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孩子在家不是玩手機就是看電視,就是不學習,這可咋辦?

尛樹媽媽談育兒


關於這個問題,首先家長得先從自身找問題。在這個信息化時代,我們成年人是不是也在沉迷手機,刷抖音,刷頭條。這造成的後果就是我一個朋友,孩子才三歲多,一個人坐在那裡刷抖音刷幾個小時。問她誰教的,她爸爸媽媽教的。這就是我們家長沒有做好榜樣。

其次現在孩子自身的控制力就差,所以,我們就應該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陪孩子,陪孩子玩,陪孩子鬧。引導他的注意力。這樣是不是就能解決這個問題。


低調的三個臭皮匠


現代生活中幾乎沒有一個孩子可以避開電視和手機的影響,而孩子一旦沉浸其中,怎麼能跳出來

假如父母強行干涉,孩子就鬧,每天都要靠大吼大叫才會聽話。可看到被嚇得一愣一愣的孩子,內心又會後悔不已。

那有什麼好辦法呢?

我認為在陪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發現有這三招特別管用。

首先,讓孩子有事可做。

我覺得孩子常常被大人們誤會,所以才會有形形色色的標籤——“愛看電視”、“愛哭”、“愛發脾氣”、“不愛閱讀”……可真相呢?就拿孩子看電視、玩手機來說。

在批評他們之前,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假如不玩手機、不看電視,他們可以做什麼?”

因為可怕的不是孩子玩手機和看電視,而是放下手機和離開電視就不知道幹什麼。甚至將學習棄之不顧,對父母的管教不聞不問,或者大發脾氣對抗。 在我們家,因為週一到週四晚上不開電視,也不能玩平板和手機。那孩子玩什麼呢?

我發現他大部分的時間在閱讀。所以家裡那些喜歡的書都幾乎被翻破了。

其他的時間就是在玩自己的恐龍模型,自導自演要麼就是在玩積木搭建。有時他甚至會剪紙、畫畫。他總是能找到事做。

一個人不被打擾,安靜地忙活,這樣的感覺真好。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提供更豐富一點的資源。

比如好的圖書、優質的玩具。不需要太多,定期增添就好。



利適文化


孩子愛玩是天性,在社會大環境之下如果讓一個孩子不玩手機,不看電腦是不可能的,孩子們也會有朋友,他們之間的溝通也有一部分來源於多媒體,既然無法避免,那麼家長可以做到以下幾點:

1、要有允許的態度

不能生硬的控制不可以看手機、電腦,而是用迂迴的方式來對待這個問題,可以對孩子說:“媽媽允許你看手機,但是要在你作業寫完的情況下,可以看五分鐘”比如:“語文作業寫完可以看兩分鐘,數學作業寫完可以看兩分鐘,如果作業全部寫完就可以看十分鐘哦,”給孩子幾種選擇,讓他自己做決定,慢慢的養成把作業全部寫完的習慣。

2、抽出時間陪伴孩子

都說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現下社會父母工作忙,大多數爺爺奶奶帶孩子,寵溺比較多,所以就導致孩子叛逆、固執、不聽話,父母一天抽出半小時來陪伴孩子做一些簡單的遊戲,哪怕陪孩子讀半個小時繪本,也會建立穩定的親子關係。

3、先嚴後松式教育

很多家長覺得孩子還小,聽不懂道理,也不用教育,其實不然,教育要從小開始立規矩,讓孩子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長大以後家長也會省心很多,反之如果從小不管孩子,任其發展,長大再想去教育管理,就會花很長時間去改變。

最後希望家長們都能夠多多陪伴孩子,也祝大家越來越好。


小漁兒8888


應該好好引導,家長應該把孩子當朋友,一起聊天,做運動。引導和強制都要有,要觀察孩子都在玩什麼,分析他的心理。現在父母都忙於工作,孩子太孤單,手機這麼普及,孩子們都是無師自通。另外要注意他的朋友圈子,朋友的作用有時比家長大得多。物質生活越好,精神生活倒不如以前了,這應該算是個社會問題。

手機對於喜歡的人來說確實很有吸引力,孩子自控力差些,家長可以約定好每天玩遊戲的時間。還要從環境上進行控制,有的家庭手機閒置,孩子隨時都可以玩。如果手機不出現在孩子的視野內,孩子就要向家長申請才能使用手機。另外要注意對孩子的興趣轉移。父母要引導興趣,並且要有辦法轉換成他的興趣




酒掌櫃光想嘻98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4090007f9837db924b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