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我们总以为,小说与现实的距离非常遥远,但实际上,我们常常会发现,有些故事,仿佛与今天的现实,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

那些在小说里虚幻甚至是荒诞的情节,兜兜转转,跨越了时间与空间,冷不防就会出现在现实的世界中。

今天提到的一篇出版于8年前的小说,就让人有这种感觉。

它就是毕淑敏的小说----《花冠病毒》。

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这是一个以病毒名称命名的小说。

所谓花冠病毒,就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的、能让人致命的病毒,由于其相貌酷似花冠,所以被发现者命名为:花冠病毒。

这是一种古老的病毒,一直被封闭在严酷的冰川之下,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病毒逐渐开始接近冰川的表面,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个环保组织,采集了部分冰川,用于模拟冰川融化后地球的变化。没人知道冰川里面潜藏着危险,好奇心驱使一些人,用手去触摸冰川。不幸的是,这一触碰,就如同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花冠病毒开始在人间快速传播,横行肆虐,进而引发了一连串死亡和恐惧。

受到花冠病毒侵害的人群,会出现咳嗽、发烧、肺病感染、呼吸困难、腹泻等一系列症状,严重者可致人死亡。

由于花冠病毒属于新发现的一种病毒,没人认识它,也不知如何对抗它,没有特效药,没有疫苗,只要被它感染上,想要活命,只能靠天。

感染人数和死亡人数不断上升,恐慌加剧,交通停运,店铺关门,物资短缺,物价攀升,谣言四起,人人自危.....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花冠病毒有点像我们今天遇到的冠状病毒?连相伴而生的传播途径、症状表现、治疗难题、社会状况等,是不是也如出一辙?

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小说的女主角----罗纬芝,是一个文学家,有机会以采访者的身份,深入到了疫情指挥中心。透过她的视角,揭开了指挥中心那神秘的面纱。

普通百姓认为很简单的事情,但在疫情指挥中心,就会变得异常棘手和难办。

比如疫情通告:是政府的公信度重要,还是稳定局面重要?

治疗方案:是采用无效的药品作为安慰剂,还是冒险尝试尚无确定疗效的药品?

小说中的罗纬芝,对于是否接受任务,有过彷徨,有过犹豫,母亲年迈,且患有癌症,她不能不考虑,更重要是,任务本身具有高度的危险性;但她也是个有担当、有抱负的年轻人,最终在母亲的支持下,勇敢地走进了疫情指挥中心。

为了揭开病毒的秘密,她谨慎而好奇地打开了前线医生留下的记录,但不幸被残留的病毒击中,命悬一线。万般无奈之下,冒险喝下不明粉末,混睡了20多小时之后,奇迹般地起死回生。

因为曾经被感染,身体里便拥有了对病毒的抗体。之后,才有了她孤胆进入停尸房,采获毒株;横遭车祸,昏迷之中被人抽血;冒死献血,搭救市长家人等后续故事。

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在她离奇和冒险的经历中,遇见了不同的人,白衣飘飘、临危受命的总指挥袁再春;抛妻弃子、舍身取义的医生于增风;见利忘义、欲发国难财的郝辙;理性机智、单纯率真的研究者李元......

同时也目睹了一些事,比如由于国外信息的传入,疫情消息来源的多元化,加剧了人们的恐慌心理,导致的全城的抢购风波;

病毒认识不清,治疗手段局限,病患和病死数量的激增,带来的病人接收、尸体处置的一系列难题;

新药研发、药品选择,面临的国内组织和国外企业的角力和竞争,以及国家利益和市场开放的矛盾。

这些人与这些事,虽然是虚构的,但你仍能从现实中找到他们的影子。

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小说作者毕淑敏,曾经是一位医生。2003年非典时,受中国作协派遣,深入到抗击非典的一线,进行过采访。因而书中的一些细节,就是现实与想象的结合,而非完全的虚构。包括花冠病毒,也是以SARS病毒为原型,加以想象,设计出的一种虚拟生物。

在书中,她还通过书中人物之口,不失时机地向读者传递了病毒与人类关系的思想。

病毒和人类都是地球的主人,但病毒比人类在地球上存活的时间更长。

病毒要存活和繁衍,本身并无罪过。之所以给人类带来灾难,不过是人类在不恰当的时间、不恰当 的地点,打扰到了病毒,才会遭遇厄运。

人类理应与世界万物和平共处,而不是采取霸道的手段,对其他生物实施灭绝。对病毒也一样,就算这次战胜了这种病毒,以后还会有更花样迭出的病毒来造访人类。

最终人和病毒谁输谁赢,不得而知。

颜值当道的“花冠病毒”,何以变得如此恐怖?


虽然这是一部几年前写成的小说,但在今天仍有具有现实意义。重温小说,让2020年的我们,不得不感叹,历史又一次重演!虚构的场景,活生生地再现!

我们也需要重新认识,人类并不是世界上的唯一主宰,尽管我们可以想办法杀死某种病毒,但却无法改变整个自然规律。

请善待一切生物,不为别的,只为人类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