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田野

【在我國廣闊的高山草甸上,生活著一種既像老鼠又像兔子的萌物,名為“鼠兔”。半個多世紀以前,人們發現,凡是草場退化的地方,就能看到鼠兔在草地上打的洞,於是把它們當成“草原害獸”,幾十年來對它們進行持續有組織地撲殺。直到近幾年,人們才意識到,鼠兔其實是徹頭徹尾的“背鍋俠”,它們對草場生態“不僅無過,反而有功”,但此時它們中有不少種類已經上了瀕危物種名單,甚至被納入“極危”等級。】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高山鼠兔多棲息于山地針葉林、巖礫地區,其模式產地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山。

鼠兔,屬兔!

鼠兔是一類小型哺乳動物的統稱,耳朵短而圓,爪子細而彎,適合掘土,從面相看像鼠類,但它們的生理特性和食性其實和兔子更接近:前肢五指,後肢四趾,後肢比前肢略長,尾巴短到幾乎沒有;多棲息於草原、裸岩、崖壁等植被矮小稀疏的地區,通常在白天活動,主食綠色植物。

在動物分類系統裡,鼠兔和其他各種兔子原本都屬於齧齒目,但學術界後來發現,它們那對招牌的上門牙後面,還緊挨著一對較短的後門牙,這和以“鼠輩”為代表的齧齒動物只有一對上門牙是個很鮮明的區別,且只有單層琺琅質(齧齒目為雙層),所以兔子們被升格為一個獨立的目——兔形目,與齧齒目是並列的兩個分支,合稱齧齒總目。鼠兔歸為兔形目下面的鼠兔科、鼠兔屬。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鼠兔的招牌上門牙後面,還緊挨著一對較短的後門牙。

生活在草甸的鼠兔可謂“修築地下工程的好手”,能挖出最大深度40〜50釐米的洞穴,洞道系統錯綜複雜,貫通有4〜6個洞口,這方便它們在外活動時可以隨時躲避天敵的捕殺。鼠兔還善於給洞穴系統做“居室”分工,比如建儲藏室,存放乾草作為房子的墊料;在通道旁留一些小槽溝當便池,保證起居空間的衛生;打造專門的“育嬰室”供幼崽生活。更有趣的是,青藏高原草甸上常見的雪雀和褐背擬地鴉等鳥類,還會在白天利用鼠兔的洞穴躲避烈日、風暴和冰雹,而鼠兔則利用鳥類的叫聲來探聽天敵出沒的情報,互惠互利。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鼠兔是典型的社會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生活。

鼠兔是典型的社會性動物,以家族為單位生活,一個家族由兩三隻雄性搭配兩三隻雌性和一些幼崽構成。其中一隻雄性是家族的老大,擁有絕對的主導權。每個家族的活動面積約100〜200平方米。鼠兔的領地意識很強,不同家族之間的洞穴系統會有界限分割,但彼此之間又有重疊。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蒙古鼠兔打架。鼠兔的領地意識很強。

夏季的早晚或冬季的中午是鼠兔們出洞活動的高峰期,由於大夥兒外出的目的不一樣——有的玩耍,有的曬太陽,有的覓食⋯⋯洞穴周圍可能會亂成一鍋粥。因捍衛主權而引發肢體衝突的現象不少見。到了冬天,鼠兔不冬眠,而是依賴事先囤好的食物過冬。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鼠兔不冬眠,而是依賴事先囤好的食物過冬。

30種鼠兔四成為中國特有

目前,全球共有30種鼠兔,除了兩種生活在北美地區外,其餘28種都生活在歐亞大陸。生活在中國的24種鼠兔中,有一半是中國特有種,棲息地以我國中西部至喜馬拉雅地區為主。北美地區的斑頸鼠兔和北美鼠兔過得相對滋潤,而歐亞大陸的28種鼠兔則命運殊途,高原鼠兔和伊犁鼠兔是其中稍有知名度的兩種。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北美鼠兔為應對環境變化改吃苔蘚

高原鼠兔也叫黑唇鼠兔,主要分佈在青藏高原及與其毗鄰的尼泊爾、錫金等地區,住處的植被以開闊的矮嵩草草甸為主,是青藏高原的特有物種(但非我國特有物種),已有3700萬年進化史,是鼠兔家族屬中非常原始的一種。青藏高原高寒低氧,生存條件惡劣,高原屬鼠兔喜歡棲息在高原海拔3200〜5000米的草甸區。在海拔相對低的地區,它們體型較小,每隻體重120〜130克左右,一次可以繁殖3〜4胎。隨著海拔升高,它們體型變大,體重甚至可達200多克,但每次繁殖只有1〜2胎。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高原鼠兔也叫黑唇鼠兔

這種差異說明高原鼠兔的種族生存策略根據環境變化做出了適應性調整:條件好的地方側重多生娃,壯大家族規模;條件差的地方幼崽容易夭折,優先保存成年鼠兔的生存力——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在海拔相對低的地區,高原鼠兔一次可以繁殖3至4胎。

伊犁鼠兔比大熊貓還少

伊犁鼠兔僅存於中國新疆天山山脈,是中國特有物種,上世紀80年代才被當時在伊犁地區衛生防疫站鼠疫防治科工作的中國學者李維東發現和命名,它是目前耳朵最大、後肢最長、體形最大的鼠兔。成年伊犁鼠兔體重240克,約20釐米長,須長超過8釐米,全身覆毛棕黃或棕褐色,絨毛較多,額部和頭頂毛繡棕色,毛基部灰黑色,腳墊黑色。大部分鼠兔都長得像鼠,伊犁鼠兔長得更像兔子,在各種鼠兔中辨識度很高。

和高原鼠兔生活在草甸不同,伊犁鼠兔住在海拔2800〜4100米的裸岩地帶,以金蓮花、虎耳草、雪蓮、青蘭和火絨草等高山植物為食。天山地區陡峭的山勢,以及眾多天然形成的巖縫和巖洞,為它們提供了良好的庇護。到了冬季,這些不易積雪的大巖縫和巖洞更是伊犁鼠兔越冬的好住處。它們的活動基本就固定在這些洞穴內,偶爾外出活動也僅限於洞口附近。與白天活動的其他鼠兔相比,伊犁鼠兔的暗視野活動能力更強,其活動高峰期多在夜間,只有冬季才更常在白天出沒。

李維東在2002年的調查中對伊犁鼠兔的生存狀況進行評估,調查發現伊犁鼠兔在包括模式標本產地在內的多處棲息地中消失或減少。1992至2002年間,伊犁鼠兔的棲息地減少了57.14%,種群數量減少了55%,到2014年野外調查(從1992年後每4年進行一次)時,伊犁鼠兔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00多隻銳減到不足1000只,比大熊貓還少。這個數量是什麼概念?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伊犁鼠兔已經從上世紀80年代的3000多隻,銳減到不足1000只。 李維東/攝

2014年7月11日,是伊犁鼠兔自1992年以來唯一一次出現在野外觀測設備的鏡頭中。如今,伊犁鼠兔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和《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列入“瀕危”(EN)級,並且已經離更嚴峻的“極危”級(CR)不遠了。

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難逃罪責:牲畜過度放牧,與伊犁鼠兔爭奪本來就不豐富的高山植被,並導致植被被踐踏和破壞;伴隨羊群的牧羊犬可能直接捕食伊犁鼠兔;全球氣候變暖使天山山脈的冰川退縮加速,雪線(高山常年積雪帶的最低海拔高度)明顯上移,耐寒怕熱的伊犁鼠兔被逼到海拔更高的區域生活。

這導致它們面臨一系列困境:植被更少,因此食物更難找;海拔越高,山體的表面積越來越小,能讓伊犁鼠兔安家的巖洞巖縫相應也就越少,導致棲息地進一步碎片化;伊犁鼠兔天敵眾多,如白鼬、石貂、狐狸以及各種猛禽,棲息地離峰頂越近,越沒地方躲避,越容易淪為天敵的盤中餐。

人類誤解致大規模撲殺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草場退化逐漸成為青藏高原的重要問題。高寒草甸是農牧業發展最重要的環境基礎,草場嚴重退化,不僅破壞草原生態系統,更影響牧區民眾的生產生活。而鼠兔啃食草葉、草根,並且掘洞翻土,大量鼠兔生存的區域,放眼望去就是一片黑漆漆的“黑土灘”。這種直觀感受,讓人們順理成章地以為,是鼠兔的出現導致了草場退化,鼠兔被當作草場退化的罪魁禍首,被人貼上了“草原害獸”的標籤,半個多世紀以來人人喊打。在政府的帶領下,人們開展了大規模消滅高原鼠兔的持久戰。直到21世紀,人們對鼠兔的圍剿力度依舊。但嚴格來說,鼠兔威脅草場生態的說法一直沒有實錘。

多年來,國內外學界——包括中科院、中國農業大學、西藏大學、浙江大學、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澳大利亞科學與工業組織可持續生態系統所在內的諸多高校和科研單位,對鼠兔進行了大量研究,最終得出了一致結論:鼠兔被冤枉了!其原因如下:

第一,鼠兔不愛住在優質草場。在草場長勢好的地區,鼠兔因為密集高草的遮擋更難發現捕食者,存活率顯著下降,退化的草場才引來了高密度的鼠兔族群。

第二,鼠兔挖洞有益土壤健康。鼠兔活躍的區域,土壤水分滲透率是沒有鼠兔區域的2〜3倍,反倒減緩了水土流失;掘洞翻土則促進了土壤的營養物質循環,有利於植被恢復,提高周邊植物群落的多樣性。

第三,鼠兔養活著一大票食物鏈高層。在青藏高原這樣特殊的環境裡,小型哺乳動物非常稀缺,幾乎所有肉食動物都指著吃鼠兔活著,有的鼬科動物甚至會進洞捕殺,把洞道系統內的鼠兔家族一鍋端。調查顯示,毒殺鼠兔的區域不但使猛禽基本消失,連許多依靠鼠兔洞穴生存的地棲性鳥類數量也明顯減少。

其實,鼠兔是高原草甸退化的結果,而非原因,它們對於維繫高原生態系統完整性功不可沒,是其中的關鍵物種。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鼠兔對於維繫高原生態系統完整性功不可沒

氣候變化的直接受害者

鼠兔作為耐高寒的動物,普遍怕熱,如果一個地方的溫度持續偏高,就會迫使它們往更高處遷移,它們可謂氣候變化的“指示劑”,這就是它們夏天避開中午時分出洞的原因。2008年,中國、美國和捷克的學者合作研究發現,美國內華達州大盆地的北美鼠兔及中國天山山脈的伊犁鼠兔都在減少,且與氣溫上升有直接關係。IUCN物種生存委員會兔形目專家組主席安德魯·史密斯教授早在1974年就發現,北美鼠兔如果在25.5攝氏度以上的環境中連續待6個小時就會被熱死。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各種鼠兔的數量和生存環境將會受到地毯式的衝擊

《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共收錄了25種鼠兔,其中寧夏鼠兔(又稱賀蘭山鼠兔)被列為極危(CR),其數量太稀少,目前連它的一張全身照片都難覓到。賀蘭山鼠兔的分佈區域非常狹窄,《中國獸類野外手冊》介紹,其英文名是silver pika,僅知分佈於寧夏賀蘭山,分佈範圍侷限在一片脊頂地區,居住在林區岩石裡或礦井入口處,是中國特有種。賀蘭山鼠兔長約20.8〜23.5釐米,夏季毛呈亮鏽紅色,在冬春季,背部毛色是銀白色,其他部位鐵灰色,所以英文名裡有silver,表示“銀色”。

目前沒有關於寧夏鼠兔種群狀況的數據,IUCN官網信息顯示,由於無法對這個物種的數量進行持續的評估,因此不能評估其種群規模的減少情況,但總體趨勢是下降的,該區域的森林砍伐導致寧夏鼠兔的總可用棲息地減少,且該物種對它們棲息地內的熱變化非常敏感,“未來的氣候變化將對寧夏鼠兔的倖存產生負面影響”。

伊犁鼠兔和柯氏鼠兔在《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中的等級為瀕危(EN);黑鼠兔為易危(VU);灰頸鼠兔、高黎貢鼠兔和紅鼠兔等5種為近危(NT);藏鼠兔、青海鼠兔、高原鼠兔、東北鼠兔、喜馬拉雅鼠兔等15種為低危(LC)。雖然看上去不算太悲觀,但如果緩解氣候變化、科學適度放牧和叫停毒殺鼠兔的行動不從現在做起,各種鼠兔的數量和生存環境將會受到地毯式的衝擊。考慮到鼠兔在生態系統中的影響力,到時候再想補救可能就晚了。

真冤!鼠兔為草原退化“背鍋”60年,人家不僅無過,反而有功

藏鼠兔的模式產地在四川寶興

網編:吳燕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