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醫療隊“換防”武漢人民醫院:哪怕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上觀記者走進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這裡也是上海中山醫院醫療隊抗疫一線的主戰場。抗擊新冠病毒是一場真實的戰爭,敵人不會等我們準備就緒再開火。此時此刻,條件具備了需要頂上,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上海醫療隊“換防”武漢人民醫院:哪怕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資料圖 和冠欣 攝

戰爭

在這裡不是一個比喻

我們的敵人

新型冠狀病毒已經搶先發動進攻

動用了無數詭譎的手段

而我們面臨著一場必須打贏的阻擊戰

支援的隊伍一撥又一撥衝上來。7日夜,來自上海的中山醫院醫療隊抵達前線武漢。一天後,他們即將接管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以下簡稱人民醫院)的兩個重症病房。

從抵達,到戰鬥,留給醫療隊的準備時間只有一天。此刻,戰場形勢如何,我方陣地堅固嗎,彈藥充足嗎,傷員病情穩定嗎?對於馳援人民醫院的上海醫療隊,這些信息還是未知。

兵家說,知彼知己,百戰不殆。他們必須在一天內,摸清敵我雙方的情況。準確地說,不是一天,而是在幾小時的換防時間內,瞭解一片陌生的戰場。

“如果我說話思維混亂,請諒解”

8日傍晚,武漢天氣陰冷,一陣陣寒風穿過敞開的窗戶,吹進人民醫院7號樓一個房間裡。這個房間以前也許是個會議室,但此刻,除了沿牆壁擺滿的椅子外,沒有任何陳設。換防會議就在這個空蕩蕩的房間裡舉行。

房間四周,分別坐著四支隊伍——當前駐防的人民醫院,以及前來支援的三支醫療隊,他們分別來自陝西、山東、上海。

這支上海醫療隊共136人,其中30名醫生、100名護士、6名行政人員,他們全部來自於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第一次進入未來的戰場,本想合個影,但疫情迫在眉睫,隊員們說,等等吧,等過一會換防會議結束了再拍。

會上,人民醫院的領導照例說了“歡迎”“感謝”等致謝詞,這是兄弟部隊間的禮節。但禮節一過,任務就來了。

每個醫療隊接管2個病區,共80張床。

“山東醫療隊負責5號樓8樓、9樓兩個病區。陝西醫療隊負責3號樓10樓、11樓兩個病區。”人民醫院一位負責人讀著筆記本上的任務安排,停下咳嗽了兩聲。

在過去的十多天裡,人民醫院從一家綜合性醫院整體轉型成新冠肺炎定點醫院。1月28日開始接收病人,最初有200張床,後來增加到400張。2月5日接到命令,5小時內將病床數擴充一倍,增加到800張。擴容完成後的8小時內,300多個新冠肺炎患者被運送到這裡,而且多為重症患者。

在換防會議上,人民醫院一位副院長說,過去十多天,每天最多睡2個小時,“如果我說話有停頓,或是思維混亂,請大家諒解。”說話間,他不時咳嗽一聲,顯然疲憊已極。

“中山醫院,負責5號樓11樓、13樓兩個病區。”人民醫院一位負責人接著給上海醫療隊分配了任務。

上海醫療隊領隊——中山醫院副院長朱疇文和他的戰友們聽到11、13兩個數字,有些疑惑。“兩個樓層不連著?那12樓呢?”有隊員問。他們的疑問很自然,因為剛剛山東隊和陝西隊的兩個病區都在相鄰樓層。

在戰場上,任何一個細節疏漏都可能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朱疇文立刻想到了許多問題,兩個不相鄰的樓層如何管理?兩個病區的醫生、護士能互通嗎?如果不能互通,他們之間如何應援?

人民醫院的一位副院長解釋說,12樓現在仍由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在堅守,他們不願撤出來。好在,11樓和13樓之間,醫護人員穿防護服是可以互通的。

擺在醫療隊面前更大的難題是氧氣壓力不足。一般情況下,醫院需要使用氧氣的患者數量不多,但這段時期,大量新冠肺炎患者需要同時吸氧,平時能夠滿足需要的供氧系統,這時候壓力就不夠了。就好像居民樓的供水系統,平時用,水壓都夠,如果家家戶戶同時開了水龍頭,每個水龍頭的出水量就小了。疫情發生後,武漢不少醫院都遇到了氧氣壓力不足的問題。有些醫院已經在改造,人民醫院還在想方法。

抗擊新冠病毒是一場真實的戰爭,敵人不會等我們準備就緒再開火。此時此刻,條件具備了需要頂上,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剛剛抵達戰場的中山醫院醫療隊一定還會遇到各種大大小小的困難,但他們沒有退縮這個選項。這就是戰爭。

戰鬥即將開始,不問清楚怎麼行?

人民醫院5號樓11層,這是中山醫院醫療隊第二天將要接管的地方。狹窄的過道里,一下子擠進了八九位普通話、上海話混用的醫生和護士。他們查看每一間房間,清點每一樣物資,把問題一個個拋向負責移交的人民醫院同行。

勘查戰場、與駐防的戰友對接,這是中山醫院醫療隊投身戰鬥前的最後一步。他們需要儘可能瞭解戰場和敵方的一切情況。

通向過道的一扇門打開了,走出一個年輕的女護士,鼻樑上的紅色壓痕還在,顯然是剛剛卸下口罩從隔離病房出來。她一抬頭,看到塞滿過道的人,有些手足無措,手上拎著的護目鏡也忘了放進消毒桶裡。她很久沒有在病區看到這麼多健康的人了。今天,援兵終於來了。

病區裡通道狹小,人民醫院原本只打算讓每個醫療隊派4名負責人來看一下,再轉告其他同事。但中山醫院的同事都覺得,光聽人說怎麼說得清,不親眼看到怎麼作數?在他們的堅持下,勘察場地的人員增加到了八九個。

人民醫院的本意是讓換防的戰友過來認認門,熟悉一下場地。可認真的上海人要把一切都問清楚。時間太緊了,第二天他們就將在這裡戰鬥,己方和敵方的狀況要儘快摸清。

這裡和上海有太多不一樣,戰時又與平時有太多不一樣。中山醫院醫療隊隊長、重症醫學科副主任羅哲將要統管11樓、13樓兩個病區,他需要向此前負責這個病區的人民醫院王繼春主任問明很多情況:11樓怎麼去13樓?消防通道在哪裡?患者入院流程是怎樣的?現在兩個病房裡共有多少患者?有多少重症?重症患者能不能轉到ICU?醫生、護士的休息室分別在哪裡?……

羅哲等幾位醫生跟著病區主任,而潘文彥、鄭吉莉兩位護士長則圍著人民醫院的一位護士長提問。防護服在哪裡穿?醫囑系統怎麼用?藥是護士取還是有人送?面屏和護目鏡同時戴嗎?……她倆一邊問,一邊在筆記本上記錄。

當醫生、護士們在11樓瞭解戰場的每一個細節時,作為這次戰爭的將領,朱疇文在樓外盤算著如何用好手上的兵——100名護士和30名醫生。幾人排一班好?每班幾個小時?早上7點還是8點上班更合適?人員休息怎麼安排?

朱疇文說:“我們要準備未來可能的持久戰,為了保證這個敵情掌握並不完全的戰役戰爭的成功,我們的確需要注意加強自我防護,科學輪休調整,才能保持良好的狀態。上海如此,武漢也如此。”

直到晚上7點多,中山醫院一行人才離開病房。

這時天色已暗,華燈初上。來時說要拍的那張合影,最終還是沒有拍成。

新的戰役第二天就將在這裡打響

也罷

等黑暗過去

等迎來燦爛的光芒再拍

延伸閱讀:

上海醫生剃″滷蛋頭″,帶尿片去武漢! 請平安歸來

2月9日,上海迄今最大援鄂醫療隊啟程出征武漢!

華山醫院派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214名醫護人員

瑞金醫院派出第四批援鄂醫療隊136人醫護人員

總人數達到350人!

緊急馳援武漢!

元宵團圓夜

45分鐘內集結完成!

前天是元宵節,當無數人在家歡度佳節時,醫護人員的微信群裡吹響了集結令。

晚上20時57分,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院長丁強在科主任群裡發佈了召集令:“明天需要210人左右馳援武漢!考驗華山的時候到了!”

不到1分鐘,感染科陳澍教授第一個報名,接著是消化科、抗生素研究所……

正肩負上海市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重任的張文宏主任也報名了!

他表示:上海的情況穩定了,他也可以去。

45分鐘,報名人數已經超過210人;90分鐘,214人名單出爐!

迄今,華山醫院是全國赴武漢醫療隊中人數最多的單家醫院,華山醫院呼吸科幾乎全科報名。

之前華山醫院馳援的三批仍在武漢金銀潭醫院、第三人民醫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等處堅守。

“90後”姑娘們剪去青絲

大男孩把頭剃成“滷蛋”出征

華山醫院副院長徐文東說,此批醫療隊中“90後”佔比一半以上,最年輕的26歲。

2月9日一早,即將出徵的年輕醫護姑娘們排起長隊,集體剪去長髮!

有一名護士甚至將留了4年長髮剪短了,看看眼前的姑娘們一個個變成了短髮,眼淚不禁奪眶而出。

護士陳蓓妮說,短頭髮更加方便,護理患者時也更安全,這是一種責任,大家都義無反顧!

而帥氣的大男孩們,

則集體把頭剃成了“滷蛋”!

看著這滿地的頭髮,

真的忍不住要掉眼淚!

看看機場裡這群即將出徵的大男孩們

個個都剃成了“滷蛋”

既感到心疼,也為你們驕傲!

這些年輕人,在家也都是父母手心的寶啊!

曾經的小屁孩們,如今已經長成了守護祖國的白衣天使!

看到父母落淚,他們依然笑著前行。

幾百只醫護行李箱

塞滿了成人尿布

2月9日早,工作人員為此次出行的醫療隊員準備行囊,幾百只28寸行李箱鋪滿了地面。

而在這些醫護人員的行李箱裡,塞滿了一包又一包的成人尿布!

這些醫護人員一旦穿上防護服,就只能咬牙堅持著無法喝水、不能上廁所的一整天!

平日裡嬌滴滴的姑娘們、帥氣的大男孩們,那一刻都成了戰士!

網友評論

上海醫療隊“換防”武漢人民醫院:哪怕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上海醫療隊“換防”武漢人民醫院:哪怕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上海醫療隊“換防”武漢人民醫院:哪怕條件不具備也需要頂上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上觀新聞 新民晚報 網友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