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買到什麼?

橋139090297


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買白菜一百五十斤,可買豬肉一點四斤,可買土雞蛋三十個,可買羊肉二斤,可買麵粉六斤,可買西瓜五十斤,可買玉米十五斤,可買燒雞一隻,可支付一般人二點五天的生活費,可支付六年級學生一年的學費,可支付普通家庭一月電費,可支付五口之家一週的蔬菜費用,在飯店一塊錢可炒兩盤肉菜。……夠了吧?


用戶7783258705347


六十年代,一塊錢可買一斤半左右的豬肉,保重量,保質量,保食品安全,所有食品放心吃。生活在毛澤東時代讓中國人民自豪!


貽生


六十年代,我們這裡娶媳婦,女方的聘金只要九十九元,表示長長久久之意。這九十九元哪裡來呢?大部分的家庭除了平時稍微一些積儲外,會從年初開始合計:買一隻二到三斤左右的豬仔五元,養一整年後,成了二百餘斤的大豬,市面的豬肉是每斤五到七角錢左右(肥貴,瘦便宜,帶骨最便宜。),批發給職業殺豬師傅,就是每斤四角五分,那就有差不多九十元,請親戚朋友的,會送來的紅包是一個是一到二角。

買金首飾:一克八元,

做衣服等用布料:一元一尺;

買水果:一元四斤,

糖果:一元三斤。

大米:一元六到七斤,

蔬菜:一元五十斤;

二房一衛一廚租金:一元可繳二十天左右房租,

學費:一年級一元,五年級:一元八角。

娶媳婦,鄰里鄰居借、親戚朋友借一元二元不等,來年幾乎可以還清。

沒娶媳婦的家庭,用於平時買肉,逢年過節零用,大部分略有結餘。


水木之沐


我是1951年生人,60年代已經十多歲了,有些事還有點印象。

那時候的普通工人月收入也就是二三十塊錢一個月,超過四十塊的極少,我周圍的雙職工家庭不多,單職工家庭比較多,每家每戶孩子都比較多,我家加上姐和哥三個孩子,算是孩子少的家庭,鄰居家的孩子排行到了老十,死了幾個,活著的有一半,五個。那時候我們同學之間都是叫小名,就是姓加上家裡的排行,比如:鄭五、陳六、李八等等,這些同學現在都是快到古稀之年了,但是我們同學聚會,大家還是這麼叫小名,感覺很親切。

六十年代初期,屬於三年自然災害,大家生活過得很苦,特別是農村,那個慘狀就不細說了,問問健在的老人就什麼都明白了。我記得當時有一種叫“高級餅”的餅子賣,不收糧票,一元錢一個,為何叫“高級”?因為餅中間有一點點豬肉,大約有指頭那麼大一點。餅子也比現在的月餅大不了多少,我們小孩也能吃下兩三個吧。不過,高級餅並不好賣,掛高級的名賣高價之實,想想收入,有幾個人吃得起?

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班上成立了“小銀行”,鼓勵同學們存錢儲蓄,我記得最富有的那個同學也就是有一塊多錢。我有一段時間在餐館吃午飯,米飯加上涼粉,一毛錢一頓。

到了1965年,我上中學以後,形勢有很大的好轉。我所在的城市標一米0.142元一斤,標粉價好像是0.17元,帶骨豬肉0.72元,菜油0.70元,都是憑票供應。

當時我在學校住讀,每月生活費10元(包括零花錢)。學校食堂是八個人一桌,標準是事先就定了的,沒有肉和葷菜,都是素菜,一個月伙食費大約是六元左右(星期天除外)。

WG開始以後,特別是開始WD以後,大約是1967年到1969年,農產品憑票供應還有保障,工業品就慘了,肥皂牙膏乾電池電燈泡等等都缺貨斷貨,有錢也買不到。後來按人頭髮給工業購買票,緩解供需矛盾。

我有一張50多年以前跟幾個同學的合影,我的同學都是工人家庭的,照片上穿的都是補丁衣服,鞋也很破舊。五十年以後,我們幾個同學又聚在一起,我提議按照五十年前的同樣位置又照了一張,雖然大家都老了,但是現在過得都還不錯,回憶過去,大家都是一聲嘆息。

為了保護同學隱私,照片就不上傳了。


順其自然天命不可違9


六十年代基本工資很低,以工人來講平均只有三四十元,那時講地區差,各省市乃至地區都有差別,我舅63年參加工作學徒只有16元工資,還是在省城,那時幹部按行政級別,行政15級正縣團級才116元工資,那時我母親是小學校長屬行政22級是54元工資。

六十年代整個物價是很低的,四十元工資足夠供一個五口之家一個月生活,當然,物資生活水平那會兒還比較低,什麼都要憑票供應,錢的購買力還是可以的,一元錢足夠一家吃一天有餘,那時大米是1毛1分5一1毛2分8買一斤,早上吃早餐1角錢2根油條,豆槳2分錢一碗,買豬肉0,67元一斤,5分錢一大堆青菜,商店裡買桃酥餅0,48元一斤,1毛錢能買12個水果糖,牛奶糖貴一點要3分錢一顆,菠蘿冰棒3分錢一支,綠豆4分,牛奶的5分錢。

那會兒我舅16元學徒工資是在單位買飯票吃飯,每月一日三餐還能交幾塊錢給他媽我外婆,到了我,我是七十年代參加工作,也很早還末滿十六歲,學業都是工作後完成的,七十年代學徒工資就有了19元,在食堂吃飯一月需13一15元,買一份份量不低的紅燒肉是0,25元,2分錢可以打一大碗肉湯。因此上說,1元錢無論在六十年代還是七十年代都較值錢,這個差不多二十年的物價與收入比並沒有多大的差別。


wang_H


一塊錢能買三十三個筆記本,能買五十支鉛筆,能買二十張窗戶白紙,進城能吃五頓飯,能買醬油十二斤半,能買食鹽七斤半,能買大金星鋼筆二支,能割豬肉一斤半,能買白布三尺三寸等等。


十三香47


無法比對。這得從工資收入說起。

我是上海出身長大的。六十年代還是個小屁孩,在學校上學。

記得那時候,一個剛進單位的學徒,每月工資是17.84元。三年滿師,每個月工資是36元。

我父親的退休工資很嚇人。每個月可以領到95元。如果按照基本食品價格推算至今。得萬元以上了。

言歸正傳,那時必須具有上海市戶籍,才能憑購糧卡在米店買到定量的大米。早稻米11.5元一百斤。大米15.5元一百斤。(每人每月只供應三斤大米。早稻米則不限量,只是不能超出每人的月定量標準。)

每人每月有各一斤二兩的魚、肉票,菜市場裡,正宗野生大黃魚🐟0.48元一斤。(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上好的、豬大排骨0.96一斤。活雞也差不多吧,不過得等到過年憑票購買。

說實在話,那時的雞鴨魚肉比現在要鮮美的多,難得吃上也許是主要原因吧。

至於蔬菜,甚至西瓜都是以分,角來計算的。南方遠路的水果較貴,一般來說都捨不得買。

假如同女朋友逛南京路,請吃一碗肉絲湯麵便是將女友萬分的嬌縱了。王家沙的肉絲湯麵,名聞遐邇,得0.45元一碗哪。憑良心話,那面真是美味佳餚。

上下班通勤,單位會替你買一張六元的月票。另售車票,有軌電車🚃全程九分,無軌電車全程一毛三分,汽車全程一毛五分。

會算計的小年輕,憑票買一輛永久、鳯凰自行車,大概170元左右吧,每月單位補貼三元。可以用這補貼的錢給自行車折舊,精打細算,過幾年換一輛,永遠騎新車,很自豪。車把上裝上那會旋轉的雙鈴,那神氣,不亞於今天的後生開著一輛AMG.G~63.上街的。

家裡我是最小的。父親每天給我一毛錢吃早點,三分錢的燒餅兩個,加一根四分錢的油條。或者是一毛錢一碗的餛飩。或者是一毛錢四個生煎饅頭。任選!是不是很奢侈?

因為喜歡吹口琴,那時的(國光口琴)得2.95元一把。我時常從早點錢裡省下幾分幾分的。大概五六個月可以夠買一把的。便去福州路西藏路口的國光口琴廠門市部挑選自己的心愛。ABCDEFG七種調都配齊,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現在的年輕人,問那時的一元錢能派多大用?這麼跟你說。即使是在上海,如、果、是、你、自、己、家、的、房、子、夠、住!花三百五六十元錢買一套通用傢俱。而女方會將被褥等等辦齊。再花三四百元擺場酒席。老婆就娶進家了!

因為上海那時極少建房。(但真有了來處,倒也是國家分配!每月只需付幾元錢的房租。)世面上流傳著一句話~姑娘家如果運氣好,就是嫁個婆家有新式的六層公房。

想不到這都是五六十年前啦,有時還真懷念那年月時光。生活儉樸,但慾望非常簡單。是否那樣更好些?阿諾諾。


手機用戶崔永方


六七十年代,我記得有一家九口人,男的正式工作工資是29.50元,女的臨時工39.90元。夫妻倆養了七個孩子,三個上學的,剩餘的四個孩子在家,一個看著一個。上學的學費每個學生一年是150元,三個學生共計是4.50元。家裡有自行車🚲,手錶⌚️,縫紉機,收音機📻和一些純木製傢俱等。養了三個豬🐷和雞🐔鴨鵝等。燒的是玉米揚子和玉米幹及高粱乾子。每月供應的糧食初中生是35斤,其他的每月是28斤。供應的有大米每月每人是2斤,價格是每斤0.185元,麵粉每人每月是5斤,每斤是0.175元,其它的糧食都不超過0.10元。憑票豬肉每斤是0.60元左右,羊肉每斤是0.70元左右,牛肉每斤是0.52元,供應的豆油每人每月是0.5斤。買的豬肉越肥越好,買的多些,羊肉、牛肉基本是吃的少些,羊和牛的內臟一般是每人要,要也不花錢。逢年過節時,每家每戶基本上都自己殺豬,請左鄰右舍的吃豬肉燉粉條子和血腸。蔬菜基本上幾分錢一斤,大白菜每斤一分錢一斤。每家秋季開始醃製兩大缸酸菜吃一冬。在飯店5元錢可以請十多個人吃,還吃得很好。那時的肉蛋菜吃起來特別的香,回味無窮。


隱形的翅膀256142117


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買7一8斤米,一塊錢能買50斤白菜,一塊錢可以買1斤半豬肉,一塊錢可以買近40只雞蛋……。


龍泉西路皖蜀春酒坊


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買到什麼?

我剛上小學,六十年代一塊錢可以繳一年兩學期的學費,雞蛋是二分伍歷一個可以買四十個蛋,可買一百隻鉛筆,寫字本是伍分一本,糧是八分錢一斤,肉是四角伍分一斤,可以自己算一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