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真正意义上接触瓷器,应该是上大学时。在之前只知道家里边用的碗是景德镇生产的,陶瓷就是白色的盘、碗,或者是在电视上看到的古董,其他一概不知。在上大学时才知道,原来陶瓷不是只有白色的,还有青色系列的釉色。这时候我就陷入了遐想,青白两种釉色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到底是先有的哪种呢?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越窑海棠式杯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邢窑白釉玉璧形底碗

在中国的陶瓷历史上,从商周以来,一直是青瓷一统天下的局面,而邢窑的成功兴起,宣告了这种单一格局的结束,并由此开创陶瓷青白两大体系。在《碗姐说瓷》第一季的视频节目中,就有讲到两分天下,素有“南青北白”之美誉的是,南方的越窑青瓷和北方的邢窑白瓷。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碗姐说瓷,是一档陶瓷文化教育类短视频节目。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北白”之说。

南青指的南方浙江的越窑青瓷,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东汉时,中国最早的瓷器在越窑的龙窑里烧制成功,因此,越窑青瓷被称为“母亲瓷”。越窑持续烧制了1000多年,于北宋末、南宋初停烧,是我国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窑系。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越窑所在地主要在今浙江省上虞、余姚、慈溪、宁波等地。越窑的繁盛主要在晚唐和五代,前期大体上延继南朝作风, 胎质灰白而疏松,釉色青黄易剥落,器物种类不多,造型变化也少; 后期产品胎色虽灰白仍旧,但胎体细腻致密,造型大多规范工整,器物大多通体施釉,釉面可以相当匀净莹润,只是呈黄或绿,还不大稳定,器型种类增多。 五代时,越窑青瓷普遍胎质精细、胎体轻薄、造型秀美、器施满釉、釉薄而匀, 釉色前期以黄为主,后期以青为主。装饰初期以素面为主,后期堆贴尤其是刻花大为盛行。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北白指的是北方河北的刑窑白瓷 ,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是中国北方最早烧制白瓷的窑厂。其历史可上溯到北朝,隋后期曾短期繁荣,经过唐早期的低靡,唐中期生产极盛,晚唐开始衰落。刑窑是唐五代最著名的白窑瓷场,有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而通之”的美誉。窑址在今河北省内丘县。刑窑以素面白瓷驰名,釉白而微闪黄或淡青。胎质厚而细节,瓷质坚硬。 造型朴素大方,线条饱满酣畅,制作规整精细、器体莹薄,器内满釉,外釉往往不到足,部分还带有印花、刻花等装饰。在胎与釉之间有一层化妆土,作为护胎釉。白瓷按其胎、釉的质地,可以分为粗、细两大类。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中国陶瓷史上的“南青北白”瓷器,有无先后之分呢?


声明:以上观点不代表本账号观点与立场,此分享仅供大家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品瓷中国,致力于传播国内外传统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报道传统文化和陶瓷行业最新资讯和动态。关注头条号“品瓷中国”,学不一样的陶瓷文化知识,了解最新陶瓷行业资讯!私信联系投稿事宜! ~点赞收藏 转发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