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武漢

我要去武漢誰能想到在經歷了“非典”之後的17年,天災又一次無聲無息的降臨到人民頭上,令舉國上下的民眾心痛。一夜之間,各種媒體都被新型冠狀病毒的消息刷屏,一種新型的病毒向人類發起了猛烈的進攻,臨近年關卻發生了這樣的事情,科室都是女同志,家務都靠她們,於是她就主動的多承擔一些,五點半下班,她經常是六點以後才出單位大門。這就是外一科護士長魏琳。

我要去武漢


魏琳畢業於河南大學高護專業,現任徽縣人民醫院外一科護士長,主管護師、入黨積極分子,2001年3月參加工作後,被分配到臨床一線做護理工作。在工作中她肯鑽研,勤動手。理論聯繫實際,業務能力不斷提升,很快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護理工作者。工作兩年後突遇“非典”疫情,有工作經驗的前輩們在疫情嚴重的隔離區不分晝夜的工作,她也毫不猶豫的參與到了抗疫第一線。在120急救中心的60多個日夜中,她和戰友不怕苦累,不分晝夜,輪流值守在抗疫前沿,不怕自己有隨時被感染的危險,哪有疫情、不管何時就和戰友即刻出發。就這樣在不同的工作經歷中慢慢的成長起來。在平凡的崗位上和同事們目睹了多少人間悲苦和喜樂,這背後不知有多少她和戰友們付出的辛勤汗水。2012年她被單位任命為外一科護士長,從那時開始,她就暗下決心一定要把護理工作幹好,為患者減少病痛,為集體贏得社會的讚譽和人民的信任。

我要去武漢

上夜班時,她放下幾個月大的女兒讓在小學當教師的媽媽照顧,依然和同事們一起值夜班,她也心疼媽媽,臨近退休的父母白天上班,晚上還要照顧襁褓中的女兒,但這是無奈的選擇。丈夫祝志學一直在外地工作,從兩當輾轉到武都多少年了還是沒有回到徽縣。2004年至今一直在武都的各個郵政儲蓄銀行的營業點上忙碌,也脫不開身,公公去世早,婆婆也近七十了,身體不好也幫不上忙,只能讓自己的父母辛苦一些,在繁忙的生活中,走過了艱難的日子,但無論如何她始終不變,提高業務能力和思想政治的學習。侄兒在外地也是一名醫務工作者,對於一些新生事物,她也能低下身段向侄兒請教、探討,經常詢問侄兒單位的先進管理方法,運用到平時的科室管理中,為了管理更上一個臺階,更加人性化,被單位派往蘭州、漢中、天水等地培訓學習,她都認真的觀察細微之處的管理方法與先進的理念,在工作中加以運用,同時為了做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2017年她向黨遞交了入黨申請書,而且從2017年開始她就一直參加中共徽縣委黨校舉辦的入黨積極分子培訓學習班,希望有朝一日她也能加入這個神聖而又光榮的團體。於是在工作中她就更加的努力,總是以一個黨員的身份去要求自己,把工作幹得更出色。把年終衛生打掃除的活安排大女兒去幹,爸爸閒太危險,為此她還和爸爸發生爭執,家中瑣事全部拋給了年邁的父母。丈夫1月23日(臘月二十九)晚上才回家,本來說好全家回去與婆婆和哥嫂國歌團圓年,但疫情一下子嚴重起來,於是她決定放棄回家過年的念頭,等待單位的臨時召喚。1月24日(臘月三十)她和丈夫給婆婆買了生活用品及年貨,急匆匆的看望了行動不便的婆婆,連夜趕回了家。她以一名共產黨員的要求來嚴格要求自己,“只要黨需要我,我隨時就出發,哪裡需要,我就到哪裡去”,這是她暗下的決心和誓言。看著感染人數的與日俱增,她和戰友們都心急如焚,作為醫務人員在大災大難面前,她們卻束手無策,什麼也做不了,看到同行的戰友在前線和疫情做艱苦卓絕的鬥爭,看到84歲的老人逆行在疫情的重災區,高鐵上疲憊的睡姿,看到戰友臉上被口罩勒出的血痕,看到因戴手套而被汗液浸泡的發白的雙手,看到……這一幕幕情景令她和同事們悄然淚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她們多麼渴望能幫一幫疲憊不堪同是醫務工作者的同行啊!隨著疫情的不斷髮展,感染人數越來越多,物資緊缺,醫務人員緊缺,武漢人民牽動著全國各地人民的心,緊急關頭,院領導積極響應國家疫情防控指揮。決定支援疫情一線的通知剛出臺,她和同事們就爭先恐後的寫申請報名,想盡快投入一線工作,讓患者康復,讓同行的戰友休息一會兒,但她卻唯獨忘了她家中的老小怎麼辦?雖然假期延長了,但丈夫是共產黨員又是營業點的負責人,他必須提前到單位做上班前的準備工作,於是1月30日去了武都。父母都是接近70歲的老人了,還要照顧上初中的大女兒和上一年級的小女兒,這一系列的問題都這麼解決?別人問他,她咧嘴一笑說:“我哥嫂和我姐都在徽縣,他們下班後會抽空去照顧我爸媽和女兒的,我要去武漢。

我要去武漢


”疫情面前,大愛無疆。讓我們祈禱疫情趕快過去,祈禱所有戰鬥在抗疫一線的白衣戰士平平安安!祈禱所有的患者早日康復!

2020.02.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