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股市中怎样才能避免踩雷?

骑牛谈财经


题主的问题和对问题的注释其实指向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投资股票的时候,如何避雷;第二个问题就是,上市公司经营如何避免踩雷。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要知道有些雷我是避不开的,就像黑天鹅一样。但是从行业新闻和报表中的部分雷区,我们是可以预见的。第二个问题呢,个人认为上市公司经营最重要的就是不要踩到过度负债和商誉过高两个炸弹。

难以避免的黑天鹅事件

最近上市公司频频爆出各种事件,比如财务造假、涉及刑事案件等等,但除了财务造假能够通过财报去发现一些蛛丝马迹以外,对于上市公司大股东或实控人涉及刑事案件的黑天鹅,其实是很难预见的。

比如新城控股实控人涉嫌猥亵儿童的事件,事件发生后,新城控股出现了连续3个跌停,截止7月12日,跌幅超过了33%。作为房地产行业的黑马股,新城控股此前的表现可谓抢眼。虽然同样经历了2018年的回调,但是新城控股在2019年的反弹中还创出了历史新高,在事件爆发前,公司的股价涨幅高达65.36%,远远超越沪深300指数的涨幅。这同样也吸引了多只产品进驻,但是截止事件发生时,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就有四只产品名列其中,包括在资管界声名赫赫的东方资管。若连这样的投资机构都无法避免踩雷,我们普通投资者就更加没有这样的能力了。

再比如博信股份实控人涉嫌违法被逮捕的事件也是一样的,在上市公司未发布公告时,外界根本无法知晓该公司实控人可能涉及的事件。而该公司的实控人名下有三家上市公司,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承兴国际控股、A股上市公司博信股份和新加坡主板上市公司Camsing Healthcare。

但其实罗静被刑拘是6月20日的事情,但是直至15日后,上市公司才予以披露,这当中肯定涉及信息披露的违规行为,但同时也代表了股民的无奈,截止事件发生时,博信股份依然有两家私募基金位列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还有就是医药行业的政策黑天鹅,其实包括像康美药业和康得新以及部分医药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财务造假问题,都与行业政策息息相关,但这个不是我们能够遇见和避免的。

以上的案例都充分说明,对于部分黑天鹅事件是投资者在股票投资中难以避开的雷区,这个风险只能通过分散持股和控制单只股票的持仓上限进行控制,别无他法。这也是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控制黑天鹅股票风险最好的方式。

避开上市公司的经营雷区

从目前上市公司爆发的问题看,个人认为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的。一个是因为过度举债对外扩张,导致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企业积重难返,资金链断裂。二个就是由于激进的并购,使得上市公司的商誉高企,而被并购标的的盈利能力大幅下滑,上市公司遭受商誉减值以及净利润锐减双重夹击。

1、过度举债

这个问题是很多上市公司出现资金链断裂以及债务违约的根本原因。特别是在前几年信贷环境相对宽松且金融去杠杆没有深化的时候,上市公司作为各家银行争夺的对象更是座上宾,有事没事就找上市公司谈心,问上市公司要不要钱。对于上市公司搞的项目,无论好坏,银行都支持,反正上市公司股票也在,土地也有,怎么样也不会亏,这使得很多上市公司盲目的增加负债,并对外投资。

截止2018年末,上市公司行业的平均资产负债率达到60.66%,高于了50%的安全线,其中资产负债率高于50%的行业有17个,占整体比例的62.96%。其中,又以主板和中小板的资产负债率最高。但主板由于包含了金融和房地产企业,因此负债率数据并不真实,反倒是中小板的负债率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当一个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超过50%以后,企业的财务成本是很高的,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业,在盈利能力本来就不强的情况下,过高的财务成本将会进一步挤压上市公司的利润,使得公司的经营陷入泥潭。如果这种时候,还碰上了经济收缩下的营收下滑呢?那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就更加紧张了。而现在这个背景下,银行也会很关注上市公司的负债和经营情况的,想要拿到新的贷款并不容易,这个时候,上市公司原来的债务问题可能就会面临违约,这也是2018年以来,债券违约率不断上升,违约金额不断攀升的根本原因。

因此在投资A股的时候,想要避免踩到债务违约的雷,首先必须要关注该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一般的企业负债率不能超过60%,稳健一些的最好不要超过50%,当然房地产和银行业除外,因为这些是典型的资金驱动型的行业,行业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其次,将拟投资的股票的资产负债率与行业的平均水平进行动态对比,进一步了解该行业的整体风险。因为静态的数据往往看不出发展的情况,动态的比较能够让投资者更为清晰的鸟瞰整个行业。对于明显超越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的企业,投资者也需要额外小心,进一步了解公司的经营政策及财务状况。

2、商誉减值

经历了2018年的商誉爆雷,广大投资者开始渐渐了解到商誉减值的威力。根据《天下财经》报道,2018年共有871家上市公司计提了1658.6亿的商誉减值,这一数字是2017年的4.5倍,2016年的14.5倍

导致这一现象主要有三个原因。第一,A股过去4年的商誉大幅增加,特别是2015年以后,每年A股新增的商誉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年均增速接近50%,截止2018年三季度,A股的商誉高达1.44万亿,是2014年底的4.3倍。第二,2015年和2016年A股的股价经历了一波快速上涨,上市公司通过发行股份并购的意愿较强,通过并购继续推高股价,而股价的高企也使得上市公司不计成本,从而产生更高的商誉。第三,2018年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去杠杆的进一步深化,A股相当多公司的经营出现了问题,而高估值对应的业绩承诺纷纷落空,这使得上市公司的商誉出现大幅减值。

2018年商誉减值最为严重的企业,绝大部分都是轻资产行业,比如文化、传媒、游戏等行业。其中文化传媒行业更是重灾区,这个行业去年亏损严重的企业大部分的商誉占市值的比例都超过50%,而在去年这样的行情之下,这些公司纷纷暴雷,而且这个雷一颗比一颗大。

比如高估A股亏损榜榜首的天神娱乐,2018年的净利润就为-71亿,其中商誉减值高达40.5亿,一次将上市公司历年来的净利润消耗殆尽。整个传媒行业2018年一共亏损了270亿,同比下滑166%,位列行业末尾。

因为传媒行业普遍都是轻资产的行业,收购的标的也是如此,而收购的价格减掉并购标的可辨认净资产以后就是商誉,所以净资产越低的标的,商誉就越高。只要标的公司的经营一旦不如预期,商誉就要出现巨额的减值。业绩承诺期内相对还好一些,有对赌条款可以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但是对赌期一过,这个风险就全部由上市公司承担了,因此为什么说商誉是一把达利摩克斯之剑,因为这把剑只要标的经营出现问题就一定会落下的。

所以投资者在投资相关股票的时候,要避免商誉减值的雷区,那就要关注上市公司的商誉占比,特别是轻资产的行业,就更为重要,因为这种商誉迟早会出现减值,特别是2015-2017年用高价格并购的企业,就更加要小心了。

综上所述,投资者在股市投资的时候只能避开那种显而易见的雷区,对于黑天鹅事件,其实投资者是不能主动避免的,只能通过分散投资和单一股票仓位限制进行控制;对于高负债率和高商誉的企业,其实我们是可以预见的。其中高负债率就能够说明企业很多的问题,包括挪用资金、经营不善等,最终都会体现在高负债上去;而高商誉则是这几年比较突出的现象,需要投资者重点关注。

以上就是个人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A亚特斯


踩雷,轻者断手断脚,重者粉身碎骨。

股市,也是一样,怎样能避免这类事情发生,说说本人看法。

1、业绩持续亏损的不碰,毕竟有被ST和退市的风险,现如今的市场规则和之前的大不相同,以后退市的股票越来越多,注意提防。

2、股权高质押的不碰,尤其是全部质押的,股价持续走低,一旦触发临界点,大股东跑路的情况也不在少数,贾跃亭典型代表。

3、快速扩张,不认真搞主业的不碰,这类股票能走出来的凤毛麟角,不要幻想自己能抓到那少数的几个,上市企业还是踏实做事情的好。

4、为了做业绩和保业绩,不择手段的不碰,善恶终有报,种恶因得恶果,时间早晚的问题。

5、高控盘庄股高位运行的不碰,随时有崩盘的风险。

6、走势看不懂的不碰,任何消息都会反应在走势上,你不知道的,不代表其他人不知道。


刘思远Cc


扇贝来回答。 今年上市公司雷区集体爆开,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会被炸个四脚朝天,至于怎样避免踩雷,首先,显然技术面肯定是解决不了这个问题的,所以天降大任于基本面也。在扇贝没有启程之前是没有人知道扇贝要游走的。

那么,雷区肯定是无法消除的,我就教看官几招如何最大程度上避开雷区的方法。

第一,看该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是不是能在行业中排的上号。听都没听过的,行业综合排名里“榜上无名”的,果断不理。

第二,也是比较简单的一招,看公司近三年来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即便没有持续增加,但必须要稳定,即:利润弹性小)利润弹性大的,表明公司盈利不稳定,经营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所以净利润变动幅度大,这样的短期蹭热点的时候还可以搞搞,中长期也不考虑。

第三,资产负载率过高的,有些做实业的资产负债率高达98%,简直不敢想象,强调一下,银行、券商、房地产企业等具有特殊性质的行业资产负债率高是可以原谅的,其他实体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就不可原谅了。

第四,最简单的一招,看不懂基本面怎么办?没关系,在公司公布年报、半年报、季报之前清空仓位,惹不起我躲得起。

第五,ST和*ST坚决不碰。


趋势金牛


说几句吧!一个做财经媒体的,特别是整天关注A股上市公司动向的媒体,这两年确实看了很多上市公司暴雷、很多股民踩雷。


大致总结了几种暴雷的类型,大家在选股的时候注意一下:


1、高质押、高商誉的。


而且大家应该也能看到,最近这两年A股上市公司暴雷大都出自这两种。不是由于大股东高比例质押导致公司股价触及平仓线被强制平仓导致股价连续跌停,就是因为某个上市公司突然发个公告说,前两年花几亿到十几亿收购的子公司因为业绩不达标,所以要计提巨额商誉减值,从而导致一家看起来业绩还不错的公司突然暴雷。


据我的观察,到2019年底到2020年初的时候又出来了“新玩法”,某公司公告说,由于目前上市公司已经对之前花多少钱收购的子公司失去控制了,要计提大量商誉减值,预计2019年财报将巨额亏损。


2、账上货币资金和短期借款双高,但利息收入却非常少的公司。


之所以要注意这类公司,是因为出现这种情况的上市公司存在财务造假的可能性较高。比如康美药业、康得新账上上百亿的现金竟然说不见就不见了,还有后来的辅仁药业账上明明写着有18个亿的现金,却拿不出来6000万的分红款。


这几个例子都是比较典型的,除了这些被曝出来的,肯定还有很多没有被曝出来。通过分析康美药业、康得新、辅仁药业这几家公司的资产负债表都存在同一个特点,就是账上现金非常多,但是利息收入却非常少。


除了以上这两种典型的,辨别第一种相对要简单一点,有些炒股软件上就会标出高质押、高商誉的信息,第二种相对难一点,需要有一定的财务分析知识和技能。


另外,我认为之所以很多人容易中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在很多散户心里总有一种“炒A股看财报没用”的声音,所以在选股的时候就从来不看公司基本面,看见涨了就买,看见跌了就赶紧割肉,突然中雷了就骂天骂地。


的确,看财报不能让你买到短期暴涨的大牛股,但在买股之前稍微看一下公司的基本面至少是可以减少踩雷概率的。


当然,除了以上两种典型暴雷方式外,在A股还存在大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关联交易的、违规担保的、信披违规的……等等,这都需要广大A股投资者擦亮自己的眼睛,在决定买入股票之前好好看看!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的支持!


锐眼财经


1、分红率高,说明企业赚的钱是真的。

2、毛利率与护城河相匹配,例如茅台毛利90%,因为这是奢侈品牌。

分众传媒毛利70%,竞争对手,新潮说:我只要20%的毛利。分众能怎么办?只能降价。结果市盈率越跌越高。钢铁行业,铁价稍微一高,克服一切困难就是要搞增产,最终会导致毛利回归合理水平。一切没有护城河的高毛利,都不可能持久。高毛利持久超过2年,问题很大。

康得新45%的毛利,持续4年,当竞争对手都是弱智?引领潮流的高科技企业20~30%的毛利率,从古至今都是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康得新何德何能,这么高的毛利率?

3、高毛利+不分红+融资圈钱+没有护城河,这家企业很危险。搞不好就是在造假。现在A股还有几家毛利直追茅台的公司,却是毫无护城河的垃圾焚烧、电话制造这些,看笑话就行,反正市值也不大。

4、现金流长年累月烂的不行的公司。即使公司和大股东都是善意的,这样的公司也要警惕。强如小黄车都要倒闭。

5、掌握企业的财报数据,违背常识的部分要怀疑。康美药业账上有150亿现金不用,还疯狂借钱。18年利润才40亿,利息居然11亿?这些是财报里的东西。

总结:我认为核心是分红和强大的现金流。如果没有分红,现金流也差,排出掉就行了。投资的机会很多,没必要火中取粟,即使是错杀。

我不提倡普通人通过财报分析来辨别造假,造假永远在进化,当年乐视通过关联交易+并表搞得眼花缭乱,弄出几十亿延递所得税资产+少数股东损失,多少基金经理赔进去了!?如今A股又是万亿商誉的减值大潮。

你我都是区区凡人,没有精力细细的检查财报的每一项。因此还是推荐分红和现金流分析,然后要符合常识,选择生活中能碰的到的公司。这些方法虽然简单,足以排除98%的地雷。剩下的2%,不是地雷,是天意。用分散投资来对抗。


多空丶博弈


随着长生生物、乐视网、东阿阿胶、新城控股等一批个股地雷的先后爆发,这让广大投资者一时手足无措,欲哭无泪,亏损惨重。于是,越来越多的股民觉得要学一些避免踩上股市地雷的技巧。而从目前情况看,普通股民在A股市场中踩上地雷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避免踩到雷呢?首先,远离前期涨幅过大的股票,即使是白马股也是如此。近期白马股爆雷不断,比如大族激光陷入造假质疑漩涡,很多人开始猜疑,是不是白马股也不适合价值投资了?对此,我们认为,再好的股票,在短期内出现翻番的涨幅,都是有风险的。绩优股如果涨幅过大,也会透支了未来的成长性,也就存在巨大泡沫,也就不值得价值投资了。

再者,限售股解禁的股票不要碰。我们在买次新股的时候,别忘记看一下,它的限售股解禁情况,要尽量避免在其解禁期之前高价买入股票。因为很多股票刚开始还是走得好好的,突然有一天莫名其妙的大跌,原来其禁售期已过,马上要解禁全流通了,造成股价的大跌,这样股民们很可能会蒙受巨大损失。

再次,业绩连年亏损、财务状况很糟糕的股票。尽管有些业绩欠佳的股票,因为其盘子小,没有历史套牢盘,而受到投机资金青睐,但作为中小投资者就不要去碰这些亏损的股票了。投资者可以看看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就会戴帽,一旦戴帽,投资风险加大,个股大幅下跌就在所难免了。

其四,投资者还要看看该股的负债率,在正常情况下的负债率应在60%左右,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负债率超过80%以上就要小心了,因为,高负债率的企业,一旦业绩下滑,资金链断裂,就很难通过信托、债券来融到资金,在很多情况下其巨额债务会出现约违,而一旦企业出现违约情况,其股价也会深受拖累。

最后,存在各种问题的上市公司股票不要买。比如主业不清晰的,有负面新闻缠身的,控股股东有大幅质押的,被证监会点名批评和立案调查的都要规避一下。反正,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碰到有各种问题的股票,尽量不要去碰,免得躺着中枪的危险。

如今在A股市场已经有3600只个股,如何避免踩雷,特别是近期踩雷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这是每一位投资者都需要面对的话题。我们认为,只要大家做到远离涨幅巨大的股票、拒绝限售股解禁个股、回避负债率较高的上市公司。同时,还要坚决不买业绩不佳,连年亏损公司的股票,当然,还有一些股票负面新闻缠身的最好也不要去接触,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买到地雷股的可能性了。


不执著财经


百分之百避免踩雷,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经验,减少踩雷的概率。

我认为目前A股的雷有分为 几大类:

第一类,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问题,这一类比较明显的就是出现财务造假、财务舞弊等情况,早期出现这种情况比较多的集中在农业领域,如万福生科,通过虚构客户和虚构供应商,因为这类企业的上游或者下游终端一般在偏远地区,在农村,不好调查,尤其在早些年交通不便的时候,所以易于虚构。另外再有向做国外生意的,比如前两年的天虹药业。再比如前几个月爆出来的信威,把牛皮吹破,早前要在中美洲开辟另外一条“巴拿马运河”,后来在中亚地区做生意,结果爆出来都是假的。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最近遇到的比较多了,虚增利润或者现金,最近的辅仁药业和康得新、康美药业都属于这种情况。

第二类,客观雷,公司本身经营也许没有问题,甚至行业比较现金,自己本身也是行业的扛把子,但是就是拗不过一些因素,比如中兴通讯,老美一打贸易战,拉几个中国企业去垫背,尤其是有影响力的中国企业,直接起诉,抓人,控制你的原料进口等,这种也会对企业造成比较大的影响,进而影响股价表现。

第三类,受波及的累,比如最近的瑞华会所事件,基本上与它有关的上市公司可以说都遇到雷了,有些是确实自己本身屁股不干净有问题,但那么多公司,肯定会有被错杀的。

第四类,就是不确定的雷,当年险资争斗,受波及的,比如华夏幸福也好,万科也好,在事情爆发之前,无法确定这个雷是好是坏。当然,当年大部分还是好的,因为后面险资被查了,不让卖。

第五类,政策的类,比如2016年出了一政策,所谓的熔断机制,多此一举,有了涨跌停板和T+1,再来个熔断,市场被限制的死死的,不引起恐慌 才怪。

这是我针对a股前后出现的雷的一个小结,不知道有没有帮到您,欢迎补充。个人的基本观点是,雷是不能被预判的,本身就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如果被预判出来了,那也就不叫雷了。但是可以通过学习,减少遇到雷的概率,对于不确定性较高的标的,不用去碰,不管是股市,还是投资到其他地方,抑或是生活,都可以如此。


财经龚少


股市怎么避免踩到雷,特别是现在的行情之下,尤为显得重要。

正因为目前踩到雷的几率比较大,所以探讨这个问题就比较重要。

那么,我们怎么才能不踩到雷呢?

1

雷区一:限售股解禁

第一, 先看看你选的标的股的最新消息,打开行情软件按F10就可以看到,要看看最近是否有限售股解禁,要尽量避免,很多股票走走的好好的,突然一天莫名其妙大跌,原来是当天解禁股流通。如图,该股原本在底部盘整,有走底的迹象,结果一根大阴线,套住很多人,原因就是当天限售股解禁。

2

雷区二:负债率过高

第二, 看看该股的负债率,负债率特别高的就要小心了,因为在平常还好,在现在这种美元加息,全球货币紧缩的时代,高负债率就会给企业背负很大的负担,很多债务违约的,无一例外都是负债率过高。

3

雷区三:连年亏损、财务状况糟糕

第三, 看看该公司的财务状况,如果连续两年亏损,就会戴帽,一旦戴帽,大幅下跌就在所难免了。尽量避免业绩不稳定的公司,特别是年报出现亏损类的股票。

其他还有,主业不清晰的,有负面新闻缠身的,控股股东股票大幅质押的,被证监会点名或立案调查的都是要规避的。

做好以上措施,基本上你就成为了排雷高手,如果还是踩上了,那就只能认命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也不探讨这些不开心的事情了,说点开心的。

我最近用底部引爆选股法又一次抓到了起涨个股,拿到了20%以上的收益。

下面就和大家介绍一下我近期的操作:

603499 翔港科技

这只股是我在本月6日选出来的,该股在当天出现了引爆信号,根据指标的提示“引爆即加仓”,我及时操作,果真没有让我失望,这只股在今天(7号)就直接涨停了这只股之前一直在做横盘整理,后来就涨停了,我搜索了一下这支股的利好消息,之后应该也是会出现短期持续涨幅的。

可见这个指标还是比较不错的。

写文两小时 阅读三分钟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留言、点赞,增加一点点人气,谢谢支持!
怎么拿到指标呢?
私信在下 回复“底部引爆”即可,再次谢谢大家的支持。
以上个股不形成推荐,请大家谨慎选择。

预祝大家:


智联财经


想避免在股市中踩雷,先得要了解股市地雷有哪几种,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预防为主有备无患。我总结,股市地雷常见的有三种:

第一,业绩地雷。

又称“变脸雷”。某些上市公司,一直看起来业绩不错,直到突然有一天发布公告,对不起,以前的业绩都是假的!一声晴天霹雳,变脸了。典型案例:东方电子,蓝天股份,康得新。

这是一种主流地雷。想要避免中招,应重点注意和回答好这几个问题:他的业绩是否明显好于同行,却没有过硬的理由?他的业绩是否过于稳定,似乎不受大环境影响?他的产品销量是否无缘无故快速增加?

第二,资金地雷。

又称“连环雷”。某些上市公司,生产经营貌似正常,或者是真的正常,但是其资金链存在严重问题。有的被大股东实控人挪用了,有的被别人借走无法归还,甚至还有买理财被骗了,存银行不知道为啥就消失了,等等,总之发生一件事:巨额资金突然丢了!结果自然就是崩溃性下跌。典型案例:保千里,天龙集团。

这种地雷具有牵连其他公司的能力,有时也与业绩地雷相联系,杀伤力不见得是致命的,但影响很大。规避方法是:公司应收款是否正常?公司大股东或实控人是不是很缺钱?公司募投项目是否进展缓慢?公司现金流是否异常?

第三,质押地雷。

又称“珠链雷“。上市公司本来没问题,但是大股东出了问题,被牵连了。近年来因为收紧银根,出现一大批因股权质押而引发的股价崩盘。这个原因很简单,就是大股东想借钱,将股份向金融机构质押,越质押越多,结果还不起,股价又下跌至平仓线,银行不得不抛出,引发剧烈下跌。典型案例太多太多了,不必列举,近年来崩盘者大部分都是此类情况。规避方法也很简单,看一下股东质押情况,到了90%以上基本上就要崩了。

除了以上地雷,股市还有其他地雷,比如,信披不合规暴雷,上市造假暴雷,会计师事务所作假暴雷,甚至还有政策突发变化引起的暴雷。这些需要大家小心甄别,千万注意投资安全啊!


沉默的砖家


总体两点:精研基本面,分仓。炒股避雷是必修课,是每一个散户必须会的,因为一旦踩雷非死即残,和生了一场大病差不多,想要恢复过来,不在医院躺个半年是不行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人大部分确是差不多的,很像股市有雷的公司各种雷,各种奇葩,但好的公司都差不多,都是现金流充裕 营业额不断增长等等。


举几个例子:一个成功 一个失败故事的启示。周晓光曾是浙江女首富,身价185亿元。只用了一两年的时间,在这轮经济周期的调整中,财富就灰飞烟灭了。公司市值也从300亿缩水到40亿。1962年出生的周晓光,出身贫苦,上世纪80年在义务小商品市场卖饰品白手起家。后来周晓光又跨界进入房地产、金融等领域。后来因为杠杆加的太大,借钱太多,在2018年的经济周期调整中资金链崩溃了。死亡模式都是一个主业做起来,然后拼命多元化,拼命加杠杆,最后一轮调整崩溃,全部灰飞烟灭。


美国国运最繁荣的阶段,有个小伙子一不小心,赚了一笔大钱。然后他苦思冥想研究一个宏大的问题:历史上那些富豪破产的原因是啥?他得出结果是那些人都自以为聪明绝顶,扩大业务、到处投资,以便赢取更多的小目标。知道这个原因后,他一天啥也不干,使劲吃喝玩乐,到死也没能破产。今年出事的富豪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最重要的多一点:这些公司都喜欢多元化扩张。对应的炒股原则是:主营收入不突出、利润不占优的公司不碰,因为做了好多行业的公司,你分析一个公司相当于分析了好多个行业,例如复星集团啥都做,啥也做不好。


其他基本面的雷还有很多如商誉占比过高,负债率太高,存货太多,应收账款太多,现金流不充裕等等,需要我们平时多研究多观察。踩雷的散户,确实值得同情,因为不知道多少个跌停等着。但是有点鲁迅先生阿Q的感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你都来炒股了,也不去研究基本面。和去闯荡江湖,也不带把刀一样,那不是肯定要死翘翘了。


分仓就是买入不同的股票做投资组合,和这次新型肺炎一样,明天和意外永远你不知道哪一个会先来,圣经里面有一句经典名言:诺亚的原则永远是建造方舟,而不是预测风暴。很多人都应该看过灾难大片《2012世界末日电影》,在中国四川建造的诺亚方舟。因为就算是你预测对了风暴什么时候来没有用的,因为风暴 洪水灾难来了你没有方舟还是必死无疑的,所以平时养成好的交易习惯,分开仓位就是规避系统性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


股票投资不迷路 关注简单炒股。欢迎大家点赞 转发 留言或者交流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