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評價孫太后和朱祁鎮這一對母子?厚顏無恥沒有底線?

紅星照耀神州


當明英宗朱祁鎮成為也先的俘虜後,他賣國求榮、殺害忠良的作為,讓明王朝“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評語,成為了一句笑談。

過河拆橋這件事上,孫太后的本領,同樣高明。

一、大明朝第一個“賣國”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開創了兩個第一:

1、重用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之戰中二十五萬明軍精銳全軍覆沒,明英宗被俘虜;

2、成為也先的開門鑰匙,做了大明朝第一個“賣國”皇帝。

1449年8月,朱祁鎮御駕親征被也先打了個全軍覆沒,明英宗本人也成了也先的戰利品。

也先認為可以用明英宗嚮明王朝討要財物,便帶著明英宗踏上了南征北京的道路。

也先的大軍到達大同城下後,也先對守城都督郭登說:你們只要給我金銀財寶,我就把皇帝歸還給你們。

郭登關緊大門,表示我並不想理你們。

明英宗急了,他站了出來,讓人傳指給郭登:快開門吧,「朕與登有姻連,何外朕若此!」

郭登讓英宗使者回來報告:「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啟閉。」

《明史紀事本末》:二十三日,也先擁上至大同城下,索金幣,約賂至即歸上。都督郭登閉門不納。上傳旨曰:「朕與登有姻連,何外朕若此!」登遣人傳奏曰:「臣奉命守城,不敢擅啟閉。」

二、朱祁鎮重新掌權後,殺死了挽救明朝的功臣——于謙

1457年,隨著明代宗病重,大明王朝再一次陷入了繼承人的選擇“風波”中。

明代宗是明英宗的弟弟,當時明英宗被俘虜後,于謙為了防止也先用明英宗要挾明朝,便推舉明代宗做了皇帝,以此穩定民心。

于謙的這個決定,雖暫時緩解了隱患,可明代宗把明英宗接回來後,卻不甘心讓出皇位,還將明英宗軟禁了起來。

明代宗為了徹底取代明英宗,他廢除了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皇太子職位,改立自己兒子朱見濟做了太子,奈何朱見濟身體不好,被立為太子一年後就病死了,這太子的位置便一直空著。

所以,明代宗這次生病,給了那些野心家機會,他們眼看代宗不行了,自己只要扶持英宗繼位,自己不就擁有從龍之功了嗎?何愁壯志難酬!

說做就做!正月壬午這天,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貞幾人衝入明英宗被囚禁的地方,請求英宗重新登基。

病床上的明代宗聽到消息後,詢問左右:是于謙做的嗎?

侍從回答道:是太上皇。

明代宗鬆了一口氣:這就好!這就好!

《明史紀事本末》:景帝聞鐘鼓聲,大驚,問左右曰:“于謙耶?”既知為上皇,連聲曰:“好,好。”

明英宗復位後,第一件事便是將明代宗貶為親王囚禁起來,而後便是懲治于謙這樣的代宗朝重臣。

一朝天子一朝臣,明英宗的復辟之路上,容不下於謙這個先前保衛住了大明王朝的功臣。

《明史》:丁亥棄謙市,籍其家,家戍邊。

三、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事件發生,朱祁鎮掌權後,竟立碑祭祀王振這個“忠臣”

土木堡之變的起因,是由於王振在也先和大明進行馬匹交易時,因也先虛報人數想要多討要獎賞,王振便趁機將也先帶來的馬匹壓價到市價的五分之一,這件事激怒了也先。

《明史·食貨五》:時也先貢馬互市,中官王振裁其馬價,也先大舉入寇,遂致土木之變。 

《明史·卷三百二十八·列傳第二百十六》:十一年冬,……瓦剌使來,更增至三千人,復虛其數以冒廩餼。禮部按實予之,所請又僅得五之一,也先大愧怒。

王振引起了一場戰爭,這只是作死的開始。

土木堡之戰中,王振幾次干預大臣們提出的軍事建議後,自己這個門外漢玩起了當將軍的遊戲,也正是在王振的指揮下,明軍走入了也先的包圍圈。

最終,二十五萬明軍的虐菜局,就在王振的操作下,被對方一舉翻盤。

多年之後,明英宗復辟成功,他竟然對王振念念不忘,還感慨起王振的忠誠。

1457年,英宗下旨,命人用香木給王振做了個雕像,並在京城智化寺北院為王振建立旌忠祠,用來供奉雕像。

《明史》:獨以王振擅權開釁,(英宗)遂至乘輿播遷。乃復辟而後,猶追念不巳,抑何其感溺之深也。

不得不說,如果朱元璋知道自己有這樣的後代,恐怕會痛心疾首吧:我老朱家怎麼會有這種後代?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孫太后是明宣宗朱瞻基的第二任皇后,是明英宗朱祁鎮的生母。當年為立她為後,明宣宗不惜廢掉原配妻子胡善祥皇后,讓胡皇后出家當了道姑,而後孫氏才上位,當了皇后。


史書有記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一案。說是當初還是貴妃的孫氏為能當皇后佯裝懷孕,而利用手段控制宮女懷孕產子。再偷樑換柱把宮女所生的男孩據為己有,而這個男孩就是朱祁鎮。然後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后。

此事如是真的,那麼,朱祁鎮就不是孫皇后的親生兒子。孫皇后歷經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六朝,在“土木之變”和“奪門之變”中,孫皇后都以豐富的政治經驗與皇太后的尊嚴,力挽狂瀾,成功地駕馭了兩“變”,對國家在非常時期保持安定發揮了作用。


正統十四年(1449年)八月,明朝二十多萬(一說五十萬)精銳部隊在土木堡遭瓦剌騎兵圍殲,皇帝朱祁鎮被俘並被挾持繼續攻掠明朝北方重鎮,明朝陷入空前危機。孫太后擯棄了部分朝臣南逃的主張,採納了于謙等主戰派的建議,讓皇帝異母弟朱祁鈺即位,尊朱祁鎮為太上皇,立朱祁鎮之子朱見深為太子,積極備戰,堅守京都,取得了北京保子戰的勝利,化解了大明的危機。

在打退瓦剌進攻後,朱祁鈺戀棧皇位,幽禁被遣送回京的太上皇朱祁鎮,又廢除了太子朱見深,改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孫太后任憑景泰帝朱祁珏的廢立,她處心積慮地保護好被幽禁的朱祁鎮和被廢的小太子朱見深,靜觀時勢之變。



朱祁珏命途多舛,兒子與妻子杭皇后相繼死去,且再無子嗣。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朱祁珏病重,又拒絕朝臣重新立朱見深為太子的奏議。孫太后站穩立場,支持徐有貞、石亨等實施“奪門之變”,擁戴朱祁鎮復辟,又消除了明朝政治上的一次危機。

從以上陳述來看:孫太后的人品如何值得商榷!但有政治謀略,為大明作出過貢獻!


說朱祁鎮厚顏無恥併為過。

朱祁鎮由於年輕無知:既無沙場爭鋒經驗,又無運籌帷幄的謀略。好大喜功,為個人留名青史,在閹人王振的蠱惑下御駕親征,導致大明二十多萬精銳土崩瓦解!

將士們殞身犧牲後,他沒以身殉國,還當了遊牧民族的俘虜。在明知瓦剌也先以自己為人質,攻取大明城池,損害大明利益的情況下,還苟延殘喘,根本無自殺殉國的舉動,沒民族尊嚴與氣節!與“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朱棣和朱由檢想比,簡直是太祖朱元璋的不孝子孫,是徹頭徹尾的縮頭烏龜,真正厚顏無恥!


希望星晨58298869


朱祁鎮即明英宗,明朝第六和第八任皇帝,明宣宗長子,其母為皇后孫氏。

朱祁鎮出生四月就被立為太子,即位時年僅九歲,“遵遺詔大事白皇太后行。”當時,宮中傳言要襄王為帝,太皇太后張氏力挺朱祁鎮登基,並重用賢臣輔國。

張氏駕崩後,土木堡之變使朱祁鎮失去皇位,後又經奪門之變重新上位。

孫氏,曾被丈夫明宣宗評為“德義之範,冠於後宮。”被尊為皇太后之後,在兒子被瓦剌俘獲之際,果斷否決南逃主意,採納于謙主張,立庶子朱祁鈺為帝,化解了大明空前危機。駕崩後,被尊為孝恭孫皇后。但,史書有“孫氏陰取宮人子為己子”之說。

朱祁鎮37歲駕崩,經土木堡之變後,回國又被軟禁8年,終於體會到如何當皇帝。所以再次復出後,他重用賢臣,平定石曹之亂,遺詔廢殉葬制,“盛德之事可法後世者矣。”

綜上所述,這一對母子都做了以他們身份該做之事,值得後人肯定!


2許雲輝


如何評價孫太后和明英宗朱祁鎮這一對母子?用厚顏無恥沒有底線這8個字,有點過分了。我個人對這兩位的評價是:

孫太后:心地善良,忍辱負重。

明英宗:寵辱不驚,敢於擔當。


我們先說孫太后:她是一位善良的人。

提起孫太后,我們不得不提另外一個女人,她叫胡善祥。在明英宗朱祁鎮的父親朱瞻基還是孫子的時候,明成祖朱棣便讓胡善祥做了皇太孫妃。後來朱瞻基當了太子,胡善祥又做了太子妃。朱瞻基當了皇帝之後,胡善祥就做了皇后。

可就這個皇后一生無子,只生兩個女兒。為了維護嫡長子繼承製,朱瞻基就廢掉了他的皇后位,讓孫太后(也就是朱祁鎮的親媽)做了皇后。

孫太后做了皇后之後,對這個前任皇后依然是禮敬有加,在朝廷有宴會的時候。坐在皇帝身邊的還是讓胡善祥坐上去。一直到胡善祥病故。

從這一件小事上來看,孫太后實際上是一個心地很善良的女人。


當年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之後,孫太后又支持吳妃的兒子朱祁鈺,做攝政王。

因為那個時候瓦剌軍已經打到了北京城下,為了大明江山社稷,孫太后義無反顧的支持朱祁鈺做了攝政王,只讓自己兩歲的親孫子做太子(那個時候朱祁鈺是沒有兒子的)。

可不成想:朱祁鈺做了20天攝政王之後。覺得還是自己當皇帝比較好。就直接幹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景泰帝。

景泰三年的時候,朱祁鈺廢掉了他大哥朱祁鎮兒子朱見深的太子。換上了自己的兒子朱見濟,還軟禁了他的哥哥,朱祁鎮。孫太后不得不擔心著自己的兒子,拉扯著自己的孫子,小心翼翼忍辱負重的生活(因為誰也不知道朱祁鈺會不會殺掉朱祁鎮和殺掉見深)

直到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新當成了皇帝。這一切的情況也才得到了改觀。

所以孫太后她是一位心地善良並且能夠忍辱負重的人。


我們再說一下明英宗朱祁鎮:雖然是一位奇葩皇帝,但敢於擔當,有熱血。

朱祁鎮一生最大的敗筆,是御駕親征瓦剌的時候被人俘虜了。沒有做到他老祖宗所說的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如果他當時戰死了或者自殺了,那他也名垂千古了。也不會像現在這樣譭譽參半,或者說被人黑的不輕。

針對他御駕親征這件事,我想說兩點:

1.他有熱血,敢御駕親征。當然並不是說沒有御駕親征的就不是好皇帝。但敢於御駕親征的一定是有熱血的皇帝。敵人入侵,他敢拿起刀槍保衛家園,這是鐵骨錚錚的一條漢子。

2.他被俘虜一年沒有出賣國家利益。我們不知道朱祁鎮在瓦剌軍這一年是怎麼過的?但史料中沒有明確記載明朝有賠款,割地,和親,納貢這樣的事。所以我判斷他沒有出賣國家利益。


針對他發動奪門之變重新做皇帝這件事,我也想說兩點:

1.當時的皇帝景泰帝朱祁鈺病重,而朱祁鈺沒有太子(他的兒子朱見濟夭折了)。一旦朱祁鈺去世,當上皇帝的就兩個人選:一個是原來的皇帝朱祁鎮;另一個是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而朱見深那個時候只有八九歲,所以朱祁鎮重新當皇帝的可能性更大。就算明朱祁鎮不發動奪門之變,等朱祁鈺死後,他依舊會做皇帝。

2.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是被逼的,有三個主謀分別是曹吉祥,石亨和徐友貞。

曹吉祥的作用是聯絡孫太后,取得了太后的懿旨。

徐友貞精通天象,屬於狗頭軍師那種,給大家做精神支持。

石亨掌管著皇城鑰匙,把兵馬帶進了紫禁城。

當這三人帶著兵馬找到朱祁鎮的時候,朱祁鎮還在看書呢。

說朱祁鎮敢於擔當,是因為他敢御駕親征。說朱祁鎮寵辱不驚是因為他由皇帝變成太上皇,又變成囚犯,又變成皇帝。這一輩子是能當人上人,能做階下囚。

最後講一個歷史記載的小故事

當明英宗復辟成功之後,鐘鼓齊鳴,百官朝拜。而這個時候,明代宗景泰正在洗漱。

他聽到這個鐘聲之後,就問周邊的太監們說這是不是于謙造反了?周圍的人說不是,是太上皇復辟了。

朱祁鈺說:哦,是哥哥做皇帝了,挺好的!

明·楊瑄 《復辟錄》:鼓鐘鳴,群臣百官入賀。景皇帝聞鐘鼓聲,問左右雲:“于謙耶?”左右對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

從這看,當哥哥的朱祁鎮和當弟弟的朱祁鈺感情上其實挺好的。


少校柳下惠


歷史上的孫太后和朱祁鎮這對母子,確實是厚顏無恥毫無底線,他們對朝政沒有一丁點的正面作用。

朱祁鎮的垃圾,說得已經很多了,無論是土木之變前後,這個人的政治成績都是一如既往的差勁兒。

至於很多人洗白他廢除殉葬是個好人,也是純屬胡扯。完全沒有看到他做主殉葬了自己弟弟景泰帝的后妃,這個時候怎麼不想起自己是好人了?

我主要來說說孫太后的厚顏無恥沒有底線吧。由於最近瑪麗蘇歷史劇《大明風華》的熱播,很多人都跳出來洗白這個女人,所以有必要還歷史以真相。

有些人說土木之變,是孫太后做主立了景泰帝,穩定了局面。

這話是錯的,當時明朝面臨生死存亡之際,朝野輿情都要求讓郕王登基,孫太后是被迫順應輿論。

奪門之變能夠成功,離不開孫太后在宮內作內應。孫氏家族因為參與奪門之變,在事後受到明英宗朱祁鎮的加官晉爵,大大小小多達二三十人。

除此以外,為了拉攏皇太子朱見深的生母周貴妃,也是孫太后提議要廢后,完全不念錢皇后這個兒媳婦對自己兒子的情深意重。

總而言之,對於朝政,孫太后母子從來都沒起到過任何的正面作用,不用洗地了。


HuiNanHistory


現在影視劇裡面對於歷史上的人物篡改太多,有很多都不是真實的事。

對於明英宗和孫太后我這裡分別舉幾個事蹟來說說。

先來明英宗吧。

我們都知道明英宗因為倉促出戰,導致了土木堡之變,皇帝自己都被俘虜了,可是說明英宗此次被俘,就相當於是明朝塌了半邊天,把一個鼎盛大明朝開始步入衰落。

言歸正傳,明英宗被瓦刺首領也先俘虜後,因為明英宗的積極配合,倒也沒受什麼罪,甚至過的還非常滋潤。

一、明英宗被俘虜後,自己作為也先的嚮導,幫助也先前往邊關的城池索要財物,可以稱得上是古代皇帝漢奸第一人了。



二、奪門之變後,聽信徐有貞的讒言,誅殺了對大明有再造之恩的于謙。這還遠沒有結束,第二次當上皇帝后,不肯正視自己弟弟景泰皇帝對於大明做出的貢獻,甚至在其死後,還給了一個惡諡,“戾”,並且還將景泰皇帝明代宗遷出皇陵,而明代宗也是唯一一個沒有進皇陵的皇帝。

三、在明英宗當上皇帝后,大破了宦官不得干政的祖訓,任用王振,開啟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明英宗一生可謂是劣跡斑斑,何德何能封“英”為廟號。

那麼來說說孫皇后。

在土木堡之戰後,孫皇后想到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選出一個穩定朝局之人,而是積極的斂財,希望能夠向也先贖回明英宗,這裡我也只有呵呵,也是按這種方法,也許一個大明帝國應該是夠了。


在這個幾乎失敗後,朝廷一致希望擁立新君,而這時孫太后又不想立景泰皇帝朱祁鈺,還想立朱見深這個兩歲的娃娃皇帝,這對於朝政有何用,但是要的就是一個強力的新君。

所以朝堂上一起向孫太后施壓,孫太后才

同意立朱祁鈺為新君的。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這兩母子是什麼樣的人了吧,可能也只有這樣的母親才能教出這樣軟弱的兒子。


這個歷史很正


尊卑大亂的家宴

宣德三年的大明皇宮,一場其樂融融的皇室家宴,在悠揚的鼓樂聲中開始。朱瞻基扶著奶奶張太后的手,在中間位置接受兒媳婦、孫兒的恭賀後落座。緊接著落座的本應該,是剛剛晉升為皇后的孫氏,可出乎意料的是張太后,打破了封建禮教的束縛,硬是讓被廢去後位的胡善祥,理直氣壯的坐在了孫氏的前面!原本一場舒心的家宴,被攪得是雞犬不寧!說起各中的原因,朱瞻基難辭其咎,連帶著黑鍋讓孫氏背了數百年!

——明宣宗孫太后

都說糟糠之妻不下堂,必須持之以恆的愛護!胡善祥是永樂十五年,在步步驚心的歲月,嫁給了朱瞻基為皇太孫妃!當時正值漢王朱高煦最得意之際,朱高熾與朱瞻基父子朝不保夕,可胡善祥因為愛情不管不顧!朱瞻基繼位之後,胡善祥迎來的不是安穩的日子,因為她體弱多病屢屢受朱瞻基白眼。更令人寒心的是,在宣德三年朱瞻基不顧夫妻情分,言語刻薄逼迫胡善祥,主動遞交了辭去皇后之職的請辭表。不僅如此還勒令她搬到廢棄已久的長安宮居住,為了表示他寵愛孫氏的心意,還特意封胡善祥為靜慈先師!

——明宣宗廢后胡善祥

很多人都把胡善祥的悽慘遭遇,歸根結底為孫氏造的孽。實際上孫氏也是受害者,她撫育的朱祁鎮,是宮女的兒子非親生!這這場後宮爭風吃醋中,楊士奇等三楊、張輔、夏原吉都旗幟鮮明支持胡善祥,憎恨孫氏的可恥行徑;奶奶張太后更是對胡善祥寵愛有加,讓孫氏的皇后帽子名不副實!

後無過被廢,天下聞而憐之。宣宗後亦悔。嘗自解曰:“此朕少年事。”——《明史》

兩個可憐的後宮女人,都被朱瞻基的虛情假意所欺負。多年以後,朱瞻基每每提到這件事情,都懊悔的說:“此朕少年事也”。儘管如此,孫氏還是頗有大家風範。在土木堡之變中,和于謙擁戴朱祁鈺為帝,並囑咐邊關守將,不得私自出兵攻擊也先,讓其手中的朱祁鎮失去了作用,保住了大明錦繡的江山!可謂是痴情女多,專一漢鳳毛菱角!同樣是體弱多病,且未誕下一兒一女,但哲哲的結局比胡善祥,只能用天壤之別來形容!

皇太極的愛情觀

皇太極是大清的第二位皇帝,其首任皇后是蒙古科爾沁草原的貴族,姓博爾濟吉特氏,貝勒莽古思之女!當時為顯示對這樁婚事的重視,皇太極親自前往輝發扈爾奇山迎接,崇德元年被加封為中宮皇后,順治六年因病逝世享年51歲。她這一輩子最大的缺憾是沒有兒子,最大的危機是同族妹妹海蘭珠,最大的幸福有丈夫皇太極!

海蘭珠是崇德元年,被封關雎宮宸妃的。隨後生下了一個兒子,卻不幸在兩歲的時候夭折!失去兒子的海蘭珠,沉浸在喪子之痛不能自拔,終日以淚洗面身體每況愈下。在崇德六年九月撒手人寰,此時恰逢皇太極帶領八旗精銳攻打大明,突然收到噩耗連夜返回,上蒼不佑紅顏未能臨終一別。茶飯不思的皇太極,傷心過度連孝莊生福臨都懶得關懷!人總有犯糊塗的時候,難能可貴的是醒悟。隨後皇太極自我勉勵道:“天生朕為撫世安民,豈為一婦人哉?朕不能自持,天地祖宗特示譴也!”

——關雎宮宸妃海蘭珠

比較胡善祥與哲哲兩人的結局,看表面是因為孫氏與海蘭珠在作祟,實際上封建時代的女性,是作為男人的附庸品而生存。她們的蛇蠍心腸,往往都是被負心漢逼迫出來的。更何況孫氏從始至終,都沒有把屠刀舉向胡善祥,而是在土木堡之變中,處處維護大明的天下,因而我覺得孫氏不是厚顏無恥之輩!

——END——


惜緣小歷史


這兩個人最好能分開來看,相對來說吐槽機對孫後評價還湊合,對朱祁鎮的評價偏低。從為人處世和歷史功過來看,這對母子其實不太一樣,而且有些資料顯示朱祁鎮未必是孫氏親生的。

宣宗孫皇后—— 一個有點私心和小心眼兒的普通女子

歷史上的孫氏沒有《大明風華》裡演的那麼精彩,她就是一個縣主簿的女兒,因為朱瞻基的外祖母去她家做客,喜歡她的伶俐漂亮,正好那陣子朱棣給朱瞻基找媳婦,就順手推薦給了女兒張氏(仁宗皇后)。

張氏自然不敢駁老孃的面子,把十歲的孫氏接到家裡親自撫養,給朱瞻基當玩伴兒,兩人可以算是青梅竹馬。但是七年之後朱棣又給皇太孫找了一個有祥瑞的媳婦胡善祥,於是孫氏就只能當嬪,她到也沒說什麼(估計也是不敢)。

宣宗登基後她和胡善祥關係還算湊合,起碼能保持面子上的禮貌,胡善祥身體不好她常去探望。後來宣宗廢后事件沒證據顯示有她挑唆,甚至宣宗第一次告訴她要廢后時孫氏是推辭的,大意是皇后固然多病但未必不能生子,我的兒子怎能在皇后兒子前邊。

妃猶固辭曰:“皇后病已自有子,吾子敢先皇后子耶?”——《勝朝彤史拾遺記》

不過這也不代表孫氏怎麼賢惠,胡善祥被廢后婆婆張氏可憐她,很照顧胡善祥,宮中宴會安排胡善祥座次高於孫氏,孫氏也是悶悶不樂的。如果悶悶不樂只是小女人心態作祟,後面發生的事兒就有點過分了。

太后張氏病故後本來胡善祥的名字是在妃嬪冊子裡的,有資格去去祭奠,但是孫氏就是不同意她去。胡善祥痛哭不已,第二年也去世了。這事兒孫氏辦的挺小氣,丈夫都死了,胡善祥又不爭寵,何必這樣?

更過分的是胡善祥死後,本來楊士奇是希望用皇后之禮安葬,這是他和宣宗的約定(胡後可廢,但禮儀如常)。但內宮趁楊士奇年老多病,悄悄的按嬪妃之禮給葬了,連個像樣諡號都沒給,只稱“靜慈仙師”,把病床上的老楊氣得夠嗆。

升級成太后的孫氏基本還算稱職,孃家親戚封侯也控制,但是沒有婆婆張氏控制那麼嚴格,能守住的底線是弟弟們一旦開始侵佔土地就立刻翻臉。強行把佔的土地退回去,建的房子扒掉,自然也會痛罵弟弟一頓。

對朝臣也有基本的尊重,初期王振擅權要冤殺國子監祭酒李時勉,還要在文廟動手。孫氏聽後大驚,把兒子叫來痛罵一頓,表示祭酒是國子之師,就算有罪也不能這樣侮辱人吧?你到底侮辱的是誰知道嗎?嚇的朱祁鎮趕緊把李時勉放了。

土木堡和奪門之變中孫氏的角色確實不太光彩,但咱們得區分復辟和殺于謙的不同,孫氏支持復辟是人之常情,不代表她就支持殺于謙。大體上這個諡號裡沒有“賢”字的女人在史料中評價還是偏正面的,不至於像題主說的那麼爛。

朱祁鎮—— 一個既蠢又昏的混蛋

朱祁鎮這貨我真懶得說,明朝在他手裡沒亡國只能算朱元璋到朱瞻基這幾代人底子打得太好,換個脆皮點的王朝都不曉得死幾回了。最讓吐槽機無法忍受的就是那股死不悔改的操性,其實只要是個人就會犯錯,無論犯下多大的錯,能認識到自己錯了,能去改正錯誤就還算個爺們兒。

可是這貨呢?正統那幾年玩的天翻地覆,幾十萬將士埋骨荒野,差點就再上演一回宋朝南渡的戲碼。作為第一責任人連殉國的勇氣都沒有,去蒙古旅遊一圈回來還舔著臉復辟,還把于謙殺了。

這也行,好歹歷史再次給了他一次機會,勵精圖治一番也許能洗刷前恥。但這貨都幹了什麼?給王振立祠,還叫“旌忠祠”!順手還給也先立了一個!我真他喵的無話可說,題主說的沒錯,厚顏無恥、沒心沒肺莫過於此。扯淡完畢。


歷史吐槽機


在真正的歷史上,朱祁鎮並不是孫太后的親生兒子,朱祁鎮應該是普通的妃子所生,最終被當時還是皇貴妃的孫氏抱養為自己的兒子,孫氏最後依靠這個兒子成功地登上了皇位。

在起初的時候,朱祁鎮依靠嫡長子的位置獲得太子之位,進而登上皇位。所以在這個時候,朱祁鎮這個皇位來也是相當之正,並沒有什麼大的問題。而孫氏由皇后進封為皇太后,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從這一點上講,兩母子並沒有什麼問題。真正有問題的是,孫氏由皇貴妃身為皇后的時候,朱瞻基因為和孫皇后感情好,所以強行將沒有過錯的胡皇后給廢掉。而背後的理由是孫氏生了兒子,胡氏沒有兒子。但真正的歷史孫氏也沒有生兒子,只不過把別人生的兒子據為己有而已。

在之後朱祁鎮碰到了瓦剌入侵,結果朱祁鎮不懂軍事,卻率領軍隊御駕親征冒險出擊,結果導致明軍被瓦剌打敗,自己也被瓦剌給俘虜了。這個時候群臣強烈要求立皇弟朱祁鈺為新的皇帝斷絕瓦剌的野心,而孫太后這個時候只不過作為皇族最德高望重的成員,對這一結果予以確認而已。孫太后這一行為做得很不錯,她在關鍵時刻避免了明朝覆滅的可能。當然由於孫太后和朱祁鎮的關係,她在立朱祁鈺以為皇帝之前,先行確立朱祁鎮的兒子朱見深為皇太子,希望將皇位儘量留在朱祁鎮這一系。

當然朱祁鈺當上皇帝之後肯定不甘心這一點,所以在皇位穩固之後,強行將朱見深的太子之位廢掉,而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太子。可惜他們這一系沒有皇帝命,朱見濟在當了太子一年之後就夭折了。而朱祁鈺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已經病入膏肓,即將不久於人世了。而石亨等人在發動奪門之變之前,曾經去找過孫太后,得到了孫太后的默許,最終成功的發動了奪門之變,將朱祁鎮重新扶上皇位。孫太后此舉雖然是為了朱祁鎮,但同時也是為了穩定當時的政局,因為當時在那種情況下,皇位回到朱祁鎮這一系來是最好的結果,可以使國家穩定,避免動盪。否則的話有可能牽起很多腥風血雨,所以孫太后和朱祁鎮此舉也是為了國家的穩定需要而已,談不上多麼無恥。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與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孫太后作為一名實幹政治家,她對大明朝的興衰穩定發揮了關鍵作用,用“厚顏無恥、沒有底線來”評價孫太后,十分不妥。大家同情胡皇后,認為是孫貴妃的原因才導致胡皇后無過被廢的。事實上孫貴妃跟明宣宗朱瞻基青梅竹馬、朝夕相處,感情很深;如果不出意外,皇后本來就是孫貴妃的。胡皇后如果生了兒子,那自然不會被廢后,結果他只生了兩個公主。

由於胡皇后沒有生兒子,明宣宗朱瞻基以此為藉口要求胡皇后退後,立孫貴妃為皇后。孫貴妃當了皇后以後,並沒有迫害胡皇后,沒有像武則天對付王皇后、蕭淑妃那樣折磨人。因此我認為孫皇后並非一個惡毒之人。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獲後,孫太后支持于謙主持北京保衛戰工作,避免了明朝像北宋一樣丟失半璧江山。

明英宗朱祁鎮在蒙古期間,孫太后同意立朱祁鈺為皇帝,避免了瓦剌用朱祁鎮來威脅大明朝。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之後,孫太后和錢皇后立刻籌措一批珍寶作為贖金送出,以使皇帝獲釋。明英宗被俘居於漠北之後,孫太后數次給明英宗寄去禦寒的棉衣。明英宗還朝之後,被明景帝幽禁在南宮,孫太后多次前去探視。這些行為表明孫太后是一位能幹能善良的人,她不是為了權力而殺戮兒子的人。

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獲期間,保持了一位皇帝的尊嚴,他沒有像宋徽宗一樣磕頭納降。朱祁鎮回到北京後,他被弟弟幽禁,這期間他以太上皇的身份住在宮中,沒有四處聯絡武將,發動復辟戰爭。朱祁鈺的兒子死後,沒有留下其他繼承人,因此當皇帝的只能是朱祁鎮或者他的兒子朱見深。當時朱見深才七八歲,如何能執掌朝政? 為了大明朝的安危,朱祁鎮才同意復辟為帝的。生在帝王之家,或者生在巨豪之家,很多時候家族利益大於個人利益,至於譭譽對錯,讓後人說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