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里,杀了人经常一了百了,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人管吗?

嵩山派左盟主


当然不是的,杀人了你逃跑的是可能的,抓不到也是可能的,但一了百了是不可能的。

像汉末时期,已经是乱世开端了,关羽,徐庶,典韦等人,都犯过案,第一选择都是逃跑,你再牛还能跟关二爷相提并论了?关二爷都跑了,你还敢不跑?

具体问题具体讨论。

第一,杀谁?

杀的人不同,结果就不同。杀一个奴隶,和杀一个官员结果当然是不同。杀死一个奴隶,赔点钱就行了。杀死官员,事就大了,铁定全国围捕。

武松杀了西门庆,他没跑,原因不少,西门庆再有势力也是普通人,杀了张都监是肯定要跑的,马上去了二龙山。

杀普通人,就有各种情况了,看你怎么杀了。

第二,怎么杀

古代律法有言:杀死人者,斩立决;有故者,减一等;挟恨报仇、情出义愤者,再减一等。

这就是说,按道理杀人是要判死刑的,但有合理原因的,减罪一等,有恨报仇,引起社会义愤的再减一等。

另外:凡谋杀人、造意者、斩。若因而得财者、同强盗不分首从论、皆斩。

就是说,有意谋杀的,或者是主谋者,判斩刑。

要是因为财物杀人的,不论主谋附从,都是斩刑。

此外,古代社会是法治与人治的结合,律法也要考虑人情。

法意、人情,实同一体,徇人情而违法意,不可也;守法意而拂人情,亦不可也。权衡于二者之间,使上不违于法意,下不拂于人情,则通行而无弊矣。  ——【宋】胡石壁

意思就是不能因为人情徇私,也不能为了完全守法而违逆人情,权衡二者关系,达到平衡的程度,才是没有弊端的判罚。

第三,武侠随意杀?

这是不可能的,有一种说法很流行,叫“皇权不下乡”,其实这句话是不成立的。

假如皇权不下乡成立,那么你是认为古代的“连坐法”是假的吗?古代的税收,徭役,甚至征兵都是按人口来办事的,不下乡怎么办事呢?

人口统计在古代一直是很重要的,起码关系到国家的税收,农业税是古代是财政收入的大头,怎么可能不管呢?

古代的户籍制度远比我们想象的严格。

说点有根据的,商鞅变法都知道,变法内容就包括编订户口,其中规定: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甚至还有规定,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

另外,汉朝承袭秦朝的郡县制,一县之内有县令、县长、功曹史、县尉、县丞、主簿、廷掾、主记室、少府、门下游缴、门下贼曹、门下议曹、门下掾史、闾师、县佐、县史。(县长不是现在才有的,有民万户以上叫县令,以下叫县长。)

县下边是乡,乡设啬夫、三老、游徼。啬夫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三老掌教化,游徼掌徼循,就是管律法盗贼的。

再下边就是,里长,什长,伍长了,里长掌管的是一里地或一百家,什长管十家,伍长管五家。都管到五家了,这种程度还是皇权不下乡?还有派出所性质的亭长,刘邦的早期职位。

宋朝还形成了保甲制度,比汉朝更严格的分类,事实上古代人出远门都需要“路引”的,像明朝出县要报备官府备案的,没有这东西,分分钟把你抓起来,还想随意杀人?不可能的。

第四,综述

古装武侠剧拍的很好看,快意恩仇,但回到现实,真相挺残酷,五大派围攻光明顶,很可能出门就被官兵剿灭了,理由“非法移民”。五岳剑派齐聚嵩山,可能下山了就被大明官兵合围了,理由“没有路引”,令狐冲这种江湖浪子,因为没有路引被士兵甲乙送入官府查办。随意杀人什么的,根本没有操作的可能性……


书僮聊历史


当然没这么好的事,自古以来"杀人犯"都是非常严重的罪伐,比如唐代法律就规定,"诸谋杀者,徒三年;已伤者,绞;已杀者,斩。"也就是说在唐朝别说"杀人偿命",你脑子里有杀人念头(故意杀人未遂)都要被判刑三年。不过在古代杀人怎么判这事,也会依据各种情况的不同而不同,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这里简单回复一下。

在秦汉时期,虽然我国的律法还非常不健全,但是"杀人者死"是最通行的标准。当然了,这是普通人对普通人,贵族杀普通人的话,比如打死个婢女什么的,基本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到了隋唐之后,贵族制度瓦解,而且法律逐渐健全,所以既使是杀奴婢也是要受死刑的。比较著名的案例就是著名女诗人鱼玄机就是因为杀死婢女绿翘最后受了死刑。

当然啦,杀不同的人受到的刑法也不相同。比如你杀的是官,那就是流放二千里了(流放比斩刑更重)。总之,在古代"杀人者偿命"是最基本的道理,电视剧终究只是电视剧,什么帮派斗殴,大侠行侠仗义一类的,别管你是干啥的,杀人就会受到刑罚,哪怕就是罪大恶极被判了死刑的人,在古代都要上报刑部,受皇帝审批过才可以问斩。如果官员私自问斩,那就是欺君之罪。

之所以会这样子,是因为古人觉得命受于天,而且由于农耕社会,人口是一个国家强盛与否最重要的指标,这就导致了每一个人对国家来说都非常重要。连被判个死刑都如此慎重,那就更别说随意杀人啦。

补充:看到留言很多人说乱世可以杀人,荒郊野外杀人没关系,还是水浒里都背着人命官司,加上古代极低的破案率,杀人没啥事等,再回答一下。你们,想的实在太天真了。

古代破案率固然比现在低很多,但是在古代除非是"衣冠南渡"的这种整个族群大迁徙时期,不然人口流动率是非常低的。等到户籍制度在中国古代发展起来后,农民和土地捆绑,明朝更规定你离开村子多少远就必须向地保登记。

也就是说,除非你是整天吃了没事做的"流寇",遭通缉的那种,否则你杀了任何身边的人,都会被立马查到,完全逃不走。

这里最显然的例子还是水浒,不管是宋江还是武松,他们杀人都会遭到朝廷通缉,而且你也根本掩藏不了。当然你跑山上与世隔绝就另外说。

这点实际上还不如现在侦探剧里面那些各种手法高超的高智商杀人犯了。你放心,古人没这么聪明的,《少年包青天》里那种杀了人还找不出凶手的人,都是抄袭《金田一少年记事薄》。


三观粉碎机


在看古装武侠电视剧、电影时,经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

无论是大侠还是恶霸都随意杀人;杀完人后,就“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好像没有官府会追究他们犯下的杀人罪。古代真的可以随便杀人,没有人管吗?

当然不是。

电视剧、电影和小说嘛,随便看看就行,不能把文学作品的夸张,当成历史的客观现实。

古代的法律非常严密,对于杀人也分具体的情况——

如果是杀害无亲属关系的普通人,结果是一种情况;

如果杀害了自己的亲人,是另一种情况;

最后,如果杀害的是自己的奴婢,或者奴仆杀了主人,又是另一种结果。

层层法律的制定,确保杀人罪会得到应有的惩罚。

也许又有人说了,古代的大侠怎么可能被抓住?

事实上,大侠们的绝世武功,只存在于武侠作品中,古代的武术家们,其实都属于社会的最底层。

举个例子,清朝雍正年间有个叫甘凤池的武术大师,其“手能破坚,握铅锡化为水”,力气算是非常大了,可谓是名震江湖。

但就是这样一个人,被卷入到雍正七年(1729)的张云如邪术案中,险些被斩首。

可见,官府逮捕一个大侠,实在是轻而易举。

总而言之,别把古装剧当真。


HuiNanHistory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古代杀人是重罪。

所谓欠债还钱,杀人偿命,杀人一般都要处死。

中国古代杀人认为:谋杀、故杀、劫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 7种,合称七杀。

前四种基本都是死刑,误杀虽然免死也要流放三千里,生不如死。

戏杀就是大家一起游乐导致误杀,比如大家赌博互相各打几拳,结果其中一人死了。这种因死者也有责任,轻判为坐牢3年。

过失杀则最轻,一般是赔钱。这种根本没有杀人的故意。比如仆人将主人孩子放在门口乘凉,结果不慎被路过的野狗咬死了。这种仆人没有杀人的故意,也不能预见会有野狗咬人,罪行最轻。

但一般有故意性的杀人,都是很严重的罪行。

大家都看过《红楼梦》吧。里面四大家族的薛家大公子薛蟠,指使家仆和冯渊斗殴,结果把冯错手打死了。

即便四大家族是当时满清最有权势的大贵族集团,这件人命案也是花费了很大精力才遮掩过去。

如果不是主审官员是四大家族提拔上来的贾雨村,这事绝对没这么容易解决。

如果冯家不是没有直系亲属,只是帮亲想捞些好处,这事也难以解决。

更关键的是,如果没有四大家族上下打点,这事一样会闹大。

大家看看,四大家族如此的势力,搞出人命仍然这么麻烦,普通老百姓可想而知。

即便如此,这事就成为贾雨村抓住四大家族的一个重大把柄。

一旦贾雨村倒霉,四大家族置之不理,他一定会揭发闹翻。

后来薛蟠又搞出事来,打死了一个酒保,最终也是闹得天翻地覆。

古代,只有两个杀人没什么事。

一是在深山老林杀人,比如菜园子张青把光明寺僧侣都杀了。因没人愿意过问,这事就不了了之。

二是流窜杀人,杀了就跑,在古代也难以抓住。比如武松杀了飞天蜈蚣师徒,当年谁知道武松是什么人,没地方抓他,也就不了了之。

其余的杀人,基本都跑不掉,肯定是死刑。

就比如《水浒》里面的杨志,被牛二殴打抢劫宝刀,这才一时兴起杀人。

在我们看来,这最多是自卫过当,杨志也只是免于一死,一样要发配坐牢。

其实,古人杀人很难脱罪。

主要当年人口流动少,尤其农村几乎人员不流动。一旦发生命案,比较容易破案。

况且古代多是连坐制度,周围邻居也只能去检举。


萨沙


从浙江桐乡普安桥遗址等地发掘的“前319年夏历三月乙卯之日,中国最早的杀人案审案实录。”【刘信芳,湖北人,1951年生,硕士,教授,安徽大学历史文献学博士生导师】来看,杀人偿命古来有之。

生在夏商犯罪,更是让犯罪分子痛不欲生:他们的常用刑罚主要有墨、劓、刖、宫、大辟等。死刑早已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杀人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事。

到了西周,有了人性化的转变,增加了“赦”法

①死刑、肉刑,

②赎刑;

③圜土之制:

④嘉石之制类似于拘役刑。

①三赦之法:

《周礼.秋官.司刺》: “一赦曰幼弱,二赦曰老耄,三赦曰蠢愚。”

这样的律法制度,古代又怎么可能杀了人,而一了百了呢?

而秦法以后,就越来越完善。但男子身高不满六尺五寸,女子身高不满六尺二寸者不负刑事责任或减轻刑事责任。

《礼记》里有“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不是说“大夫”就不必处罚,而是可以选择更体面的死法而而已。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也是韩非依法治国,强调使用“严刑”、“重罚”的稚型主张,从而能使臣子臣服君主为目的。

杀人自古以来就是重罪。杀了人没人管,只是影视作品现实虚拟化的表现形式。即使皇帝,虽然操控生杀大权,理论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但是也必须有法可依,不然还是有很多不怕死的谏官、御史台、议政大臣不让皇帝任性的。

就算是在乱世,一些掌权者,为了获取“民心”,也会制订相应适时的律令。比如《三国演义》中曹操的“割发代首”故事,士兵弄坏庄稼,依军法就得处死,更何况随意杀人。

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因为每个生命只有一次。珍爱生命,远离杀戮……

参考文献:

《周礼》

《礼记》

刘信芳:包山楚简记录

陈寿《三国志》


水木之沐


我们常常在古装剧中看到这样的情况:某个恶霸杀了人还大摇大摆的走,丝毫不感到任何害怕,好像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单从这样看,古代好像是可以随便杀人的,因为没人管啊。

于是乎,很多人相信了古装剧里讲的杀人不用怕、可以随便杀。

甚至有人开始向往起李白在《侠客行》里写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而希望自己能做一名侠客,走遍天下,看谁不顺眼就杀谁,过个逍遥自在的生活。

但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我们常常讲: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在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杀人偿命、欠债还钱”的说法。好好的一个人,怎么能随随便便就杀了呢?

因为杀了人而逃亡、判刑的人数不胜数

在我国的民间很早就流传着杀人偿命,一命换一命的说法,你杀了人,怎么能这样轻易的就算了呢?在我国古代,因为杀人而逃亡在外,甚至被判刑处死的例子数不胜数。

关羽在三国时代里所向披靡,可他之前在老家杀了人之后就四处逃亡,无家可归,只能靠卖枣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艰难。

宋江在没上梁山之前怎么说也是一个官,日子过得滋润滋润的。可他在杀了阎婆惜之后不也要赶快逃跑,还被朝廷通缉,最后没办法,只能跟晁盖花荣他们上了梁山。

再比如,青面兽杨志杀死了恶霸牛二之后,不也是要被拉到官府那判刑吗?他的武功十分高强,为何不一路杀出去呢?

鲁达在街上拳打镇关西,杀死了镇关西之后不也要跑路,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杀,不得已只能落发为僧,变成了花和尚鲁智深。

许许多多的例子深刻的告诉我们:杀了人绝对不可能是一了百了的,随便杀人更是不存在的。

要让人死,没那么容易

我国很早之前就有法律了,任何一个朝代对于杀人的行为,都是禁止的,违反者都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即使是官府在处理刑事案件,想要判某个人死刑,也绝非易事。何谓死刑?死刑是剥夺受刑人生命最严厉的刑罚,说白了就是让他死。

而决定人生死的大事,自然不是那么简单的。在我国任何一个朝代对死刑的使用都非常的谨慎,因为万一判错了,把人给误杀了,那该如何是好?不用担心,因为有个“死刑复核制度”。

我们现在常在电视剧里看到某个地方官员在审理案件之后判处某人死刑,直接就把犯罪者拖出去斩首。这种事情实际上是不可能发生的,因为在古代被判死刑的人,地方官员是没有权利直接让他死的,他必须上报给朝廷,朝廷再上报给刑部,最后还要皇帝亲自定夺。

皇帝在收到刑部的信息之后,会安排人员对案件进行审核,把这件案子是为什么发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通通调查清楚。等到案件调查清楚、证据确认之后再下令执行死刑。

这种所说的“死刑复核制度”最早起源于汉朝,当时只有年薪二千石以上的官吏,处死前才需要皇帝复核。后来逐步扩展开来,到普通人如果被判死刑,也会有这种制度。

比如,在《还珠格格》里面,萧剑一直想杀死乾隆,为父亲方之航报仇了,因为方之航被判死刑最后是乾隆拍板定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乾隆确实是他的杀父仇人。

因此,古装剧里那种人随便杀的情况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要真是这样,还要法律干什么,还要朝廷干什么,这还不天下大乱?


小小嬴政


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即便在古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任何人可以随意杀人而没有制约。



先说一个乱世发生的真实故事。在隋朝末年,山东莱州有一户王姓人家,家中有一个6岁的孩子叫做王君操。某天,王君操的父亲和同乡一名叫做李君则的人发生了口角,而且两人的口角迅速演变成了肢体冲突,变成了斗殴,结果王君操的父亲被活活打死。

当时看到父亲被打死,王君操和母亲到了府衙报官。眼看出了人命,李君则害怕被抓,于是选择了逃跑。

当时的隋朝风雨飘摇,岌岌可危,官府基本上已经失去了追查能力,所以李君则逃跑之后就不了了之了,很多人以为他可以逍遥法外了。

直到贞观年间,李君则认为时过境迁,天下已经改朝换代,而且王君操家族势力弱小,估计他也不想复仇了,所以便大摇大摆的回到了家乡,并且自首。



李君则自首后,王君操听到了消息,他害怕杀父仇人被无罪释放。于是在官府审理的李君则的过程中偷偷潜入了府衙,出其不意的从袖子之中掏出了藏好的短刀,一刀刺进了李君则腹部,还掏出了李君则的心肝,生食殆尽。

李君则死后,官府迅速扣押了王君操,并且说了这样一句话;

杀人偿死,律有明文,何方自理,以求生路

王君操大仇已报,对着当地官员说:“我父亲被杀二十余年,如今终于找到了凶手,报仇心切。如今大仇得报,甘愿接受律法惩治。”



当地官员虽然看他非常孝顺,但依然按律判处了死刑。不过由于唐朝时期,死刑犯人都需要上报朝廷,所以这件事也让李世民看到了,最后李世民感念王君操的至孝之情,特地宽恕了他。

从这件事来看,唐朝法律严格,不管任何人以任何理由杀人都会被判处死刑。因此李白所谓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是完全是不可能的事情。

除了唐朝,其他朝代也是如此,没有任何朝代可以随意杀人。而且所有朝代的法律都有规定杀人者死;

唐兴,高祖入京师,约法十二条,惟杀人、劫盗、背军、叛逆者死——《新唐书》杀人者死,实居其首——《宋史》杀人者不死,虽尧、舜不能以致治。——《宋史》



明朝朱元璋建国之初就曾对刑部尚书杨靖说;

犯十恶并杀人者论死,余死罪皆令输粟北边以自赎

从朱元璋的言语中可以看出,杀人罪和叛国、谋逆等十恶的大罪是一样的,全部需要处死。

这里多说一点,很多人曾经问我,如果古代遇到特赦,是不是杀人犯就能免除刑罚而逍遥法外呢?告诉大家,这也是不可能得事情。



明朝英宗时期,大理寺关押了很多斗殴杀人的罪犯,很多人请求宽赦。于是明英宗下旨宽免,但全部把他们搭配到了边疆做免费苦力。

后来弘治元年,吕梁山有四人犯了盗窃杀人罪,依法判处了死刑。很幸运遇到了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御史请求依照前例把他们发配边疆。但朱佑樘一反常态,专门下旨杀人不宥,将他们处死了。

所以,综合来说,古代对于杀人罪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所谓杀人没有人管只存在于虚构的电视剧或者武侠小说里面。


我是越关


正所谓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在任何一个时期,杀人都是重罪,即便在奴隶社会随意杀人也免不了处罚,更何况是在法令严苛的封建社会时期呢?更何况还有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说法,通常情况下,古代的杀人犯都难以逃脱法律严惩。

秦朝是以律法严苛而出名的,秦朝时期认定的杀人罪,主要有无故杀人,使用器械杀人,因为私人原因杀人,未经批准杀人这几种,通常情况下前两个都会被判处死刑,但是如果是私人原因杀人,这个原因是父母被杀害,为报仇而杀人,血亲寻仇这在很多朝代是默许的,而没有得到批准而杀人,主要针对官员,免不了要受到责罚的。

到了汉朝,杀人罪分为了无故杀人,谋杀,斗杀,戏杀、过失杀人五种,无故杀人和斗杀是要被判处死刑的,戏杀是意外杀人,主观上没有置人于死地的想法,所以会被判处流刑,过失杀人则会被判处罚款,监禁或流刑,注意这里的谋杀是指有杀人的想法,人还没被杀死,除了奴仆预谋杀害主人,平民杀贵族要被处死外,其他的谋杀未遂是可以免除死刑的。

而杀人罪定罪得到完善是到了唐朝时期,七杀也是在这时定义下来的,这是指谋杀、劫杀、故杀、斗杀、误杀、戏杀、过失杀七种。谋杀没有造成人员死亡时,罪犯会被判刑三年,并处罚金,造成人员死亡时,杀人犯也会被判处死刑。

劫杀、故杀、斗杀三种罪行都会被判处死刑,误杀除了赔偿受害人家属外 ,还会被判流刑三千里,戏杀不能得到受害者家属宽恕的,和误杀一样处刑,能得到宽恕的,赔偿经济损失外,会被监禁三年,过失杀人则需要赔偿一定的损失。

这七杀的罪行,一直被之后各朝沿用,大多数的罪犯都会得到应有的处罚。当然也有像《红楼梦》中,薛蟠这样的权贵,打死人找替死鬼的,但是一旦东窗事发,更是会受到严惩,家人和包庇他的官员,都会受到连坐,对于大多数普通百姓,杀人是难逃极刑的。

其实历朝历代,统治阶层,特别是皇帝们,对于法制建设和整顿吏治都是非常重视的,所以即便是身居高位的高官们,平日里行事也是十分谨慎的,就怕一言一行触犯法律,沦为他人手中的把柄,特别是杀人这种重罪,脑袋没问题的官员,权贵,都不会去拿自己的乌纱帽以身试法。

另外古代的户籍制度已经非常完善了,官府每三年就会登记一次,每个人的信息都会被记录在册,要离开一个地方还需要官府的批文,路上还会有人盘查,如果杀人了,官府会往上通报缉拿,很快各处都会开始统计,在这样的情况下逃跑,几乎可以说寸步难行,也就只能去当土匪了。

所以即便在古代也是绝不可能随意杀人的,不只是普通百姓,即便是位高权重的官员,只要杀人被揭发,也一样要面临着法律的严惩,即便逃跑了,也不会像电视剧中过得那样舒坦,只能在荒郊野外落草为寇,或是上演荒野求生了,还得时刻躲避官府的抓捕。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


玄坤文史


那是不可能的事!古代有保甲制度,任何人离开自己家到外面都得保长写介绍信才能离开当地,去到其他地方也得凭证才能入住各种客栈,否则便会被当成流匪给抓起来。

想杀人,除非去大山里头,那个地方死个把砍柴的很正常,毕竟当时是地广人稀,有常有野兽出没,去太偏僻的地方失踪的人很多。而只要入了村庄乡镇以及城里根本不可能有随便杀人的机会,更不可能有杀了人还能跑的机会。

保甲制度是一种最早的户口管理制度,这种管理制度十分严格,虽然各个朝代有各自不同的规定,但是这种规定大多大同小异。以明朝为例,明朝的保甲制度以十里为限百里为界,这意思就是想要离开超过自己所住地区10里以上的地方一定要向保长(里正)请假登记,然后登记自己需要离开的时间长短并拿到相应的批文,当时一般是三天一查查不到人口就需要上报朝廷,提前登记是为了让里正知道自己的去向以及时间;而要离开自己所住地区100里以上地区则是需要申请的,必须先向里正申请,由里正向乡正打报告,再由乡正发布审批文书,一般一趟流程走下来需要10天以上,这足以说明想要离开当地非常的难。

流民少就使得当时的外乡人实际上也不多,街面上碰到一个面生的人太容易就被认出来了,这时候就会有官差衙役上来查各种证件,一旦发现没有所谓的证件就直接拿下送进大牢了。


优己


这个问题要分两点回答。

第一,古代故意杀人当然犯法,而且大多数朝代都是死罪。

怎么可能无罪呢?杀人偿命,这个道理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约定俗成了。

刘邦的约法三章有没有听说过?

1.杀人者要处死。2.伤人者要抵罪。3.盗窃者也要判罪。

可以不负责任的推测一下,在刘邦之前,秦甚至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有类似的律法存在了,刘邦也是整理出来并且公信于天下。



第二,当然有人管,但是限于条件有限,案件的侦破率极低。

再来看个例子:

吾姓关,名羽,字长生,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因本处势豪倚势凌人,被吾杀了;逃难江湖,五六年矣。

关二爷杀了豪绅,只需要“逃难江湖”,便可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即便身背命案,后来还能跟着刘哥干一番事业。

江湖之大,哪一个县衙的补捕快能做到跨省追捕你?

即便真有人兢兢业业,愿意跨省追捕,他能认出你来吗?

就凭带着一张“画影图形”的人头像,从中原大地将犯人找出来的概率有没有0.1%?



故而,并非是没有法律,而是因为古代的通信技术和交通工具极其落后,杀人犯的逃跑成功率极高。

特别是乱世,就更别提了,人命如草芥。

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各个朝代有相应政策来应对。

例如:

朱元璋认为,只要把人的户籍固定死在一个地方就安全了。一旦脱离原户籍所在地,哪怕你只是到隔壁村去走个亲戚,你也被认为有犯罪动机,违反了户籍管理法,你将会被抓起来。

老朱就试图通过这种手段来遏制犯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