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印度國父甘地葬禮:露天火化,百萬人送行,死後骨灰撒在恆河


【圖為甘地遺體】這位印度著名革命家,出生於1869年10月2日,出生地是印度波爾班達爾。他的家庭信仰印度教,父親則還是地方的土邦政府首相。1948年,這位印度國父遇刺身亡。

【圖為人們收集甘地的骨灰】甘地家族在當地有權有勢,給與了甘地相當的教育條件。但因為家族封建觀念深重,在甘地十三歲時,家族竟逼其納娶同齡的失明小女孩。

【圖為甘地遺體露天火化】少年甘地非常想逃離這種家庭環境,於是在19歲時毅然決然遠赴歐陸求學。也因此,甘地違反了毗溼奴教派信徒不能漂洋過海的戒律,被移出種姓。

【圖為甘地的女信徒和甘地的遺體】甘地在歐洲汲取了先進思想、優秀文化,他將其與本國宗教文化相結合,發展出了一種新的哲學政治理論。學成歸國的甘地致力於改變英國統治下印度人被歧視的局面,積極爭取印度人權利,想讓各人種消除歧視,實現民族平等,並且在政治上屢屢為底層民眾發聲。

【圖為人們正在準備火化用的木頭】生前的甘地致力於創建了“非暴力”的革命模式,想通過遊說、不抵抗、和平抗議等形式爭取印度獨立。

【圖為甘地和他的女信徒】極富人格魅力的甘地在印度逐漸擁有了一大批支持者,信徒眾多。數十年間,甘地得到了國內外的廣泛支持。英國迫於壓力,不得已讓步同意印度脫離英國而獨立。獨立成功後的甘地得到了國內外社會中廣泛的讚譽,甚至被尊稱為“聖雄”,即聖人與英雄的集合體。

【圖為人們在恆河邊祭撒甘地的骨灰】甘地領導印度成功獨立後,開始著手於社會改革,這遭到了一些宗教頑固派的強烈抵制。於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頑固派分子所刺殺。

【圖為送行甘地的信徒】甘地遇刺身亡後,印度政府為甘地舉行最高規格的國葬,當日參加葬禮人數甚至超過百萬人。現場哭聲動天,場面異常壯觀。

【圖為送別甘地的人群,人山人海】甘地的遺體最後在新德里東面的亞穆納河畔火化,骨灰撒在了印度的母親河——恆河,以告慰為印度民族獨立運動奉獻一生的甘地,還有一部分骨灰撒向了大海。

【圖為露天火化現場】甘地成為了印度人民眼中無可置疑、無與倫比的偶像。據說,甘地的遺體火化時,甚至不少支持者撲向火中自發地為甘地陪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