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這麼滅了-- 讀郭建龍《汴京之圍》

高曉松曾在節目《曉松說》中說到:如果讓我穿越,我必穿越到宋朝,你讓我穿越十回,我還是去宋朝!事實上,不僅是高曉松,眾多史學名家也一致表現出對宋朝情有獨鍾!比如著名的史學家陳寅恪曾談到“華夏民族之文化,歷數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黃仁宇認為“歷史進入了宋朝就好像從古代進到了現代。”; 著名宋史學家鄧廣銘評說,“兩宋時期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所達到的高度,在整個封建社會歷史時期內,可以說是空前絕後的。”

“宋朝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與文化教育最繁榮的時代。北宋時的國民生產總值為265.5億美元,佔據世界經濟總量的60%,是中國國民生產總值佔據世界比重的最高峰”(摘自搜狗百科)一個如此強大的國家從盛世到滅亡卻只用了短短三年的時間,實在是非常令人困惑的。亡國君宋徽宗默默侍奉金國貴族時,回顧往事,他那顆充斥了高級藝術細胞的腦袋肯定是怎麼也想不明白的。

集體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這麼滅了-- 讀郭建龍《汴京之圍》

圖片來自網絡 宋徽宗(宋朝第八位皇帝)趙佶

學過歷史的讀者當然都知道靖康之亂是北宋整個戰事的轉折點。高曉松曾在《魚羊野史》裡這麼說:“靖康之變,是非常值得紀念的。宋朝是一切都很美好的一個朝代,唯獨軍事上是超級落伍的。原來北方有一個大遼國,然後那邊新興起一個金國,我們跟他們約定了一起打遼國,趁遼的主力部隊都在和金打,我們想在後面突襲兩下。結果兩次大戰,我們一次出動十幾萬人,一次出動二十萬人,居然被遼國的偏師打得全軍覆沒。金國一下子就變得非常有信心,立刻對宋朝非常輕視,有了一種‘完全沒問題’的信心。雪上加霜的是跟金國聯合一起打遼國的時候,宋朝兩位當朝宰相,為了爭功帶金國使臣走了條七天到達汴梁的近路,終於導致這個全世界最先進的、最富有的國家,七天之內就兵臨城下被滅國。”高曉松版本的靖康之變是給非常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他能讓你基本瞭解到事件的輪廓,卻未能告訴你具體的原因。

著有“帝國密碼三部曲”系列《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的自由作家郭建龍,在其新作《汴京之圍》裡,以宋、遼、金三方立場的史料記載為基礎,庖丁解牛般剖析了靖康之亂的成因,與造成北宋敗局的諸多潛伏多年的各種隱患,總算是給了亡國君宋徽宗一份遲到的註解。

集體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這麼滅了-- 讀郭建龍《汴京之圍》

圖書封面

《汴京之圍》共四章,分別是“偉大的勝利”、“戰爭與和議”、“汴京失陷”、“靖康之難”,也分別代表了四個逐漸身陷囹圄,走向滅亡的步驟。郭建龍用他細緻的筆觸,追溯了北宋末年靖康之難的完整歷史細節。講述了每個階段朝廷的爭論、帝王的選擇、經歷的戰事和將領的任用等。閱讀中我對這段歷史已經模糊的記憶,又變得逐漸清晰起來。但讀到後來,我又覺得讀得有點糊塗了。不是故事講述讓我糊塗,而是總覺得看書時,翻著翻著又翻到了前面。用一個比較文學化的詞彙就是,只覺得“歷史在不斷重演。”我自以為這些令北宋王朝,不停在同一個坑裡掉下去的地方,正是北宋自己滅自己,無法自救的最大滅亡成因。

第一個讓我讀的鬱悶的,就是以宋徽宗為代表不停毀約的北宋王朝。不論是聯金抗遼還是聯遼抗金上,北宋王朝始終目光短淺地將自己利益放在首位,信譽放在末位。讓自己最後在金國與遼國面前都變成過了那個喊“狼來了”的小孩兒。北宋王朝從沒有想過要真誠合作,總在伺機想搞倒對方,聰明反被聰明誤。每次我都以為宋徽宗會汲取教訓表現出一點合作的誠意時,他就又毀約了。換我是金國或遼國,我也不願與這種隨時會翻臉的“小人”合作啊。

第二個讓我對北宋王朝無語的是朝堂上爭論不休,各個派系從沒想過要以國家利益為出發點來考慮戰事的佈局應對,他們只關心保守或者主戰會給他們帶來的利益或損失。而整個王朝沒有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鐵腕人物來做出正確判斷。宋徽宗那顆琴棋書畫裡泡大的心,總是牆頭草一樣隨風飄搖,哪邊強硬就偏哪邊。以至於屢屢殆誤戰機,給予敵國強大和日益霸道的底氣。


集體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這麼滅了-- 讀郭建龍《汴京之圍》

趙佶 芙蓉錦雞圖

第三個令我嘆息的是北宋王朝不能將全國人民擰成一根繩共同抗敵。對有才華的將領猜忌和打壓;對人民施以苛捐雜稅,以致民不聊生髮生暴動。致使整個王朝內憂外患,風雨飄搖。宋江這個熟的不能再熟的人物就是在這個期間華麗麗登場的。唉,我甚至想跟宋江說,你要有點眼光你就別跟朝廷對著幹了,直接去跟金國人打唄,那個才是真正的敵人啊。。。。。。

高曉松的《魚羊野史》中有段評論說“靖康之變,應該算是整個中華民族發展的轉折點。當時中國作為最強大的國家,一切都在世界領先的情況下,被蠻夷之族滅國。滅國之恥導致整個中華民族的走向完全發生了轉變,從本來有可能締造文藝復興甚至有可能締造資本主義,讓這個國家向強盛發展,轉到了越來越弱、被外族不停地侵略,然後不停地走向惡性循環的一面。因為捱打所以落後,因為落後又捱打。”

我不禁想固守自封的清朝。因為清朝是近代,它的歷史我們更為熟悉,總覺得那段歷史對中國來講真是毀滅性的恥辱啊。但網上查資料說“北宋時中國人均生產總值為2280美元,西歐人均生產總值則為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人均生產總值為530美元,當時已經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英國人均生產總值為1250美元。”

清朝的滅亡原因也很多,但當時的經濟畢竟已經嚴重落後於世界。如此對比,哪個朝代的滅亡更不可思議呢?集體想穿越的朝代居然就這麼自己把自己滅了,照高曉松的說法,這個毀滅甚至改變了整個中華民族的走向,更是覺得不可饒恕。

通過郭建龍的《汴京之圍》,也許我們這些後人更能從北宋盛衰之變背後的深層成因,體驗到具有超越時代的鏡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