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讓穿山甲背鍋了

前幾天 華南農業大從穿山甲裡分離到一株與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序列相似度在99%的病毒。

這給出了非常強烈的證據,暗示穿山甲是這次疫情主角新型冠狀病毒的中間宿主。

我們以此為事實出發,來探尋新型冠狀病毒起源於何處?

廣東野生動物救助中心在2019年3月24日從緝私局處獲得了21只馬來亞穿山甲。而絕大多數穿山甲的健康狀況都很糟糕。【記住時間節點】

別再讓穿山甲背鍋了

雖然救助中心做了很大努力,但是還是死了16只,而且絕大多數穿山甲的症狀有肺腫脹並含泡沫樣積水, 肺纖維化、部分個體還有肝脾腫大。隨後研究人員對其中死亡的11只個體採樣,包括肺臟、淋巴和脾臟進行高通量測序。結果比對發現很多病毒的閱讀序列,包括副黏病毒(比如仙台病毒),其中有兩隻個體發現有冠狀病毒的序列。

而後他們又對測到的冠狀病毒與現有的冠狀病毒進行比對,發現在穿山甲裡測序出來的冠狀病毒與蝙蝠裡面的SARS樣冠狀病毒的序列相似度非常接近。

別再讓穿山甲背鍋了


這些查獲的穿山甲來自於東南亞,武漢病毒所石正麗研究員分離到序列最接近的毒株RaTG3也是來自於雲南的一個蝙蝠洞。雲南緊貼西南邊境,而野生動物並不會被國境線所限制,蝙蝠可以飛,穿山甲也可以過。所以在這裡可能因為蝙蝠與穿山甲的接觸導致了冠狀病毒的第一次種屬跨越。


別再讓穿山甲背鍋了

穿山甲感染病毒

而緝私局查獲的這批21只穿山甲可能並不是當時的全部贓物。

可能有其他的漏網之魚,而這些漏網之魚很可能通過一定的運輸途徑運到了武漢華南海鮮市場,並且進行這批穿山甲走私的人員很可能就是第一批被感染人群,而接手穿山甲並進行運輸的人員可能也是比較早期的患者,0號病人可能就在這兩種人群中間。

而在海鮮市場的聚集性病例,是我們第一時間得知病毒發生第二次種屬跨越的結果。


也就是說,走私、運輸穿山甲可能導致了病毒的第二次跨越種屬,這時候病毒可能就具備了人傳人的能力。這些人群作為最初的傳染源導致了後續的病例暴發。

但是也不能排除海鮮市場在接貨時候,海鮮市場相關人群是被人傳人感染的,還是在這裡又一次發生了病毒的種屬跨越,也就是病毒從穿山甲到市場相關人員人。

所以,現在回溯調查穿山甲走私和運輸情況很可能能確定最初的傳染源。

別再讓穿山甲背鍋了

電影不都敢這麼演。


往前看,因為吃野生動物而引發的災難數不勝數:

2003年非典,源頭是一種蝙蝠;

去年內蒙古的鼠疫,病源是土撥鼠;

非洲大爆發的埃博拉病毒,主要宿主可能是果蝠;

讓人聞之色變的艾滋病,起源於靈長類,非洲人大量捕殺黑猩猩,通過血液接觸,人類就感染上了。

病毒一般不跨物種傳播,如果發生突變,就可能傳染給人,所以這些真的是我們人類“自找”的。

據網上的爆料,華南海鮮市場表面在賣海鮮,但深處除了野雞、貓狗還有果子狸、刺蝟、土拔鼠、梅花鹿、孔雀、猴、鱷魚、狼…

這類的市場,全國不止這一個吧?……

不光是吃,高檔貨、奢侈品……光鮮的背後,是無數動物們的人間地獄。它們痛苦、生不如死。

每過去一分鐘就有一種物種從地球上消失。

雖然個人難以改變這種現狀,但我們大家都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的。

稍微管管嘴,少買買買,這個世界真的就能多一點美好了。

山川異域,日月同天。

動物又何嘗不是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