無形中就可以擾亂對方心神,同時還能產生一種震懾,從氣勢上壓對方一籌。這在雙方開戰之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想想看,孫悟空那麼厲害,面對一圈小牛精在圍著他吵吵鬧鬧,他也受不了,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當然,這個聲音在使用者的耳朵裡,同時也是個激勵,大型戰爭中都需要製造一些鼓點來振奮士兵,那這個鐵環發出的動靜自然也是一樣的效果,讓使用者感覺自己不是孤軍奮戰,勇氣也能大增一個階段,勝算也就更大一些。






糖姐姐的vlog


說起中國刀劍歷史中奇形怪狀的冷兵器,大家一定能列舉不少:什麼青龍偃月刀、三戈戟、鱷魚剪……等等,而在其中,九環刀一定是十分吸睛的存在。

作為大環刀的一種,九環刀的形狀與一般的大刀大體相同。刀身前寬後窄,刀柄略細,整體彎度較大。唯一不同的地方,大概就是它刀背上穿著的九個鐵環了。

而這些鐵環並不僅僅是因為美觀才設計的,在打鬥時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一、增加劈砍殺傷力

這些鐵環可以控制刀重心的偏移。

當把刀豎起來的時候,金屬環會偏向刀柄的方向,這時候刀的重心就會向手的方向偏移,更利於把刀拿穩;而當刀在劈砍時,鐵環則會隨著人的動作向前甩出,這時候,刀的重心就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從而增加刀的劈砍力。

二、限制劈砍深度

對於特別寬和重的刀來講,劈砍的時候一不小心就會深入骨頭。大家都知道,砍到骨頭的兵器是很難拔出來的,所以,這九個鐵環也可以起到一個限制劈砍深度的作用。

三、威嚇敵人

這叮噹作響的九個鐵環,決定了這把刀絕對不可能被用來偷襲,換句話說,能用這把刀的人,一定都是光明磊落、心胸坦蕩之人。

而且最重要的是,能用九環刀的人,也必然得是力大無窮的勇士。你可以想象一下,渾身肌肉的勇士拿著一把九環刀和敵人對峙,此時晃動掛環,一定能起到威嚇敵人的效果。

更多交流,請關注並私信@刀匠張勇


刀匠張勇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

大刀作為我國古代戰場上主要的近戰兵器,在歷史的舞臺上是步兵的標準配置之一。經過朝代的更替,刀的形態和樣式也一直在進化和改善。刀和劍不一樣,主要攻擊手段是“劈”、“砍”,比起劍的“挑”、“刺”,刀更容易上手,也更大眾化。如問題所問,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一種背上排著一排整齊的鐵環的大刀,那麼這種設計理念究竟是為了什麼呢?

最為普遍的說法是,刀背的鐵環可以增加劈砍的效果,以及重心的掌握。當人豎持大刀的時候,鐵環下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持刀。當人甩劈大刀的時候,鐵環因為慣性也會向前甩出,這樣就增加了劈砍的殺傷力,當然這也基於大刀使用者的力量強弱。大環刀也有很多種類,大致分為三環、七環、九環三種,根據使用者掌握程度和腕力的大小,不同的環刀適合不同的人。

還有一種說法是便於收刀,刀的重量一般來說比劍要沉,柄大刃厚。所以在砍中人身體後,很有可能嵌入太深而導致刀拔不出來,尤其是在和人血拼的時候,這是非常致命的。所以這些鐵環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刀身上建立一個施力點,當刀身拔不出來的時候,用手扯環遠比只拽刀柄效率高。

但是如果我們較較真去查一下大環刀的歷史的話,我們會發現,古籍文獻中對於環刀的描述非常少。官方軍隊編制中根本就沒有這種刀,所以我們看到的大環刀基本都是民間私造的武器。從僅存的實物資料來看,環刀這種樣式的刀只能追溯到清朝,在往更前一點的朝代去找就沒有記載了。反而近現代的武俠小說、評書說戲等文學藝術作品中經常看到環刀的身影。

所以我個人感覺,環刀這種民間產物其作用價值應該更貼近群眾,而不是戰場殺敵。我們都知道當使用者在耍大環刀的時候,會發出非常清脆響亮的鐵環撞擊刀背的聲音。那麼這種樣式的刀是不是一些江湖賣藝的團隊用來吸引街上觀眾的一種特殊方式呢?

就像雜耍團白表演前敲鑼打鼓一樣,用刀環舞動的響聲取代了“有錢的捧個錢場、沒錢的捧個人場”的人工拉客的方式?

除此外我們上文提到這種環刀分成好幾種,有七環有九環等等。那麼這種大刀,很有可能是一種練習刀,刀加上鐵環肯定比普通的刀要沉一些,大膽推測這種刀是不是有可能是武館師傅用來教給徒弟刀法的工具呢?

這就比較貼合第一個說法了,根據不同人的腕力和掌握的程度,用不同的環刀來練習。這也能恰好解釋為什麼在武俠小說等文學作品中才能看到這類型的刀了,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取材於生活。我們平常小老百姓接觸的多的不是官方軍用刀,而是這種環刀,所以加以渲染和加工,各種武林俠客拿著環刀開始闖蕩江湖了。

不過儘管大環刀經常在小說中出現,但是它在小說中的地位卻不是很高。大多數小說還是以劍為尊,使用刀的人往往都被刻畫成空有一身蠻力的莽夫,成了大俠們的刷經驗、曬戰績的NPC了。

不過也有一種說法,講的是耍大環刀的人,往往性格光明磊落,因為無法下黑手,一提刀就嘩嘩作響。而且環越多,證明這個人的江湖地位越高,如果你使用的大刀是九環,甚至可以不戰而屈人之兵。

當然了以上也都是我的個人推測,至於這個刀背上的環到底是幹啥使的,還得問問當初製作這把刀的人是怎麼想的。或許也是我們自己把事情複雜化了,沒準當初人設計出來就是為了美觀也說不定。

最後用《白眉大俠》的片首曲結束: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招是什麼樣的招?天地陰陽招!

人是什麼樣的人?飛簷走壁的人!

情是什麼樣的情?美女愛英雄……”

大家覺得大刀上上環到底為了什麼呢?


楊角風發作


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情不自禁的想到了一句會暴露年齡的歌詞:“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劍是什麼樣的劍?閉月羞光劍……”

這是很老的電視劇《白眉大俠》的主題曲,裡面所說的金絲大環刀,刀背上就是有一串鐵環。耍起刀來叮叮鐺鐺的,虎虎生威。

(《白眉大俠》劇照)

刀背上設計一串鐵環,有兩個目的:

其一,增加美觀度。

大家別以為江湖人士就都是灰頭土臉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大俠們也不例外。他們裝飾自己的武器,就像現在的我們裝飾自己的手機一樣。個性不同,喜歡的手機殼也不同。

一柄刀,它就只是刀身加刀柄而已。刀身上沒辦法做什麼花樣,刀柄上可以多加些配飾,比如珠寶金銀刀穗什麼的,但這裡就涉及到一個問題,不是所有大俠都富裕到可以在刀柄上鑲塊寶石的。

事實上,大俠們要是不兼職劫富濟貧,日子過得苦哈哈。但再苦也愛美,於是大環刀應運而生,突破了普通刀具的單調感,有了種特別的設計之美。

講究點的大俠還會將鐵環換成金環,彰顯不一樣的風采。

如果說普通刀具是天然去雕飾的小姑娘,那麼大環刀就是上過妝的。有人愛天然,也有人愛濃妝。

其二,實用性。

大刀畢竟是武器,觀賞性只是次要的,主要還是殺傷力。

使用一段時間後,大俠們發現刀背上的金屬環可以增加劈砍效果。

當刀豎起時,各個金屬環下垂,此時刀的重心會向手的方向偏移,便於控刀;當劈砍時,金屬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此時刀的重心會向著刀頭的方向偏移,能增加劈砍力度。

在某些情況下,揮動大刀時金屬環發出的鈴音還能動搖敵人的意志。

如此一來,在大刀背上加鐵環或金環就成了種風尚。不只有金絲大環刀,還有九環刀、七環刀等等,都是冷兵器時候的重武器。

【我是一粒沙,喜歡就關注我吧!】


縹緲峰下一粒沙


古代屬於冷兵器時代,所以基本上拿在手裡的都是刀劍槍矛,這裡我們要向大家提出一個問題,有沒有在影視劇中發現,有些大刀的刀背上會加一排鐵環,這東西是幹什麼用的?難道和耳環一樣,僅僅是為了美觀的一個裝飾嗎?千萬不要低估了古人的智慧,連紅纓槍上面的毛穗都有用,這一排環的作用也不簡單。

首先第一個原因,這一排鐵環可以有效的增加劈砍時的力度,自然對殺傷力是一個提升。這種有鐵環的刀在往下劈砍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會跟著一起產生一個擺動,而這個擺動就可以用於增加力度,加上鐵環在揮舞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個慣性,也會給這一下增添力道,同時減輕握刀者手裡的勁兒,達到一個省勁又有效果的作用。當然在不揮舞的狀態下,鐵環自然往下墜,使得整個刀的重心向下,也方便使用者掌刀。

第二點,這排鐵環在砍到人的時候,可以起到一個阻擋作用。這種阻擋可不是為了傷人輕一點,而是保證使用者的安全。大刀全力揮舞之後產生的力量是很強的,所以在砍到目標之後,傷口也必然很深,在這種情況下,拔刀可能就會有點難度,在對陣當中,雖說你給敵人造成了一個不小的傷害,但是如果不能及時將武器回收,那也是非常危險的。而有了這排鐵環,就可以有效防止大刀砍得太深,而且在拔的時候還能有個著力點不是?另外在鐵環接觸到傷者的時候,突然地停下自然會造成一個反彈,這個力度用於拔刀最合適不過了。

最後一點,雖然說這排鐵環的用意不在美觀,但是在開戰之前,卻可以用來震懾人心,在大刀揮舞起來的時候,這排鐵環會不斷髮出響聲,無形中就可以擾亂對方心神,同時還能產生一種震懾,從氣勢上壓對方一籌。這在雙方開戰之前,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想想看,孫悟空那麼厲害,面對一圈小牛精在圍著他吵吵鬧鬧,他也受不了,更何況是普通人呢?

當然,這個聲音在使用者的耳朵裡,同時也是個激勵,大型戰爭中都需要製造一些鼓點來振奮士兵,那這個鐵環發出的動靜自然也是一樣的效果,讓使用者感覺自己不是孤軍奮戰,勇氣也能大增一個階段,勝算也就更大一些。


董老師談歷史


肯定不是為了美觀的,古代的大刀,是士兵主要的近戰武器,而這些普遍是沒有鐵環的。有鐵環的叫大環刀。這種刀一般是用於訓練的或者練武之人練習的,而不是用於實戰的。

原因很簡單,因為刀背上,每多一個鐵環,刀的重心就更難控制一些,無論是抬刀還是下劈,由於鐵環是不固定的,它會隨著刀刃運動的方向,發生配重加力,這就對用刀之人的臂力和腕力就提出來一個更高的要求。所以往往是練刀法的人,隨著對刀的掌控能力的漸進,不斷地加環。給刀背加環,就和練輕功的腿上綁沙袋,基本上是同一性質。

根據史料記載,頂級的大環刀是九環的。能夠掌控九環的大環刀之人,無論臂力還是腕力都是相當驚人的。所以這類人一旦玩起普通的刀,那簡直就是不要太溜。


趙客縵胡纓I


古代制式武器中並沒有大環刀一說,所以說這種刀只能出現在民間。

我們聽評書,看電視常常會聽到看到某個威猛大俠手握“金絲大環刀”從天而降,剷除奸惡,匡扶正義。你也許想著見到白眉大俠自然會問一句:“刀是什麼樣的刀”,答曰:“金絲大環刀

”,是多麼經典的一句臺詞啊!

從現有的史料,還有出土的文物來看,大環刀只在清朝才出現,但有意思的是,三國許褚曾使用“九耳八環刀”,不知道是不是大環刀的老祖宗,由於沒有實物,我們姑且就當是清朝產物。在古代長時間裡,劍作為一種裝飾武器是不被禁用的,而刀則不同,不管什麼朝代都是一種制式武器,具有強效殺傷力,不禁不行,那麼到了清朝為什麼會出現大環刀這種武器呢?

由於清朝是少數民族政權,滿人尚武,所以武器在普通旗人中是最普遍的東西。長時間統治下來,旗人逐漸融入到漢人之中,所持武器也就滿漢不分,清政府為了區別普通民間武器與制式武器,於是強令民間藏刀與官府制式刀作出區別,怎麼改呢?這讓當時的官府作了難,大小形狀的刀歷代已經造遍,總不能讓民間按照某個朝代的制式刀做的相同吧。

最後,有個官員靈機一動,認為歷朝歷代合法持有武器的是寺廟僧人,他們的戒刀、禪杖上面都鑲有“正氣環”,取其意光明正大,堂堂正正的意思,於是清政府強令民間刀具改成僧刀模式,上面就有了環。這樣民間刀具與官府制式刀有了區別,而且作奸犯科之時,帶這樣的刀具很容易被緝拿,所以就逐漸成為江湖雜耍、鏢師武館的專用佩刀。

那麼總結下來,大環刀上面的“環”的主要作用就是:

第一,為了和制式武器進行區別。

第二,主要是為了裝飾作用,多在街頭雜耍藝人常見,提高觀賞性。

第三,武師練功專用,環的多少說明武師對刀的操控較強。許褚年老時,曾把自己的刀環卸掉幾個,以減輕份量,說明他對刀的操控已經很差了。

當然了,真正的戰鬥是根本不可能使用這種武器的,份量重難以掌控不說,刀背上的環發出聲響,不僅不會給敵人造成震懾,反而會暴露出自己出刀的意圖,顯然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武器。根據出土文物和清代遺留下來的大環刀來看,大部分是沒有開刃的,所以說使用這種武器的一般只是江湖雜耍人員,所謂白眉大俠一樣使用這種武器的高手,一般只存在於影視劇、小說當中。

結語:在中國古代冷兵器歷史發展中,刀具的發展也是多種多樣的,但不論怎麼發展,刀的劈砍性能是其他武器替代不了的,所以大環刀的出現,最主要還是官府的限制,而並非民間自發所為。


望風瑟瑟


我們在看古裝電視劇的時候,經常可以看到習武之人手持大刀,這些大刀上面有的會帶有幾個鐵環,其中最著名的應該要數白眉大俠徐良的金絲大環刀了,那麼這些大刀上的鐵環究竟是為了美觀還是另有奧妙那?

增加劈砍力度

按照大刀行家的說法:力氣大的高手用九環,力氣小的票友用六環,年老力氣小的用三環。

當刀豎直拿起的時候,刀背上的鐵環朝下,這時整個刀的重心就會向手心偏移,這樣可以更好的控制住刀,當作出劈砍動作的時候,鐵環會隨著慣性的作用向前甩出,刀的重心也會跟隨著鐵環向前移動,從而增加大刀的劈砍殺傷力。雖然這樣的重心偏移不是很大但還算實用。

還有就是鐵環在隨著大刀揮舞的同時,碰撞發出響亮的聲音,在氣勢上給對手以震懾的作用。

用來磨鍊刀法

練武的師傅們通常只有在自己練刀的時候才會使用大環刀,而在實戰中其實並不使用。

用刀時講究的是氣勢猛、力度大,也就是俗話說的穩、準、狠。這可不是拿著刀說砍就砍的,練習的過程中對於力度的拿捏和對刀的掌控都是需要長時間磨鍊的。

所以許多初練者開始練習時用的刀都是比較輕的,隨著刀法的提升,就會在刀身上逐漸加上鐵環,以此來增加難度。

增加刀的藝術效果

古時候一些在街頭賣藝的藝人常常會使用到大環刀,他們在刀身上加上鐵環,這樣不僅可以美化大刀,讓刀看起來更有氣勢,而且在揮舞大刀表演時,鐵環的撞擊聲還會吸引來更多的圍觀者。


東籬梧桐雨


歡迎打開歷史寶藏。


看到這個題,想起來一句老歌詞:

刀是什麼樣的刀,金絲大環刀。

這裡的金絲大環,說的就是題中所言的刀揹帶有一串鐵環的大刀。

一般比較常見的大環刀,有刀揹帶有七個環的,號稱七環刀。

也有帶有九個環的,顧名思義,就叫九環刀。當然也有隻帶一個環或者兩個環的簡化版。

為什麼有大環刀這個神奇的存在呢?

刀是用利刃去傷人的,刀背上的環,貌似沒什麼用處。

當然了,有人要說,這刀背上的環,是有用的,防止刀砍進人體後,不好拔出來,尤其是砍進骨頭後,不容易拔出來,這時候用手拉著刀背上的鐵環,很容易就拔出來了。

可能在實戰中確實會有這樣的用處。

但是真的用於實戰的話,估計帶環的大刀是不多見的,因為這東西叮噹響,不利於隱蔽,很容易暴露了行蹤,離大老遠就被敵人發現了,這樣不好。

這種揮舞起來嘩啦啦的效果,只有可能在一個場景中比較受歡迎,那就是雜耍時候博人眼球。

在靠博人眼球掙錢的雜耍那裡,這樣的大環刀,揮舞起來叮噹響,能很快吸引周圍的觀眾,再加上炫酷的外形,這就成了觀眾的看點。

從某種意義上說,電視劇中出現的這些大環刀,也是一種表演性質,而在實際作戰用途上,這樣的環就沒什麼實際用途了。不僅製造不便,徒費人力物力,還不利於隱藏自己,對增加殺傷力沒有什麼實際用途。

綜上可知:這樣的大環刀,其實就是一種刀的藝術化表現,這些叮噹作響的環,除了吸引人眼球,沒有什麼特殊的實際效果。


更多歷史類原創內容,歡迎關注@歷史寶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