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藝伎文化是日本文化的一個鮮活載體,她們的服飾,她們的表演,以及她們的妝容都體現了日本文化,但是加上“伎”字之後,引起很多國人的誤會,其實藝伎這個行業之所以能夠留存到現在,它在不同時期滿足了特定文化需求。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藝伎浮世繪

藝伎發展歷史

日本的藝伎最早產生於17世紀的東京與大阪,在1603年德川幕府開設幕府的時候,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和當時的明清一樣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對內實行集權統治。

1615年幕府頒佈了《武家諸法度》,其中規定:各領主必須在江戶居住,歷史上稱為““參覲交代”,這些領主居住在江戶之後,往往帶領了大批的家臣,這些人有閒又有錢,平日裡就喜歡攀比鬥富。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江戶時代浮世繪

江戶地區的商業、娛樂業便發達起來,由於有很多單身赴任的武士階層,女性就成了相對稀缺品,整個江戶地區的男女比例是3:1,三個男性要爭奪一個女性,於是歌舞伎便在這個時候醞釀而生。

在日本關西島根縣,有一位叫阿國的女祭司,被認為是最早藝伎,她為了籌集修繕木殿的善款,化緣路上改革了唸佛經的舞蹈動作,這些動作被一些流浪藝人爭相模仿,這也是最早歌舞伎的由來。

當時日本飯店很少,人們都集中在歌舞伎廳這種地方,而且幕府為了管制流動人口,只在江戶地區的吉原圈出了一小塊地方,供人們娛樂,因此各地的娼妓便遷入其中。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歌舞伎廳浮世繪

日本最早的這些藝伎不僅僅有女性,還有戴著假髮的男性,他們一般充當鼓手,或者以逗笑為主要生計。由於當時日本女性社會地位很低,高階藝伎往往是男性,逐漸形成一種男同的文化,另外由於藝伎館人員缺乏,大量男性也被招攬進來,他們被稱為小生歌舞伎。

到了1651年,幕府處於風化的考慮,開始禁止男性歌舞伎的表演,但是這種情況屢禁不止,後來幕府就規定男性藝伎必須剃髮,強迫他們露出光禿禿的前額,而隨著女性地位的提高,這種男性藝伎也越來越少。

到了1688年,日本藝伎不斷被幕府整改,自身也積極去適應環境的變化,特別在江戶時代,嚴禁私下設立藝伎館的行為,否則會沒收設館老闆的家產,並且處以重刑。特別是對街頭藝人的打擊從來沒有停止過,幕府甚至規定,藝伎不能前往武士、商人家中侍宴,而且還規定不能在船上表演。這些規定無疑促進了藝伎往高級茶屋、料亭等地發展。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日本藝伎浮世繪

到了18世紀後期,為了和那些暗娼相互競爭,藝伎行業有意提高自己的身份,要求賣藝不賣身,由此賣藝和賣身相分離。為了顯示區別,這些藝伎甚至主動修改了她們的著裝,將傳統和服的帶子在背後打了個結,而且衣領用白色,髮髻上插兩支髮簪、一把梳子。

她們規定,和服不同款式、不同顏色都有特定的意義,什麼等級的藝伎穿什麼顏色、什麼款式的衣服,這些都具有特定的象徵意義。為了防止藝伎越級,他們還組織了“見番”,專門監督並且登記這些藝伎。登記在冊的這些藝伎是不能擅自外出的,只能在特定的茶屋侍宴,而茶屋有責任監督這些藝伎。

對於茶屋而言,這些藝伎能夠招攬顧客,是他們主要的生財之道,當然也願意協助管理。實際上茶屋對藝伎的影響非常深遠,在客人沒有熟悉這些藝伎的時候,往往通過茶屋進行推薦。因此這些藝伎實習期結束(也被稱為半玉)之後,第一個要答謝的就是茶屋的老闆。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藝伎浮世繪

藝伎對明治維新的貢獻

藝伎在19世紀時期發展到繁榮時期,由於幕府對於暗娼的打擊,讓藝伎市場日漸繁榮。親朋歡聚,官場娛樂,藝伎都是助興的最佳選擇。1853年美國人培理用軍艦打開日本國門之後,各地掀起了倒幕運動,很多維新派人士,紛紛聚集到京都。由於茶屋又是各地武士聯絡的場所,因此藝伎便成為庇護這些倒幕運動的維新派人士的最佳場所。

其中有一位叫中西君尾的藝伎被稱為勤王藝伎,她對日本歷史進程推進有著積極的影響。君尾出生在一個武士家庭,因為父親被仇人 所殺,因此家道中落,不得不進入藝伎行業,她經常在一個叫魚品的茶屋進行表演,因此在茶屋內遇到了多名維新派的骨幹,其中就包括後來任外務、大藏大臣的井上馨。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藝伎浮世繪

中西君尾和井上馨一見鍾情,最後感情發展到難捨難分,後來負責追捕維新人士的島田左近也看上了君尾。在一般人看來島田有權有勢,但是君尾不為所動,甚至拒絕了島田的求婚。當井上馨聽說島田求婚的事情後,就主動找到君尾,讓她做自己的間諜,於是君尾就嫁給了島田,並且從他那兒獲取了大量的情報。很多維新人士也得以逃脫幕府的追殺,而且後來井上馨根據君尾提供的消息,成功暗殺了島田。

號稱維新三傑的桂小五郎,也有一段和藝伎的生死戀。在1864年,幕府大肆搜捕維新人士,桂小五郎被迫扮成一個乞丐躲在一座橋下,每天他的藝伎妻子松子,就給他送飯糰,將裝有飯糰的包裹有意無意丟在橋下。後來松子還多次利用藝伎館掩護桂小五郎,這也成為日本歷史上一段佳話。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藝伎浮世繪

藝伎的衰落

到了20世紀,隨著日本法西斯軍國主義步伐的加快,藝伎受到社會的歧視。特別是外國人很難欣賞日本藝伎的妝容,根據日本傳統,已婚的婦女需要剃掉眉毛,把牙齒染黑,並且用膠水把頭髮粘成厚厚的一塊,確實很難讓人產生美的感覺。

英國首任駐日本公使阿禮國,就曾經說:“她們一化妝,就好像顯靈日女王塗抹的白粉一樣,而且牙齒還塗成黑色,可以說在所有女性中,人為的弄醜方面,日本女性是出類拔萃的。”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而且隨著西方文化的不斷衝擊,藝伎行業很快在歷史鉅變當中衰落下來,雖然藝伎行業也曾經學習西方的舞蹈自救,但是更多人實則淪為娼妓。在日本侵華時期,日本成立了愛國婦人會,政府強制要求這些藝伎加入“決死慰安隊”,實際成為慰安婦,境況十分悽慘。

為了防止她們逃跑,給她們很少的食物,並有專人看管,沒有軍人服務的時候,還要負責洗滌軍人的衣物。由於生存環境惡劣,這些藝伎很快感染各種疾病,而且得不到有效救治,很多人死在異國他鄉。

在日本,被中國人想入非非的行業,早期興起因為“男男”?

1948年日本頒佈了《風俗營業管理法》,劃定特定區域作為不影響風化地區,隨後日本加入《防止賣春法條約》,因此日本藝伎從業人員大幅減少。

古代日本深受儒家文化影響,在父權統治下女性淪落為迎合男性的文化產物,因此即使沒有後來的法律條文,隨著女性地位不斷提高,女性獨立人格的養成,這些行業都會消失。現在的藝伎作為日本一種文化現象,和以前作為生活的“藝伎”職業已經大相徑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