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区别在哪里,能具体说明下吗?

汉史趣闻


战略家,战术家,军事理论家都是军事家。战略家主要侧重战略指导方向和协调。战术家要亲临前线指挥具体军事布署,作战方针,军力调动,搜集敌方战术进攻方略及倩报等事务。军事理论家是从理论上分析战争中得失而总结兵法谋略及创新!

例如,苏联斯大林就是战略家,做战略总规划,打不打。朱可夫元帅就是战术家,这场战争怎么打,怎样打赢,做好战术部署。

孙膑就是军事理论家有自己的兵书兵法!

战略家,军事理论家都可能在干里之外,远离战火区域为战争作谋划。战术家一定要亲临前线带兵指挥,需要排兵布阵,时时关注战局动态,做出战略调整。战术家都有军衔(元帅,大将,上将,中将,少将,大校等)和军职职务(司令,军长,师长等)挂身。

一场战争成败,战略指导,战术指挥都很重要。林彪,彭德怀都是战术家!既是战略家,军事理论家还是战术家的人很少!


纯朴中国农民


从1948年11月23日起,东北野战军十个主力纵队和全部特种兵部队大举入关,70多万名指战员头戴狗皮帽子身穿嶄新棉军装手持缴获的美式武器,簇拥着3000辆汽车、8000辆大车和14万匹骡马,后面跟着15万名支前民工,浩浩荡荡向长城沿线进发。然而这样的大军开拔却是极其隐蔽的,报纸上甚至还有林彪在沈阳出席活动的新闻。



东野纵队数量不对吧?没错,由第4和第11纵队(塔山阻击战的参战主力)组成的“先遣兵团”,早已经在河北遵化地区完成集结,在司令员程子华的率领下先期从热河方向的冷口、喜峰口越过长城,西柏坡给他们的任务是:以最快速度直扑京西的怀来和南口地区,切断北平与怀来之间的联系,配合华北军区部队消灭“平张线”上的所有守军或者援军。

东北野战军发起的辽沈战役整整打了52天,至1948年11月2日才全部结束,东野各部伤亡较大(全军伤亡69000余人)、解放战士成分增加、百万大军的粮秣函需补充,甚至还有干部战士离开家乡南下的思想问题等等,因此进行一定时期的休整非常必要。尽管华北战场军情如火,林彪还是电请休整至12月中旬,而傅作义根据军事常识判断:东北野战军至少需要休整四到五个月才能再战。



这只是军事家们对战争的通常或者说正常理解,西柏坡的毛泽东则站在战略高度强调抑留傅部的紧迫性,强调东野提前入关的重要性,致电林罗刘指出:“欲抑留蒋、傅两部于华北,以华北我军现有兵力,是无法完成的”,于是1948年11月18日,嘱东野提前入关的命令不容置疑地下达了,次日上午林罗刘回电:“我们决遵来电于22日出发”。

先遣兵团司令员程子华将军虽然55年没有授衔,却是当之无愧的军事家,早年就是强悍的红25军军长(徐海东转任副军长),也是东北野战军最早建立的两个兵团部(原番号为第一、第二前方指挥所)司令员之一,另外一名是开国大将肖劲光,军界资历显而易见。他率领先遣兵团入关后,12月4日逼近密云县城,即现在的北京市密云区。



密云县城座落在潮河与白河的汇流处,虽然我军步兵可以徒涉,但如果不能控制城郊的渡口,东野先遣兵团的辎重车队就难以过河,并且根据情报显示,密云城内只有敌人一个保安团和少量警察,至多不超过2000人。兵团前指经过研究决定,顺手牵羊解放密云,为了不影响大部队前进速度,只派出11纵第31师独立完成作战任务。

从纯军事角度出发,程子华司令员的决定没有错误,东北野战军在辽沈战役结束后,编成内重武器数量较多,携带的装备和弹药为数不少,如果辎重车队不能跟上队伍,则必然影响兵团战斗力。然而从战略高度来看,擅自攻击敌人重兵把守的京郊重镇,极有可能暴露东北野战军秘密入关的企图,事实也果然如此。



战斗打响后就出现了意外情况,由于敌正规军第13军的464、465、890共三个团,之前一天刚刚从古北口收缩进密云,使守敌数量骤然大增,东野第31师登时陷入激战和苦战。接到报告后的程子华,只好命令已经渡河的第32师折返回去,配合第31师共同攻击密云之敌,两个师的解放军官兵经过12月5日整整一天的战斗,才终于解放密云。

密云战役,东野先遣兵团以1500人的伤亡代价,全歼守敌四个团6700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辎重物资,也算是个成功的攻坚作战,参战部队理应得到嘉奖。然而程子华接到的,却是西柏坡雷霆大怒的电文,电报同时命令先遣兵团不得停留全速前进,增援华北军区的杨得志第二兵团。



西柏坡关于平津战役第一阶段的战略构想,是假意围攻张家口,诱使傅作义派出机动部队第35军前往增援,然后在野战中包围之,从而使傅作义舍不得起家部队暂不南逃。然而这一切的战略布局,是建立在傅作义判断东北野战军必须休整相当时间的基础上,如果他发现林彪百万大军有入关的迹象,会不顾一切西撤、或向东从海上逃跑。

果然,密云漏网的敌人迅速逃回北平报告:“发现戴狗皮帽子的解放军”,傅作义马上判明东野主力正在入关,因为我华北军区部队的兵力已用到极限,而没有其它什么部队可以在24小时内吃掉他6000余人。于是傅作义12月6日紧急下达命令,着第35军火速返回北平,一刻也不能耽误,电影《平津战役》中特别呈现了这个镜头,就是华北“剿总”早晨升旗那一桥段。



于是郭景云的第35军乘坐400多辆美式卡车,从张家口沿平张公路全速向北平撤退,途中遭到华北军区部队的节节阻击,而与此同时,傅作义又派出了第16军、第104军前往接应,杨得志兵团腹背受敌,差一点被郭景云冲过新保安,那问题可就大了。所幸东野先遣兵团强行军抵达战场,迅速击溃了从怀来出援的第16军和第104军,杨得志兵团才得以集中兵力完成了对第35军的合围,战场形势当真是千均一发。

林彪与程子华都是优秀的军事家,但他们在平津战役第一阶段对全局的战略认识都有所欠缺,没有深刻理解西柏坡的战略筹谋和部署,不过都能在西柏坡的巨大权威下修正自己的不足,反之,华北之敌和南京方面的战略思想却始终不能达成一致,失败在所难免。所以说,军事家擅长的领域多为战役和战术层面,能够做到判断准确和指挥得力,但是战略家更着眼于战争全局,对战役战术的细节,反倒可以放手让手下的军事家自由发挥,区别还是非常明显的。


度度狼gg


战略家与军事家的不同之处在于格局。

战略家的视野是宏观的,全面的,江山一统的,而军事家则是学术有专攻,骁勇善战,能打胜仗。

战略家可也是军事家、思想家,政治家。但军事家不一定成为战略家。

战略家一般处于统治阶层,军事家多为其服务,因而处于从属地位。

战略家属于帅级别的,军事家也可以成为帅,但多数属于将级别。

历史上军事家枚不胜举,战略家凤毛麟角。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主席,就是战略家。同时又是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




天马行空的老兵


伟大领袖毛主席既是战略家也是军事家、无人能比无人超越、上下五千年只有毛泽东主席一人


12320079


在笔者看来,军事家是一位将才,而战略家则是一位帅才。


简单来说,军事家不一定是战略家,战略家一定是军事家。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优秀的军事家,他们在各自的时代,立下了汗马功劳,创立了不朽功勋。

而战略家往往非常稀少,特别是立足于全局的战略家,更是少之又少。

笔者认为,我们的毛主席是集军事家和战略家的代表人物。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毛主席用几个大战略眼光,为革命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第一个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第二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第三个是一切反动派都是都是纸老虎

第四个是三个世界的划分。


这几个都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实用的理论观点。

毛主席正是因为具有长远的眼光,全局的把握才能够在强大敌人的包围圈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而军事家则比较简单一些,像孙武,白起,蒙恬,徐达等等,都属于军事家的范畴。

因为他们虽然骁勇善战,长于谋略,但是却没有一个全局的眼光,这是他们不具备战略家的因素之一。

能够称的上战略家的,有诸葛亮,刘伯温,曾国藩,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

他们不仅能看一域,也能谋全局,这是战略家非常突出的特点。



—End—



冷月钩沉


战略家和军事家,他们还是有一些不同的。一般一个优秀的军事家,他既是战略家,同时也是战术家。

但是,战略家不一定是军事家。

也就是说军事家是包含战略家的,当然了历史上有很多伟大的军事家,同时他们都是伟大的战略家。

我们都知道无产阶级革命领袖毛泽东,他既是伟大的军事家,又是伟大的战略家。可以说正是他的军事和战略才能,带领我们打败了一切国内外反动派们。

我们都知道毛泽东的一生,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其中最具战略性的一个,就是他提出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当时毛泽东提出走这个道路,取得革命胜利的时候,很多人都是不理解的。这就说明有太多的人,他们是不懂战略的。

毕竟按照当时的具体情况,是国民党军队都是在大城市,我们为何要深入到广大农村去呢?

只要在大城市我们才能和敌人交火呀。

毛泽东之所以要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胜利”这一伟大的战略,最为主要的就是,在城市里敌人的炮火太过于密集了。

这样不利于我们和他们对抗,反过来我们深入到农村,和群众达成一片,为人民群众所服务。

这样我们最终也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只要我们能够得到人民的支持,就没有我们打不败的敌人。

到时候我们的队伍壮大了,我们就可以和任何一个对手作战了。

所以正是在这个战略下,我们的队伍逐渐的扩大了起来。最终,毛泽东带领我们打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我们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让每一个中国人民都享受到了自由与民主,独立与自强,每一个中国人民都成为了国家的主人。

这就是毛泽东这样的伟大的军事家和战略家给我们带来的光明与和平,独立与自主。


史学达人


粟裕和林彪,在我国浩如烟海的战将中最出色的两位军事家。在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中,战功最显赫、战绩最突出的两位军事家之一,“辽沈战役”是我国解放战争当中的第一仗,由于林彪出色的指挥,不仅完全解放了东北,在以后的解放全中国的战争中,“辽沈战役”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辽沈战役的胜利,使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从数量上第一次超越了国民党,三年来,我军从了防御正式转入战略进攻。只用了三年的时间就解放了全中国。毛主席曾经说过;“辽沈战役的胜利,使中国的解放事业提前了至少三年”!林彪领导下的东北野战军,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解放了大半个中国。而粟裕,在华中战场上的发挥也十分出色,他指挥了整个“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仅“淮海战役”就歼灭国民党近80万精锐部队。粟裕指挥的战役,几乎解放了华中和华南地区。两个人的指挥才能,是解放军众多战将当中最出色的,1955年,林彪被授予元帅军衔,粟裕则被授予大将军衔。两位被称之为军事家,没有任何悬念。

然而,他们两位“军事家”,在毛主席面前,只能算是“帐前”一员战将而已,真正的战略家是我们伟大的毛泽东主席!

以一事为例;辽沈战役的前期,林彪、罗荣桓和刘亚楼组成的“东总”,在东北的战略布局和战争打法上,与毛主席领导的中央军委存在着很大的分歧,“东总”的战争指导思想是;“围长春”,“打四平”、“困锦州”,在东北地区全面铺开,各个歼灭。而毛主席领导的中央军委却不同,毛主席是站在全国的角度上看问题,高瞻远瞩纵览全局,毛主席认为;东北的战事应该采取“关门打狗”的战法,既:集中优势兵力迅速拿下东北战略要地~锦州,将全东北的60万国民党军队堵在东北,实施全歼,不让国民党军队的一兵一卒逃出东北,以免再留下后患。其实,毛主席在当时就已经为中国的全部解放而布局了。无疑,毛主席的战略思想是正确的,是具备大局观的。为了说服林彪,令其改变战略思想,毛主席和中央军委与东总进行了,多封“电报交流”,但是,倔强的林彪依然没有放弃他自己“战争思想”,结果,半年过去了,“围困”的长春依然没有解放、四次攻打四平失败。此时,林彪才初梦方醒,才感觉到中央军委和毛主席的“东北战略思想”是正确的!认识错误改变思想的林彪迅速集结兵力,攻打锦州,由于林彪临场指挥出色,近40几个小时就拿下了12万守敌的锦州,守敌中将司令范汉杰也成了俘虏。不可否认,“辽沈战役”的胜利,与林彪的出色指挥是分不开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毛主席伟大的军事思想和高瞻远瞩的战略思想的指导,才是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的根本,有了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思想,中国才能迅速得以解放。

可以说,毛主席的伟大战略思想,从“遵义会议”以后,就一直指导着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早在中国抗日战争初期,毛泽东就提出了“论持久战”的伟大战略思想,事实证明,“论持久战”适应中国的抗日战争,早在井冈山斗争中,毛主席就提出了伟大的“游击战十六字方针”,事实证明,“十六字方针”,更加适应处在困境中的红军,正是毛主席伟大的、正确的战略思想,才使中国人民一步步的走向胜利。、

毛泽东主席才是真正的伟大战略家!<strong>


东义义


举一个实例来说明一下:以蒋介石为例,他就是一位战略家,而不是一位军事家。

周总理曾这样评价蒋介石的军事能力:“蒋介石的战略水准要远高于他的军事水平。他能老练地策划一场战役,协调平衡、合纵连横各种有利于自己的力量,来占据上风。所以,他能够历经数十年的军阀混战,而屡屡获胜。但是,在军事战术运用层面上,蒋却显得很幼稚。他总喜欢把自己想像为一位前线的连长、甚至排长,以为单凭勇敢就能解决一切问题。所以,每当他亲临前线指挥时,国军就必败无疑!”

伟人的观察力是很敏锐的,尤其是对熟悉对手的观察。记得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军民都亲切地称蒋介石为“运输大队长”,这就是对蒋的军事能力的最佳评价。



临时客


军事家主要关注的是战役、战场和任命和调动,刘伯承、彭德怀、林彪和粟裕就是我国著名的军事家,据说林彪和粟裕是出了名的地图迷,一天到晚地图不离身,他们主要抓的就是在某个区域如何利用所有优势获得战役胜利,


战神刘伯承

战役和战术的不同是战役由多个大大小小的战斗组成的,战役指挥要保障战区内整体战斗的胜利,一线指挥官只要按上级要求前进、后退、坚守或撤离,军事家相当于大车间主任或生产厂长,也可以说成功的集团军领导就是军事家,刘伯承多一个军事理论家的头衔,因为他有军事著作以及在军校作领导的经历!
最能打硬仗的彭德怀


而战略家又和政治家有相似的地方,即要关注战役情况又要考虑更大更远的问题,但是政治家侧重于政治外交,战略家侧重于军事和政治的总体战略,例如红军过草地张国焘不听中央的决定执意西去,结果到人烟稀少的西部被敌人围困着打的赔本买卖,人员死伤过大半后被迫再过草地,张国焘就是个拙劣的军事家还想自不量力的关注战略问题。
安排周祥的林彪

还有国民党的总裁蒋介石,往往对打仗战斗、战役和战略不分,常常干预一线战场的兵力布置,所以导致打败仗,被大家称其为“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领导人。


临危受命、以少胜多的粟裕

军事知识在当代也有重要借鉴意义,同样高校毕业,有的可以年薪百万有的只是他的几分之一,原因就是职能不同,同样的职位年薪也相差很大,原因是跟的公司领导和平台的不同,有贵人、有好平台能成条龙,没有贵人、好平台只能是条虫!


黄蜂二师兄


毛主席的战略眼光和军事才能无人可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