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古時候,當人們遇到汙染和粉塵時,只知用手或袖捂住口鼻,如《禮疏》載:"掩口,恐氣觸人。"《孟子·離婁》記:"西子家不潔,則人皆掩鼻而過之。"

古人很早就已經知道空氣不潔淨時需要用手或者袖子捂住鼻口隔絕汙染源,但這都還是臨時處理。


歷史上最早的口罩源於信仰。公元前六世紀,古代波斯人的拜火教認為,俗人的氣息是不潔的,因此在進行宗教儀式時,要用布包住臉。在波斯教古墓的浮雕中,祭師就戴著“口罩”。


公元一世紀的古羅馬人曾提出可能是最早的口罩概念。因撰寫《自然史》而聞名於後世的老普林尼心繫礦工的身體健康,曾用動物膀胱製成呼吸用具來幫助礦工過濾空氣中的有毒物。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這裡有幾個相關老普林尼的趣聞,其實他出生於意大利,還是一個作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他還是一個鑽石品牌創始人。維蘇威火山大爆發。時任海軍艦隊司令的普林尼在組織救援災民時,吸入過多的含硫氣體,不幸毒發身亡。我不知道當時他戴上了口罩沒有,就算戴上了,當時的情況可能也簡陋。


馬可·波羅在他的《馬可·波羅遊記》一書中,記述他生活在中國十七年的見聞。其中有一條:"在元朝宮殿裡,獻食的人,皆用絹布蒙口鼻,俾其氣息,不觸飲食之物。"這樣蒙口鼻的絹布,也就是原始的口罩。


中世紀歐洲,整個就是一個黑暗的歷史時期,霍亂、黑死病到處橫行。當時醫學界認為傳染病都是由於空氣中的“瘴氣“產生的。當時的醫生為了杜絕感染,身穿泡過蠟的亞麻或帆布衫,頭頂戴著黑帽,戴上可過濾空氣、狀如鳥嘴般的面具,裡面放上香料草藥,眼睛由透明的玻璃護著,手著白手套,持一木棍,用來掀開病患的被單或衣物、或指揮病人如何療病,他們深深地相信這樣的裝備可以保護自己免於黑死病的感染。鼠疫(又叫黑死病)橫行歐洲,有人說是蒙古大軍帶去的,這點在醫學史上還有爭論。這算是人類最早對於疫病的防禦口罩和意識。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十六世紀的佛羅倫薩,著名的畫家、博物學家——達芬奇在為其領主提供諮詢的時候提出使用織布浸水捂在臉上,可以防止煙霧等有毒化學品對呼吸系統的傷害,這種超前的方法至今寫在防火逃生指南中。


在國外,口罩的出現和使用是19世紀末葉的事。德國病理學專家萊德奇發現了空氣傳播病菌會使傷口感染,從而認為人們講話時的帶菌唾液也會導致傷口惡化。於是,他建議醫生和護士在手術時,戴上一種用紗布製作、能掩住口鼻的罩具。此舉果然有效,病人傷口感染率大大降低。從此,各國醫生紛紛採納萊德奇的建議。


德國微生物學家弗魯格以此為基礎,德國外科醫學家米庫里茲在同年提出:醫務人員施行手術時,應戴上可遮住口鼻的消毒紗布口罩,這樣的口罩被稱為“米庫里茲氏口罩”(Mikulicz′s mask),這是現代意義上有記載的首款醫用口罩,自此以後“戴口罩”成了醫護人員的標準形象。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在1899年,英國的一位外科醫生改進了設計——他將紗布剪成長方形,在紗布之間架起一個框形的細鐵絲支架,讓紗布與口鼻之間留有一定的間隙空間,解決了口罩呼吸不暢的弱點。


隨後一位法國外科醫生保羅*伯蒂做了一種6層紗布的口罩,縫在手術衣的衣領上,用時只要將衣領翻上就行了,隨後他改進了設計——用一個環形帶子連接紗布掛在耳朵或者後腦勺上。


於是,現代口罩的形狀便從此誕生了!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在中國,有一個人,他對口罩的發展產生重要的影響,這個人就是伍連德。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1910年底,在中國東北發生著一場心痛如焚的大浩劫,很多人不明不白的死去,一個接著一個。


一場肺鼠疫從俄國貝加爾湖地區沿中東鐵路傳入中國,並以哈爾濱為中心迅速蔓延,4個月內便波及5省6市,死亡達6萬多人,其中僅哈爾濱市就死亡5272人,一時屍骸遍野,舉世震驚。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當時清政府尚無專設的防疫機構,沙俄、日本均以保護僑民為由,要求獨攬防疫工作,甚至以派兵相要挾。就是在這樣生死關頭,俄、日兩國趁火打劫,利用防疫之際,妄圖攫取東三省警務權。


1910年12月,清政府緊急電召時任天津陸軍軍醫學堂副監督的伍連德緊急赴哈爾濱調查處理鼠疫。伍連德不負眾望,赴哈後,抵制住了沙俄、日本的無理要求,並於1911年1月,在哈爾濱建立了第一個鼠疫研究所,並出任所長,當時他年僅31歲。


在伍連德及助手的共同努力下,很快,檢驗結果出來來,東北的這場疫情為肺鼠疫。伍連德立即電告清政府,要求從關內徵招大批醫生來哈參加防疫。第一個應徵到達哈爾濱的是法國醫生梅斯尼(Mesny),法國軍隊的外科醫生,時任天津北洋醫學堂首席教授。


傳播鼠疫的通常是活躍於老鼠身上的跳蚤,可是伍連德覺得奇怪,如果是炎熱的氣候也就罷了,如今天寒地凍,氣溫在零下30多度的東北,跳蚤活躍不起來,鼠疫到底是怎麼傳播的?當時的日人開始了自己的防疫方法:捕殺老鼠,這一防疫方法隨後被俄國效仿,他們甚至認為很快就可以控制疫情。一直覬覦東三省的日本再一次向清朝發出了應該將防疫權交到他們手裡的呼聲。


但是,即使是大量捕殺老鼠,疫情仍沒得到控制。伍連德一直在尋求新的辦法,最後經過總結,他大膽提出這次的鼠疫為“肺鼠疫”,主要通過飛沫傳染。誰知,伍連德的說法一經提出,就受到外國專家的質疑。日本醫生是著名細菌學家北里柴三郎的學生,法國醫生是有著防控鼠疫經驗的梅斯尼,他們都強烈反對伍連德的大膽設想,對飛沫傳播這一說法更是嗤之以鼻。


伍連德視察新城區俄國鐵路醫院考察疫情時發現,這裡的醫生護士都未加防護,沒有人戴口罩。當時人們並不瞭解肺鼠疫這種烈性疫菌的傳播方式為人與人之間經呼吸傳染。他應邀同俄國醫生一道查房,只給他白袍、白帽、膠皮手套,與俄國醫生一樣沒有口罩。伍連德警覺地查看了幾個鼠疫患者,感覺這樣的工作環境是非常危險的,就匆忙離開病房。


就在幾方爭執不下時,法國醫生梅斯尼染上鼠疫死亡了!而伍連德經過調查得知,梅斯尼正是在沒有任何防護的情況下接觸了病人而感染上鼠疫的,這讓他更加確定疫情是通過飛沫傳染的。


為了檢疫隊伍的自身安全,伍連德還發明瞭最早的醫用口罩——這種由兩片紗布夾一塊吸水藥棉的口罩,成本僅為當時的2分半錢,作用卻至關重要,沿用至今,稱之為“伍氏口罩”。伍連德調動了大量人力物力,確保口罩源源不斷地供應給市民,並且很快被民眾接受。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梅斯尼是第一位在疫區殉難的醫生。梅斯尼之死引起各方震動,喚醒了人們自我防護意識,成為”伍氏口罩”普及的一個契機。他以他寶貴的生命為東三省防疫作出了犧牲和貢獻,這或許是他始料未及的。


因為“在肺鼠疫防治實踐與研究 上的傑出成就以及發現旱獺於其傳播中的作用”,伍連德被提名為1935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候選人。由於候選人的保密期為50年,此消息直到2007年才在諾貝爾基金會官方網站上正式披露伍連載德才是中國歷史上走近諾貝爾獎的第一人。


說到這次疫情,關於口罩有幾個問題,

  1. 為什麼這麼難買?
  2. 一定要N95的嗎?


為什麼口罩難買?

原因有很多,不過有幾個根本因素。口罩市場規模小,平時這些工廠大部分都是停工和半停工狀態,如果沒有這次疫情,估計他們一輩子都不會體驗開足馬力的感覺。由於平時需求量不怎麼大,日消耗800萬幾個工廠,突然要求應對幾個億的增長,就很難供應上了。加上正逢春節假期,物流停止,原材料供應商、產線工人放假的因素,供需平衡被強度打破。還有大家對疫情的恐慌,造成對口罩的搶購,就跟最近雙黃連口服液搶購一樣,勢必對藥店口罩庫存造成壓力。


國內生產跟不上,已經有各方力量在國外開始購買口罩了,近日《我不是藥神》影片主人公程勇—“藥俠陸勇”出手了。2020年1月31日,陸勇發出在機場的照片。身旁的行李推車上放著數十箱救援物資,並且由於交通問題只能通過三輪車運送。經本人描述才知道陸勇在大年初五的時候就和雲南大學印度研究院柳老師跑到印度,經過多次輾轉和尋找終於發回了3000個護目鏡和3000個n95口罩共49箱物資。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在這過程中也得到了印度警察和山東航空的幫助,並且在醫療物資匱乏的情況下陸勇依然在儘自己所能召集遊客幫忙,並且會直接將物資捐贈醫院。


正如影片中展現的,他並沒有因為賣藥從中牟取暴利,而是為了救助病人冒著危險奔波各地。如今在疫情面前陸勇更是親力親為,可以看到他在機場上手裡僅是幾片面包和兩瓶礦泉水,行程匆忙。購買醫療用品,為疫情貢獻自己的一份綿薄之力,實屬難得,值得大眾為其點贊,不得不承認陸勇確實堪稱“藥神”一詞。


在“風暴中心”武漢,阿里巴巴購自印尼的一批N95口罩已完成簽收。三架航班搭載阿里巴巴海外直採的超過50噸口罩等醫療物資已經抵達上海。阿里巴巴境外採購的口罩正在送往9家醫院。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一定要N95的嗎?

在這次新型冠狀病毒中

首選是 N95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

可阻擋血液、體液穿過口罩

能在一定程度上預防呼吸道感染

購買這一類口罩

要注意包裝上會有 “外科醫用口罩”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N95型口罩

N95型口罩是NIOSH(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認證的9種顆粒物防護口罩中的一種。“N”表示不耐油(not resistant to oil)。“95”表示暴露在規定數量的專用試驗粒子下,口罩內的粒子濃度要比口罩外粒子濃度低95%以上。其中95%這一數值不是平均值,而是最小值。N95不是特定的產品名稱,只要符合N95標準,並且通過NIOSH審查的產品就可以稱為“N95型口罩”。防護等級為N95級表示在NIOSH標準規定的檢測條件下,口罩濾料對非油性顆粒物(如粉塵、酸霧、漆霧、微生物等)的過濾效率達到95%。


答案鍾南山院士已經告訴我們了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對於N95,現在最需要它們的是在前線的醫生護士們。我們沒有得病的人請不要再去和他們搶資源了,他們已經夠危險,夠辛苦的了,我們要一般外科口罩就可以啦。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正確的佩戴口罩示意圖

你不知道關於口罩的那些故事


傳統紗布口罩有用嗎?

無用。使用12層甚至18層紗布口罩疊加,結果顆粒物濾除率也只有96%,與標準化的一次性口罩單層95%濾除率相差無幾,“何況在現實中,不可能重複佩戴十幾層紗布口罩。”


防霧霾口罩有用嗎?

沒用。防霧霾口罩的設計標準與醫用口罩不同,並不用於攔截病毒。其內置濾材如接觸病毒,無法妥善處置,容易二次汙染。此外,防霧霾口罩往往帶著裝飾性、保暖性設計。不建議在疫情中使用防霾口罩。


帶閥門口罩有用嗎?

也不建議使用。帶閥門功能的口罩,主要用於防塵。閥門是在脫離有塵環境後的“呼吸閥”,打開後可以順暢呼吸。然而,這一閥門有失靈風險,而且有大顆粒物卡住的情況下,就無法阻止病毒吸入。


戴兩個一次性口罩更有用嗎?

也沒用。有人怕口罩單薄,戴上兩個一次性口罩,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實驗證實,重疊一次性口罩對病毒的“攔截率”同樣是95%。而且,雙層口罩導致呼吸阻力大大加重,產生“悶”的不適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