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憑明朝那大刀長矛鄭和的船隊真的有能力搞殖民嗎?

少年不大冷


我是收藏大參考,我來回答:讀歷史,最大的作用並不是學什麼人情世故、世道人心,那玩意兒在菜市場上滾上兩年,你照樣門清,時間會教給你一切。歷史真正的價值,在於揭示你現實中尚無資格觸碰的社會層級運行的邏輯。

鄭和下西洋是古代規模最大的航海,比起哥倫布、麥哲倫等航海家早了盡一個世紀,是古代東方國家航海里第一人。下西洋所具備的船隻多達200多艘,超過2萬人,而明朝的船據後來統計,是歐洲同一世紀當中所有的總和,在當時無疑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如果朱棣當時讓鄭和殖民全世界,我想就沒有後來的日不落帝國,我們到全世界所講的語言那估計就是漢語而不是英語了。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花銷太大,明朝的國庫已經沒有辦法支撐了。明朝從這些進貢當中很少有收入,反而都是虧得多。花了太多金錢讓全世界看明朝有多昌盛,而錯過了機會。在日後西方殖民國家日漸強大起來,這些大航海時期的國家已經不是當年的那些窮人了,而是富得流油的有錢人。明朝自居有本錢,不需要更多的“領土”,當然不會去考慮殖民這種讓他看來十分沒有意義的事情。

鄭和的航海事業,基本上就為明朝控制香料貿易、馬六甲海峽、印度洋出入口這三個方向上,建立了自己的勢力。其中,除了錫蘭之外,馬六甲蘇丹和舊港宣撫司都可以模稜兩可的算入西南土司級別。明朝要維繫當地運作,也勢必派駐一定的人員。

所以,你不能說鄭和沒有建立殖民地的心。只是明朝的固有制度限制了他,而他本身的任務也是為了維繫這一制度。所以始終處於矛盾之中。

至於為什麼鄭和沒有最終建成殖民地,這是因為下西洋本身在經濟上虧損嚴重,遭致失敗。所以,在西方殖民者東來前,明朝在實際上已經不再具備控制這些地方的能力了。


口述河南


明朝時期軍隊可不只大刀長矛。

明成祖朱棣當時忌憚少數民族騎兵,組建了有名的“三大營”朱棣五徵漠北,三大營曾經大放異彩。三大營包括:

三千營

三千營的前身是朱棣靖難之時立下大功的“朵顏三衛”。朵顏三衛以蒙古騎兵為主,也就是為僱傭軍為主。但是,朱棣即位之後讓這些蒙古騎兵作為明朝的國防力量是極不穩定的,後期變成以漢人騎兵為主的軍隊,當然雖然名字叫“三千營”實際人數不止三千人。

五軍營

五軍營是朱棣即位之後,抽調各地精英。組建的一支軍隊,主要以步兵為主,也有一部分騎兵。主要分為中軍、左哨軍、左掖軍、右掖軍、右哨軍。

神機營

神機營相當於明軍火器部隊,也相當於明軍部隊中炮兵部隊。主要由火銃和炮兵組成。

朱元璋即位之後大肆屠殺功臣,而沐英作為朱元璋養子得以倖免。朱元璋派沐英鎮守雲南。當時的雲南民風剽悍。沐英創建了以神機營為主的戰術。即將神機營分為三隊,發現敵方騎兵之後,第一隊發射火銃,發射之後立即後撤,第二隊發射火銃之後,第三隊補上,此時第一隊已裝填彈藥完畢。以形成強大的火力網。沐英這一戰術領先世界二百年。

後來,明成祖朱棣對沐英這一戰術加以改進。面對少數民族騎兵,神機營作為第一隊,大炮轟擊敵方騎兵後繼部隊,神機營射擊敵方騎兵前方部隊,以減少敵方騎兵衝擊力的效果。之後神機營從容收起火銃退入己方後排。三千營的騎兵從陣型中殺出,和敵方短兵相接,最後五軍營一起殺出。而明軍大炮可以一直轟擊敵方後繼部隊。簡單來說,就是先拿大炮火銃轟、然後騎兵上、最後步兵上。

七下西洋是宣揚國威的好機會,以朱棣的性格沒理由不帶火銃大炮之類的熱兵器。據史書記載,鄭和艦隊中明軍的船分為寶船、馬船、戰船、座船、糧船、水船。

最大的船為“寶船”,也是鄭和的帥船,主要用於軍事指揮和接待外國使者。這種寶船鄭和艦隊中僅有四艘。史書記載寶船長四十四丈四尺(約合132米),寬十八丈(約合53米)。船體深12米,吃水8米,船壁高1.5米,載重為7000噸,寶船分為上下四層,錨重有幾千斤,要動用二百人才能啟航。

鄭和艦隊有船不下二百艘,而戰船作為保護艦隊重中之重佔很大一部分,裝備火炮、火箭等裝備。因為其擔任航行安全的責任,需要其靈活,戰船長約18丈(約合53米),寬六丈五尺(約合18米)。

據軍事專家唐志拔教授研究,鄭和船隊的每艘戰船上裝備的兵器有以下幾類:

冷兵器類,有弓、弩、標槍、砍刀、鉤鐮、撩鉤、小鏢、梨頭鏢等各種10—15把,還有防備冷兵器的頭盔、藤牌每人一付。這些冷兵器主要用於陸上戰鬥,也可應用於海上接舷戰。

燃燒性火器類,有火球、火蒺藜、火藥箭、火槍、鐵咀火鷂、煙球,每種10—100個。這種燃燒性火器可用於陸上戰鬥,也可以用於海上戰鬥。當這種燃燒性火器擊中敵方船隻或船具時,會燃起大火,燒燬敵船。

爆炸性火器類,有鐵火炮、神機石榴炮,每種50—100門。

朱元璋即位之後,積極發展邦交關係,曾經在《皇明祖訓》一口氣列舉十五個不征討之國。朱棣繼承了朱元璋的意志。由於中國當時是世界強大的國家,自然沒有發展殖民地的想法甚至在鄭和下西洋的過程中幫助別的國家穩定內政,征討海盜。是當之無愧的仁義之師。


史爭朝夕


鄭和下西洋目的不是為了殖民!

世界上最古老的火炮在中國——明軍不止有大刀長矛。

中國歷史博物館中收藏了一門世界上最古老的火炮——銅火銃,這一火炮的炮身之上刻有製作的年代,上刻有“至順三年”,“至順”這個年號是元文宗孛兒只斤·圖帖睦爾的年號,共使用了四年,具體到公元紀年是1332年。也就是說至少在1332年,元朝軍隊就廣泛配置了火炮,何況明朝的軍隊!

這尊火炮長533mm,口徑105mm,炮身重6.94千克,發射石頭或者鐵製作的彈丸。這種火炮廣泛的應用於城池攻防戰和配置海上船隻。(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銅火銃,製造時間為1332年,明朝之前)

元末農民起義軍在軍隊之中就配置了銅火銃,絕大部分是從元軍手中奪來的。1380年,朱元璋仿照元朝的制度,再度成立軍器局,專門製造火器和其他冷兵器,根據記載如下:

弘治以前定例,碗口銅銃三千門,手把銅銃三千支,銳箭頭九萬個,信炮三千門。(《明會典.工部十三.火器》)

按照明朝的規定,軍器局每隔三年就要生產一批火器,具體數字為:3000門大型銅火銃,小型銅火銃3000支,銳箭頭9萬個,信炮3000門。明朝的軍隊中銅火銃分為兩大類,一種是單兵銅火銃,另外一種則是大口徑的銅火銃,主要用來防禦、攻打城池和軍隊艦船配置。(明洪武年間軍隊配置的三眼火銃圖,明軍前中期的軍隊大量配置這一火器,沒有子彈了,還可以用作冷兵器使用)

明軍大型的銅火銃被形象的稱為“大將軍”、“二將軍”、“奪門將軍”,大都是按照這些大型銅火銃的功用來稱呼的。陸軍和海軍配置的銅火銃也不盡相同,現在也發現了很多明朝軍隊配置的火器遺留。

明永樂五年(1407年),朱棣建立了神機營,這個神機營就是專門配置的火器部隊。

1、永樂五年初,定交趾,神機營立於此時。(《續文獻通考》)

2、徵交趾,得神槍火箭之法,立神機營。(葉向高著作《京營兵制考》)

神機營是明朝禁軍三大營之一,主要配置的就是火器,1410年成軍。

鄭和船隊自1404年開始出發,截止到1433年結束。鄭和船隊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隊,無論從艦船的大小、規模、武器配置都是世界一流的。軍艦之上絕大多數都配置了大型銅火銃,有些士兵也配置了火器。(明朝神機營配置的銅火銃設計圖)

綜合以上來看,鄭和率領的軍隊不僅僅是大刀長矛,還有銅火銃等重要的火器。一流軍艦、一流的軍隊、一流的軍隊武器配置,明朝初年是名副其實的世界第一大國。

明軍火器配置軍隊要比西方早半個世紀之久!

鄭和下東洋——敲打日本幕府。

倭寇並不是明朝中期才有的,在明朝初年就已經有倭寇了,經常活動與松江、蘇州一帶,走私貿易和搶劫兼而有之。

1402年,朱棣派遣使者到四方的國家,包括日本、琉球、暹羅等。第二年,這些國家都派遣使者到明朝來朝貢。

1404年,朱元璋派遣鄭和率領艦隊到日本,統帥的軍隊有10萬之眾。鄭和和日本室町幕府的足利義滿將軍進行了磋商,足利義滿接受了明朝授予的“日本國王”的封號、金印等。鄭和要求幕府自行清繳倭寇。記載如下:

文皇帝永樂二年四月,夷船一十一隻,寇穿山,百戶馬興(與戰)死亡。尋寇蘇松諸處。是年,上命太監鄭和統督樓船水軍十萬詔諭海外諸番,日本首先納款,擒獻禮邊倭賊二十餘人。(顧炎武著《天下郡國利病書》)

明朝和日本簽訂了《永樂勘合貿易條約》,日本幕府取締九州一帶的倭寇,同明朝修好,並同明朝開展“朝貢貿易”,也稱“貢舶貿易”。(聰明的一休動畫,足利義滿和一休和尚劇照,足利義滿和明朝簽訂《勘合貿易條約》)

至永樂15年(1417年),在明朝和日本幕府的合力下,騷擾明朝東部沿海的倭寇減少了很多。

鄭和下西洋的三大軍事大行動。

鄭和艦隊和軍隊的作戰能力行不行,那就要看實戰了,鄭和下西洋時期主要有三次大的軍事行動。

一、消滅“海盜王”——陳祖義。

陳祖義祖籍廣東潮州人,洪武年間逃亡到馬六甲海峽附近,成為名震一時的海盜王,盤踞在馬六甲海峽這一海上交通要道長達十幾年,劫掠通過的船隻。這批海盜劫掠的範圍在日本、臺灣、馬六甲、中國沿海等地。一些東南亞地區的小國家居然向其稱臣納貢,以取得暫時的安寧。

明朝對陳祖義的懸賞金額初期為“50萬兩白銀”,後來增加到750兩白銀,可謂是世界上最高的海盜懸賞了。後陳祖義逃跑到三佛齊(印度尼西亞)的渤林邦國,成為國王的大將。國王死後,陳祖義召集海盜佔據這個國家,並且自立為王。

陳祖義假意歸附明朝,並嚮明朝納貢。他不改海盜本色,納貢的船隻來明朝是空的,沿途搶劫,搶到什麼送什麼,回去的時候一路搶劫而回。

1407年,鄭和的艦隊一下西洋歸來,陳祖義害怕鄭和的艦隊,假裝投降。鄭和假裝中計,率軍突襲陳祖義的海盜部隊,殺海盜5000多人,活捉陳祖義三人,並押送到明朝。朱棣當著朝貢的眾位使臣、國王的面殺了陳祖義三人,海盜王終於死了。

二、俘獲錫蘭山國國王——亞烈苦奈兒

1409年10月,鄭和第三次下西洋,途徑錫蘭山國(今斯里蘭卡)。鄭和的船隊載有大量的貿易物質,錫蘭山國王覬覦鄭和艦隊的財寶和物質,於是打算在鄭和艦隊迴歸途中下手。這事讓鄭和及其手下早就預料到了。

果不其然,鄭和再次回到錫蘭山國的時候,國王亞烈苦奈兒誘騙鄭和到錫蘭山國。同時發兵攻打艦隊,並將樹木砍到,橫亙在河流之中,阻礙艦隊的通行。

鄭和了解到錫蘭山國傾全國之軍力攻打自己的艦隊,國都肯定空虛。於是鄭和率領2000多人的部隊突襲錫蘭山國國都,俘獲國王亞烈苦奈兒和他的家屬,押送到了明朝。

朱棣並沒有殺錫蘭山國國王,而是讓當地人重新選擇一個國王。

三、擒獲蘇門答臘國偽國王——蘇幹剌。

1412年11月,鄭和第四次下西洋。

蘇門答臘國的老國王與鄰國的花面王交戰,不幸中箭身亡。老國王的兒子年幼,他的妻子稱,如果誰殺了花面王,就讓誰和她共同執掌蘇門答臘國。這時有個人組織自己的部眾殺死了花面王,於是這個人就做了蘇門答臘國的新國王(稱老王)。老國王的兒子長大之後,和自己的部將合謀殺死了這個新國王,自己承襲了王國。

被殺老王的弟弟蘇幹剌逃亡山中,糾集部署,也自稱國王,此時蘇門答臘有兩個國王並立。恰好在此時鄭和率領艦隊來到蘇門答臘國,賞賜了蘇門答臘國不少東西,並進行貿易。蘇幹剌認為沒有給他賞賜,於是率軍進攻鄭和的艦隊,就是想打劫船隊的財寶和物品。鄭和聯合蘇門答臘國的力量,將蘇幹剌部擊潰,並抓獲了他和他的妻子。

1415年8月12日,鄭和押解蘇幹剌回朝,朱棣誅殺了他。(鄭和下西洋雕塑)

通過鄭和下西洋的幾次大的軍事行動來看,鄭和艦隊的軍事力量絕對是世界一流,可以吊打西洋之中任何國家。

殖民何意?就是用武力征服當地民眾,並且遷移本國的人民進入被征服地區,掠奪當地人財富。鄭和艦隊雖然打敗過幾個小國家,但都是事出有因,而且從未遷移明朝的民眾進入所謂的征服國家。

鄭和下西洋時,明朝根本無意殖民其他小國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